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
- 格式:pdf
- 大小:101.23 KB
- 文档页数:2
精神类药物不良反应1、神经系统。
精神药物主要作用靶点在神经系统,因此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为多见,常见的有锥体外系反应,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动眼危象,角弓反张,扭转痉挛,静坐不能,迟发型运动障碍,严重者可因癫痫阈值降低而诱发抽搐发作。
当与其他苯二氮卓类等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时可能出现过度镇静,需加以堤防。
2、心血管系统。
常见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心脏传导异常如心动过缓或过速,房室传到阻滞,早搏等。
少见的有短P-R综合征,QTC延长。
3、消化系统。
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返酸,便秘,个别在用药早期可出现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
4、血液系统。
精神药物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主要是白细胞减少,罕见极个别特殊体质会出现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5、内分泌系统。
体重增加是内分泌系统常见反应,目前公认对体重增加影响较小的为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
对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不容小视。
除此之外可见有女性闭经、月经紊乱,泌乳,男性乳房女性化,性功能减退。
6、恶性综合征。
此种反应主要以持续高热、肌肉强直、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严重心血管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7、其他表现。
有过敏反应,乏力,困倦,口干,流涎,视物模糊,药源性焦虑,撤药反应,药物蓄积等。
精神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在10%左右,罕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仅在0.1%-0.01%,因此,作为患者和家属对常见不良不必惊慌失措,只要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做好检测,定期进行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的复查,多数药物反应是可以及早发现避免的,如果家属对用药或药物反应有疑虑,还是要到精神专科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建议。
处理办法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怎么办?首先应该告诉你的医生。
对于用药早期出现的轻微的锥体外系症状,可以尝试观察,暂缓增加药物剂量,看一周左右是否能够缓解。
对于较为明显或持久的症状,医生会使用药物来拮抗这些不良反应。
如果经过处理,症状仍较为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医生可能就会考虑减少药物剂量或换用其他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0一、常见不良反应01.过度镇静0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2等受体有关,奥氮平和喹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
此类不良反应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
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
不良反应严重者应该减量,并嘱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02.直立性低血压0直立性低血压与药物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0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有64.3%的患者出现流涎。
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
尽管抗胆碱药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但因为抗胆碱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
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能药物或P物质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反应。
可乐定(0.1mg或0.2mg 贴剂每周一次)和阿米替林也可用于治疗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流涎最明显。
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0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
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
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物是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类药物,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抗精神病药物也会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生和患者需要注意这些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 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一些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等常引起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这类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视力调节困难、尿潴留等。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注意保持口腔湿润,适当增加饮水量,同时避免服用有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
2. 长效注射剂的肌肉运动障碍某些长效注射剂因其药物组成和方式,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如肌肉僵直、震颤等肌肉运动障碍。
医生在使用长效注射剂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并密切关注患者的肌肉运动情况,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影响。
3. 静止性震颤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的一些药物,如氯丙嗪和奋乃静,较常引起静止性震颤。
静止性震颤表现为四肢、头部、躯干的不自主震颤,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定期检查相关指标,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减少静止性震颤的风险。
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 代谢综合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代谢综合征的不良反应。
代谢综合征表现为体重增加、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等,增加了患者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并进行相关饮食和运动管理,以降低代谢综合征带来的风险。
2. 延长QT间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的一些药物,如氟西汀、舍曲林等,可以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医生应注意监测患者心电图,并避免与其他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同时使用。
3. 新发糖尿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的一些药物,如利培酮,可增加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检测血糖,以及注意饮食和运动控制,避免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常用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预防常用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预防精神病是一类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需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
然而,这些药物在治疗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并提供预防措施。
1. 抗精神病药物A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抗精神病药物A是一类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但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其中包括:-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D):此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面部和颈部震颤,预防措施可以是定期检查和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 高血糖: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增加血糖水平,患者应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 高血脂: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导致高血脂,预防措施包括饮食控制和定期检查血脂水平。
2. 抗精神病药物B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抗精神病药物B是另一类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不良反应包括:- 运动障碍: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引发锥体外系症状,例如震颤、僵硬等。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并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 心律失常: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影响心律,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注意不良反应的早期信号。
3. 抗精神病药物C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抗精神病药物C也是常用的一类,其不良反应有:- 胰岛素抵抗: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检测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进行相应调整。
- 骨质疏松: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患者应进行定期骨密度检查,以及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总结起来,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剂、高血糖、高血脂、运动障碍、心律失常、胰岛素抵抗和骨质疏松等。
为了预防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和医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定期检查和调整药物剂量,注意血糖和血脂水平的控制,以及饮食和运动的调整等。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范新印1、过度镇静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
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1等受体作用有关。
奥氮平和奎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
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
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
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
严重者应该减药,并告诫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2、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与药物对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
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64.3%的患者出现流涎。
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
尽管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因为抗胆碱能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
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素能药物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效应。
可乐定(0.1 mg或0.2 mg贴剂每周1次)和阿米替林也用于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候流涎最明显。
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
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也较其他抗精神病药为高。
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奎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医学科普-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到2023年底,全国在数据库里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有660万人次,在册患者的规范管理率达到了92%。
经过系统的照顾和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控制了病情后的患者往往会担心长期服药带来的副作用,从而纠结要不要继续服药。
针对这一现象,今日为大家科普一下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精神科药物最常用的就是抗精神病药物,这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几种:1、锥体外系反应,往往会有急性肌张力障碍、类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与阻断多巴胺1)2受体有密切关系。
2、代谢综合征,抗精神病药容易引起体重增加、糖代谢异常,目前已经成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存在很大程度的心血管和糖尿病的风险。
3、内分泌系统紊乱,如催乳素升高、月经紊乱、性激素水平异常。
4、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可以出现ST改变、QT间期延长、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
5、镇静作用,很多抗精神病药,像氯氮平、奥氮平、奎利平,镇静作用比较强,主要是作用组胺H受体和多巴胺受体有关系。
6、流涎,氯氮平常见的不良反应。
7、体温代谢异常。
8、外周抗胆碱能作用,如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尿潴留,中枢的抗胆碱的作用可以出现意识障碍、谙妄、言语散漫、出汗、震颤、认知功能受损。
9、肝功能的损害。
10、恶性综合征。
11、可以诱发癫痫。
12、血液系统的改变,粒细胞缺乏在氯氮平应用过程中也比较多见。
13、猝死。
在治疗初期,头晕、困倦、嗜睡或者失眠、头痛,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
有些药物会容易出现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出现局部肌肉张力增加、患者坐立不安等表现。
也有一些药物会对内分泌产生影响,比较多见的是催乳素水平升高,如果比较敏感的患者出现这个反应以后会出现乳房的乳胀、疼痛,甚至泌乳这样的反应,有些女孩子的月经也会因此变得不规律。
也有一些药物长时间使用以后会增加代谢,就是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的反应。
精神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1.过度镇静和嗜睡2.锥体外系不良反应3.神经内分泌不良反应4.心血管不良反应5.植物神经系统不良反应6.其它不良反应:肝功能损害、过敏性皮炎、酮症酸中毒7.严重不良反应:血象变化、恶性综合症、猝死、药物性惊厥(诱发癫痫)、5-羟色胺综合症8.药物超量中毒一、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机制: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对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受体的阻断作用,使得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失去平衡。
临床类型和表现:1.帕金森综合症:肌张力增高、肌强直(铅管样或齿轮样),运动减少、迟缓、启动困难、走路时前冲、双手不摆动、面具脸、流延、静止性震颤等。
2.急性肌张力障碍:多发生于治疗早期。
多见于颈、眼、下颌肌受累,偶见躯干肌肉。
表现角弓反张状、动眼危象、嘴合不拢。
3.静坐不能: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烦躁、“不宁腿综合症”(症状与体征分离,安静状态下表现严重,活动后反而消失,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时。
主要发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有一种难以表达的特殊不适感觉,迫使患者下肢不停地运动,双侧同时受累或者在一侧表现明显。
安静时发作,夜晚或者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更为严重,有时仅仅持续数分钟,严重的则整夜不停,活动下肢可以使症状明显减轻,但患者在休息或入睡以后症状会明显加重,成为严重失眠的主要原因。
体征夜间安静睡眠时,从一侧下肢到另一侧下肢出现交替性的、周期性的肌肉活动亢进,可见下肢肌肉的交替性不适)。
4.1.迟发性运动障碍:不自主的口、颊、舌不规则运动,手指、手臂、腿和躯干舞蹈样动作,睡眠时消失。
4.2.迟发性肌张力障碍:持久的斜颈、头后仰等。
二、神经内分泌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临床表现:原因:催乳素分泌增高。
临床表现:月经紊乱、泌乳、性功能障碍、体重增加等。
三、代谢综合症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110mg/dl2.脂代谢异常:甘油三脂≥150mg/dl(1.6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1.04mmol/L(<40mg/dl),女1.3<mmol/L(<50mg/dl),3.血压升高:血压≥130/85mmHg4.腹型肥胖:男腰围>102cm,女腰围>88cm四、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1.体位性低血压:因阻断а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
药品不良反应在精神科的特殊问题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是指在正常剂量范围内使用药物时出现的对患者不利的反应。
在精神科领域,药品不良反应的特殊问题面临着挑战,因为精神药物通常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直接作用,且患者的症状和表现多样化。
本文将讨论药品不良反应在精神科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及其管理措施。
1. 常见的精神药物不良反应在精神科中,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是主要使用的药物类别。
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运动障碍、代谢紊乱、负性症状等。
抗抑郁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性功能障碍、体重增加、失眠等。
这些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患者个体差异导致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在精神科中的特殊问题之一是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而引起的。
患者的遗传变异、年龄、性别、代谢速度等因素可以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因此患者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性。
在精神科中,部分患者可能对特定药物更加敏感或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这对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3. 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剂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过高或过低的剂量可能导致不同的不良反应。
另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增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
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其他并存疾病也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
因此,医生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对于精神科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监测措施可以包括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测和心理评估等。
在不良反应发生时,医生可以选择减少剂量、更换药物或者联合使用其他药物以减轻不良反应。
5. 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患者的教育和自我管理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医生应该向患者详细解释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并告知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和注意事项。
22种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1、奥氮平:便秘、嗜睡、体重增加、食欲增加、血糖升高、静坐不能、头晕等。
2、氯氮平:头晕、无力、嗜睡、多汗、流涎、恶心、呕吐、口干、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体重增加,血糖、血脂升高。
严重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症及继发性感染等。
3、思瑞康:头晕、嗜睡、直立性低血压、心悸、口干、食欲不振、便秘等。
4、氯丙嗪:体位性低血压、心悸或心电图改变。
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
月经失调、闭经。
过敏性皮疹或剥脱性皮炎等。
5、利培酮:失眠、焦虑、易激惹、头痛、口干、血清泌乳素升高、月经不调、视物模糊等。
6、奋乃静:锥体外系副作用、口干、视物模糊等。
长期大量服药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等。
7、安坦:口干、视物模糊等,偶见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等。
8、阿立哌唑:嗜睡、头疼、发热等。
9、卡马西平:白细胞减少、嗜睡、呕吐、头痛、意识模糊、恶心、皮肤过敏反应等10、丙戊酸钠:腹泻、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肠道痉挛、2、可使血小板减少引起紫癜、出血和出血时间延长等。
11、文拉法辛:疲倦、高血压、头晕、食欲下降、便秘、恶心呕吐、血清胆固醇增高等。
12、托吡酯:嗜睡、头昏、疲乏、烦躁不安、体重下降、感觉异常、恶心、眼球震颤等。
13、碳酸锂: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等消化道症状,继而出现肌无力、共济失调、四肢震颤、嗜睡、意识模糊或昏迷等中毒征象等。
14、舍曲林:口干、多汗、眩晕、震颤、腹泻、恶心、厌食、失眠、嗜睡、性功能障碍等。
15、齐拉西酮:主要为皮疹,多见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腹痛、感冒样症状等。
16、帕利哌酮:QT间隙延长、迟发型运动障碍、高血糖和糖尿病、高催乳素血症、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障碍、吞咽困难等。
17、氟哌啶醇:锥体外系反应较重且常见出现明显的扭转痉挛,吞咽困难,静坐不能等。
18、舒必利:失眠、早醒、头痛、烦躁、乏力、食欲不振,月经不调、闭经、体重增加等。
服用精神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推荐文章中药治疗性功能障碍的方法热度:会导致男性不育的药物有哪些热度:有效帮助生男孩的偏方有哪些热度:吃完饭有哪些禁忌事项热度:治疗早泄的偏方大全热度: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精神药物合理使用才是关键,下面店铺马上就告诉大家精神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吧。
精服药物后的注意事项(1)避免劳累:服抗精神病药多有肌肉紧张或协调运动不良,血压降低或导致直立性低血压,抗焦虑催眠药多有松弛神经肌肉作用,导致头昏、肌无力等,如劳动量过大可加重药物副反应,诱发肌肉拉伤、摔伤、心律失常等意外。
(2)避免高空或仪表电器机械等操作。
因精神药物可影响病人头脑清晰度和反应能力,如从事这些工作,容易出现差错或意外。
(3)避免饮酒少吸烟:饮酒可加重药物对机体的抑制,吸烟可降低精神药物的疗效,不利于治疗和早日康复。
(4)不可随意大幅度增减剂量:药物剂量的增减都是由小剂量循序渐进的,这样能保持血药浓度不大幅度波动,机体能够耐受和适应。
如剂量突然增大或减少,不仅会出现药物反应,还会诱发癫痫及迟发性运动障碍,给患者造成痛苦。
(5)长期服用精神药物要补钾:长期服药除按照各药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作好防范外,如作心电、脑电、血液、血药浓度的监测等,还要注意补充钾离子,以防肌无力、肌麻痹、心律失常。
(6)药物依赖:多见于抗焦虑抗失眠药使用者。
一旦停服可出现失眠、心神不安、压抑沮丧、乏力、不思饮食等,服药后又很快缓解,不服则持续存在或加重。
为避免药物依赖,要定期调换药物品种。
精神药物的五大不良反应一、嗜睡抗抑郁药物具有能引起明显的嗜睡,患者会出现睡眠时间明显延长的情况,三环累抗抑郁药物以及米氮平(瑞美隆)就能够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嗜睡反应。
二、食欲增加抗抑郁药物会引起患者食欲增加,从而导致患者体重增加,这对于爱美的女性朋友来说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很多女性患者往往会因为体重的增加而自行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