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君子”
①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 如:彼君子兮。(《诗经·魏风·伐檀》) ②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有学问有修养、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如:不亦君子乎?(《论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③对别人的尊称,犹言先生。 ④竹、莲花、菊花的别名,梅、兰、竹、菊称四君子。 ⑤妻子称丈夫,如: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诗经·召南》)也指男子,如: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
与“有以……”相对。 • 例句: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蚓无爪牙①之②利,筋骨之强,上③食埃土,下④饮黄泉⑤ ,用心一⑥ 也。蟹六跪而⑦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⑧者,用心躁也。
爪牙①:古义: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指得力帮手。 今义: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党羽,帮凶。
之②:定语后置的标志 。 上③、下④:名→状,向上、向下。 黄泉⑤:古义:地下的泉水。
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 有不由学而成。——黄宗羲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 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 烛之明。——刘向
导入新课
劝:《说文解字》解释为“勉也”,本义鼓励、勉励。 学:《说文解字》解释为“觉悟也”,即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使之觉悟。
议论文
议论文:说理文 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 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 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 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