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实验13-利用钻井资料编制断层构造图
- 格式:ppt
- 大小:808.00 KB
- 文档页数:12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提纲第一章1、名词解释:地质井、参数井、预探井、评价井、开发井、调整井、定向井、丛式井、水平井、CT值、井斜角、井斜方位角、井号编排、钻时、钻时录井、岩心、岩心收获率、岩心编号、岩屑、岩屑录井、岩屑迟到时间、捞砂时间、钻达时间、套管程序、方入、进尺、补心高、补心海拔。
2、录井方法一般包括哪几种?3、影响钻时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根据钻时来判断岩性?4、现场上常用的荧光录井方法有哪几种?5、如何划分碎屑岩的含油级别?6、为什么要进行岩心归位?简述岩心归位的原则和步骤。
7、如何获取有代表性的岩屑?常用的测定迟到时间的方法有哪几种?8、在钻井中泥浆的功能是什么?泥浆性能包括有哪些?9、什么是泥浆的失水量和泥饼?钻井过程中对其作何要求?为什么?10、如何根据井号编排判断井别:渔浅1井、荆参2井、浩4 -3井、陵1井、沙36井。
11、泥浆显示分为哪几类?12、完井方法因地质条件不同可分为哪几类?13、如何根据泥浆性能的变化来判断油、气、水层和其它特殊岩层?14、通过岩心录井及岩心分析可获得哪些资料及信息?第二章1、概念:油气水的综合判断、束缚水、可动水、含油饱和度、相渗透率、增阻侵入、减阻侵入、地层测试、中途测试、跨隔测试、测试垫。
2、在进行油气水层的判断时,为什么对低渗透性砂岩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低?3、在进行油气水层的判断时,为什么对高渗透性砂岩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高?4、简述在碳酸盐岩双重孔隙结构中,基质孔隙系统和裂缝系统的主要区别。
5、说明钻柱测试压力卡片上不同压力段测试阀、旁通阀、封隔器所处的工作状态,标注压力卡片上各点所表示的压力。
6、满足什么样条件的压力卡片才能供我们解释分析用?7、对几张典型的压力卡片进行初步分析。
8、简述低阻油层的成因。
9、简述水淹层的地质特征。
第三章1、名词解释:有效厚度、沉积旋回、细分沉积相、标准层、标准剖面、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岩组、单油层、测井相、地震相。
井筒地质编录说明
一、基岩界面以上新地层部分编一壁柱状剖面图。
二、见基岩后,自基岩界面以下,按下列步骤进行编录:
1、将园井内接正方形,视为方井编录四壁展开图(如图)
如上图在井口四周选定N45°E,N45°W,S45°W, S45°E四个固定点;
2、从四个固定点垂下四条皮尺,在每条皮尺上找出同一岩层的分层界面,读出分界面的深度,记录在记录本或表格上,对岩层进行岩性描述,绘制草图、采集标本;
3、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或断层产状;
4、按顺序逐层编录,直到井底。
每次编录的终点用油漆标记,作为下次编录的起点。
断层编录与岩层相似;
5、编录时必须依据测量资料,在丈量层面深度时,应从井口或者最近的一个测点开始量起;
6、井筒编录后,每旬绘制一次1:200的井筒实测地质素描图,在煤层出现时在描述栏的相对位置附加1:10的小柱状图,放大煤层结构,在下旬第一天报矿存档。
构造大类组成地壳的岩层所具有的一定特征或形态的组构称为“地质构造” ,其基本类型有四类: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1)水平构造: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出现在构造运动影响较轻微的地区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或下降的地区,岩层未发生明显变形。
(2)倾斜构造: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的夹角。
(3)褶皱构造:褶皱是岩层弯曲形成的构造,其基本类型主要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背斜的特征是岩层向上弯曲,中心核部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则相反,岩层向下弯曲,核部较新,两侧依次变老。
(4)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由于岩层受力发生脆性破裂而产生的构造。
根据相邻岩块沿破裂面的位移量,又可分为节理和断层。
(A) 节理:节是当岩层,岩体发生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显著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其成因多种多样,在剪切应力下形成的节理称剪节理,在张性应力下形成的节理称张节理。
(B) 断层:是岩体发生较明显位移的破裂带或破裂面。
断层是地壳中广泛存在的地质构造,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规模不一。
有的能深达 700 千米。
断层延伸最长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千米。
2、断层分类按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见图5)。
图5 正断层(左)、逆断层(中)、平移断层(右)示意图①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主要是引张力和重力作用形成。
②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主要是由水平挤压力作用形成。
③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错动,断层面近于直立,主要是水平剪切作用形成的。
以上三大类断层在构造图上的标示见图6 所示。
图6 正断层(左)、逆断层(中)、平移断层(右)在构造图上的标示符3、断层在剖面上的形态单个断层在剖面上的形态多种多样,下图是主要几种(图7):(1)犁式断层:上陡下缓,上凹。
其下降盘地层厚度明显增大,上升盘地层明显变薄或缺失。
(2)座椅式断层:断面上、下陡,中间缓,在拐点部分的下降盘往往形成逆牵引构造,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
钻孔编录及制图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实验五断层面图的编绘
一、目的
断层面图即断面等高线图,是以等高线方式表现断层面起伏形态的图件。
在断层彼此交叉的复杂地区,往往一口井会钻遇多条断层,具有多个断点,就需要绘制断层面图来组合断点;为了确定断层在构造图上的位置也需要绘制断层面图。
因此断层面图是研究地下构造的基础图件之一。
二、提供之资料
1、江一区井位图。
2、江一区断层数据表(江一区地层分层数据表)。
3
10-4井从实验一井斜水平投影及井斜数据表中求得;其它井均为直井。
三、要求
1、根据各井断点数据在江一区井位图上编绘断层面等值线图。
2、断层面等值线距为100米。
四、作图步骤
1、在井位图上点出11-
2、9-
3、10-2、10- 4井断点处地下井位。
2、在井位图上标注各井断层数据:
断点深度/断距
3、组合断层。
4、勾绘断层面等值线图。
五、准备工作
1、江一区井位图。
2、复习第四章有关断层的内容。
3、直尺、铅笔、量角器。
六、思考题
1、用斜井资料勾绘断层面等值线图时,为何要进行井位、井深校正?
2、断面等值线能否通过无断点井区?为什么?。
断裂系统图的绘制断裂系统图是指同一反射界面(相当于同一地质层位)上所有的断层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绘制断裂系统图的传统做法是,将地震剖面上同一反射界面的所有断点全部投影到水平面上,然后将属于同一条断层的断点按其延伸方向连接起来。
这样就获得该界面上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这种方法仍是目前实际生产中的常规工作方法。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地震相干体数据处理方法提供了获得断裂系统图的全新方法,下面分别叙述这两种方法。
1、断点平面组合(1)断点平面组合应遵循下述原则【1】:①同一断层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所反映的断层性质相同(同是正断层或逆断层),落差及断面产状应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不同方向的测线上,同一断层的断面产状可能有较大差别,但在时间剖面的解释中,可用垂直时间的闭合方法来检验。
也就是说,可以在时间剖面上把断层面当作一个层面来看,用交点闭合的方法进行断层面的闭合,以检验该断层面是否属于同一条断层。
这种方法要求测网要足够密。
②同一构造运动形成的断层所断开的地层层位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③同一断层各断点上断距大小相近或逐渐变化。
④同一断块内地层倾向的变化有一定规律。
⑤区域性大断层一般平行于区域构造走向,断层两侧沉积将有明显的差异,而在不同剖面上表现特点应相似,并且在重磁力及电法资料上有所反映。
(2)断点平面组合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断层在平面连接时不允许穿过无断点显示的测线。
②当两条断层相交时,新断层切割老断层,当两条断层不是相交而是相接触时,一般是小断层的一端触到大断层上,如“Y”或“人”字形的断层。
③经组合后剩余的孤立断点应是断距较小,延伸较短,数量最少的,否则应重新考虑断点组合方案。
④在地层倾角大于20°时,应先进行空间矫正,然后在进行断点组合。
⑤组合后,平面图上的断层线应是有一定规律的、合理的,不应出现断层线突然扭曲或无规律穿插等现象。
上述断点平面组合的原则和注意问题,仅是一般性规律,应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死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