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注会税法---第十一章 个人所得税法.ppt
- 格式:ppt
- 大小:4.46 MB
- 文档页数:61
第十一章个人所得税法♦本章考情分析本章作为所得税类的主要税种,也是税法考试的重点税种之一。
各种题型在考题中均出现过, 特别是个人综合收入的所得税计算题。
分值一般在10分以内。
本章新增及变化内容:1. 修订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规定2. 个人投资者收购企业股权后将原盈余积累转增股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3. 删除了公益捐赠中全额扣除规定等♦本章内容结构:6节第一节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第二节税率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第三节应纳税额的计算**第四节税收优惠^第五节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第六节征收管理♦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一、纳税义务人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投资者以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下同)和港澳台同胞,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解释1】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为自然人,不仅包括个人还包括具有自然人性质的企业,我国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解释2】按照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又划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住所标准:习惯性居住地。
时间标准:“居住满1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即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下同)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
临时离境: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
【解释3】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需要计算确定其在实际在华逗留天数计算:1. 个人入境、离境、往返或多次返境内外的当日,均按1天计算其在华实际逗留天数。
2. 计算其境内工作期间时,对其入境、离境、往返或多次往返境内外的当日,均按半天计算为在华实际工作天数。
二、征税范围目前共11项(一)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注意的问题:1. 不予征税项目:(1)独生子女补贴。
(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
第十一章个人所得税法本章考情分析本章是CPA税法考试比较重要的一章,内容纷杂,考点较多。
历年考题命制过各种题型,最近3年本章的平均分值约为10分。
2019年教材要紧变化1.增加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等原理性内容;2.增加所得来源地的内容;3.增加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计税规定;4.增加企事业单位将自建住房以低于购置或建筑成本价格销售给职工的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税规则;5.增加房屋赠与个人所得税计税方法;6.增加证券经纪人佣金收入计税规定。
个人所得税的模式:个人所得税是以自然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是政府利用税收对个人收入进行调剂的一种手段。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模式分为三类:分类征收制、综合征收制、混合征收制。
【例题·单选题】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采纳()。
A.分类征收制B.综合征收制C.混合征收制D.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模式【答案】A第一节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畴一、纳税义务人(熟悉,能力等级2)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不仅涉及中国公民,也涉及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中国的港、澳、台同胞,还涉及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者。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住宅标准和居住时刻标准只要具备一个就成为居民纳税人:①住宅标准:“在中国境内有住宅”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适应性居住;②居住时刻标准:“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即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
在运算居住天数时,对临时离境应视同在华居住,不扣减其在华居住的天数。
“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
非居民纳税的判定条件是以下两条必须同时具备:(1)在我国无住宅(2)在我国不居住或居住不满1年【例题】某在我国无住宅的外籍人员2018年5月3日来华工作,2012年9月30日终止工作离华,则该外籍人员是我国的非居民纳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