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植物种子和果实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生物教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果实的结构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 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对植物繁衍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果实的结构。
2. 种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物。
2. 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章:果实和种子的概念1.1 引入通过展示各种水果和植物种子,引导学生思考果实和种子的概念。
1.2 讲解果实是植物在开花后,经过受精作用,子房发育而成的结构,它包含了种子和果皮。
种子是植物的繁殖体,它包含了胚珠和种皮。
1.3 互动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水果和种子,加深对果实和种子的理解。
1.4 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常见的果实和种子。
第二章:果实的结构2.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果实,引导学生了解果实结构的多样性。
2.2 讲解果实的结构主要包括果皮、种子和果肉。
果皮是保护果实的外层,种子是植物的繁殖体,果肉是储存营养物质的部分。
2.3 互动让学生观察和触摸不同种类的果实,了解其结构特点。
2.4 练习让学生描述不同果实的结构特点。
第三章:种子的形成过程3.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的生殖器官,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形成过程。
3.2 讲解种子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受精、胚珠发育和种皮形成。
受精是花粉管与胚珠结合的过程,胚珠发育成种子,种皮是保护种子的外层。
3.3 互动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殖器官,了解种子的形成过程。
3.4 练习让学生描述种子的形成过程。
第四章: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对植物繁衍的重要性4.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的繁衍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对植物繁衍的重要性。
4.2 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植物繁衍的重要途径,它们可以保护种子,帮助种子传播,从而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4.3 互动让学生讨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对植物繁衍的重要性。
4.4 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对植物繁衍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416果实和种子(教案)教案名称:果实和种子引言:本节课主要教授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关果实和种子的知识,通过举一些常见的水果为例,介绍它们的果实和种子的特点,并通过实物观察与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水果的果实特点以及果实中的种子;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水果的外部特征,并能分辨出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果实对种子的保护和传播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水果的果实特点和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2.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果实对种子的保护和传播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苹果、橙子、草莓、西瓜等水果;2. 工具:刀、切板、放大镜;3. 实验器材:培养皿、酒精灯、滤纸、水杯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呈现一些常见的水果图片,学生观察并提出它们的名字,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水果都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特点?2. 学习与实践(20分钟)a. 显示一些水果的实物,如苹果、橙子、草莓和西瓜等,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外部特征,并描述出来。
b. 引导学生思考:水果的外部硬壳是由什么构成的?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有什么区别?c.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选择一种水果,使用刀和放大镜观察和剖析果实,尽可能找到种子,并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d.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以及观察所得,汇报每种水果的果实和种子特点,并进行总结。
3. 实验探究(25分钟)a. 将苹果切片放在培养皿中,倒入少量酒精,点燃酒精并立即盖上滤纸(注意安全);b. 学生观察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苹果实验结论:果实外部硬壳能够保护种子,酒精火焰烧掉了果实表面可能的细菌,起到了保护作用。
c. 提问学生:为什么种子要传播?引导学生讨论种子传播的好处,如增加物种多样性等。
d. 让学生思考: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可讨论风力、贴附动物毛发和鸟类食用后排泄等方式。
《1.果实和种子》教案3教学目标1、认识果实和种子,了解果实的特征和分类,明确种子是果实的一部分。
2、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发现种子内部构造的相似之处,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3、了解种子传播的多种途径。
体验到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4、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会探究的方法,并用自己适合的方式表述出来。
5、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植物的繁衍要靠种子来繁衍。
6、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果实的特征和分类,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和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萝卜1个、土豆1个、每两个学生1个花生、湿黄豆、湿蚕豆种子、放大镜、镊子、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分辨果实,初步了解果实与种子的关系1、多媒体出示各种水果和蔬菜西红柿、苹果、花生、菠萝、土豆、萝卜、菜椒、柠檬、香蕉、莲藕、黄瓜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研究果实和种子,请看大屏幕,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水果和蔬菜,你能说一说哪些是果实吗?为什么?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2、学生回答预计:(生:①水果是果实。
②蔬菜是果实。
③菜椒、黄瓜、花生不是果实。
④萝卜是果实。
⑤莲藕是果实。
)师:我们常说“开花结果”,这个“果”就是果实。
3、了解果实的特征师:有些同学可能还是觉得不够理解到底如何来分辨果实的,显然我们从果实的外部是找不到果实的共同特征的。
实验寻找答案:师:把果实横向切开或者纵向切开,仔细观察比较从果实的内部构造上去寻找吧!(切开:梨子,橙子,番茄,石榴。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用小刀拨出果实内的种子。
)生:种子。
师:对!果实内部都包含种子,而种子以外的部分都称为果皮,果皮通常具有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
小结:我们知道植物开了花结的果叫果实,还知道了植物的果实都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
4、教师示范操作验证师:正是因为果实里面都有种子,所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萝卜和土豆,切开后,里面有种子吗?生:没有。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教案教案:种子和果实的形成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和果实的定义和特性。
2.了解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并能描述其过程。
3.掌握种子和果实的功能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展示种子和果实的形态和特性。
2.种子和果实的样本,供学生观察和研究。
3.幻灯片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4.实验用具和材料,用于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1.引入话题,提问学生:“你知道种子和果实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表意见。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种子和果实的定义。
Step 2:学习种子的形成1.向学生展示一张或几张种子的图片,介绍它们的形态和特征。
2.解释种子的构造,包括种皮、种胚和营养组织等。
3.详细讲解种子的形成过程,包括传粉、受精、胚胎发育、种子成熟等。
可以通过视频或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请学生描述种子的功能和重要性。
Step 3:学习果实的形成1.向学生展示一张或几张果实的图片,介绍它们的形态和特征。
2.解释果实的构造,包括果皮、果肉和种子等。
3.详细讲解果实的形成过程,包括授粉、受精、胚胎发育、果肉发育等。
可以通过视频或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请学生描述果实的功能和重要性。
Step 4:巩固和拓展知识1.通过展示多种不同的种子和果实的样本,让学生观察和研究它们的形态和特征,并记录下来。
2.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分组,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和复述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并解释其功能和重要性。
Step 5:实践活动1.给学生准备一些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
2.让学生尝试从中取出种子并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特征。
3.让学生根据形态和特征,将种子进行分类。
4.请学生总结种子在果实中的位置和分布规律。
Step 6:展示学习成果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践记录,制作口头或书面报告,展示他们所学习的知识。
2.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和讨论,促进交流和学习。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6《果实和种子》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果实和种子》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6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果实的结构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传承。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果实和种子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其内部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果实的结构和种子的形成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果实和种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探究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生命的传承。
四. 教学重难点1.果实和种子的结构。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法:通过展示各种果实和种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结构。
2.图片对比法:通过对比果实和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差异。
3.视频教学法:播放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果实和种子,如苹果、香蕉、花生、大豆等。
2.准备相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果实和种子,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果实和种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分析其结构和差异。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果实和种子,感受其质地和形状。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探讨。
中班科学教案果实和种子中班科学教案:果实和种子一、教学目标:1. 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基本概念。
2. 能够区分果实和种子的外观特征。
3. 探索果实和种子的功能和作用。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苹果、橙子、西瓜等各种水果;草莓、番茄等特殊果实;玫瑰、向日葵等各种花朵;红豆、绿豆等种子。
2. 实验工具:放大镜。
三、教学过程:Step 1:激发兴趣(时间:5分钟)老师拿出一些水果和花朵,展示给孩子们看,并问:“这些是什么?”引导孩子们回答。
“对,这些是水果和花朵,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水果里面的果实和花朵里的种子。
”Step 2:谈论果实和种子(时间:10分钟)老师指着水果和花朵问孩子们:“孩子们,你们看到水果里面有一部分是什么?”引导孩子们回答。
“是果实对吗?果实是水果里的可食用部分,是植物为了种子的传播而形成的。
”然后再问:“孩子们,你们听说过种子吗?种子是什么?”引导孩子们回答。
“对,种子是植物的生殖部分,它可以长成新的植物。
”Step 3:观察果实(时间:15分钟)老师拿出不同的水果,如苹果、橙子、西瓜等,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水果外观特征。
“孩子们,你们看到这些水果外面是什么颜色的?有的水果是圆的,有的是长的,有的上面有树叶,你们能找到别的不同之处吗?”引导孩子们观察水果的不同之处。
Step 4:了解果实(时间:20分钟)老师引导孩子们讨论果实的作用。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果实有很多作用,它们可以吸引动物来吃,动物会把果实吃掉或者吃掉果肉,然后把种子散播到其他地方。
同时,果实也是植物种子的保护层,它们保护着种子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Step 5:观察种子(时间:15分钟)老师拿出不同的种子,如红豆、绿豆等,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种子的外观特征。
“孩子们,你们能看到这些种子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你们能找到别的不同之处吗?”引导孩子们观察种子的不同之处。
Step 6:了解种子(时间:20分钟)老师引导孩子们讨论种子的作用。
小学科学教案果实和种子9篇果实和种子 1教学设计学校:新桥小学班级:三年级人数:日期:月日学科:科学课题:果实和种子教时:执教:1、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二、科学知识1. 认识果实和种子。
2. 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 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意见。
2、教学目标设计依据:(1)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植物的一生”的第2课。
植物的种类千千万万,它们的果实和种子也千差万别。
中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蔬菜类果实比较熟悉,能够举出不少的例子说明哪些是植物的果实,但也容易将萝卜、土豆、洋葱、大蒜等植物的根、茎等部分误认为果实。
(2)学生分析:果实与种子联系紧密,但又有一定的区别。
一般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果实个头大,而种子都是小的。
”“种子都是蕴藏在果实里面的。
”其实这些观点是不正确的。
要正确区分果实与种子间的差异需要一定的植物学知识为基础,这对于刚开始接触科学学科的学生来说要求过高,也没有必要。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教材的设计者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正确区分“果实”与“种子”的不同上,而是引导学生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对“种子”的研究上,研究种子传播的方式、种子的内部结构、种子的萌发等问题,通过组织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举行果实展览会,找一找哪里有种子二、了解植物怎样传播种子1、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把一些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来,你们带来了吗?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把带来的果实集中在一起,我们来举行一个果实展览会。
这些果实你们都认识吗?(组内同学认一认,老师适时给各个小组送去一些萝卜、土豆、山芋、洋葱、荸荠、莲藕、毛豆等植物。
《果实和种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果实和种子的生长过程和作用;3.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果实和种子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观察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2. 通过学习果实和种子的生长过程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重要性,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果实和种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它们的生长过程。
2.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果实和种子的特点和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六节,学生对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果实和种子的概念和特点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和混淆,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
在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的方法上,学生的能力还需要提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图示、实物展示、小组合作等,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果实和种子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加强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2.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讲解果实和种子的概念和特点1.通过PPT、图片等多媒体方式,讲解果实和种子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果实和种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它们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点。
3.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果实和种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对果实和种子特点的理解。
(三)讲解果实和种子的生长过程1.通过PPT、图片等多媒体方式,讲解果实和种子的生长过程。
四年级科学果实和种子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植物生长过程中,花凋谢后会结出果实。
●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繁衍后代,使得其种群得以延续。
科学探究目标●能基于观察获得的信息描述果实的生长变化过程。
●能运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果实的结构。
●能基于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已有认知,分析果实和种子的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能持续保持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尊重事实,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接纳他人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植物的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成;明白果皮的作用在于保护和传播种子。
难点:掌握植物生长变化规律,能够预测植物下一阶段的变化情况。
【教学过程】一、聚焦:凤仙花长出了果实(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上中下不同部位果实成熟度明显不同的凤仙花植株]1.教师出示一盆凤仙花,然后让学生分组观察有果实的凤仙花植株,研讨:这段时间的凤仙花有什么新的变化?(预设:凤仙花开的很茂盛,有的花正在慢慢枯萎,有的花已经凋谢了,凋谢的花里还有果实)2.揭示课题:果实二、探索:果实的生长变化过程(预设30分钟)(一)探究凤仙花植株上不同阶段的果实特点,描述果实生长变化过程[材料准备:上中下不同部位果实成熟度明显不同的凤仙花植株、学生记录单]1.提问:你是在植株的哪个部位找到果实的?(预设:在底部找到的;植物的最上面也有)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预设:有点像梭子;椭圆形的;看上去毛茸茸的;是嫩绿色的;是有点偏黄的)如果把植株分成三部分,这三个部位的凤仙花果实都长得一样吗?2.学生活动:观察不同部位(阶段)凤仙花果实的特点。
3.出示活动单,明确活动要求。
组内合作,依次观察凤仙花植株上中下三部分的果实特点。
(教师需要提出仔细观察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多个方面观察果实的特点,找出果实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果实的生长部位果实的特点(颜色、形状、厚薄等)我们的发现4.小组展示,交流发现:凤仙花是由下向上依次结果的,刚结出的凤仙花果实果皮鲜嫩呈绿色;之后会变黄变干;最后会自己开裂,将里面的种子弹出去。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果实和种子》教案含教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果实、种子,以及它们的关系。
2.掌握果实的分类方法,能够简单描述常见的果实特点。
3.能结合实例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掌握种子的基本组成。
4.发现大自然中的果实种子,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果实的定义;2.果实的分类;3.种子的基本组成;4.种子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方法1.观察发现法:要求学生观察果实和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发现它们的共性和区别。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打开水果,了解和分类观察不同种类的果实。
3.课堂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引导,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生命科学中的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问题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教师询问: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吃到什么食物?大部分食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学生回答:蔬菜、水果、肉等食物。
大部分食物都是由水果、蔬菜等构成的。
教师引入:果实和种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探究下坪山中这一主题的生命科学知识——“了解果实和种子”。
2. 学生观察和分类果实教师拿出水果,让学生围绕辨别观察,归纳不同的果实类型,并用单词简单描述果实特点。
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水果,用眼来观察和辨别,将同类果实归类。
例如:1.桃子、苹果、番茄、草莓、葡萄都是果实。
2.桃子、苹果和番茄肉厚,有籽;草莓和葡萄果肉内部含籽。
3. 学生探究和了解种子教师给学生准备白豆种子和豌豆种子,让学生自己实践碰触、观察和探究的方式,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并将学生的发现分享给全班。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和触摸白豆和豌豆种子,讨论种子颜色、大小、形状和其他特征。
并通过分享让全班学生集思广益,探讨种子生长的过程。
4. 教学总结教师再次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学习环节中的内容,并针对这次教学做出了总结,以更好地明确学生本次探究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从浅显的角度了解了生命中的果实和种子,更深入和具体地了解生命科学的知识。
果实和种子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果实和种子教案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果实和种子的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记录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最喜欢的水果,并让他们描述这些水果的外观、味道和口感。
引导他们思考水果中是否有种子。
探索果实:2. 展示不同种类的水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水果的外观特征。
引导学生注意水果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水果的种子在哪里,是否可以看到或摸到。
让学生尝试打开水果,观察和描述果实内部的结构和种子的位置。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不同的水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鼓励学生用手绘图或拍照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探索种子:5. 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花生、玉米、豌豆等。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种子的外观特征。
引导学生注意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6.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的功能,如它们是如何生长为植物的。
让学生尝试发芽实验,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总结与展示:7.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果实和种子的共同特征和功能。
8. 引导学生思考果实和种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扩展活动:- 邀请一个农民或植物学家来学校,与学生分享关于果实和种子的更多知识和经验。
- 带领学生进行园艺活动,让他们亲自种植并观察果实和种子的生长过程。
-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记录不同水果的果实和种子,与家人分享他们的发现。
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 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评估他们对果实和种子的理解程度。
-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案提示:- 确保提供足够的水果和种子样本,以便学生能够充分观察和实践。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促进他们的思维和探索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时,确保他们遵循实验的安全规范。
果实和种子教案教案主题:果实和种子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2. 能正确区分果实和种子的特征和功能;3. 能观察、描述和比较不同种类的果实和种子;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资源;2. 实验室材料:不同种类的水果和种子,放大镜,显微镜,试管,显微镜玻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多样的水果和种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平时吃的水果是怎么来的?种子是如何产生的?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图片,介绍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说明果实和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作用。
2. 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并带领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并记忆。
三、观察实验(30分钟)1. 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不同种类的水果和种子,让学生们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果实和种子的外观、大小、颜色等特征,并作简单比较。
2. 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果实内部的种子,通过切开水果、显微镜等观察手段,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种子的外观和结构。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给每个小组提供不同种类的种子,让学生们进行实验。
2. 让学生观察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发芽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3. 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为什么种子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芽生长。
五、小结讲解(10分钟)1. 整理和归纳学生在观察实验和实践操作中的发现结果。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种子需要果实?种子能发芽生长的条件是什么?2. 提醒学生要重视和保护植物的繁殖,增强环保意识。
六、拓展延伸:1. 带领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果实和种子的用途和价值,包括食物、药物、观赏等方面。
2.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种植一些常见水果的种子,了解植物生长的奇妙过程。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区分果实和种子的特征和功能,并通过实验操作与观察实践,加深对果实和种子的理解与认识。
小学科学16《果实和种子》(教案)果实和种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果实和种子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了解果实和种子的生长过程和功能。
3.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小班实验器材:苹果、橙子、西瓜等不同种类的果实;玉米、豆子等不同种类的种子;放大镜、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2.教学辅助工具:课件、图片和图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些常见的水果,如苹果、橙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都是哪些部分构成的吗?”学生应答后,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水果的组成部分。
2.学习(30分钟)(1)呈现水果的切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内部结构。
并帮助学生总结出水果的构造:果皮、果肉和果核。
(2)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水果,并介绍这些水果的果实的特点,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鼓励学生观察、比较和描述。
(3)引导学生围绕水果的观察结果,总结出果实的几种分类方式。
如单果、聚合果、坚果等。
(4)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种类水果的果皮、果肉和果核的细胞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果实的生长过程。
(5)转移到种子的学习。
通过呈现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豆子、玉米等,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和内部结构。
帮助学生总结种子的组成部分:种皮、种质和胚珠。
(6)通过课件展示种子的不同特点和形状,鼓励学生观察、比较和描述。
(7)引导学生围绕种子的观察结果,总结出种子的几种分类方式。
如单子叶种子、双子叶种子、裸子植物种子等。
3.拓展(15分钟)(1)进行实验观察。
将不同种类的水果和种子放在透明容器中,观察其发芽和生长过程。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2)讨论实验观察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果实和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和功能。
4.巩固(10分钟)(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小实验,探究果实或种子的某一特点。
例如:比较不同水果果核的大小、观察种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发芽情况等。
(2)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6《果实和种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果实和种子》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认识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并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观察和描述果实和种子方面,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描述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果实和种子,并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认识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识别。
2.难点: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实验材料(如各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种子萌发实验器材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果实和种子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讲解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识别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果实和种子的特征,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实验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小测试,巩固学生对果实和种子的认识,检查学生对种子萌发条件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如何促进种子萌发?”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实验方案。
教案植物的果实与种子教案一、引言1.1植物生物学的重要性1.1.1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对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1.1.2植物生物学研究对农业、食品、药品等行业有直接影响。
1.1.3通过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和进化。
1.1.4植物生物学是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果实与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作用1.2.1果实是植物繁殖的一部分,有助于种子的传播。
1.2.2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遗传信息的载体,是植物繁衍的基础。
1.2.3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多样,反映了植物的适应性和进化历程。
1.2.4研究果实和种子有助于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3教学目的和意义1.3.1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的兴趣和认识。
1.3.2使学生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3.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1.3.4强化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知识点讲解2.1果实的结构与发育2.1.1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通常包括果皮、果肉和种子。
2.1.2果实的类型多样,如浆果、核果、颖果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结构特征。
2.1.3果实的发育过程受植物激素的调控,如生长素、赤霉素等。
2.1.4果实的成熟过程涉及颜色、味道和营养物质的改变。
2.2种子的结构与功能2.2.1种子通常由种皮、胚乳和胚芽组成。
2.2.2种皮具有保护作用,防止水分蒸发和微生物侵害。
2.2.3胚乳是种子储存养料的主要部分,供胚芽在萌发初期使用。
2.2.4胚芽是种子发育成植物的部分,包含幼小的根、茎和叶。
2.3果实与种子的传播机制2.3.1动物传播:动物通过吃果实而将种子带到其他地方。
2.3.2风传播:轻的种子可以通过风力传播到远处。
2.3.3水传播:水生植物的种子可以通过水流传播。
2.3.4自身弹射:有些果实和种子可以通过自身的弹射机制传播。
三、教学内容3.1教学目标3.1.1使学生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中班科学教案种子和果实标题:中班科学教案——种子和果实导语:在中班的科学教学中,种子和果实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学习种子和果实的特点,孩子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生命周期,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份中班科学教案,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帮助孩子们深入了解种子和果实。
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会:1. 了解种子和果实的基本概念;2. 掌握种子和果实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 培养观察和探索的能力;4. 形成对植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知。
二、教学准备:1. 种子和果实的实物样本,如苹果、橙子、水稻等;2. 种子和果实的图片或卡片;3. 一份简单的科学绘本,如《种子的旅程》;4. 绘画纸和彩色笔。
三、教学流程:1. 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种子和果实的好奇心。
- 展示种子和果实的实物样本,与学生分享它们是如何生长的。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对种子和果实的了解、经验。
- 展示种子和果实的图片或卡片,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和果实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联系?2. 探究:- 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份简单的科学绘本,如《种子的旅程》。
教师可以朗读故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提问相关问题。
- 引导学生摸摸自己的胸口,并问:“你们有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心脏跳动呢?植物也有它们的‘心脏’吗?”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 展示种子和果实的交替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发现种子是植物的“心脏”,果实是植物的“宝宝”。
3. 操作:- 将种子和果实的实物样本放在桌上,组织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觉得各种种子和果实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给每个学生一张绘画纸和彩色笔,要求他们尽量绘制出一个种子和一个果实,然后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
4. 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复习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如“种子和果实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种子和果实的特点,并强调它们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果实与种子大班教案教案标题:果实与种子大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植物果实和种子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基本认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2. PPT或黑板。
3. 绘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平时吃过哪些水果?水果是怎么长出来的?探究活动:1. 介绍果实和种子的定义:果实是植物的子房发育成熟后的产物,种子是果实内的植物胚芽。
2. 展示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要产生果实和种子?果实和种子有什么作用?知识讲解:1. 通过PPT或黑板,简单介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包括授粉、受精、子房发育、果实形成和种子的产生。
2. 强调果实的作用:保护种子、帮助种子传播和繁殖。
巩固练习:1. 分发绘画纸和彩色笔,让学生绘制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并标注其果实和种子的位置。
2.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解释自己选择的水果及其特点。
拓展活动:1.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周围的植物,让学生尝试找到并比较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2.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附近的植物园观察更多的植物果实和种子,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果实和种子在植物生长和繁殖中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和巩固练习中的表现。
2. 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和记录的观察笔记。
延伸阅读:1. 介绍一些与果实和种子相关的儿童图书,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
2. 建议学生与家长一起种植一些容易观察到果实和种子的植物,如豆类或蔬菜。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最新资料推荐------------------------------------------------------教案植物种子和果实教案 2019 ~2019 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名称植物学开课系部基础医学系开课教研室生物技术授课教师赵娟职称助教授课班级 2019 级生物技术学生人数 13 长沙医学院教务处制长沙医学院教案课程名称植物学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植物种子和果实授课教师赵娟所属系(部)基础医学系所属教研室生物技术职称助教授课时间 2019 年 10 月 26 第 9 周星期 3 3-5节第 10 次课授课时数 3 学时授课班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 专科□) 2019 级 1 班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 见习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其它□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植物学》刘胜祥,黎维平,科学出版社,2007.8 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植物传粉类型2、了解植物双受精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传粉类型难点:植物双受精教学方法(请打选择):讲授法□ 讨论法□ 启发式□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1 / 8作) 读书指导法□ 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其他□ 教学手段(请打选择):板书□ 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投影□ 幻灯□ 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启发式提问法教学内容:种子和果实实(一)种子的形成成((1 1))胚胚( (e e mb br ry yo o) )的的发育育( (以以荠菜为例例) ) 双子叶植物的胚:顶端分裂分化形成两对称子叶此列为提示栏(包括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教书育人等)多媒体教学时间分配 15 基细胞:膨大成泡状不再分裂或膨大成泡状分裂参加胚柄(suspensor)合子顶细胞:原胚球形原胚心形胚鱼雷胚成熟胚(2)多多胚现象象( (p po ol ly ye e mb br ry yo on ny y) )与与无融合生殖殖( (a ap po o mi ix xi is s) ) A A、、无融合生殖殖不经受精而产生胚的生殖过程。
卵(n)---------------------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胚(n)常不发育反足细胞(n)/助细胞(n)-----无配子生殖(apogamy)-------胚(n)常不发育珠心(2n)/珠被(2n)---------无孢子生殖(apospory)------胚(2n)可育 BB、、多胚现象象:---------------------------------------------------------------最新资料推荐------------------------------------------------------ 有些植物种子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胚。
来源:① 经受精的细胞形成多胚如合子分裂产生多胚;裸子植物、百合助细胞受精形成多胚② 胚囊内的细胞、助细胞、反足细胞不经受精发育形成胚,只具母体特性、不育。
③由珠心、珠被分裂形成多胚,称不定胚(adventive embryony),具母本特性。
( (3 3) )胚胚乳的发育育(二)果实的形成成果皮分为外、中、内果皮三层:外外果皮皮( (e ex xo oc ca ar rp p) ):一般薄,12 层细胞,通常具角质层和气孔,有时还有蜡粉和毛。
中中果皮皮( ( me es so oc ca ar rp p) ):很厚,占整个果皮的大部分,结构上着异很大。
肉质:苹果革质:豌豆维管束发达:柑桔内内果皮皮( (e en nd do oc ca ar rp p) ):坚硬或浆状。
单性结实实( (p pa ar rt th he en no oc ca ar rp py y) ):3 / 8不经受精,子房也能长大发育果实,所以成的果实无种子,称无子果实如香蕉、柑桔、柠檬。
营营养单性结实实:子房不需要传粉或任何刺激。
刺刺激单性结实实:子房虽不需受精,但仍需受粉,需的刺激。
果实的类型(一)单果((s si i mp pl le e f fr ru ui it t)),是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形成的果实。
干干果果: : 裂裂果果( (d de eh hi is sc ce en nt t f fr ru ui it t) ):蓇蓇葖果果( (f fo ol ll li ic cl le e) ) 、荚荚果果( (l le eg gu u me e) ) 、角角果果( (长长 s si il li iq qu ue e; ;短短 s si il li ic cl le e) ) 、蒴蒴果果( (c ca ap ps su ul le e) ) 、闭闭果果( (a ac ch he en no oc ca ar rp p) )::瘦果果( (a ac ch he en ne e) )、、坚果果( (n nu ut t) )、、颖果果( (c ca ar ry yo op ps si is s) ) 、翅翅果果( (s sa a ma ar ra a) )、、分果果( (s sc ch hi iz zo oc ca ar rp p) ) 肉质果((f fl le es sh hy y f fr ru ui it t)):浆果((b be er rr ry y))、核果((d dr ru up pe e))、柑果果( (h he es sp pe er ri id di iu u m) ) 、、---------------------------------------------------------------最新资料推荐------------------------------------------------------梨梨果((p po o me e )、、瓠果((p pe ep po o )(二)聚合果((a ag gg gr re eg ga at te e f fr ru ui itt)),由一朵花的若干离生心皮雌蕊形成,每个心皮形成一个小果。
聚聚合瘦果果:草莓聚合坚果:莲多媒体、启发式提问、师生互动讲授式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多媒体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多媒体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多媒体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多媒体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多媒体 15 35 10 10 20聚聚合核果果:悬钩子聚合蓇葖果果:八角、玉兰(三)聚花果((c co ol ll le ec ct ti ivve e f fr ru ui it t))(复果果 mu ul lt ti ip pl le e ffr ru ui it t)):整个花序形成果实,如桑椹、凤梨(菠萝)、无花果等。
(四)果实与种子的传播播(1)借风力传播(2)借果实裂开时的弹力和自落传播(3)借人和动物的活动传播(4)借水传播种子一、种子(seed )的构造与类型 ( 一) 种子的构造 1 、种皮(seed coat)胚芽(plumule ) 2、胚(embryo) 胚轴(hypocotyl ) 胚根(radicle ) 子叶5 / 8(cotyledon ) 3 、胚乳(endosperm )(有或无)假种皮(aril):种皮外包有一层肉质被套,与种皮来源不同。
如荔枝、龙眼、卫矛。
外胚乳(endosperm) (二)种子的类型 1 无胚乳种子(exalbuminous seed):子叶提供营养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多数,如豆类。
单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少数 2 有胚乳种子(albuminous seed ):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部分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多数裸子植物有胚乳种子:全部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子:裸子植物有胚乳种子子幼苗一、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成:(一)种子的萌发 1 1 、、种子萌发发(s se ee ed d g ge er r mi in na at ti io on n ) )及及其条件件:具萌发力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胚由休眠状态转入活动状态,开始萌发形成幼苗(seedling),这个过程称为种子萌发。
先生根,后抽茎长叶。
条件:---------------------------------------------------------------最新资料推荐------------------------------------------------------ 1)充足的水分; 2)适宜的温度; 3)充足的氧气 2 、种子休眠(dormancy) :大多数植物种子成熟后,即使在适宜的萌发的条件下,也不立即萌发,往往需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休眠,这种现象称为~。
20 3 、影响休眠的因素:1)胚发育不良后熟作用 2)种皮过厚处理种皮 3)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
4 、种子的寿命与贮藏:寿命:指种子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生活力的最大期限。
一般几年十几年,甚至百年以上。
最短几天。
(二)、幼苗的形态和类型胚轴上胚轴(epicotyl):子叶上方下胚轴(hypocotyl):子叶下方 A 、子叶出土幼苗(epigaeous seedling)):下胚轴迅速生长,把子叶、上胚轴和胚芽推出土面。
大多数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B 、子叶留土幼苗(hypogaeous seedling)):下胚轴不伸长,只上胚轴和胚芽迅速向上生长,形成幼苗的主茎,子叶留土(吸收、贮藏营养)。
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1、胚的发育过程是在怎样的? 2、种7 / 8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授课的创新点: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1、《植物学辅导与习题详解》黄燕文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年. 2.《种子植物分类学》汪劲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3.《植物学实验指导-形态解剖部分》高信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年.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章:年月日课后记(即通过收集教学督导专家、同行和学生的反馈信息,认真整理分析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在课程结束后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