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大纲(幼师专业)(全面)
- 格式:doc
- 大小:657.00 KB
- 文档页数:10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美术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美术鉴赏、绘画、图案、手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获得有关的技能技巧,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担任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工作,完成组织幼儿美术活动的任务;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发展需要,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为扎实的美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一专多能的人才。
2.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优秀美术作品,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并掌握比较系统的美术基础知识的和基本技能技巧,掌握幼儿园的美术教材和教学方法。
能胜任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
3.教学基本要求:美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在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衔接、配合关系本课程应以美术课为基础,与幼儿园美术教学法等课程相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及建议1.教学方法: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
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工作的要求,注意安排案例教学和实践操作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图案、手工等多种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形式:为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美术教学、环境布置等实际工作。
教学形式应以教师讲授为基础,同时组织小组活动和个别指导与之相配合。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本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多种多样的操作实践。
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了解幼儿园的节日装饰和日常环境布置,熟悉幼儿团美术教学过程,增加学生对美术运用的感性认识。
四、特殊说明:1.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教学要求中,基本概念和内容按“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具体的美术技能技巧,按“掌握、会、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美术教学大纲(幼师专业)《美术》教学大纲(幼师专业)一、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幼师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重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认识,基础素描学习和色彩基础知识认识与学习;特别注意学习简单色彩绘画能力、幼儿简笔画、装饰画的学习与掌握等等;力求能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和更好的教育幼儿。
2、课程的任务与要求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具有比较系统和比较扎实的绘画与工艺的造型能力。
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加强职业美术教育以适应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需要。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美术欣赏部分,应侧重提供优秀作品分析比较为主,另一方面教师应言传身教。
(2)美术这一门课程特点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内容间的联系,认真进行范例分析与点评,注重实际操作训练与指导,灵活处理教材、强化实习环节。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1:《绘画》课程2:《手工》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1《绘画》课程2:《手工》1教学建议:任课老师可选择性地在班级或者在校内开展一次绘画、手工作品创作与展览以提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兴趣。
2、教学要求。
(1)掌握美术欣赏常识,平面形画、透视基础知识、素描基础知识,、(2)掌握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方法,简笔画和幼儿装饰画的方法与技能技巧。
(3)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并学会运用于实际练习和水粉画中。
(4)学习欣赏中国工艺美术,通过学习图案基础知识,学会制作各种类型的图案。
(5)掌握基本的泥工、纸工和制作玩弄的技能技巧等基本知识,学会创作简单作品。
幼教幼教教系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幼教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幼教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提升其美术素养和观察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绘画基本技法,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对美术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开拓思维能力和想象力;2. 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元素的运用;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程度;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1. 美术基础理论:介绍美术基本概念、表现手法和艺术流派,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2. 线条与造型:学习线条的表现方法和造型的构建,掌握不同线条和造型对作品表达的影响;3. 色彩基础:学习色彩的基本概念,认识色彩的作用和运用技巧;4. 素描和速写:培养学生的描绘能力,通过实践学习不同主题的素描和速写技法;5. 创意发散: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考,通过绘画表达个人主题和情感;6. 艺术欣赏:学习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分析其艺术手法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7. 实践与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作业,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并定期展示成果。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创意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估;2. 作品评估: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质量和表达能力,鼓励创意和个性表达;3. 考试评估:设置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学术支持1. 教材:根据课程内容选用专业的教材,涵盖绘画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法;2. 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展示艺术作品和创意思维;3. 美术馆和展览: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和艺术展览,拓展他们的视野和审美经验;4. 学术支持:教师定期参加学术研讨会和教学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
幼儿园美术教学大纲一、引言美术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水平。
本大纲旨在为幼儿园美术教学提供一个指导框架,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帮助教师开展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根据中国幼儿园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 1. 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进行自由创作;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提高他们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技能。
三、教学内容根据幼儿园的年级和具体情况,美术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色彩与图形•学习基本的色彩知识,如红、黄、蓝等;•学习基本的图形,如圆、方、三角形等;•学习如何将色彩与图形结合起来,创作简单的图画。
2. 手工制作•学习使用不同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如剪纸、折纸、粘贴等;•学习基本的手工制作技能,如剪纸的剪刀控制、折纸的折叠技巧;•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自由创作。
3. 音乐与舞蹈•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结合音乐和舞蹈,进行艺术表现;•学习简单的音乐基础知识,如音调、节奏等;•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如舞蹈姿势、舞蹈步伐等。
4. 美术名家与作品欣赏•学习中国和世界美术史中的一些著名艺术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学习如何欣赏艺术作品,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达方式;•鼓励幼儿进行艺术作品的模仿和创作。
四、教学方法美术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亲自示范,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创作;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 故事教学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4. 欣赏教学法: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5. 群体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创造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美术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1.形体认知:教授基本形体的认识和观察技巧,如线条、图形、颜色等。
2.色彩认知:教授基本色彩的认识和分辨能力,如红、黄、蓝等。
3.创意表达:引导幼儿进行自由创作,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手工制作: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如剪纸、折纸、画画等。
5.观察绘画: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进行绘画表达。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并分析事物的形状、颜色及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和细节表达。
2.启发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3.实践法:通过亲自动手制作,让幼儿体验美术创作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技巧。
四、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形体认知1.通过观察和描述,引导幼儿认识基本线条和图形,并进行相应的游戏和练习。
2.结合幼儿喜欢的动物和物品,进行形体认知的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阶段:色彩认知1.介绍基本的红、黄、蓝等颜色,并通过游戏和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和分辨这些颜色。
2.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颜色进行绘画,让幼儿体验色彩的美妙和表达的乐趣。
第三阶段:创意表达1.提供一些具有创意的题材或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自由表达。
2.每个幼儿都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分享。
第四阶段:手工制作1.教授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纸、折纸等,引导幼儿进行实践。
2.让幼儿自由发挥,进行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第五阶段:观察绘画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如水果、花草等,进行绘画表达。
2.在观察绘画的基础上,开展小组活动,让幼儿共同完成一幅画作,并进行展示。
五、教学评价1.考察幼儿对形体和色彩的认知能力,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评价。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色彩、线条、形状等。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4.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5.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涂鸦期(1)自由涂鸦:让幼儿在纸上自由涂鸦,无需有任何限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线条游戏:通过简单的线条练习,如直线、曲线、波浪线等,培养幼儿对线条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2. 色彩(1)色彩认识:教授幼儿认识基本的颜色,如红、黄、蓝、绿等,并了解色彩的混合和搭配。
(2)色彩游戏:通过色彩游戏,如色彩拼图、色彩涂鸦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色彩的奇妙。
3. 构图(1)形状认识:教授幼儿认识基本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并了解形状的组合和变化。
(2)构图练习:通过简单的构图练习,如对称构图、放射构图等,培养幼儿的构图能力和审美意识。
4. 造型(1)手工制作:教授幼儿使用各种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如纸、布、泥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绘画练习:通过绘画练习,如人物、动物、风景等,培养幼儿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
2. 情境教学:创设与美术活动相关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4.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掌握美术技能。
5. 互动式教学: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涂鸦期,1-3个月)- 每周1次,每次30分钟- 内容:自由涂鸦、线条游戏2. 第二阶段(色彩,3-6个月)- 每周2次,每次45分钟- 内容:色彩认识、色彩游戏3. 第三阶段(构图,6-9个月)- 每周2次,每次45分钟- 内容:形状认识、构图练习4. 第四阶段(造型,9-12个月)- 每周2次,每次45分钟- 内容:手工制作、绘画练习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幼儿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幼儿美术教学法”是广播电视中专幼儿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理论知识,具备美术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任务:学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运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能力;制定美术教学计划和编写教学的能力;组织领导幼儿上好美术课的能力;组织领导幼儿开展课外美术活动的能力;分析和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能力。
3、教学要求:幼儿美术教学法是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教学中要注意随时总结当前教育实践中的经验,重视吸取现代美术教育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按照幼师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本课程宜在学完中专《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后开设。
以幼儿园各年龄班美术教学的组织领导为基础,与绘画、手工、泥工等课程相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1、教学方法:本课程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
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教案的分析进行讲解,注意安排案例教学和幼儿园各年龄班美术教学的模拟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编写教案,到幼儿园观察各年龄班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形式:为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实际工作,教学形式以教师集体讲解为基础,辅以分组讨论、小组模拟教学等与之配合。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本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中要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熟悉美术教学的组织过程,有条件的要参与具体的教学实践。
部分边远地区如不具备条件,应组织学生认真观看教学录像带中的案例,结合案例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幼儿园美术教育大纲幼儿园美术教育大纲第一章引言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大纲旨在明确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要求,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提供科学指导。
第二章目标与原则2.1 目标本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幼儿的艺术素养和综合发展。
2.2 原则(1)以幼儿为中心。
关注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审美需求和身心发展需求,合理设计美术教育活动。
(2)循序渐进。
按照幼儿的发展阶段,分阶段引导幼儿学习,由浅入深,逐步提高难度,逐步培养幼儿的美术技能和创造力。
(3)多元化发展。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表现力等多种能力,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式和媒材进行创作和表达。
(4)整合资源。
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外的美术资源,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体验机会。
第三章内容与方法3.1 内容(1)感知与表达。
培养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通过绘画、造型等方式表达个人想法和感受。
(2)线与形。
引导幼儿学习线和形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规律,通过线与形的组合和运用进行创造。
(3)色彩与光线。
培养幼儿对色彩和光线的感知能力,引导幼儿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技巧。
(4)材料与工具。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常见的美术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创造力。
3.2 方法(1)情境引导。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美术活动。
(2)示范与引导。
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3)观察与欣赏。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艺术作品和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4)个别辅导。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提高技能和创造力。
第四章评价与记录4.1 评价方式(1)观察记录。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表现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记录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
《美术》教学大纲(幼师专业)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幼师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重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认识,基础素描学习和色彩基础知识认识与学习;特别注意学习简单色彩绘画能力、幼儿简笔画、装饰画的学习与掌握等等;力求能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和更好的教育幼儿。
2、课程的任务与要求
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具有比较系统和比较扎实的绘画与工艺的造型能力。
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加强职业美术教育以适应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需要。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美术欣赏部分,应侧重提供优秀作品分析比较为主,另一方面教师应言传身教。
(2)美术这一门课程特点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内容间的联系,认真进行范例分析与点评,注重实际操作训练与指导,灵活处理
教材、强化实习环节。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
1、教学建议:任课老师可选择性地在班级或者在校内开展一次绘画、手工作品创作
与展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兴趣。
2、教学要求。
(1)掌握美术欣赏常识,平面形画、透视基础知识、素描基础知识,、
(2)掌握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方法,简笔画和幼儿装饰画的方法与技能技巧。
(3)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并学会运用于实际练习和水粉画中。
(4)学习欣赏中国工艺美术,通过学习图案基础知识,学会制作各种类型的图案。
(5)掌握基本的泥工、纸工和制作玩弄的技能技巧等基本知识,学会创作简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