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591.52 KB
- 文档页数:9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电子线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我们选择了通信电子线路实训作为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加深了对通信电子线路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通信电子线路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训目的1. 理解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通信电子线路的实验操作方法。
3. 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工程实践水平。
4.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通信电子线路基本概念与原理:学习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各类电路的特性。
2.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掌握通信电子线路的实际操作方法,如电路搭建、参数测量、故障排查等。
3. 通信电子线路综合实验:完成一个通信电子线路的综合实验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四、实训过程1. 理论讲解:首先,由指导老师对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讲解,并介绍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通信电子线路的实验操作。
实验内容包括:- 基本放大电路实验:搭建放大电路,测试放大倍数、带宽等参数。
- 滤波电路实验:搭建滤波电路,测试滤波效果。
- 调制与解调电路实验:搭建调制与解调电路,测试调制效果和解调效果。
3. 综合实验:完成一个通信电子线路的综合实验项目,如设计一个无线通信系统。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基本放大电路实验:通过搭建放大电路,成功实现了信号的放大。
实验结果显示,放大倍数、带宽等参数符合预期。
2. 滤波电路实验:通过搭建滤波电路,成功实现了信号的滤波。
实验结果显示,滤波效果符合预期。
3. 调制与解调电路实验:通过搭建调制与解调电路,成功实现了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实验结果显示,调制效果和解调效果符合预期。
4. 综合实验:成功设计并搭建了一个无线通信系统,实现了信号的发射、接收和传输。
3.1 常用仪器的使用04012540 印友进一、实验内容1、说明频谱仪的主要工作原理,示波器测量精度与示波器带宽、与被测信号频率之间关系。
答:(1)频谱仪结构框图为:频谱仪的主要工作原理:①对信号进行时域的采集,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将其转换成频域信号。
这种方法对于AD 要求很高,但还是难以分析高频信号。
②通过直接接收,称为超外差接收直接扫描调谐分析仪。
即:信号通过混频器与本振混频后得到中频,采用固定中频的办法,并使本振在信号可能的频谱范围内变化。
得到中频后进行滤波和检波,就可以获取信号中某一频率分量的大小(帕斯瓦尔定理)。
(2)示波器的测量精度与示波器带宽、被测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示波器的带宽越宽,在通带内的衰减就越缓慢;示波器带宽越宽,被测信号频率离示波器通带截止频率点就越远,则测得的数据精度约高。
2、画出示波器测量电源上电时间示意图,说明示波器可以捕获电源上电上升时间的工作原理。
答:上电时间示意图:工作原理:捕获这个过程需要示波器采样周期小于过渡时间。
示波器探头与电源相连,使示波器工作于“正常”触发方式,接通电源后,便有电信号进入示波器,由于示波器为“正常”触发方式,所以在屏幕上会显示出电势波形;并且当上电完成后,由于没有触发信号,示波器将不再显示此信号。
这样,就可以利用游标读出电源上电的上升时间。
3、简要说明在FM 调制过程中,调制信号的幅度与频率信息是如何加到FM 波中的?答:载波的瞬时角频率为()()c f t k u t ωωΩ=+,(其中f k 为与电路有关的调频比例常数)已调的瞬时相角为000t ()()t t c f t dt t k u t dt θωωθΩ=++⎰⎰()=所以FM 已调波的表达式为:000()cos[()]t om c f u t U t k u t dt ωθΩ=++⎰当()cos m u t U t ΩΩ=Ω时,00()cos[sin ]om c f u t U t M t ωθ=+Ω+其中f M 为调制指数其值与调制信号的幅度m U Ω成正比,与调制信号的角频率Ω反比,即m f fU M k Ω=Ω。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电路专业班级通信工程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1 年月日实验一 OrCAD系统基本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OrCAD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的应用。
掌握基本的电子电路仿真实验方法。
2、实验环境PC微机;OrCAD 10.5工具包。
3、实验内容(1)实验相关的基本知识掌握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书的第一部分;掌握OrCAD 10.5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系统中的电子电路原理图设计包——Capture CIS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实验和研究作技术上的准备。
(2)给定实验内容A. 按本实验指导书的第一部分中介绍的方法,使用OrCAD 10.5完成二极管限幅电路的计算机仿真实验。
B. 利用Capture CIS为本实验建立一个新的PSpice项目,项目名可以自行选取。
C. 绘制出如右图所示的给定仿真电子电路原理图,包括放置电子元器件、放置导线、放置断页连接器、修改各元器件的参数等操作。
仿真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参数如下表:行该偏置点分析,将其仿真结果(图)拷贝作为实验结果;E. 完成本电路的DC扫描分析参数设置(参见本指导书的6.2.2节), 运行该DC扫描分析,将其仿真结果(图)拷贝作为实验结果;F. 完成本电路的瞬时分析参数设置(参见本指导书的6.2.3节), 运行该瞬时分析,将其仿真结果(图)拷贝作为实验结果;G. 完成本电路的AC扫描分析参数设置(参见本指导书的6.2.4节), 运行该AC扫描分析,将其仿真结果(图)拷贝作为实验结果。
4、实验报告内容A. 你所绘制的仿真电子电路原理图B. 你所完成的偏置点分析结果图C. 你所完成的DC扫描分析结果图D. 你所完成的瞬时分析结果图E. 你所完成的AC扫描分析结果图F. 写出本次实验结果分析及及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ORCAD的特性和使用有了初步了解,也体会到了这个软件的强大。
利用ORCAD进行电路的设计和仿真非常方便,一般步骤是首先在元件库中调用电路中使用到的元件,并设置元件的各个参数,再分别进行电路偏置点分析,DC扫描分析,瞬时分析AC扫描分析。
LC正弦波振荡电路仿真实验一、电容三点式振荡回路测量1.电路图2.测量数据3.波形图(1)(C1,C2,L1) =(100nF,400nF,10mH)时:(2)(C1,C2,L1)= (100nF,400nF,5mH)(3)(C1,C2,L1)= (100nF,1000nF,5mH)二、电感三点式振荡回路测量1.电路图2.测量数据3.波形图(1)(L1,L2,C1)= (5mH,100uH,200nF)(2)(L1,L2,C1)= (5mH,100uH,100nF)(3) (L1,L2,C1)= (2mH,100uH,100nF)三、思考和分析(1)根据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测量数据表格回答:①电感值L1改变对谐振频率有何影响?从表中看出当L1变大时,谐振频率减小。
这与f≈=相符合②电容值C2改变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和振荡频率有何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C2的变大,振荡频率变小,与上式吻合。
而电压增益也随这C2变大而变大,与21CAC=的结论是一致的。
③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多少,是否满足正反馈要求?相位差T/2,是满足正反馈要求的。
(2)根据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的测量数据表格回答:①电容值C2改变对谐振频率有何影响?从表中看出当C2变大时,谐振频率减小。
这与f≈的结论一致。
②电感值L1改变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和振荡频率有何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L1的变大,振荡频率变小,与上式吻合。
而电压增益也随这C2变大而变大,与12LAL=的结论是一致的。
③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多少,是否满足正反馈要求?相位差T/2,是满足正反馈要求的。
(3)影响电容、电感三点式振荡频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影响电感三点式振荡器振荡频率的主要因素是串联电感与电容的乘积。
影响电容三点式振荡器振荡频率的主要因素是串联电容与电感的乘积。
中南大学《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题目调制与解调实验学号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实验一振幅调制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
2.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及载波信号的关系。
3.掌握调幅系数测量与计算的方法。
4.通过实验对比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1.调测模拟乘法器MC1496正常工作时的静态值。
2.实现全载波调幅,改变调幅度,观察波形变化并计算调幅度。
3.实现抑止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
三、基本原理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包络)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
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信号。
本实验中载波是由晶体振荡产生的10MHZ高频信号。
1KHZ的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
振幅调制器即为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在本实验中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来完成调幅作用,图2-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
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与V6的恒流源。
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1KΩ电位器,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⑹、⑿之间)输出。
图2-1 MC1496内部电路图用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2-2所示,图中VR8用来调节引出脚①、④之间的平衡,VR7用来调节⑤脚的偏置。
器件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12V,-9V),电阻R29、R30、R31、R32、R52为器件提供静态偏置电压,保证器件内部的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通信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通信电子电路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数字万用表4.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板5. 连接线三、实验原理通信电子电路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信号进行调制、放大、解调等处理,以实现信号的传输。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通信电子电路:1. 模拟调制解调电路:将模拟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实现信号的传输。
2. 数字调制解调电路:将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实现信号的传输。
3. 放大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四、实验内容1. 模拟调制解调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模拟调制解调电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实验步骤:① 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实验板。
②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接入调制电路的输入端。
③ 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制电路的输出波形。
④ 改变调制电路的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⑤ 将调制电路的输出信号接入解调电路的输入端。
⑥ 使用示波器观察解调电路的输出波形。
⑦ 改变解调电路的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2. 数字调制解调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数字调制解调电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实验步骤:① 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实验板。
②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接入调制电路的输入端。
③ 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制电路的输出波形。
④ 改变调制电路的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⑤ 将调制电路的输出信号接入解调电路的输入端。
⑥ 使用示波器观察解调电路的输出波形。
⑦ 改变解调电路的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3. 放大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放大电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实验步骤:① 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实验板。
②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接入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③ 使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
④ 改变放大电路的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⑤ 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放大电路的增益。
通信电子线路实训个人总结引言通信电子线路实训是我大学期间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我学习了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并且通过实际操作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本文将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总结。
实训内容通信电子线路实训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
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学习了电子线路中常见的基本元器件、电路拓扑结构以及信号传输原理等基础知识。
在实际操作阶段,我们通过实验台上的设备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包括放大电路的设计、滤波电路的设计、调制解调电路的实现等。
实训收获知识与技能通过通信电子线路实训,我对电子线路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践操作,我掌握了电子线路设计、调试和测量的基本方法,学会了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设备进行实验。
我也学习了一些实用的技能,比如焊接、线缆连接等。
团队合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同组的同学进行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与合作,我发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和经验,只有合理分工,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实践能力通信电子线路实训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际操作,我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亲自搭建电路,进行调试和测试,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动手解决。
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不仅提高了对电子线路的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不足与改进在通信电子线路实训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我觉得自己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一些欠缺,有时候不够深入理解一些概念和原理。
其次,我在实际操作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有时候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去解决。
对于这些问题,我意识到需要更多的实践,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团队合作方面,我觉得自己有时候缺乏主动性,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团队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和协作。
结论通过通信电子线路实训,我在知识与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调频发射整机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以及高频电路调试中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学会如何将高频单元电路组合起来实现满足工程实际要求的整机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技术。
二、实验仪器1)直流稳压电源一台;2)数字万用表一台;3)示波器(≥100MHz)一台;4)调频收音机(87~108MHz)一台;5)电烙铁、镊子、斜口钳。
三、系统原理分析图1 小功率调频无线话筒的系统框图图2 振荡部分高频等效电路四、电路原理分析1.音频放大低频放大,由三极管实现功能。
理论上该部分能对输入的语音信号放大10 倍左右,被放大后的语音信号就是调频系统的基带信号。
微型麦克风将采集的语音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入电路,R15 微麦克风偏置电阻,用来确定麦克风的静态工作点。
C16 用来稳定放大器,同时起到低通滤波的作用。
R16、R17、R18、R19、R20 为三极管9013 的偏置电阻。
C17 为旁路电容,三极管静态工作时,不起任何作用。
当输入交流信号时,R19 被C17 短路,C14、C15 接地起到滤波作用。
C18 为隔离电容。
图 2 音频放大模块原理图2.高频振荡与频率调制调频系统中,用一个频率较高的信号作为载波。
载波的频率将被基带信号所控制,携带基带信号的全部信息。
此处采用电容三端式振荡器,加了变容二极管Cx1 和反馈网络,外接电源后只要有一个微小的开关扰动就能产生自激振荡,最终输出频率为几十M 的正弦波。
通过调节可调电感L1,可逐渐改变正弦波的频率直至达到期望值。
图 3 高频振荡模块原理图3.缓冲隔离与高频功放缓冲高频振荡部分输出的信号,同时隔离前后级电路。
此处采用的是射极跟随器,三极管T2 9018 的静态工作点由偏置电阻R7、R8、R9 确定。
此处同样设置了一个简单的模拟滤波电路,由C12、C13、L4 构成,C9 为隔离电容。
图4 缓冲隔离模块原理图高频振荡电路输出的调制信号幅值一般较小,而话筒天线传输出去的信号是在无线信道中传播的,必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幅值衰减,所以必须在震荡电路之后添加一个高频功率放大器。
实验八 三点式LC 振荡器及压控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三点式LC 振荡器的基本原理;2、掌握反馈系数对起振和波形的影响;3、掌握压控振荡器的工作原理;4、掌握三点式LC 振荡器和压控振荡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1、测量振荡器的频率变化范围;2、观察反馈系数对起振和输出波形的影响;三、实验仪器20MHz 示波器一台、数字式万用表一块、调试工具一套四、实验原理1、三点式LC 振荡器三点式LC 振荡器的实验原理图如图8-1所示。
图 8-1 三点式LC 振荡器实验原理图图中,T2为可调电感,Q1组成振荡器,Q2组成隔离器,Q3组成放大器。
C6=100pF ,C7=200pF ,C8=330pF ,C40=1nF 。
通过改变K6、K7、K8的拨动方向,可改变振荡器的反馈系数。
设C7、C8、C40的组合电容为C ∑,则振荡器的反馈系数F =C6/ C ∑。
通常F 约在0.01~0.5之间。
同时,为减小晶体管输入输出电容对回路振荡频率的影响,C6和C ∑取值要大。
当振荡频率较高时,有时可不加C6和C ∑,直接利用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电容构成振荡电容,使电路振荡。
忽略三极管输入输出电容的影响,则三点式LC 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图如图8-2所示。
C6图8-2 三点式LC 振荡器交流等效电路图图8-2中,C5=33pF ,由于C6和C ∑均比C5大的多,则回路总电容450C C C += 则振荡器的频率f 0可近似为:)(2121452020C C T C T f +==ππ调节T2则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变化,当T2变大时,f 0将变小,振荡回路的品质因素变小,振荡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也变大。
实际中C6和C ∑也往往不是远远大于C5,且由于三极管输入输出电容的影响,在改变C ∑,即改变反馈系数的时候,振荡器的频率也会变化。
五、实验步骤1、三点式LC 振荡器(1)连接实验电路在主板上正确插好正弦波振荡器模块,开关K1、K9、K10、K11、K12向左拨,K2、K3、K4、K7、K8向下拨,K5、K6向上拨。
2.1LC 正弦波振荡器仿真实验
1, 电容三点式震荡回路测量 (1) 121100nF,C 400n ,10m C F L H ===
(2) 121100nF,C 400n ,4m C F L H ===
(3)121100n ,900n ,5mH C F C F L ===
数据表格:
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 理论值: 增益:2
1
1C A F C =
= 分别算得三种情况下增益A 应为4,4,9 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分别为3.99,3.91,9.04基本可认为是读数误差了。
谐振频率: 0f =
=
分别算得三种情况下谐振频率为5.627KHZ ,8.897KHZ ,7.503KHZ ,实际测得谐振频率分别为5.959KHZ ,8.975KHZ ,7.983,大致相等,其误差也可以认为是振荡器的输出的微小变化所引起。
相位差:
理论上都应为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U i 反向,即0()180A ϕω=,实际测得主要为167.62,170.9,174.9,频率的误差和读数误差,计算累计导致。
2, 电感三点式震荡回路测量
(1)1225,100,200L mH L H C nF μ===
(2) 1225,100,90L mH L H C nF μ===
(3)1223,100,100L mH L H C nF μ===
数据表格:
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 理论值: 增益: 1
2
L A L =
分别算得三种情况下增益A
应为50,50,30, 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分别为50.0,50.2,30.2基本可认为是读数误差了。
谐振频率: 0122f L L L M =
=++
忽略其互感系数,分别算得理论值应为4.983KHZ,7.429KHZ,9.040KHZ,实际测得谐振频率分别为5.008KHZ, 6.959KHZ,9.008KHZ ,大致相等,其误差也可以认为是振荡器的输出的微小变化所引起。
相位差:
理论上都应为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U i 反向,即0()180A ϕω=,实际测得为181.68,177.47,181.54,主要为频率的误差和读数误差,计算累计导致。
思考和分析
1、1、根据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测量数据表格,回答:
(1)分析电感值L1
改变对谐振频率有何影响?
(2)分析电容值C2改变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和振荡频率有何影响? (3)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多少,是否满足正反馈要求? 答:(1)理论分析,0f =
=
,电感值L 1变大,谐振频率变小, 实
际测得的确如此,由表中前两组数据可知。
(2)理论分析:增益:2
1
1C A F C =
=,电容值C 2变大,增益变大, 0f =
=
,电容值C 2变大,谐振频率变小,实际测得符合,由表
中 后两组数据可知。
(3)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180,又Uf 和0U 相位相反,所以 Uf 和Ui 同向,满足正反馈要求。
2、 根据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的测量数据表格,回答: (1)分析电容值C2改变对谐振频率有何影响?
(2)分析电感值L1改变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和振荡频率有何影响? (3)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多少,是否满足正反馈要求? 答:(1)
理论分析,0122f L L L M =
=++,电感值L1变大,谐振频率变小,实
际测得的确如此,由表中后两组数据可知。
(2)理论分析:增益:1
2
L A L =
,电容值C 2变大,增益不变,
0122f L L L M =
=++ ,电容值C 2变大,谐振频率变小,实际测得符合,由
表 中前两组数据可知。
(3)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180,又Uf 和0U 相位相反,所以 Uf 和Ui 同向,满足正反馈要求。
3、影响电容、电感三点式振荡频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电容三点式:0f =
=
电感三点式:0122f L L L M =
=++
可见影响两种振荡器振荡频率的因素主要是:回路电容和电感。
此外:晶体管输入输出电容分别和两个回路电抗元件并联,影响回路的等效电抗元件参数,从而影响振荡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