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题有详细解析和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7.39 KB
- 文档页数:11
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试题预览:浙江省金华市2021年终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一、语文知识积聚及运用〔23分〕1.依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文名句。
〔6分〕古典文学一如陈年佳酿,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
春水满泗泽,王湾在北固山下,见证〝,〞的壮阔;夏意醉田野,辛弃疾流连于乡间,品味〝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欣喜;秋风送闲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享用〝,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冬岭秀松柏,孔子伫立于天地间,感悟〝,〞的深邃。
吟诵时,山川有意;凝眸处,草木多情。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前面标题。
〔6分〕①大堰河甜美的乳汁滋养〔〕了艾青的童年,故土秀美的山水蕴育了诗人的才情。
诗人在«少年行»中深情地对同乡们说:〝双尖山保佑我们平安无恙/等我也老了/我再回来和你们在一同。
〞他在«献给乡村的诗»中说:〝我的诗献给生长我的小小的乡村——/bēi〔〕微的,没有人留意的小小的乡村/它像中国大地上的千百万的乡村/它存在于我的心里,像母亲存在于儿子的心里。
〞②土地、阳光、lí〔〕明,艾青〝用嘶哑的喉咙〞为黑暗中的祖国呼唤〝火把〞,〝常含泪水〞把赞誉诗呈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他的诗是具有普遍影响的世界诗坛巨匠之一。
〔1〕结合语境,并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2〕第①段第一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矫正。
〔1分〕〔3〕第②段中划线句有语病,请矫正。
〔2分〕3. 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处续写一句连接、得体的话。
〔2分〕有这样一那么故事:一个小孩把手伸进装满栗子的瓶中,他想尽能够多地抓一大把,但当他想要拿出手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
他既不情愿坚持一局部栗子,又不能拿出手来,只好痛哭流涕。
一个行人对他说:〝你还是知足一些吧,。
〞4.走进文学名著,沐浴经典阳光。
依据提供的资料,填写相应的人物〔名字〕或故事称号〔选做其中三小题〕。
金华中考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矜持(jīn) 剽窃(piāo) 瞠目结舌(chēng)B. 蹒跚(pán) 恣意(zì) 筵席(yán)C. 桀骜(ào) 饕餮(tāo) 踌躇(chú)D. 恣睢(zì) 旌旗(jīng) 踯躅(zhí)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经常帮助成绩差的同学。
C.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加强了安全管理。
D. 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独断专行,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B. 这次比赛,他发挥失常,结果名落孙山。
C. 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从不退缩。
D.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老气横秋,缺乏活力。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今天有空吗?一起去看电影吧。
”B. 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能力。
C. 他喜欢游泳、跑步、篮球等运动。
D. “你来了,”他说,“我等你很久了。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园里,花儿们争奇斗艳,竞相开放。
B. 他的声音像雷鸣一样,震耳欲聋。
C. 月亮像小船一样,在夜空中缓缓移动。
D.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仿佛在说:“我准备好了。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厌烦)B. 他做事总是敷衍了事。
(应付)C. 他总是独断专行,不听别人的意见。
(独自)D. 他总是迎难而上,从不退缩。
(面对)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老气横秋,缺乏活力。
B. 这次比赛,他发挥失常,结果名落孙山。
2024年浙江省金华市语文中考仿真试卷及答案指导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潇洒(xiāo sǎ)、陶醉(táo zuì)、陶醉(táo zuí)B. 奋发(fèn fā)、激昂(jīáng)、激昂(jī yáng)C. 谦虚(qiān xū)、勤奋(qín fèn)、勤勉(qín miǎn)D. 娇艳(jiāo yàn)、娇嫩(jiāo nèn)、娇羞(jiāo xiū)答案:C解析:选项A中,“陶醉”应为“táo zuí”,而非“táo zuì”;选项B中,“激昂”应为“jīáng”,而非“jī yáng”;选项D中,“娇艳”和“娇嫩”字形正确,但“娇羞”应为“jiāo xiū”,而非“jiāo xiū”。
选项C中所有词语的字形、字音和字义均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B.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C. 她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这充分说明她的努力和汗水没有白费。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插图精美,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
答案:B解析:选项A中,“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应改为“但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因为“同时”和“也”表达的意思重复;选项C中,“这充分说明她的努力和汗水没有白费”应改为“这充分说明她的努力和汗水没有白费”,因为“这”指代不清,应明确指代前文的内容;选项D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应改为“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因为“和”在这里连接的是两个并列的谓语,而“和好评”搭配不当。
原始:2023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的内容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安妮和汤姆是生活在小山村里的一对好朋友。
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经常一起玩耍。
每到放学的时候,他们都会去买零食,然后坐在小河边看日落。
天色渐暗的时候,他们就回家了。
安妮和汤姆的家离学校很近,所以他们放学后可以骑自行车回家。
老师们常常告诉安妮和汤姆,要确保自己安全,不要骑车太快也不要抢红灯。
有一天,安妮和汤姆放学回家时,他们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
突然,安妮的脚被树枝绊住了,她失去了平衡。
汤姆见状,立刻停下来,一把扶住了她。
他们都没有受伤,但是自行车被撞坏了。
后来,安妮和汤姆的妈妈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感动。
她们都觉得幸亏有汤姆及时帮助,不然后果会更严重。
从那天起,安妮和汤姆更加珍视他们之间的友谊,更加注重安全。
1. 安妮和汤姆是什么关系?A. 兄妹B. 同学C. 邻居D. 朋友2. 安妮和汤姆每天放学后都会去做什么?A. 去游泳B. 买零食C. 摘水果D. 回家吃饭3. 安妮和汤姆为什么骑自行车回家?A. 家离学校远B. 想锻炼身体C. 看不惯乘公交D. 老师告诉他们这样比较安全4. 汤姆为什么停下来?A. 他看到了一只小猫B. 他听到了有人叫他的名字C. 他看到了安妮摔倒了D. 他碰到了一个朋友5. 安妮和汤姆的妈妈对汤姆的行为有什么看法?A. 直言不讳B. 深感欣慰C. 表现出失望D. 保持中立二、写作(共1题,共30分)请以“我见过的最壮观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16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歌声如飘风,如一〔lǚ〕摇曳的游丝,在夜空中遥远地传来,渐行渐近,渐渐地清越,终于到了窗下,歌词也清晰可_____了,咿呀的桨声,夹着〔jī〕荡的水声,缓慢地为歌声击节。
然后歌声又渐渐远去,渐渐地微弱,渐渐地模糊。
,.终于轻烟般在静夜中消失。
〔摘自柯灵?枕畔歌声?〕〔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lǚ〕〔jī〕荡〔2〕填入文中_____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辨B.辩〔3〕加点字“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múB.m ó2.〔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子日:“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2〕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
吴均闲居山中,看“①,云从窗里出〞,欣然自在;陶渊明采菊东篱,见“山气日夕佳,②“悠然自失;李清照沉醉回舟,误人藕花深处,“③〞,欢快自由;欧阳修兴尽下山,“树林阴翳,④,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陶然自得;然杜甫于山河破碎之际,面对长安草木,却有“⑤,⑥“的慨叹。
惊鸟本无情,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
3.〔2分〕邻居小咏今年刚满18岁,是第一批迈入成年的00后〔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
请仿照例如,从以下名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写在送给他的贺卡上,并根据所选的名句写出你的祝福。
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例如〕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愿你勇攀人生的顶峰,去领略世界的美丽和壮阔。
4.〔2分〕以下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1〕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仰望危楼,俯卧巷.陌,深感词人①魂不去,常在人间。
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清照却借(tí)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qiǎn)责宋宣的无能。
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
但愿相将过淮水!”(节选自梁衡《乱世中的美神》)(1)加点字“巷”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A.hàng B.xiàng(2)填入文中①最恰当的一项是A.英 B.阴(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借(tí)发挥(qiǎn)责。
2.默写。
(1)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2),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3)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归园田居》)(4)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6)辛弃疾颇具武才,年轻时曾率一万义军返金投来,但南宋政府却不重用他。
赋闲渐老的他以驰骋疆场,只能“,”(《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凝视长剑,梦回沙场,聊以抒发杀敌报国之志。
(7)董卿在《朗读者》里说,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
而是在于我们的选择,“,”。
这是范仲淹在何时忧何时乐这一问题上的选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这是颜回在守道与享乐之间的选择。
3.名著阅读(1)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和伊凡的友谊不断地增长,外祖母从早到晚都在忙家务事,我几乎整天跟“小茨冈”打转儿,当外祖父大我的时候,他仍然用自己的手挡着鞭子,第二天,他把打肿的手伸给我看,埋怨说:“这一点儿用也没有!你并没有挨得轻一些,可是我呢,你瞧这打的!我再也不干了,不管你了!”可是,下一次他又受了一次不必要的疼痛。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同学们在把中考语文的所有理论知识复习好的同时,还要多做一些中考语文试卷来练习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以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1.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A.zhèng B.zhēng)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A.pī B.pēi)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wō( _____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bó( _____ );——祖国啊! (选自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古诗文默写。
(10分)(1)默写陈子昂《登幽州台歌》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2) _____ ,不亦乐乎?(《论语•学而》)(3)蒹葭苍苍, _____ 。
(《诗经•秦风•蒹葭》)(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_____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名楼离不开名诗文。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勾勒了流动变幻、色彩明丽的图画;崔颢《黄鹤楼》“ _____ ,_____ ”,描绘了明朗秀美、草木争荣的风光;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_____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展现了雄伟壮阔、摄人心魄的景象。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 )(2分)A.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鄙陋)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已:停止)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连接)C.去国怀乡(国:国家) 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D.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 )(2分)A.贤于材人远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属予作文以记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安陵君其许寡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D.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5.名著阅读。
金华语文中考试题卷及答案金华市语文中考试题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狼籍B. 旁鹜C. 坐无虚席D. 一诺千金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______,精神矍铄。
”A. 老态龙钟B. 精神焕发C. 精神抖擞D. 精神饱满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明确,需要进一步修改。
D.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应该坚决予以制止。
4-20. (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名句,出自他的《》。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中的诗句。
3. 请写出《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一句名言:“______”。
4-10. (略)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2. 作者通过哪些论据来支持他的观点?(4分)3. 文章中提到的“创新”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释。
(4分)(二)古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古文内容](略)1. 古文中的“之”字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用法,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4分)-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2. 古文中的“也”字通常用于句末,表示什么语气?请结合例句进行说明。
(3分)3. 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4分)四、作文(40分)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材料内容](略)要求:1.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 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3. 避免使用网络语言和口语化表达。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D4-20. (略)二、填空题1. 《水调歌头》2. 《春晓》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一、积累(14分)1.(4分)阅读下面这段关于金华市花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茶花,杜鹃花目山茶科植物。
因其枝青叶秀,花色缤纷,花姿(yōu)雅,而成为世界名贵花卉,备受园艺界□.茶花属半阴性植物,喜温湿气候,(jì)烈日曝晒,不耐严寒,种植在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里为佳。
它的花期较长,从10月到次年5月都有开放。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
花姿(yōu)优雅(jì)忌烈日曝晒(2)填入文中□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A.珍视B.重视(3)加点字“沃”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BA.àoB.wò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
根据词语搭配来确定字形。
“yōu雅”写作“优雅”,“jì烈日曝晒”意思是“不要烈日曝晒”,“jì”写作“忌”。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根据语境和词语含义来辨析。
珍视:珍爱重视。
重视:认为很重要而认真对待。
根据“成为世界名贵花卉”的提示,选“珍视”恰当;故选:A。
(3)本题考查字音。
根据语境来确定词语读音。
“肥沃”意思是“土地含有较多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沃”应读作“wò”,故选:B。
参考答案:答案:(1)优忌(2)A(3)B点拨: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而且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
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6分)根据语境默写古诗词名句。
读古典诗词,会发现中国诗人词家少有写阳光下的心情。
他们写到的阳光尽是夕阳,“夕阳西下,①断肠人在天涯”;尽是黄昏,“已是黄昏独自愁,②更着风和雨”;尽是落日,“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③长烟落日孤城闭”;尽是斜阳,“④秋草独寻人去,寒林空见日斜时”……阳光无所不在,无地不照,反而只有离去时最后的照影,才能勾起诗人的灵感。
金华中考真题语文答案解析一、阅读理解题1. 题目:读文体判断题解析: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判断文段的文体,通常可以通过关键词和语气判断。
在阅读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作者的态度和文章的写作手法,以准确判断文体。
2. 题目:主旨大意题解析: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把握整个文段的中心思想,并选择最符合文章内容的选项。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需要仔细理解文章的内容,捕捉关键信息,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发展脉络,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3. 题目:词义理解题解析: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需要通过语境来推测生词的含义,可以参考前后句的逻辑关系、词的搭配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准确理解生词的意思。
二、完形填空题1. 题目:逻辑推理题解析: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短语或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需要仔细研读全文,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文段的结构和发展,以准确推断答案。
2. 题目:语句衔接题解析:这类题目要求考生选择最恰当的语句来完成文段,通常需要考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注意前后句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选出能够保持文章连贯性的答案。
三、写作题1. 题目:命题作文解析: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题目和要求进行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需要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语言的表达和论述的内容,注意论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2. 题目:扩写句子解析: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句子,以相同的意思或相同的结构进行扩写。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需要准确理解原句的意思,灵活运用表达方式和句式结构,完成扩写任务。
以上是对的简要介绍。
语文学科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理解、运用、写作能力,要求考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全面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希望考生能够通过解析和练习,提高对语文考试的应对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7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仰望危楼,俯卧巷.陌,深感词人①魂不去,常在人间。
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
“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清照却借(tí)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qiǎn)责宋宣的无能。
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
但愿相将过淮水!”(节选自梁衡《乱世中的美神》)(1)加点字“巷”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A.hàng B.xiàng(2)填入文中①最恰当的一项是A.英 B.阴(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借(tí)发挥(qiǎn)责。
【答案】(1)B.(2)A.(3)题谴【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默写。
(1)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2),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3)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归园田居》)(4)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6)辛弃疾颇具武才,年轻时曾率一万义军返金投来,但南宋政府却不重用他。
赋闲渐老的他以驰骋疆场,只能“,”(《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凝视长剑,梦回沙场,聊以抒发杀敌报国之志。
(7)董卿在《朗读者》里说,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
而是在于我们的选择,“,"。
这是范仲淹在何时忧何时乐这一问题上的选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这是颜回在守道与享乐之间的选择。
【答案】(1)隔江犹唱后庭花(易错字:犹)(2)春潮带雨晚来急(易错字:潮)(3)草盛豆苗稀(易错字:盛、稀)(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易错字:庇、俱)(5)江山如此多娇(易错字:娇)(6)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易错字:醉、剑)(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也不改其乐(易错字:忧)【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近日,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已经发布。
该试题从文言文翻译、阅读理解、作文等多个方面考察了考生的语文水平,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
一、文言文翻译题目:《天净沙·秋思》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把《天净沙·秋思》的全部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
通过翻译可以看到,诗中描写的是一个将军和他的家人因战事而分离的故事。
诗作者通过对秋天清冷的描绘,烘托出将军深深思念家乡的情感。
二、阅读理解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条根据2017年新课标改革而设置的条例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科学素养和能力应用”的指导思想,教育部门可根据这些要素开展新的教育方案,依据学生的特长、兴趣和各项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尽情展示自己的长处。
问题:1.根据何时设置的条例规定?2.学生必须具备哪些能力?3.教育部门可根据什么因素开展新教育方案?4.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长处?解析:此题为阅读理解,要求考生在阅读完文章后回答相关问题。
答案分别为:1.根据2017年新课标改革而设置的条例规定。
2.学生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科学素养和能力应用的指导思想。
3.教育部门可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和各项创新能力开展新教育方案。
4.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学生的长处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
三、作文题目:请写一篇题为《决战高考》的作文,要求文采华丽、突出主题、含义深刻,不少于800字。
解析:此题为作文,要求考生按照要求写出一篇文采华丽、突出主题、含义深刻的作文。
考生需要理解“决战高考”除了指考试本身之外,更要于考生自身的准备、心态和恒心有关。
从考生的角度出发,讲述自己如何从去年积累的经验、适应学习环境等方面去进行准备,以及从容应对高考,为自己确保理想的志愿。
2020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共三大题,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一、积累(141.阅读下面这段关于金华市花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茶花,杜鹃花目山茶科植物。
因其枝青叶秀,花色缤纷,花姿(yōu(1花姿(yōu(2A.珍视(3A. ào【答案】【解析】【详解】((2(32.古诗词名句积累。
(1读古典诗词,会发现中国诗人词家少有写阳光下的心情。
他们写到的阳光尽是夕阳,“夕阳西下,①(2莎莉文老师教海伦·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解析】【详解】((23.下列选项与整组漫画讲述的成语故事,最吻合的一项是()A. 风尘仆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典故的了解。
A.B.C.D.故选B二、阅读(48(一)名著阅读(84.祥子因不喜欢虎妞而离开,不久又回来了;简【答案】虎妞的“怀孕”让祥子深感焦虑,老马的经历让他感到前程暗淡,而辛苦积攒的买车钱又被孙侦探敲诈,他只好回到人和车厂,表现了祥子屈从现实的懦弱性格,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分析。
祥子被虎妞灌醉,在虎妞的引诱下与她发生了关系,在自责与自卑之时,他对虎妞产生了极大的厌恶,“当个娘们看,她老,丑,厉害,不要脸!几乎要了他命的那些大兵都没有她那样可恨、可厌!”虎妞在祥子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从这屈从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得不向命运低头的软弱的祥子。
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始终自尊自爱的、对爱情勇敢执著、而最终爱情幸福的简·5.A.被拒绝:索宝水晶宫B.被误解: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答案】示例一:我选【解析】【详解】考查主题与人物形象塑造。
孙悟空是一百回的《西游记》中唯一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是整部书中最具成长性的人物。
2017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试题语文一、语文知识积累(22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我仰望危楼,俯察巷.陌,深感词人??魂不去,长在人间,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
“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tí)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qiǎn)责宋室的无能。
文末直抒自已烈士暮年的壮志:“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
但愿相将过淮水!”(节选自梁衡《乱世中的美神》)(1)加点字“巷”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A.hàngB.xiàng(2)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A.英B.阴(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文字。
借(tí)发挥(qiǎn)责1.(1)B (2)A (3)题谴【解析】这是一道语段综合题。
(1)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
“巷”为多音字,当解释为“采矿或探矿时挖的坑道”时,读hàng,当解释为“胡同,里弄”时,读xiàng。
此处应读xiàng,“巷陌”即指街巷。
(2)题考查辨析近义词的能力。
“英魂”指“犹英灵,多用于对死者的敬称”,“阴魂”指“迷信的说法,指人死后的魂灵”,此处指对已故词人李清照的敬称,故应为“英魂”。
(3)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
“借题发挥”本义指借着某件事情为题目来做文章,此处应填“题”;“谴责”指“斥责,责备”,“谴”不要写成“遣”。
2.默写。
(10分)(1)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2),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3)种豆南山下,。
(陶渊明《归园田居》)(4)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6)辛弃疾颇具武才,年轻时曾率一万义军反金投宋,但南宋政府却不重用他。
赋闲渐老的他难以驰骋疆场,只能“,”(《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凝视长剑,梦回沙场,聊以抒发杀敌报国之志。
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走进婺里去活动一:梦回明招山纵笔访群贤1.(10分)八百多年前的一个清晨,金华武义城东的明招山下,悠悠的晨钟声像往常一样响起。
一批批□而来的名流学子,从四面八方会聚在明招寺的讲堂里。
他们静静地肃立着,等待着老师从朝.(A.zhāo B.cháo)阳的光芒中走来……是谁点燃了他们沸(téng)▲的思想?又是谁,引领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探寻和思考呢?他,就是一代理学大师吕祖谦(浙江金华人)。
他开创了“婺学”,主张经史并重,学术上采取(jiān)▲容并包的态度,是中国思想史上“坐标式”人物。
(1)根据上面文字,完成①﹣③题。
①填入文中□的词语,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莫名B.慕名②加点字“朝”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zhāoB.cháo③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
沸(téng)(jiān)容并包(2)淳熙二年(1175),吕祖谦邀请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在信州鹅湖寺举行一场南宋史上最高级别的学术大辩论——鹅湖之会,当时文化思想界的名流纷纷闻讯而来,真可谓“①,②”(刘禹锡《陋室铭》)。
(3)根据下面材料和你的积累,推断吕祖谦名(祖谦)与字(伯恭)的联系。
吕祖谦的得意弟子洪无竞,请他为自己取一个别字。
吕祖谦主张既不能过度追求,也不能没有追求,于是针对“无竞”之名为他取别字为“求仲”。
“仲”在古汉语中是“中”的意思,“求仲”就是中正、中和、不偏不倚。
(4)陆九渊雕像前有“百世大儒”四个字。
假如在吕祖谦雕像前补充类似信息,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A.须眉B.尊君C.先贤活动二:稻源东方溯文明万年前2.(11分)浦江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是金华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某校社团因为疫情,组织线上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参观后,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展板一那一群人当末次冰期的寒意逐渐退去,稻花香飘散在钱塘江两岸的河谷盆地里,摇曳的稻穗在风中等待着成熟,等待着走出洞穴的第一批人群,他们在采集狩猎的同时,还将捧着稻米,收获、繁衍、生息。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一、积累(14分)1.(4分)阅读下面这段关于金华市花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茶花,杜鹃花目山茶科植物。
因其枝青叶秀,花色缤纷,花姿(yōu)雅,而成为世界名贵花卉,备受园艺界□.茶花属半阴性植物,喜温湿气候,(jì)烈日曝晒,不耐严寒,种植在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里为佳。
它的花期较长,从10月到次年5月都有开放。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
花姿(yōu)优雅(jì)忌烈日曝晒(2)填入文中□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A.珍视B.重视(3)加点字“沃”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BA.àoB.wò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
根据词语搭配来确定字形。
“yōu雅”写作“优雅”,“jì烈日曝晒”意思是“不要烈日曝晒”,“jì”写作“忌”。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根据语境和词语含义来辨析。
珍视:珍爱重视。
重视:认为很重要而认真对待。
根据“成为世界名贵花卉”的提示,选“珍视”恰当;故选:A。
(3)本题考查字音。
根据语境来确定词语读音。
“肥沃”意思是“土地含有较多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沃”应读作“wò”,故选:B。
参考答案:答案:(1)优忌(2)A(3)B点拨: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而且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
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6分)根据语境默写古诗词名句。
读古典诗词,会发现中国诗人词家少有写阳光下的心情。
他们写到的阳光尽是夕阳,“夕阳西下,①断肠人在天涯”;尽是黄昏,“已是黄昏独自愁,②更着风和雨”;尽是落日,“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③长烟落日孤城闭”;尽是斜阳,“④秋草独寻人去,寒林空见日斜时”……阳光无所不在,无地不照,反而只有离去时最后的照影,才能勾起诗人的灵感。
2017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试题语文一、语文知识积累(22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我仰望危楼,俯察巷.陌,深感词人??魂不去,长在人间,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
“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tí)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qiǎn)责宋室的无能。
文末直抒自已烈士暮年的壮志:“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
但愿相将过淮水!”(节选自梁衡《乱世中的美神》)(1)加点字“巷”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àng àng(2)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A.英B.阴(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文字。
借(tí)发挥(qiǎn)责1.(1)B (2)A (3)题谴【解析】这是一道语段综合题。
(1)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
“巷”为多音字,当解释为“采矿或探矿时挖的坑道”时,读hàng,当解释为“胡同,里弄”时,读xiàng。
此处应读xiàng,“巷陌”即指街巷。
(2)题考查辨析近义词的能力。
“英魂”指“犹英灵,多用于对死者的敬称”,“阴魂”指“迷信的说法,指人死后的魂灵”,此处指对已故词人李清照的敬称,故应为“英魂”。
(3)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
“借题发挥”本义指借着某件事情为题目来做文章,此处应填“题”;“谴责”指“斥责,责备”,“谴”不要写成“遣”。
2.默写。
(10分)(1)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2),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3)种豆南山下,。
(陶渊明《归园田居》)(4)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6)辛弃疾颇具武才,年轻时曾率一万义军反金投宋,但南宋政府却不重用他。
赋闲渐老的他难以驰骋疆场,只能“,”(《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凝视长剑,梦回沙场,聊以抒发杀敌报国之志。
(7)董卿在《朗读者》里说: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这是范仲淹在何时忧何时乐这一问题上的选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这是颜回在守道与享乐之间的选择。
2.(10分)(1)隔江犹唱后庭花(2)春潮带雨晚来急(3)草盛豆苗稀(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江山如此多娇(6)梦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也不改其乐【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
(1)—(5)题为直接性默写,(6)(7)题为理解性默写,注意“庭”不要写成“亭”,“庇”不要写成“屁”,“娇”不要写成“骄”。
注意“庭”“庇”“娇”等字的正确书写。
3.名着阅读。
(6分)(1)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我和伊万的友谊不断地增长;外祖母从早到晚都在忙家务事,我几乎整天跟着“小茨冈”打转儿。
当外祖父打我的时候,他仍然是用自己的手挡着鞭子,第二天,他把打肿的手伸给我看,埋怨说:“这一点儿用也没有!你并没有挨得轻一些,可是我呢,你瞧这打的!我再也不干了,不管你了!”可是,下一次他又受了一次不必要的疼痛。
“你不是不愿意了吗?”“是不愿意来着,可是又伸了过去……不知怎的,不自觉地就伸了过去……”(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①以上语段出自《》作者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
(2分)②结合上述语段,说说“小茨冈”是个怎样的人?(2分)(2)北大教授林庚在《<西游记>的童话性》一文中写到:儿童对同一人物的想象,可能随着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出现前后不一致甚至完全矛盾的现象,这在《西游记》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三藏一行来到火焰山,孙行者买了一块热糕,托在手中,好像拿着火盆中的灼炭、煤炉内的红钉,烫得他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换在左手。
此处孙行者如此怕烫,可是小说中也有多处孙行者不惧灼热的情节。
请举一例。
(2分)3.(1)①童年高尔基②小茨冈是一个善良淳朴、勇敢忠诚的人。
(2)示例一: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时,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南斗星奋令火部众神,放火煨烧,不能烧着。
示例二:齐天大圣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炉内,以文武火煅烧七七四十九日,反炼得火眼金睛。
示例三:车迟国孙行者与妖道斗法,与羊力大仙比在油锅里洗澡,“翻波斗浪,就似负水一般玩耍”。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名着的能力。
(1)题考查名着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结合语段评价人物形象,答题时,要善于抓关键信息。
语段中“伊万”和“小茨冈”等信息可判断名着为高尔基的《童年》。
分析“小茨冈”的形象,阅读语段内容,作为“我”的朋友,他多次舍身用自己的胳膊挡住外祖父的鞭子,可见他的勇敢、善良的品质。
(2)题考查对名着情节的掌握。
题目要求例举有关“孙行者不惧灼热”的情节,然后需要调动平常的阅读,概括出相关情节的大意即可。
4.“拆字对联”是一种活泼精巧的对联样式,体现了汉字之美,下面四副对联中不属于“拆字对联”的一项是()(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判断“拆字对联”的能力。
“拆字对联”,顾名思义,即利用汉字方块字的特点,采用离合汉字部件的方法,巧妙地变成的对联。
“拆字对联”的上、下联分别有一个字或几个字拆开单独成字。
A项,上联将“柴”拆分成“此”和“木”,将“出”拆分成“山山”;下联将“烟”拆分成“火”和“因”,将“多”拆分成“夕夕”。
B项,上联将“沙”拆分成“水”和“少”,下联将“柯”拆分成“木”和“可”。
C项,上联将“冻”拆成“东二点”,将“洒”拆成“西三点”;下联将“切”拆成“上七刀”,将“分”拆成“下八刀”。
而D项,“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上下联中并没有拆开字,其表达的意思为:只要有恒心,又何必每天都起得很早睡得很晚(去做事),最不好的是做一天,歇十天。
二、现代文阅读(26分)阅读下面小说《偷书贼》一书的相关内容,完成5~11题。
偷书贼那双眼睛尤为显眼。
还有尘土,他们都被尘土包围,在士兵的推搡下,他们的脚步踉踉跄跄——落在后面的囚犯要被迫跑上几步才能赶上这支营养不良的队伍。
莉赛尔注视着这一切,她相信这些人是活着的人里面最可怜的灵魂。
他们因为所受的非人折磨而拉长了憔悴的脸。
他们一路受尽饥饿之苦。
一些人只顾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好避开围观者的目光;有些人哀求地看着赶来欣赏他们受辱的人们,这是他们死亡的前奏;还有人渴望着能有人,随便什么人,能走上前来抱住他们。
不管围观者是带着骄傲、鲁莽还是耻辱来看这场游街,都没有人走上前打断它,目前还没有。
有时,一个男人或女人——不,他们不是男人和女人,他们只是犹太人——会在人群中看到莉赛尔的脸。
他们会回避她的目光。
偷书贼只能无助地望着他们走远。
她只能希望他们能读懂她脸上深藏的怜悯,并且能意识到这是真切的悲伤,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前进的队伍里,有个人的年纪比其他人都大。
他留着胡子,衣衫褴褛。
他的眼睛里流露出极度的痛苦。
虽然他的身体轻飘飘的,但他的双腿还是承担不了这一点点重量。
有好几次,他都倒了下去。
他的半边脸贴在地面上。
每次都有一个士兵站在他身边。
“站起来,”他冲着老人吼道,“站起来。
”老人跪着站起身,艰难地向前走去。
每次,他刚刚赶上队伍的尾巴,就会失去动力,再次摔倒在地。
他后面还有很多人——足足有一卡车的人——威胁着要超过他,把他踏平。
他的手臂颤抖着想支撑起身体,那痛苦的样子惨不忍睹。
他们又一次让开,然后他站起来,又走了几步。
只要再给他五分钟,他一定会掉进一条德国人的阴沟里死去。
他们对此听之任之,眼看这一切即将发生。
这时,有一个人。
汉斯·休伯曼走过来了。
一切在瞬间发生。
老人挣扎着前进时,那只紧握着莉赛尔的手松开了,她感到自己的手一下子打在屁股上。
爸爸走到小车旁,拿出来一样东西。
他推开围观的人群,走到路中间。
那个犹太人站在他面前,准备接受另一番羞辱,可是他和旁人一样,看到汉斯·休伯曼像变魔术似的递过来一片面包。
犹太人刚接过面包就倒在地上,他双膝跪地,抱着爸爸的小腿,把脸埋在中间,感谢爸爸。
莉赛尔注视着眼前这一幕。
她的眼里满含泪水,她看到老人又向前滑了一点,把爸爸向后推,伏在爸爸的脚踝边哭起来。
其他犹太人从他们身边走过,看着这桩不可思议的小事。
他们鱼贯而行,如同一片人潮。
一个士兵走过来,发现了这起罪行。
他审视了跪着的老人和爸爸一番,又把目光投向围观的人群,然后稍加思索,就从腰间取下鞭子,开始鞭打。
犹太老人被打了六下,鞭子落在他的背上、头上、还有腿上。
“你这头肮脏的猪!”鲜血从他耳边滴下来。
接着,轮到了爸爸。
又有一只手握紧了莉赛尔的手。
她惊恐地朝旁边看去,鲁迪·斯丹纳(莉赛尔的伙伴)紧张地咽着唾沫,目瞪口呆地看着汉斯·休伯曼被当众鞭打。
鞭子的那声音让莉赛尔头晕目眩,她估计爸爸身上肯定被打得皮开肉绽了。
他被打了四鞭子,随后倒在地上。
那个犹太老人最后一次爬起来,继续向前走。
他飞快地回头看了一眼,朝独自跪在那里的人最后投去悲哀的一瞥。
因为挨了四鞭,那人的背还在火辣辣地痛,他的膝盖也跪疼了。
不过,这个老人会带着尊严死去,或至少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死去。
(节选自《偷书贼》第七章P265-267,略有删改)致中国读者的信亲爱的中国读者:谢谢您阅读了这本《偷书贼》。
我小时候常听故事。
我的爸爸妈妈经常在厨房里,把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的哥哥、两个姐姐和我,我听了非常着迷,坐在椅子上动都不动。
他们提到整个城市被大火笼罩,炸弹掉在他们家附近,还有童年时期建立的坚强友谊,连战火、时间都无法摧毁的坚强友谊。
其中有个故事,一直留在我心里……我妈妈小时候住在慕尼黑近郊。
她说她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听见大街上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她跑到外面一看,发现有一群犹太人正被押解到附近的达豪集中营。
队伍的最后是一位精疲力竭的老人,他已经快跟不上队伍的脚步了。
有个男孩子看到老人的惨状后,飞奔回家拿了一片面包给这位老人。
老人感激地跪下来亲吻这位少年的脚踝。
结果有个士兵发现了,走过来抢走了老人手上的面包,并用力鞭打了老人。
随后士兵转身追赶那个男孩,把男孩也打了一顿。
在同一时刻里,伟大的人性尊贵与残酷的人类暴力并存。
我认为这恰好可以阐释人性的本质。
听了这些故事之后,我一直想把它们写成一本小书。
结果就是《偷书贼》的诞生。
而《偷书贼》这本书对我的意义,远远超过我当初的想象。
对我来讲,《偷书贼》就是我生命的全部。
不管别人怎么看这本书,不管评价是好是坏,我内心明白,这是我最好的一次创作。
身为作者,当然会为自己“最好的一次创作”深感满意。
再次感谢您,并致以诚挚的祝福!马克斯·苏萨克2007年7月27日背景概览5.《致中国读者的信》放在《偷书贼》(孙张静/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正文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