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0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套复杂的网络系统,它通过一系列的机制来识别和抵御入侵的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免疫功能则是指免疫系统所具备的各项功能特点和效应,保障人体的整体健康。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1. 造血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其中骨髓是免疫细胞的主要发生和发育地点,而胸腺主要负责T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2. 遗传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与遗传密切相关,人体通过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遗传物质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免疫信息,决定了个体在免疫应答中的表现和效能。
3.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这些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吞噬病原体等方式来保护人体免受病毒、细菌等的侵害。
4. 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等。
这些器官在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作用,如在发生免疫应答时,脾脏可以聚集大量的免疫细胞,起到抵御感染的重要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具备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 识别和记忆功能:免疫系统可以通过识别外界入侵的病原体和变异细胞,以及自身的异常细胞来实现对它们的免疫应答。
一旦免疫系统识别到某种病原体,就会迅速展开针对性的攻击,并在之后的免疫记忆中保存下来,以提供更快的反应能力。
2. 差异识别功能: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区分体内外的各类病原体,根据它们不同的特征和结构来做出不同的应答,以保护身体的健康。
3. 免疫调节功能: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各种机制来调节免疫应答的程度,防止过度的免疫反应和免疫系统的自身攻击。
这一功能可以保护人体免受免疫相关疾病的侵害。
4. 保护功能:免疫系统可以通过抵抗病原体的侵害来保护人体的整体健康,包括产生抗体、吞噬病原体的细胞、杀伤异常细胞等。
三、免疫功能的调节免疫功能的调节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以下是一些影响免疫功能的因素:1. 遗传因素:人们的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11.1复习笔记一、免疫概述1.免疫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
2.人体对付病原体侵袭的三道防线(1)非特异性防卫体表的屏障和体内的先天免疫。
(2)特异性防卫特应性免疫,即免疫应答。
二、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体表的屏障——第一道防线体表的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1)通常病原体不能穿过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
病原体不能在皮肤的表面的角质细胞生存;(2)皮肤中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还可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3)寄居在黏膜上的细菌通过夺去病原体的营养物,或分泌代谢产物协助抑制病原体;(4)黏膜中含有的溶菌酶可以消灭多种细菌。
2.体内的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先天免疫反应来应对。
(1)局灶性炎症反应①当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灶性炎症反应,它有4种症状:疼痛、发红、肿胀和发热。
②皮肤破损可使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引起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受损伤的部位。
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一样,吞噬细菌,然后由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将它们消化。
(2)补体系统①概念补体系统(简称补体)是存在于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一类不耐热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
②补体的激活方式:a.与已经结合在病原体上的抗体结合;b.与病原体表面的糖分子结合。
如果少数补体蛋白分子被激活,它们又可以去激活其他的补体分子,形成级联反应,激活大量的补体分子。
③活化的补体分子的作用a.某些补体蛋白质聚合形成孔道复合体,嵌入病原体的细胞膜,使病原体死亡;b.已活化的补体分子直接附着在细菌的细胞壁上,增加细菌被吞噬的概率;c.已活化的补体分子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促进炎症反应。
(3)干扰素干扰素是指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所产生的能抵抗病毒感染的一组蛋白质。
干扰素刺激自身和周围的细胞产生另一种能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从而抵抗感染,干扰素的产生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1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1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系统,主要作用是保护机体免受外来有害物质的侵害。
免疫系统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个主要部分。
体液免疫是指通过体液中的抗体和其他分子来抵御病原体的侵入。
体液免疫的主要细胞是B淋巴细胞,它们可以分泌抗体,从而中和或沉淀病原体。
体液免疫还包括巨噬细胞、补体和其他分子的参与。
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和分解病原体,促进清除。
补体是一组血浆蛋白,可以通过激活溶菌酶来破坏病原体。
体液免疫的重要特点是可以迅速产生抗体应答,为细胞免疫提供支持。
细胞免疫是指通过特定的细胞来杀死或抑制已感染细胞的功能。
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是T淋巴细胞,它们可以通过识别病原体与已感染细胞表面的抗原来杀伤或抑制这些细胞。
细胞免疫还包括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参与。
自然杀伤细胞可以直接杀伤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并释放细胞毒素来促进清除。
细胞免疫的重要特点是可以识别和杀伤具体的已感染细胞,从而有效控制感染的扩散。
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是指人体免疫系统为维持身体健康所发挥的功能。
免疫功能可以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个方面。
固有免疫是指人体天生具备的防御机制,它是对抗非特异性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固有免疫通过外部屏障(如皮肤和黏膜)、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来抵御病原体的侵害。
固有免疫的特点是快速、广泛和非特异性的应答,能够迅速产生炎症反应,并通过机械性和化学性的防御来消灭病原体。
适应性免疫是指人体对抗具体感染的病原体所产生的特异性应答。
适应性免疫具有记忆性,能够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并在再次遇到相同病原体时迅速调动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的关键细胞是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通过识别特定抗原,并分泌抗体来中和或沉淀病原体。
T淋巴细胞则通过识别细胞表面的抗原,并杀伤或抑制感染细胞。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调控性好和记忆性。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知识点总结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组成,[1] 是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但其功能的亢进会对自身器官或组织产生伤害。
1、第一道防线:
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非特异性免疫)
2、第二道防线:
病原体进入内环境之后,由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参与的非特异性反应。
3、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反应,即免疫应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4、抗原、MHC、抗体: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外来物质叫抗原,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合成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基本结构为Y形,两臂上有同样的与抗原匹配的结合位点。
5、细胞免疫作用对象:直接对抗细胞型病原体,作用于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以及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主要与T淋巴细胞有关。
(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T淋巴细胞)
6、体液免疫作用对象:主要目标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主要与B淋巴细胞有关。
(在骨髓中发育)
7、细胞免疫过程:
8、体液免疫过程:
9、免疫功能异常反应:包括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致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和免疫系统功能减退(艾滋病)。
10、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感染HIV引起的,HIV由于大量破坏人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而严重削弱免疫功能。
艾滋
病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不会通过空气、昆虫、一般接触传播。
考点10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3年选考真题
1.(2016·浙江4月选考,4)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
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
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D.细胞免疫
2.(2017·浙江4月选考,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C.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
D.HIV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3.(2015·浙江10月选考,7)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
B.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
C.艾滋病患者晚期免疫功能增强
D.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
4.(2017·浙江4月选考,22)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
D.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5.(2016·浙江10月选考,24)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产生免疫应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B淋巴细胞只能被与其表面抗原受体对应的抗原致敏
B.参与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有巨噬细胞和效应B细胞等
C.淋巴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分化为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
D.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可被外来抗原直接致敏而活化
6.(2015·浙江10月选考,24)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进入体内的抗原
B.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会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
C.皮肤破损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并消灭病原体
1年名校模拟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免疫过程的是( )
A.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
B.产生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C.消灭被感染的体细胞
D.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8.(2017·杭州周边重点中学)细胞免疫时,能分裂分化产生子细胞的是( )
A.效应B细胞B.细胞毒性T细胞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辅助性T细胞
9.(2017·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三(上)期中)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种通过体液传播的免疫缺乏病
B.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MHC,进入细胞
C.HIV的遗传物质逆转录形成DNA后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
D.为预防艾滋病,输血要严格检查,严格消毒
10.(2017·宁波余姚中学高三(上)期中)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
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
该抗体( )
A.可由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使乙肝病毒裂解死亡
D.可被蛋白酶水解
11.(2017·慈溪市高三(上)期中)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识别并消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的是( )
A.致敏B淋巴细胞
B.效应B细胞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D.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
12.(2017·温州市2月高三选考)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原体进入体内,都会引发免疫应答
B.能引发产生大量淋巴细胞的“非己”标志就是病原体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对自身正常细胞的MHC标志不发生反应
D.体内所有辅助性T细胞都大量分泌白细胞介素-2,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分裂13.(2017·台州市高三2月)下列有关巨噬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可分化为单核细胞
B.巨噬细胞膜上不存在HIV的受体
C.巨噬细胞可吞噬抗原-抗体凝聚物
D.巨噬细胞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可与所有淋巴细胞结合
14.(2017·嘉兴市3月)下列关于巨噬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单核细胞分化形成
B.其吞噬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C.巨噬细胞有发达的溶酶体,能将吞噬的物质降解
D.在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中均可发挥作用
15.(2017·宁波九校高三上期末联考)埃博拉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它会引起患者头痛、肌肉痛、腹痛、口鼻出血等,死亡率极高。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触埃博拉病毒前,人体就有部分B淋巴细胞膜表面含有识别它的受体
B.不同个体(除同卵双胞胎外)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会形成不同的抗原—MHC复合体
C.埃博拉病毒的RNA会直接整合到人的DNA上形成前病毒
D.可以通过检测人体内特异性抗体的含量来确定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
16.(2017·杭州学军中学9月)研究发现,调节性T淋巴细胞具有抑制免疫的功能,Mcl-1蛋白可使其数量增加,Bim蛋白可使其数量减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B.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共同决定
C.过敏性体质可能与Bim蛋白活性被抑制有关
D.Mcl-1蛋白活性过高,人体易患恶性肿瘤疾病
17.(2017·教育绿评联盟3月)(加试题)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关于免疫应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只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
B.与记忆B细胞相比,效应B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发达
C.巨噬细胞将抗原分子降解成多肽,移动到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D.效应B细胞通过增殖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并分泌抗体
18.(加试题)被毒蛇咬伤后需注射抗蛇毒血清、给婴幼儿重复多次注射某疫苗,以上两种措施的原理分别是( )
A.抗蛇毒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多次注射某疫苗可以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
B.抗蛇毒血清中含有大量巨噬细胞可将病原体吞噬;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进入机体C.抗蛇毒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进入机体
D.以上说法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