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综合征
- 格式:ppt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16
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文章目录*一、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二、儿童多动症的病因*三、儿童多动症的食疗方法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1、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1.1、注意力不集中(至少具备下列6条):1.1.1、常常不能仔细地注意细节或在做功课、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出现漫不经心的错误。
1.1.2、在完成任务或做游戏时常常无法保持注意力,往往有始无终。
1.1.3、别人对他讲话时常常显得没在听。
1.1.4、常常无法始终遵守指令,无法按时完成功课。
1.1.5、常常遗失生活必需品,如作业本、书、笔、玩具等。
1.1.6、常回避或极其厌恶家庭作业。
1.1.7、易被外界刺激吸引过去。
1.1.8、组织任务和活动的能力常常受损。
1.2、活动过度(至少具备下列3条):1.2.1、双手或双足常常不安稳或坐着时蠕动。
1.2.2、不能静坐于自己的座位上。
1.2.3、常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
1.2.4、难于安静地参与娱乐活动。
1.2.5、表现出持久的运动过分,社会环境或别人的要求无法使其显着改观。
2、儿童多动症的概述注意缺陷障碍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syndrome),简称多动症。
特发于儿童学前时期,活动量多是明显症状。
注意缺陷障碍是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能力差,伴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基本正常等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WHO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命名本病为儿童多动综合征,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版(DSM-Ⅲ-R)则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
3、儿童多动症的治疗3.1、心理治疗主要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
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及时对患者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主要解决患者的冲动性问题,让患者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
中医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多数自婴儿时期即显症状,如兴奋、睡眠差,不易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等,而学龄期最为显著,多数病儿年龄增长后症状逐渐减轻乃至自然消失,可以说是儿童期特别是学龄期儿童的常见多发的行为问题。
国外报道其发病率约5%~10%,在我国,其发病率约占全体小学生的1%~1O%,男性患儿约为女性患儿的4〜9倍,多发于6〜14岁。
患儿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做事或听课,易受外界干扰;行为障碍,如好动、好说、好闹,自己难以控制,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语言过多,难以遵守纪律,容易影响他人学习,好与同学争吵;情绪障碍,如易怒、易兴奋,情绪不稳,易激动,控制力弱,常因不能满足其要求而大哭大闹,甚至在冲动时打闹不休,较难预测其情绪波动;学习困难,如尽管其智力不差,但由于注意力涣散,学习内容不能全面掌握,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对学习缺少自信心,因而学习成绩不佳。
严重的可以出现逃学、说谎、偷窃等行为,甚至会发展为攻击性、破坏性行为,严重影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故对本病的防治是儿科临床一个重要课题。
中医学无多动症病名的记载,但在一些医籍中有一些与多动症一些症状相类的描述。
如《灵枢•行针》“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素问•举痛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又如《寿世保元》云:“徒然而忘其事也,尽力思量不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
” 这些描述与多动症患儿临床表现十分相似。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早产、难产、脑外伤和某些传染病、中毒等因素有关,并与家族遗传、先天发育及出生史有一定联系;其属中医肝风、失聪、健忘范畴,与心、肝、脾、肾诸脏关系密切,部分医家从心脾入手、从脾肾入手,研究本病。
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儿童多动症的发病,除了与其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脾胃虚弱、气血亏乏,精血不充,以致心神无以受奉,肝木不得涵养,体内阴阳失衡,阳动有余、阴静不足,神魂志意不周有关外,很多情况下和痰瘀互结、清窍受蒙亦关系密切。
儿童多动症1.什么叫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是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暂,活动过度,性格冲动的综合症,不只是行为障碍,有时候也伴有神经运动,品行异常,情绪异常,社交困难2.多动症的分型有哪些?1、注意力缺陷型多动2、多动冲动型多动3、混合型多动3.从哪几点可以初步判定患者是多动症?1、活动过多:难以静坐,常常动个不停。
2、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难以保持集中,常易被转移,容易被干扰,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3、学习困难、学习成绩和自己的智商不成正比4、冲动任性:情绪易波动,容易激动恼怒,与人争吵,缺乏自控力,不合群。
5、感觉统合能力失调。
感知觉异常,动作笨拙,精巧动作较差6、语言过多:在正常场合说话多、废话多。
看电视也说个不停,7、上网进入虚拟世界,逃避现实,人格障碍,物质滥用,广泛焦虑系、心境恶劣。
情绪波动大、社交障碍(成人多动症)4.多动症的病因是什么?主要原因就是大脑前额叶发育不完全以及大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紊乱,也就是中枢神经递质GABA(r-氨基丁酸) 、GLU(谷氨酸)、5-HT(5-羟色胺)、ACH(乙酰胆碱)、NE(去甲肾上腺素)、DA(多巴胺)等六种神经递质的失衡。
多动:主要是因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注意力缺陷:主要是因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对注意力神经的控制作用,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短暂,上课走神等5.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患上儿童多动症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患上儿童多动症呢?专家介绍,诊断儿童多动症的方法有很多。
其中最常见的诊断方法有指鼻测试、翻手测试、点指测试等。
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家长早日发现孩子的病情。
1、指鼻测试让儿童分别用左手和右手食指,指自己的鼻尖。
双眼闭合打开各指5次,观察儿童在此过程中的协调性和速度。
多动症病因青岛第九人民医院儿科专家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为异常疾病。
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儿童多动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主要与脑外伤、中毒等有关。
铅中毒亦可为病因之一。
血统父母中的某些精神疾病如酒精中毒,病态性格,情感性精神病也多见。
此外,多动症儿童父亲反社会的人格特征或酒依赖,母亲有癔病者均较多。
合并品行障碍的多动儿童的成人亲属的人格障碍,酒瘾及癔病比例更高。
单卵双生子的多动症儿童发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同胞兄弟儿童发病率也约为半同胞兄弟的5倍多,提示某些患儿的轻微脑功能失调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作用,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
不少患儿未能找到病因。
神经生理基础异常,认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脑内儿茶酚胺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等,其前身为多巴胺)功能不足有关。
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患儿智能正常,但因精神集中,听觉辨别能力差和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能力较一般低。
;行为目的不明确,如拿人东西,有时不避危险;在集体活动中不合群;在家长面前倔强、不听话、冒失、无礼貌。
有些患儿采取回避困难的态度,变得被动、退缩。
年龄增长后,不少儿童出现学习困难,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
给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部分多动症儿童存在知觉活动障碍,如在临摹图画时,他们往往分不青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也不能将图形中各部分综合成一整体。
有些多幼儿童将“6”读成“9”,或把“d”读成“b”,甚至分不清左或右。
综合分析障碍,空间定位障碍。
他们还有诵读、拼音、书写或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困难,多动症儿童未经认真思考就回答,认识欠完整,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此外多动患儿常显示一些固定的神经系统软症状,如翻掌、对指试验等呈阳性。
多动儿童表现的症状严重程度受环境的影响,并与其有高度的相互作用。
儿童多动综合征概述1.概念: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亦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临床特点是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小儿,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易冲动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
2.发病情况:国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
国内报告的学龄儿童患病率为1.3~13.4%。
男孩远较女孩多,约4~9∶1。
好发年龄6~14岁。
3.X围:中医古代文献中无本病的专门论述,根据临床表现,属于“躁动”、“失聪”、“健忘”等X畴。
《寿世保元·健忘》:“陡然而忘其事也,尽心力思量不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
”中医病因病机一、病因:1.先天禀赋不足如父母健康状况欠佳,特别是母亲孕期多病,致使子女素体虚弱,脾肾不足。
(临床上多动症儿童多伴有反复感冒、哮喘、厌食、遗尿等)2.后天失调过食生冷饮料损伤脾胃。
3.产伤或外伤致患儿气血瘀滞,经脉流行不畅,心肝失养。
4.他病所伤,热病余热未清,煎津炼液成痰,痰热内扰,也可致神躁智变发生本病。
二、病机阴阳失调,心肝脾肾功能失常。
1.阴阳失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静阳躁”,“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即阴主柔静,阳主刚躁,阴阳互根,守使相依。
两者充盛和谐,则机体协调无病。
若阴阳失调,则可出现动静变化失制。
小儿为纯阳之体,稚阴未长,生机蓬勃,对阴津物质所需甚多,若先天不足则更易出现阴虚阳亢的病理变化,出现阴静不足,阳动有余的证候。
2.心肝脾肾功能失常心主血,藏神,为智意之源,人的一切精神意识活动皆归于心。
若心失所养或痰热扰心可致心神不宁,多动不安。
肝为刚脏而性动,主筋藏魂,其志怒,其气急,体阴而用阳,小儿肝常有余,若久病耗损致肝体之阴不足,肝阳偏亢,则注意力不集中,性情执拗、冲动易怒。
脾属土为至阴之脏,在志为思。
小儿脾常不足,脾失濡养,则失静谧,而兴趣多变,言语冒失、心思不定、多动。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综合治疗一个案例报告1. 简介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的显著存在。
本文将介绍一位8岁男孩的病例,并详细描述了他接受的综合治疗方案及效果。
2. 案例描述小杰是一名8岁的男孩,被学校老师多次反映其注意力不集中和过度活跃的行为。
在详细询问和评估后,小杰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除了常见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外,小杰还表现出学习困难、社交问题和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基于综合评估结果,我们为小杰设计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案。
3. 药物治疗根据小杰的症状和病情评估结果,我们决定在治疗计划中包括药物治疗。
小杰被开具了一种刺激性药物Ritalin,该药物能够增加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浓度,以改善注意力和控制多动症状。
小杰每天早晨服用1粒Ritalin,经过几周的观察,他的注意力状况有所改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4. 行为疗法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还为小杰提供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强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应对策略,帮助患儿管理情绪和控制冲动。
我们与小杰及其家人合作,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行为管理计划,包括规定学习和行为规范、奖励制度和惩罚措施。
小杰通过与父母和老师的积极合作,逐渐学会控制冲动和改善自己的行为。
5. 儿童心理咨询针对小杰的学习困难、社交问题和情绪不稳定,我们还为小杰提供了心理咨询。
儿童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帮助患儿理解和应对自己的困难,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在与心理咨询师的交流中,小杰逐渐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他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这些咨询对于小杰的整体治疗过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 父母教育为了让小杰获得更全面的治疗和支持,我们还给他的父母提供了教育指导。
父母教育的目标是帮助父母了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学习如何与患儿有效沟通和管理他们的行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概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亦称儿童多动综合征,是起病于儿童期的常见神经发育障碍。
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青春期和成年后其活动过多症状减轻,但仍有明显注意缺陷,多数可持续到成人。
英文名称: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ADHD。
其它名称:多动症、儿童多动综合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小儿多动症、儿童多动症。
相关中医疾病:躁动、失聪、肝风。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精神心理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跟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其他。
常见症状:注意力分散、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学习困难。
主要病因: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可能跟遗传、神经系统异常、家庭成长氛围、日常生活环境等有关。
检查项目:核磁共振(MRI)、PET、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视觉脑诱发电位(VEP)测试、儿童行为量表、智力测验、脑电图。
重要提醒:本病可持续到成人,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应在儿童时机及时治疗。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特点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病因总述: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跟遗传、神经系统异常、家庭成长氛围、日常生活环境等有关。
这些因素可单独存在,也可综合致病。
基本病因:1、遗传ADHD具有家族聚集现象,患者双亲患病率20%,一级亲属患病率10.9%,二级亲属患病率4.5%。
同卵双生子同病率51%~64%,异卵双生子同病率33%。
2、神经系统相关影响因素(1)神经发育异常:磁共振成像发现患者额叶发育异常,胼胝体和尾状核体积减小。
功能磁共振研究报道本病患儿尾状核、额区、前扣带回代谢减少。
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
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
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
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
因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
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
男孩远较女孩多。
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诊断】一、详尽采集多动症的病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或其他神经精神病史,患儿的母孕期情况及幼儿期生长发育的疾病史。
二、临床特点:(1)活动过度:大多始于幼儿早期,进小学后表现显著。
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撕书,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凡能碰的东西部要碰,喜挑逗,常与同学斗殴。
(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不专心,上课时专心听课的时间短,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应。
(3)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会无故叫喊,无耐心,做事急匆匆。
(4)学习困难: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带来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
病程,通常为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三、鉴别诊断:需与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药物副反应等相鉴别。
【治疗措施】本症处理主要有以下方法:— 1/2 —— 1/2 —1.认知行为治疗:对控制多动行为、冲动控制和侵略行为有效。
2.药物治疗:中枢神经兴奋药--利它林,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匹莫林等可选择使用。
另一类有效的药物--三环抗抑郁剂(丙米嗪、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可以小剂开始,逐渐增量达有效剂量后改为维持治疗。
小儿多动症的原因文章目录*一、小儿多动症的原因1. 小儿多动症的原因是什么2. 什么是小儿多动症3. 小儿多动症怎么治疗*二、小儿多动症怎么护理*三、怎样预防小儿多动症小儿多动症的原因1、小儿多动症的原因是什么 1.1、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因此,多动症儿童首先必须考虑药物治疗。
非母乳喂养的儿童,父母尤其应该注意这一原因。
1.2、脑组织器质性损害母亲孕期患高血压、甲状腺肥大、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过程异常;儿童出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或外伤等,这样的儿童易患多动症。
1.3、遗传因素一部分观点认为,先天体质缺陷和器官异常、染色体异常、父母的精神病等遗传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脑功能,造成其先天体质缺陷,从而导致多动。
1.4、环境因素包括产前、围生期和出生后因素。
其中与妊娠和分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ADHD患者母亲吸烟和饮酒、患儿早产、产后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以及甲状腺功能障碍。
与ADHD发生有关的儿童期疾病包括病毒感染、脑膜炎、脑炎、头部损伤、癫痫、毒素和药物。
1.5、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父母关系不和,家庭破裂,教养方式不当,父母性格不良,母亲患抑郁症,父亲有冲动、反社会行为或物质成瘾,家庭经济困难,住房拥挤,童年与父母分离、受虐待,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等不良因素均可能作为发病诱因或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
2、什么是小儿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或注意缺陷障碍。
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力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
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
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男孩远较女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