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类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及入题
- 格式:ppt
- 大小:752.00 KB
- 文档页数:19
寓意类话题作文的审题与写作作者:文博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4期寓意类话题是指话题的主旨比较隐晦含蓄,含有比喻义、象征性或者双关意;其主旨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故事或者意向传递表达,主旨隐含在文字中。
如2006年全国卷Ⅰ的“乌鸦学鹰抓山羊”、江西的“雨燕减肥”、广东的“雕刻心中的天使”、2005年江苏的“凤头、猪肚、豹尾”等话题都属此类。
寓意类话题因更能考查学生的联想、迁移、分析等能力,能充分体现高考作文“开放中有限制”的命题要求而备受青睐。
仅2006年就有全国卷Ⅰ、上海、重庆、江西、山东、福建、广东、辽宁、江苏等九套作文试题属于寓意类命题,占高考作文总数的半壁江山,值得我们关注。
一、寓意类话题作文的类型主要有三种:1、比喻类。
即所给话题是一个比喻性的词语或句子。
如辽宁的“肩膀”、广东的“雕刻心中的天使”。
2、寓言类。
所给话题的材料是一则寓言,要求根据寓言提炼话题写作,如全国卷Ⅰ的“乌鸦学鹰抓山羊”的话题、江西的“雨燕减肥”的话题。
3、诗歌类。
所给材料是诗歌,然后就诗歌提炼话题写作,如山东的根据著名诗人雷抒雁的《星星》一诗,要求考生根据读诗的联想或感悟写作等。
二、寓意类话题作文的审题指南1、根据材料后的提示审题这种方法最便捷也是最保险的。
如2005年江苏卷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作。
在话题前有一段文字解释了“凤头、猪肚、豹尾”的含义,并进一步提示道:“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这一段提示就为考生审题提供了思维指向目标,告诉考生要由写作的道理联想开去,延伸到生活、学习、事业、人生,体会感悟相同的事理。
但是2006年的寓意类话题却无一例外地全部没有提示,从中可见命题者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根据话题材料的特点审题比喻类:可用喻体替代法。
比喻的特点是有本体和喻体,二者之间又有相似性。
根据这个特点,审题时就可以通过联想、想象、分析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找到以后尝试把它改成一个明喻或者换成意思比较明显的说法,如“肩膀”(虽为命题作文,却是比喻型),本义是“人的胳膊或动物前肢和躯干相连的部分”,我们可以根据“肩膀”的作用联想开去,其本体或寓意可以是责任、力量、支撑、担当等;“肩膀”就是强调人要有勇气,敢于担当责任,用自己的力量支撑起人生、事业或社会的大厦。
作文审题与立意一、什么是审题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二、为什么要审题俗话说:“意犹帅也。
”作文,首先要注意审题立意。
有的同学,下笔千言,思接千载,思想像脱缰的野马,任意驰骋,结果导致离题万里,可能因为一篇作文,在考场上就一溃千里。
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提笔作文之前,一定要先过审题立意这一关。
三、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命题作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我们姑且称之为“裸命题作文”;另外一种是“材料式命题作文”,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
那么,怎样做好对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呢?【方法与技巧】(一)“裸命题作文”审题与立意的方法与技巧技巧1 明确特点善添加有些命题作文,直接给出了词语或短语,审题时,我们可以以给出的词语或者短语为中心,再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让其表达的意义更加丰富完整,达到显示自己所要表达的主旨的要求。
审题时,注意要多角度,让自己有话可说。
同时要注意,添加要素时,只能从审题立意的角度考虑,绝不可以改变题目本意。
【例1】题目:以“担当”为题作文。
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确定立意时,就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谁)担当(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写作立意的方向,因此,先确立“担当”这一动作的发出者,即“谁”;再确立“担当”的受动者,即“什么”。
立意:(1)补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担当______”“担当________”“担当________”。
(2)补充主语和宾语,回答“谁”担当,担当“什么”:“______担当________”“________担当________”“________担当________”。
答案:(1)责任义务道义(2)我责任每个人义务教师道义技巧2 领会寓意细思量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仅仅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思路张景义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思路(一)命题作文从结构上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如《包容》《肩膀》《愿景》等。
2.短语式命题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如《北京的符号》《诗意地生活》《找回童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等。
3.句子式命题如《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
(二)命题作文从内涵上来看,有四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战胜脆弱》《人生处处是考场》《驳“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2.论题型命题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入。
如《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
3.寓意型命题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路》《找回童年》《清流与活源》《小草的风格》。
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审题思路思路A 添加语素,构成语境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丰满所给的词语。
例如《找回童年》,可以在短语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具体,如我、父辈们、儿童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具体,如找回快乐、找回纯真、找回梦想等。
思路B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和他沟通对话,抒写感动人的亲情、友情等。
也可以实写努力能握到的人,需要我们关注、帮助的人们,如失学儿童。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单个词语型其标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
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如:“脸”本义“人的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
形容词与动词标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如“安”“肩膀”“愿景”“杂”“忙”“问”等。
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就是写作的重点。
审题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如《肩膀》,这道题既可实写,又可虚写(比如“肩膀”有个虚指义为“依靠”,也可以是“责任”,还可联想到肩膀相靠是“团结协作”的象征;联想到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肩膀”,喻指“基础”。
)2、偏正短语型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
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3、动宾短语型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
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4、主谓短语型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胜”“红”是写作的重点,“花”则可以是实物,也可以取其比喻义。
5、并列短语型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
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如《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6、完整句子型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
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寓意类高考作文指导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寓意类高考作文指导,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寓意类高考作文指导1【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木匠,他教徒弟时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道缝隙。
”木工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
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当初做得太“美满”的缘故。
高明的装修师傅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下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其实,做人处事,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
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这类试题,往往扣住材料的主旨,以一个实物、一种现象或人物语言的一个关键词语为中心生发出一个话题,引导考生深入探究话题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进而构思写作。
要写好此类试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通过挖掘话题关键词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来选材。
方法是先弄清其本义,抓住其特征,然后作相似联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再根据由此及彼的结果选定题材。
例如去年广东作文题“雕刻心中的天使”中,“天使”是一个喻体,在西方神话中,天使长着一对雪白翅膀,是受神的派遣给人间送递幸福的使者,可见“天使”是纯洁美好的象征。
作相似联想,我们可以联想到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天使”,每一个考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心中认为美好圣洁的人或事物作为题材。
比如可以是洪战辉、徐本禹等生活中感动中国的人物,可以是姚明、刘翔这样的体育巨星,可以是李宇春、章子仪这样青春偶像,可以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一个愿望和理想,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平凡人,但因与自己的某种感受、经历相连,也可以成为心中的“天使”。
2024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作文“空白之心”审题立意及范文【试题出处:杨浦区2023学年度第二学则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三写作(70 分) 24.有人说。
只有怀着一颗空白之心,才能够获得想象的灵魂。
对此,你果否认同请写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一、材料类型分析与考查要点材料类型分析本次作文题目属于哲理寓意型观点论述类题目,它以一种富有哲理的表述(“只有怀着一颗空白之心,才能够获得想象的灵魂。
”)为载体,要求学生围绕这一核心思想展开讨论。
这种类型的题目通常蕴含一定的象征意义或深层次的哲学思考,旨在考察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把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考查要点详细解析理解与诠释能力:考生首先需要准确理解题目中“空白之心”与“想象的灵魂”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能够从多个维度对这些抽象概念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拓展。
批判性思维:题目虽提出一个观点,但并不意味着考生必须全盘接受。
考生应具备质疑精神,能够从正反两面或多元视角对该观点进行分析,评估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展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逻辑思维与论证能力:在表达个人观点时,考生需要构建清晰的逻辑框架,用有力的论据支持论点,避免空洞说教,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紧密结合,展示出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
语言表达与文采:在符合议论文体裁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词汇、多变的句式和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有力,增强说服力和可读性。
二、材料解读与关键词提取材料解读该题目提出了一种关于创造力来源的哲学观点,认为内心的“空白”状态是孕育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
这里的“空白之心”不是指无知或无思,而是指一种摆脱了固有观念、偏见和杂念的心境状态,能够更加开放地接纳新事物、新思想。
“想象的灵魂”则是指个体内心深处那种能够自由驰骋、不受限制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提取与深度分析空白之心:含义解析:代表一种清零的心态,是对旧有认知的暂时悬置,为新思想的涌入腾出空间。
深度分析:可以联想到禅宗的“空”概念,或是西方哲学中的“tabula rasa”(白板说),探讨清空自我对于创新的意义。
高考寓意类作文题目
《被高考追赶的我》
哎呀呀,说起高考啊,那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呀!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追逐赛,而我就是那个拼命跑却怎么也甩不掉后面“追兵”的人。
记得那是备战高考的一个晚上,已经很晚很晚了。
我面前堆着像小山一样的复习资料,我是真想把它们都扔出去啊!可没办法呀,还得继续看。
我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感觉我的眼睛都要花了。
我一会挠挠头,一会托着腮,心里那个烦躁啊。
突然,我妈妈进来了,她端着一杯牛奶,温柔地对我说:“宝贝,喝杯牛奶再学。
”我看着那杯牛奶,心里想着:这牛奶能帮我记住这些知识点吗?不过还是接过来喝了。
然后妈妈又开始唠叨了,说什么一定要努力啊,高考决定命运啊之类的话。
我嘴上嗯嗯啊啊地应着,心里却在想:您说这么多,我压力更大了呀!慢慢的,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高考紧紧追赶的小老鼠,拼命地找地方躲藏。
可是啊,不管怎样,高考还是要来的。
我虽然害怕,但也知道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卡呀。
就像我们跑步比赛一样,不跑又能怎么办呢?总不能直接放弃吧。
所以呀,我还得鼓起勇气,继续向前冲。
说不定冲过了这道关卡,前面就是一片美好的风景呢。
以后回想起来,这段被高考追赶的日子,也会
是一段特别的回忆吧。
高考啊高考,你就别追得那么紧啦,让我喘口气嘛!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