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剂的常规检查项目与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647.00 KB
- 文档页数:3
目的:建立片剂检查的操作规程范围:适用于片剂的检查责任者:公司质量管理部负责实施内容:1 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
2 简述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片状的固体制剂。
片剂分压制片和包衣片。
其质量要求除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有适宜的硬度和质量标准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应检查“重量差异”和“崩解时限”。
3 重量差异检查3.1 方法简述3.1.1 本法适用于片剂的重量差异检查。
3.1.2 在片剂生产中,由于颗粒的均匀度和流动性,以及工艺、设备和管理等原因,都会引起片剂重量差异。
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片重量的一致性,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3.2 仪器与用具3.2.1 分析天平感量1mg或0.1mg(适用于检查片重小于0.1g的片剂)3.2.2 扁形称量瓶3.2.3 弯头或平头手术镊3.3 操作方法3.3.1 取空称量瓶,精密称定重量;再取供试品20片,置此称量瓶中,精密称定。
两次称量值之差即为20片供试品的总重量,除以20,得平均片重。
3.3.2 从已称定总重量的20片供试品中,依次用镊子取出1片,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得各片重量。
3.4 注意事项3.4.1 在称量前后,均应仔细查对药片数。
试验过程中,应避免手直接接触供试品。
已取出的药片,不得再放回供试品原装容器内。
3.4.2 糖衣片在包衣前检查片心(芯)的重量差异,符合规定后方可包衣。
包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薄膜衣片应在包薄膜衣后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
3.4.3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可不进行重量差异的检查。
3.5 记录与计算3.5.1 记录每次称量数据。
3.5.2 求出平均片重(⎺X),精确到万分之一。
3.5.3 按下表规定的重量差异限度,求出允许片重范围(⎺X±⎺X⨯重量差异限度)。
片剂重量差异限度规定3.6 结果与判定3.6.1 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每片重量应与标示片重相比较),按片剂重量差异限度规定:均未超过重量差异限度,或超过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判为符合规定。
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
片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药物的治疗效果
和安全性。
因此,片剂的质量检查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片剂的质量
检查项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辨别片剂的质量。
1. 外观检查:片剂应该外观整洁、色泽均匀,表面无裂纹、破损、粉末等。
2. 尺寸检查:片剂应该符合其规格尺寸,长度、宽度、厚度应该
一致。
3. 均匀度检查:片剂必须保证每一颗片剂的药物含量相等,否则
会影响剂量的准确度。
可采用荧光分析法或HPLC分析法进行检查。
4. 溶解度检查:片剂在口腔中溶解后,药物必须能够充分溶解并
迅速吸收。
可以采用体外溶解率试验进行检查。
5. 分散性检查:若片剂为悬浮片,则需要检查悬浮液的稳定性和
均匀性。
6. 含量测定:片剂药品的含量应该符合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内容,
可采用滴定法、重量差分析法等进行检查。
7. 超微量物质检测:片剂中是否存在超微量物质,如重金属、农
药残留等,可以使用质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进行检测。
总之,片剂的质量检查需要全面、细致、科学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只有通过检查合格,才能保证片剂的质量,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片剂的质量检查片剂的主要检测项目有外观形状,重量差异,硬度,脆碎度,溶出度,崩解时限,释放度,含量均匀度,发泡量,分散均匀度,微生物限度等.〔Ps: 释放度,含量均匀度,发泡量,分散均匀度,微生物限度这里未作整理〕1 外观形状片剂表面应色泽均匀、光洁,无杂斑,无异物,并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保持不变,良好的外观可增强病人对药物的信任,故应严格控制.检查方法抽取样品100片,平铺于白纸上,置于75W光源下60cm处,在距离片剂30cm处用肉眼观察30秒.片面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杂色点〔0.15~0.18mm〕<5%;麻面<5%;中药粉末片〔除个别外〕<10%,并不得有严重花斑与特殊异物;包衣片有畸形者≤0.3%.2 重量差异定义按照规定的称量方法测得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关系.设备天平,感量不低于0.001g检查方法首先称取20片得到总重量,并记录结果,计算平均片重.并将结果和中间控制的限度进行比较.称取20片药品重量,然后将每片称重,按照限度进行片重差异检查.检查标准其中,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一片超出限度的1倍.备注:糖衣片,肠溶衣片应该检查包衣前的片芯,符合上表规定后方可包衣;薄膜衣片包衣后检查.3 崩解时限定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以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并通过筛网所需要的时间的限度.设备崩解仪电子温度传感器可显示和监控水浴箱的温度.仪器自动设定吊篮升降时间为15分钟,也可任意重新设定.智能化控制水浴温度、工作时间、升降频率三个性能参数.检查方法取片剂6片,分别置于吊篮的玻璃管中启动崩解仪,在规定的时间里全过筛网,则合格,有一片不放过筛网,则复试.再取片剂12片,若16~18片全部溶解,则合格,否则视为不合格.检查标准检测温度37℃<EUROPEAN PHARMACOPOEIA 8.037 ± 2 °C,>素片≤15 min薄膜衣片≤30 min糖衣片≤60 min泡腾片≤5 min〔15~25℃〕肠溶衣片=120 min〔人工胃液中2小时不崩解,不出现裂缝〕≤60 min〔人工肠液中一小时全部崩解〕4 脆碎度定义片剂脆碎度检查法是指片剂在规定的脆碎度检查仪圆筒中滚动100次后减失重量的百分数,用于检查非包衣片剂的脆碎情况与其物理强度,如压碎强度等.设备脆碎度检查仪,分析天平〔感量不低于0.001g〕,吹风机检查方法✧取空称量瓶,精密称定重量;取供试品用吹风机吹去表面的粉末,置称量瓶中,精密称定.两次称量之差即为供试品的重量.✧将上述称定重量后的供试品置圆筒中,开动电动机转动100次.✧试验结束后,将供试品取出检查,供试品不得出现断裂、龟裂或粉碎现象.✧取试验后的供试品,再用吹风机吹去粉末后,置上述已称定重量的称量瓶中,精密称定,两次称量之差值即为试验后供试品减失的重量.检查标准1 未检出断裂、龟裂或粉碎片,且其减失重量未超过1﹪时,判为符合规定.2 减失重量超过1﹪,但未检出断裂、龟裂或粉碎片的供试品,应另取供试品复检2次.3次试验的平均减失重量未超过1%时,且未检出断裂,龟裂或者粉碎片时,判为符合规定;3次试验的平均减失重量超过1%时,判为不合格.3如检出断裂、龟裂或粉碎片的供试品,即判为不符合规定.5 硬度:定义硬度是指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为了保证片剂的质量,即片剂剂量的准确性,保证在包装和运输等过程中片剂的完整性,以免破碎或被磨损.另外,片剂的硬度对溶出速度也有影响,故药物〔如片剂〕应有足够的硬度.设备1、YPJ-200B型片剂硬度计2、孟山都硬度计3、罗许脆碎仪法1.将片剂置中指与食指之间,以拇指轻压,根据片剂的抗压能力,判断它的硬度.2.用适当的仪器测定片剂的硬度可以得到定量的结果.将药片立于两个压板之间,沿直径方向徐徐加压,刚刚破碎时的压力即为该片剂的硬度.检查标准用牛顿力〔N〕或千克力〔kgf〕表示,,不同类型片剂的硬度X围不同,不同工厂不通过工艺要求所规定的硬度X围不同.参考X围:普通片:3~5kg包衣片:4~6kg缓释片:5~8kg6 溶出度定义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是评价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简易试验方法.设备药物溶出度仪检查方法主要有转篮法、浆法与小杯法等〔EUROPEAN PHARMACOPOEIA 8.0提出了四种方法,转篮法、浆法、小杯法和流通池法〕.取6个〔片〕分别置于溶出度仪的6个吊篮〔或烧杯〕中,在37℃恒温下,在规定的溶液里按规定时的转速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测定药物的溶出量.1 速释制剂✧操作:将规定体积的溶出介质〔±1 %〕置各溶出杯中,将各部件组装好,将溶出介质温度恒定在37 ±0.5 ℃后.将1个制剂单位投入装置中,注意排去制剂单位表面的气泡,然后立即按照规定的转速进行操作.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或时间点取样,取样位置应在桨叶顶端至液面的中点,距溶出杯内壁不少于 1 cm处对于多个时间点取样,应用等量的37 ℃溶出介质补充取出的部分,如果取走的溶出液无需进行补充时,可以通过计算来校正.在测试过程中保持溶出杯是盖着的,在适当的时间确认溶出介质的温度.按照各品种项下的要求进行分析,再用另外的样品重复实验.✧溶出介质:选择一个适宜的溶出介质.采用各品种项下所规定的溶剂.体积测定要在20~25 ℃的条件下进行.如果溶出介质是缓冲液,调节pH在规定值的±0.05个单位的X围内.[注:溶解的气体可能会产生气泡,这可能会改变测试结果,故应该在测试前脱气].✧时间:当单点取样时,实际取样时间与规定时间的差异不得过±2%.✧ 5.1:操作与溶出介质相关同速释制剂.✧ 5.2:时间:取样的时间点通常为3个,以小时计.3 缓释制剂✧方法A:酸阶段:量取750 ml 0.1M盐酸置溶出杯内,将各部件组装好,待溶出介质温度恒定在37 ±0.5 ℃.将1个制剂单位投入装置中,按照规定的转速进行操作,经过在0.1M盐酸中溶出2h后,取样,立即按照缓冲液阶段进行操作,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测定,计算酸中释放量.缓冲液阶段:向上述酸液中加入缓冲液,并在5分钟内调节好pH,按照规定的转速继续运行.向溶出杯中加入250ml0.20M的磷酸三钠溶液〔预先调至37 ±0.5 ℃〕,必要时,用2M盐酸或2M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8±0.05,继续运行45分钟或者规定的时间,运行结束后取样,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测定,计算缓冲液释放量.✧方法B:酸阶段:量取1000ml 0.1M盐酸置溶出杯内,将各部件组装好待溶出介质温度恒定在37 ±0.5 ℃.将1个制剂单位投入装置中,按照规定的转速进行操作,经过在0.1M盐酸中溶出2h后,取样,立即按照缓冲液阶段进行操作,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测定,计算酸中释放量.缓冲液阶段:该阶段采用预先调至37 ±0.5 ℃的缓冲液,弃去溶出杯中酸液,,按照规定的转速继续运行,向溶出杯中加入1000m 6.8±0.05的磷酸盐缓冲液〔取0.1M盐酸和0.20M磷酸三钠溶液,按3:1混合均匀,必要时,用2M盐酸或2M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8±0.05〕,该过程需要移去含有酸液的溶出杯,用另一装有缓冲液的溶出杯替换,并将剂量单位转移至该装缓冲液的杯子中,继续运行45分钟或者规定的时间,运行结束后取样,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测定,计算缓冲液释放量.✧时间:除另有规定外,实际取样时间与规定时间的差异都不得过±2%.检查标准备注:崩解度和溶出度同时进行的情况:✧含有在消化液中国的难溶药物;✧与其他成分易发生相互作用的;✧久贮后溶解度降低的药物;✧剂量小,药效强,副作用大的.胶囊剂的质量检查1.外观:胶囊外观应整洁,不得有粘结、变形或破裂现象,并应无异臭.硬胶囊剂的内容物应干燥、松紧适度、混合均匀.2.水分:硬胶囊剂内容物的水分,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9.0%.3.装量差异:取供试品20粒,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倾出内容物〔不得损失囊壳〕,硬胶囊剂囊壳用小刷或其他适宜的用具拭净〔软胶囊剂囊壳用乙醚等溶剂洗净,置通风处使溶剂挥散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再分别精密称定囊壳重量,求出每粒胶囊内容物的装量与20粒的平均装量.每粒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一粒超出限度一倍〔平均装量为0.3g以下,装量差异限度为±10.0%;0.3g或0.3g以上,装量差异限度为±7.5%〕.4.崩解度与溶出度:胶囊剂作为一种固体制剂,通常应作崩解度、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规定.凡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胶囊不再检查崩解度.。
028-片剂外观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制订片剂在压片过程中,片剂外观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在压片过程中,片剂的外观检查和片剂成品外观检查。
责任:压片工、车间质管员、检验室检验员执行本规程,质管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程序:
1.仪器:正常室内光线200-500lux下,以纯白色背景作对照(例一张白纸)进行检查。
用0.1mm精度,带有扁平测量端的测量仪检查药片的大小。
2.取样
2.1压片开始:直接从压片机出口取100片药片。
2.2压片过程中: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每次取100片药片。
2.3包衣后:从每锅包衣片中取100片。
3.方法:取样品100片,平铺于白纸或白瓷板上,置于75W白炽灯或300lux光源下60cm处,视力在0.9以上的眼睛距离待检品30cm 处,观察30秒钟。
4.标准
4.1压片过程中:片形一致,片面光洁,边缘整齐,色泽均匀。
经包装后所产生的缺陷不超过以下各项规定:
黑杂点(小于100目)不超过3%;缺角不超过1%;不允许有斑点(有色片可稍有深色花斑);麻点,粘冲,裂片,松片,厚薄片等。
4.2糖衣片、薄膜衣片:外形圆整、光滑、色泽均匀、片面细腻,黑点不超过2%;有色点不超过1%;不得有小珠点、瘪片等。
2020版药典片剂检查方法
2020版《中国药典》对片剂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查、标识检查、尺寸检查、重量检查、含量测定和溶出度等。
具体方法如下:
1. 外观检查:检查片剂的色泽、形状、表面光滑度、边缘整齐度等,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2. 标识检查:检查片剂上的标签或印刷是否齐全、清晰,是否包含了必要的信息,如药品名称、规格、生产厂家等。
3. 尺寸检查:使用尺子或显微镜等工具测量片剂的尺寸,包括片剂的直径、厚度、长宽等参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 重量检查:使用天平等工具测量片剂的重量,检查实际重量与标准重量之间的误差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5. 含量测定:可以通过色谱法、光度法、比重法等方法测定片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检查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6. 溶出度检查:将片剂置于特定的溶液中,使用溶出度仪等设备进行溶出度测定,检查片剂中药物成分的释放速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除了以上方法,根据具体药物特性,可能还需要进行其他特定的检查方法,例如片剂的破碎性检查、湿度含量检查等。
具体的检查方法需参考相关药物的《中国药典》标准。
片剂的质量检查第五节片剂的质量检查、处方设计及举例1.片剂的质量检查⑴外观性状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无杂斑、无异物⑵片重差异应符合药典规定。
具体检查方法:取20片,精密称定每片的片重并求得平均片重,然后以每片片重与平均片重比较,超出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一片超出限度1倍。
平均片重0.30克以下,重量差异限度+-7.5%;平均片重0.30克及以上,重量差异限度+-5%⑶脆碎度用Roche脆碎度测定仪,通常脆碎度<1%为合格。
⑷崩解时限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或融变时限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方法:中国药典采用升降式崩解仪。
除另有规定外,取6片,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15分钟内全部崩解,如有一片不完全,应另取6片重复,均应符合规定。
普通压制片:应在15min内全部崩解薄膜衣片:应在30min内全部崩解糖衣片:应在60min内全部崩解肠衣片:先在盐酸溶液(9→100)中检查2h,每片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于pH为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1h内应全部崩解。
含片:应在30min内全部崩解或溶化。
舌下片:应在5min内全部崩解或溶化。
可溶片:水温15℃~25℃,应在3min内全部崩解或溶化。
结肠定位肠溶片:pH为7.8~8.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60min内全部释放或崩解。
⑸溶出度或释放度溶出度检查用于一般的片剂,而释放度检查用于缓控释制剂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凡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制剂,不在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药物的溶出度可以反应药物在体内吸收的情况,药物体外溶出与体内吸收具有相关性。
溶出度的判断标准:6片中,每片的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低于规定限度6片中,如有1~2片低于规定限度,但不低于规定限度-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仍可判断符合规定6片中,如有1~2片低于规定限度,其中仅有1片低于规定限度-10%,但不低于规定限度-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时,应另取6片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中有1~3片低于规定限度,其中仅有1片低于规定限度-10%,但不低于规定限度-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也可判断符合规定⑹含量均匀度含量均匀度:是指小剂量或单剂量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的每片(个)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
【片剂的质量检测任务】片剂的质量检查学习情境三片剂的质量检测任务一阿司匹林片的质量检测一、片剂的质量检测制剂和原料药不同,除含主药外,往往还含有附加剂,附加剂有时会影响主药的测定。
当附加剂对主药的测定有干扰时,对样品需进行一些预处理,如过滤、萃取、色谱分离等,以消除其影响;或者选择一些专属性更强的方法进行测定。
1.片剂的检测步骤片剂系药物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
片剂的分析步骤包括:外观及性状(如色泽、臭味等)检查,鉴别,常规检查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
片剂中附加剂对测定产生干扰,需选择适当方法排除。
2.片剂的常规检查片剂的常规检查包括:重量差异,崩解时限,溶出度检查,含量均匀度及微生物限度检查。
(1)重量差异检查表6-1 片剂重量差异限度要求平均片重或标示片重重量差异限度/% 0.30g以下±7.5 0.30g 及0.30g以上±5 重量差异是指按规定称量方法测得片剂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程度。
片剂片重的差异可引起各片间主药含量的差异,重量差异可反映片剂均匀性。
检查法取供试品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 (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每片重量应与标示片重比较),按表6-1中的规定,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糖衣片的片心应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包糖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薄膜衣片应在包薄膜衣后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
(2)崩解时限检查崩解时限是指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的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除外,应全部通过筛网所需时间的限度。
片剂经口服后在胃肠道中首先要经过崩解,药物才能被释放、吸收。
片剂、胶囊剂需进行崩解时限检查,丸剂需检查溶散时限。
仪器装置采用升降式崩解仪,主要结构为一能升降的金属支架与下端镶有筛网的吊篮,并附有挡板。
检查法将吊篮通过上端的不锈钢轴悬挂于金属支架上,浸入1000mL烧杯中,并调节吊篮的位置使其下降时筛网距烧杯底部25mm,烧杯内盛有温度为37℃±1℃的水,调节水位高度使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水面下15mm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