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后练
- 格式:docx
- 大小:934.41 KB
- 文档页数:11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练习题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如图所说,唐太宗实践自己言论的措施有(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戒奢从简、轻徭薄赋C、仁义为本、慎用刑法D、文德治国、崇儒尊孔【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下列史实反映了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①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②以文成公主赴吐蕃和亲③设鸿胪寺接待各少数民族④提出“示存异方之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上述引文表明他轻徭薄赋的根本目的是:( )A、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B、维护唐朝的封建统治C、解决百姓的温饱D、使社会经济尽快恢复【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主要活动有:( )①对佛教等外来宗教“示存异方之教”②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任用突厥首领③以宗室女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④特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A、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唐太宗时民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突厥归附后,唐太宗在其部落原处设置羁縻府州B、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职可以世袭C、在攻下西突厥政权后,设置安西都护府D、加强与西藏的联系和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并册封喇嘛教首领【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答案】:第7题【单选题】唐太宗统治时期民族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A、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国家统一B、民族政策开明C、尊重少数民族地区D、中原文化远播少数民族地区【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对唐羁縻府州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②不用向朝廷上报户口,交纳户税③有利于唐朝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直接统治④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答案】:【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知识点练习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唐太宗和康熙作为中国古代两位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帝王,他们的身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下列属于两位帝王共同之处的是( )①清除异己,总揽大权②文治武功,民族融合③开科取士,崇儒尊孔④友好开放,兼收并蓄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而身丧。
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
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答案】:第3题【单选题】唐太宗说过“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出(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心存百姓的思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是电视剧——《贞观长歌》,下列各项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 )A、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B、唐玄奘西行天竺C、文成公主入藏D、册封藏族地区的活佛【答案】:第5题【单选题】《玛尼全集》描写一座宫殿:“红山以三道城墙围绕,红山中心筑九层宫室,共九百九十九间房子,连宫顶的一间共一千间,宫顶竖立矛和幡旗。
”“王宫南面为文成公主筑九层宫室,两宫之间,架银铜合制的桥一座以通往来”。
上述材料反映( )A、宫殿的布局和使用功能是北朝南寝B、宫殿呈现藏汉印风格多样的建筑艺术C、唐朝与吐蕃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D、唐朝“战后而和”政策的历史见证【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唐太宗在东突厥地区设置羁縻府州。
这一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政府委派官吏对其进行直接管辖B、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可以世袭C、以和亲方式确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以军事占领方式进行强制管理【答案】:第7题【单选题】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习题精选第四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唐太宗认为,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磐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一“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
有鉴于此,唐太宗( )
①休养生息、轻徭薄赋②选贤任能、虚心纳谏
③强立三长、打击豪强④用法竟筒、甜定唐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成为贤明君主
B、笼络人才
C、维护封建统治
D、减少决策失误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 )
①重用人才②善于纳谏③完善科举制④轻徭薄赋⑤减轻刑罚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导致唐太宗统治时期“贞观之治”出现的因素不包括( )。
A、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B、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C、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考试制度
D、唐太宗知人善任、兼听纳谏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唐朝建立于( )。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拔高训练五十一第1题【单选题】下列战争的性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雅克萨之战B、施琅收复台湾战争C、乌兰布通战役D、昭莫多战役【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04年10月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他扮演的角色是( )。
A、程咬金B、李世民C、魏征D、秦叔宝【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
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A、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B、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C、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D、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旧唐书》评价唐太宗说:“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
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王夫之则说:“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官方史书比私人言论更能反映真实B、理学家的一己之见不足为信C、人物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定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据史书记载:“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违法取驿家麸数石,太宗赐其麸,令自负出以耻之。
”此事表明唐太宗( )。
A、不因臣下贪污额较小而姑息掩盖B、不注重维护官吏的形象C、注意满足臣下的实际需求D、注意防止贪污,做到官民一视同仁【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唐太宗在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这反映出( )A、太宗善于用人,宰相权力较大B、皇权至高无上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尚书省地位下降【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图所说,唐太宗实践自己言论的措施有(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戒奢从简、轻徭薄赋C、仁义为本、慎用刑法D、文德治国、崇儒尊孔【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019年精选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习题精选四十六第1题【单选题】司马光评价唐太宗时说:“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
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下列选项不能准确支撑此观点的是( )A、实现统一,奠定版图B、稳定社会,开创治世C、调整政策,发展农业D、吸取教训,兼听纳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
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 文成公主入藏②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与中国人通婚③ 大力推行道教④ 派玄奘去天竺取佛经A、①②B、②③④C、②④D、①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唐太宗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治国理念。
为此,在社会民生方面,他强调①无为之治,天下息兵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③仁义为本,慎用刑法④选贤任能,虚怀纳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唐太宗认为,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磐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一“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
有鉴于此,唐太宗( )①休养生息、轻徭薄赋②选贤任能、虚心纳谏③强立三长、打击豪强④用法竟筒、甜定唐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贞观元年,唐太宗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这说明唐太宗( )①尊重法律的独立性? ②认可皇权有限③主张法权高于皇权④重视法制建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
精选2019-2020年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复习特训第三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加试题】《旧店书》评价唐太宗说:“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
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王夫之则说:“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官方史书比私人言论更能反映真实B、理学家的一己之见不足为信C、人物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定论【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
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 文成公主入藏②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与中国人通婚③ 大力推行道教④ 派玄奘去天竺取佛经A、①②B、②③④C、②④D、①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 )。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心存百姓的思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唐太宗统治时期民族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A、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国家统一B、民族政策开明C、尊重少数民族地区D、中原文化远播少数民族地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唐太宗说:“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对此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A、以人为本的施政观点B、兴兵备战和强国主张C、不夺农时的让步政策D、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魏征曾写诗言道:“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表达他深感皇帝与他意气相投,因此为国家做事并不计较功名的情志。
“魏征”这两个字总是使我们想起唐太宗的( )。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巩固辅导第八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官吏多自清谨。
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
(《贞观政要》卷一),上述材料主要描述了A、《唐律》颁布实施的效果B、贞观之治的升平景象C、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推行的影响D、科举制的实施扩大了统治基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成为贤明君主B、笼络人才C、维护封建统治D、减少决策失误【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04年10月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他扮演的角色是( )。
A、程咬金B、李世民C、魏征D、秦叔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群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存百姓”的思想【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唐太宗认为,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磐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一“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
有鉴于此,唐太宗( )①休养生息、轻徭薄赋②选贤任能、虚心纳谏③强立三长、打击豪强④用法竟筒、甜定唐律A、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西藏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朝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所建,清代重修。
‘布达拉’,梵语为佛教圣地。
”这则材料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有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②唐蕃和亲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④藏族文化在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占重要地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
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与中国人通婚③ 大力推行道教④ 派玄奘去天竺取佛经A、①②B、②③④D、①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魏征曾写诗言道:“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表达他深感皇帝与他意气相投,因此为国家做事并不计较功名的情志。
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玄武门之变
汪篯在《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中的论述:
选自汪篯《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求实出版社1981年9月第1版,第29—34页
二、科举制的完备
施建中在《中国古代史》(下册)中的论述:
选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第35—36页。
三、唐均田制和租制
何兹全主篇《中国大事典》中的论述:
选自何兹全主篇《中国大事典》,北京中华工商联合1994年2月第1版 ,第662—664页。
四、唐太宗的人才思想
陈轶佳在《唐太宗的用人艺术》中的论述:
选自陈轶佳《唐太宗的用人艺术》,《江汉论坛》,1996年第11期,第57—59页。
五、贞观之治
张传玺在《中国古代史纲》(下)中的论述:
选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第40—44页。
六、魏征
刘敏《唐代杰出的谏臣与史臣——魏征》中的论述:
选自刘敏《唐代杰出的谏臣与史臣——魏征》,《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第47—50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部人物评价(岳麓版)第一课先师孔子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1、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等原则。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
2、在思想文化方面: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
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3、在政治方面:孔子周游列国,兜售“仁”“礼”学说。
但孔子的思想代表了当时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主张挽救奴隶制,缓和阶级矛盾,他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孔子晚年退修诗书。
孔子思想经过后来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课思想家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
1、在哲学思想方面:他提出了理念论。
他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2、在政治思想方面:由于对现实政治不满,他针对各国政体的弊端,设计了一个理想国。
他认为国家应由统治者,军人和平民组成,各自恪守职责。
统治者由真正懂哲学的人做国王,并且认为国家的目的是和谐与效率,正义与幸福。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乌托邦的幻想,其中有关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等主张,被后世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广泛接受,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其提倡社会分工,正义和幸福,和谐与效率等主张具有合理性,但超出当时社会政治需要。
第三课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特立独行,是影响西方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和人类知识体系中多门学科的奠基人。
1、在哲学思想方面:他认为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2、在政治思想方面:他主张法治优于人治。
3、在伦理学方面:他提出了中道理论,认为人们的生活应以理性为准绳。
4、亚里士多德还创立逻辑学,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标要求】(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探讨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事情经常发生的原因。
2、总结贞观之治的原因及表现。
3、总结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理解它对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发展及民族的融合所起到的作用。
4、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探讨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归纳和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讨论唐太宗个人在贞观之治中所起到的作用,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唐太宗的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2、通过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的学习,体会唐太宗在对待各民族问题上的平等态度和开放的胸襟。
【教学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与“贞观之治”的关系【教学难点】1、通过讨论谈谈贞观之治的原因和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教学过程】导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你对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请大家说一下与唐有关的现象和人物。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从提取有关“唐太宗”的信息,导入新课。
介绍本节课主要几幅图片,走入盛唐。
一、变:玄武门之变。
1、教者简单介绍:结合图片2、玄武政变,隆登帝位。
(学生讲故事)3、谈谈你对此事件认识。
二、治:贞观之治1、表现:唐太宗在位共二十三年,虽然他在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远远比不上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但其业绩却是在历史上最杰出的,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
在当时的世界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古代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几乎是唐朝的翻版,至今日本中央的省(相当于我国的部)就是来源于唐朝中央的三省制。
所以,后来人就用“贞观之治”来表达对唐太宗政绩的肯定和对贞观时期太平盛世的景仰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