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关于批准发布《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国家标准的公告-国家规范性文件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统一社会代码编码规则统一社会代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依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和《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的规定,为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编码规则而制定的一套代码规则。
统一社会代码编码规则的实施,对于规范社会组织的经济活动、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统一社会代码编码规则的相关内容。
一、统一社会代码编码规则的背景和意义。
统一社会代码编码规则的实施,是为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社会组织的经济活动,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
统一社会代码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唯一识别码,是国家对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依据。
统一社会代码的实施,有利于提高社会组织的识别度,减少重复登记,提高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政府管理、社会监督提供更加准确、完整的信息。
二、统一社会代码编码规则的基本原则。
1. 统一原则,统一社会代码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唯一识别码,不得重复使用,不得更改。
2. 完整原则,统一社会代码由18位数字和大写字母组成,其中包括组织机构代码和校验码。
3. 持久原则,统一社会代码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唯一识别码,不因名称变更、组织形式变更而变更。
4. 可读性原则,统一社会代码应当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便于识别性。
5. 校验原则,统一社会代码应当具有一定的校验机制,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统一社会代码编码规则的具体内容。
1. 组织机构代码,组织机构代码是统一社会代码的前14位数字和大写字母,由9位数字和5位大写字母组成。
其中,前8位数字是组织机构代码,表示组织机构的行政区划代码;第9位数字是组织机构代码,表示组织机构的类型;后5位大写字母是组织机构代码,表示组织机构的序号。
2. 校验码,校验码是统一社会代码的最后一位数字,用于检验统一社会代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证合一后纳税人识别号是什么三证合一后纳税人识别号是什么“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后,原来需要办理的三个证件合并为一个营业执照,三个代码合并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将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纳税人识别号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统一起来。
为全面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税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修订纳税人识别号代码标准的公告》,明确已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其纳税人识别号使用18位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公告对已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未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纳税人分别作出了赋码规定。
已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其纳税人识别号直接使用18位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身份证等为有效身份证明的临时纳税人,其纳税人识别号由“L”+“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L”+“身份证件号码”组成。
未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个体工商户以及以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明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其纳税人识别号仍然由“身份证件号码”+“2位顺序码”组成。
“三证合一”后,纳税人最近常问这9个问题!1、问:什么是“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答:“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是指企业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2、问:“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何时实施?答:自20XX年9月29日起,我市对新设的企业类市场主体,统一实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由工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代码”的营业执照。
3、问:“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过渡期多长?答:根据工作安排,过渡期截止到20XX年12月31日,工商登记部门对20XX 年9月29日前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企业将于20XX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换发工作。
过渡期内,改革前核发的原税务登记证件继续有效。
4、问:“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以后税务登记就取消了吗?答:需要明确的是,“三证合一”并非是将税务登记取消了,税务登记的法律地位仍然存在,只是政府简政放权将此环节改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口受理,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这个营业执照在税务机关完成信息补录后具备税务登记证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民政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为理顺代码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覆盖全面、稳定且唯一的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以下简称统一代码)制度,提出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一)现有主要机构代码构成。
我国现有机构代码分为两类。
一是“原始码”,即由登记管理部门在法人和其他组织注册登记时发放的代码,主要包括工商部门的工商注册号、机构编制部门的机关及事业单位证书号、民政部门的社会组织登记证号等。
二是“衍生码”,即在法人和其他组织注册后,相关部门发放的管理码,如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代码、人民银行的机构信用代码、税务总局的纳税人识别号等。
1.组织机构代码。
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编制的组织机构代码共9位,包含本体代码(8位)和校验码(1位)两个部分。
2.工商注册号。
工商部门编制的工商注册号共15位,包含首次登记管理机关代码(6位)、顺序码(8位)和校验码(1位)三个部分。
3.事业单位证书号。
机构编制部门编制的事业单位证书号共12位,包含举办单位类别(1位)、核准登记的机关(6位)、同一机关辖内不同事业单位(5位)三个部分。
4.社会组织登记证号。
民政部门编制的社会组织登记证号是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的组合。
5.机构信用代码。
人民银行编制的机构信用代码共18位,包含准入登记管理机构类别(1位)、机构类别(2位)、行政区划(6位)、结算账户开户许可证核准号标识位(8位)、校验码(1位)五个部分。
6.纳税人识别号。
税务部门对已申领组织机构代码的纳税人编制的纳税人识别号共15位,包含行政区划码(6位)和组织机构代码(9位)两个部分。
(二)现有机构代码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机构代码不统一,缺乏有效协调管理和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大多数代码仅应用于各部门内部管理,一些部门信息数据相互割裂封闭,存在信息孤岛问题。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一组长度为18位的用于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识别的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国家标准委发布。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也称为纳税人识别号,是由纳税人所属地代码以及纳税人组织机构代码组成的属于纳税人的编码。
每个独立核算的企业的识别号都是唯一的,且每个纳税识别号只允许一个企业使用,相当于企业的“身份证”号。
如果企业注销,该号码也不再给其他企业使用。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查询流程: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输入公司及企事业单位名称-就可以查询。
自2015年10月1日开始,强制性国家标准GB32100-2015《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将企业的营业执照号、组织机构代码以及税务登记证号进行三证合一,企业仅保留营业执照与对应的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自2017年7月1日起,购买方为企业的,索取增值税普通发票时,应向销售方提供纳税人识别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销售方为其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时,应在‘购买方纳税人识别号’栏填写购买方的纳税人识别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税收凭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也称为纳税人识别号,是由纳税人所属地代码以及纳税人组织机构代码组成的属于纳税人的编码。
每个独立核算的企业的识别号都是唯一的,且每个纳税识别号只允许一个企业使用,相当于企业的“身份证”号。
如果企业注销,该号码也不再给其他企业使用。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将可推动落实金融账户实名制;还可以加强政务诚信,力促社会诚信。
需求者还可以十分方便地查询、核准、验证组织机构的有关信息。
企业注册号是什么企业注册号就是企业营业执照号,现在更换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注册号对于企业来说,就像是身份证号码一样,而且数字的排版也和身份证号一样是有规律的;企业营业执照号和注册号是一样的;不过现在的企业都是更换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三证合一和一证一码是指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合并为一张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一组长度为18位的用于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识别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国家标准委发布,国家标准委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我国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相关基本信息作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数字身份证”,成为管理和经营过程中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识别的手段。
企业工商登记信息查询流程:1、进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2、右上方导航便是选择公司所在地区的选项(也可以直接输入查询),上面有“请选择企业机关所在地区”的字样,选择查询的公司所在省市;3、输入企业名称或则企业注册号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如输入:“成都金立方财税服务有限公司”点击查询按照指示进行即可,可以查询到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法人)、成立时间和相关的法人变更等信息。
工商财税一般都是公司在工商局、财政部、税务局(国税、地税、个人所得税)办理的相关事物。
现在许多企业都会寻找专门做工商财税的公司进行合作。
汇桔网就是能够给企业提供专业的、便捷的、诚信的工商财税服务的公司,与汇桔网合作,是您的不二之选!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灵活就业三证合一编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一组长度为18位的用于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识别的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国家标准委发布。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是以公民身份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主体标识代码
制度,包括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国家标准委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
该标准于2015年10月1日实施。
标准规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用18位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分别是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6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9位主体标识码、1位校验码。
由登记管理部门代码、机构类别代码、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和校验码五个部分组成,并对涉及到的组织机构、法人、其他组织、组织机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概念作出了规定。
证合一编码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每一个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法定身份识别码。
三证合一”中的“三”是指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个证照;“一照一码”中的“一照”是指新营业执照,“一码”是指统一代码。
74August 2019 / 广东经济学术ACADEMIC 【内容摘要】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转批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已经四年,正式明确了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顶层制度设计,对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是国务院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统一信用代码实施效果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广州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登记制度改革的现状及成效如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管理部门在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工作中遇到哪些困难?企业在登记和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过程中有哪些困惑?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测评研究。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信用代码;信息服务;效果测评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服务效果测评研究谢颖 刘伊尹 王广英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转批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这是继198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代码标识制度的通知》推出组织机构代码制度和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要“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后,国务院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确定了统一代码的管理机制和地位,正式明确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顶层制度设计。
对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这项惠民政策是国务院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政策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信息共享和利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降低社会成本,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广州市于2016年初开始全面启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改革。
为保证改革顺利实施,广州市民政局等部门就统一代码标准制定、网络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于2016年5月由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广州市国家税务局共同发布了《关于我市实施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事项的通知(穗民〔2016〕5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构成规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一种由中国国家工商总局推行的标识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的统一编码系统。
它由18位数字或字母组成,具有一定的构成规则,以下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构成规则的详细描述。
1. 注册地区编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前6位代表企业或组织的注册地区编码。
这些编码是按照全国的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用于标识企业或组织所在的省、市、县等地区。
2. 登记管理部门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第7到8位代表企业或组织的登记管理部门代码。
这些代码标识了企业或组织的登记机关,用于区分不同的登记管理机构。
3. 机构类别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第9位代表企业或组织的机构类别代码。
这个代码用于区分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不同类型的组织。
4. 校验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最后一位是校验位,用于检验前17位的准确性。
它采用阿拉伯数字0-9和大写字母X表示。
校验位的计算方法遵循国家标准,通过对前17位进行特定数学运算,生成校验位。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构成规则是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和技术标准制定的,旨在提高企业和组织身份的唯一性、标识性和可识别性。
这样的代码系统有助于简化企业和组织的身份认证,方便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管。
需要注意的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构成规则适用于中国内地的企业和组织,对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企业和组织,采用不同的编码系统和规则。
总而言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构成规则包括注册地区编码、登记管理部门代码、机构类别代码和校验位。
这一规则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企业和组织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促进政府监管工作的便利化与规范化。
浅谈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信息共享中的应用作者:李山来源:《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7年第07期摘要:针对目前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融合与数据共享不完善的现象,论文就《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实施,介绍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特点及优势,并尝试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建立起与各部门信息沟通共享的桥梁,旨在打破信息孤岛,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通过更深层次的应用更好地为社会公众及政府各部门提供服务。
关键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共享数据资源Abstract: Aiming at the current between the variou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share information fusion of imperfect phenomena and data, the "legal person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a unified code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pla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lan" ) the implementation, introduces the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f the unified code of social credit, and try to use a unified code of social credit for establishment of departments and bridges,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to break the information silos, make full use of existing data resources, by using better deeper to provide services to the public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Key words: unified social credit code, information sharing, data resource1 引言目前,政府各部门都拥有独立的信息系统,通过网络,组织机构的基础信息及业务数据可以归集到各部门,数据覆盖面广、信息量巨大、类型繁多,但各部门间的信息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数据相互割裂封闭、系统接口不一,识别主体身份的唯一标识也不尽相同,有的用工商注册的单位名称、有的用简称、有的用注册号、有的用内部自编号,没有相关的标准实现统一,致使政府各部门数据共享处处受阻,其更深层次的应用也因而受到限制。
符合ca91的社会信用代码的正则表达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社会信用代码是指我国在进行经济和社会活动时使用的一种编码标识,是一种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代码。
CA91是符合社会信用代码编制规则的一个特定编码。
根据我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的规定,社会信用代码由18位数字和大写英文字母组成,其中首位字母为大写英文字母,第9位至17位为数字,第18位为校验码。
而对于符合CA91的社会信用代码,其编码规则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CA91所代表的含义:CA代表的是地区代码,具体对应的区域是东北黑龙江省;而91代表的是企业类型代码,91通常表示的是政府机关,联合国或非政府组织等基金会类组织。
符合CA91的社会信用代码通常对应的是黑龙江省的政府机关、基金会或非政府组织等组织。
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正则表达式来匹配符合CA91的社会信用代码格式。
在正则表达式的规则中,我们可以定义CA91的社会信用代码格式为:^[A-Z]{1}[0-9]{6}CA91[0-9]{9}以上正则表达式的含义是:首位是一个大写英文字母,接着是6位数字,然后是CA91,最后是9位数字。
这个正则表达式的规则符合CA91社会信用代码的基本格式要求。
通过使用这个正则表达式,我们可以方便地识别符合CA91的社会信用代码,从而对相关组织的身份和属性进行识别和验证。
在日常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社会信用代码的使用可以提高信息识别和管理的效率,保障交易的安全和规范。
正则表达式是一种方便、高效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对符合特定格式要求的数据进行识别和提取。
通过使用正则表达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社会信用代码等信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希望大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正则表达式的强大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管理水平。
【符合CA91的社会信用代码的正则表达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希望大家能够加以学习和使用。
第二篇示例:社会信用代码是由国家统一颁发给企业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经济组织的唯一标识符号。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民政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为理顺代码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覆盖全面、稳定且唯一的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以下简称统一代码)制度,提出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一)现有主要机构代码构成。
我国现有机构代码分为两类。
一是“原始码”,即由登记管理部门在法人和其他组织注册登记时发放的代码,主要包括工商部门的工商注册号、机构编制部门的机关及事业单位证书号、民政部门的社会组织登记证号等。
二是“衍生码”,即在法人和其他组织注册后,相关部门发放的管理码,如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代码、人民银行的机构信用代码、税务总局的纳税人识别号等。
1.组织机构代码。
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编制的组织机构代码共9位,包含本体代码(8位)和校验码(1位)两个部分。
2.工商注册号。
工商部门编制的工商注册号共15位,包含首次登记管理机关代码(6位)、顺序码(8位)和校验码(1位)三个部分。
3.事业单位证书号。
机构编制部门编制的事业单位证书号共12位,包含举办单位类别(1位)、核准登记的机关(6位)、同一机关辖内不同事业单位(5位)三个部分。
4.社会组织登记证号。
民政部门编制的社会组织登记证号是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的组合。
5.机构信用代码。
人民银行编制的机构信用代码共18位,包含准入登记管理机构类别(1位)、机构类别(2位)、行政区划(6位)、结算账户开户许可证核准号标识位(8位)、校验码(1位)五个部分。
6.纳税人识别号。
税务部门对已申领组织机构代码的纳税人编制的纳税人识别号共15位,包含行政区划码(6位)和组织机构代码(9位)两个部分。
(二)现有机构代码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机构代码不统一,缺乏有效协调管理和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大多数代码仅应用于各部门内部管理,一些部门信息数据相互割裂封闭,存在信息孤岛问题。
中国国家标准公告2016年第6号——关于批准发布GB 32100-2015《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
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的公告
【法规类别】国家标准管理
【发文字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2016年第6号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04.15
【实施日期】2016.04.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中国国家标准公告
(2016年第6号)
关于批准发布GB 32100-2015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的公告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GB 32100-2015《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自2016年4月18日起实施,现予以发布(见附件)。
国家标准委
2016年4月15日
附件
GB 32100-2015《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一、在表2中增加登记管理部门代码标识,调整后表2形式如下:。
试析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电子档案的标准化建设文/范敬军2015年9月17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32100-2015《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并于同年10月1日起实施。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国家为每个法人和其他组织发放的一个唯一的主体标识代码,类似于自然人的公民身份号码。
实施该标准形成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电子档案,是登记管理部门在申请、年度检证、变更、换证、补证、注销等登记中直接形成的并经数字化设备转化、以数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档案。
1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电子档案标准化问题的提出与解决2015年10月1日前,我国机构代码不统一,缺乏有效协调管理和信息共享工作机制,降低了行政效率。
各职能部门如工商、税务、质监等在内部都形成了各自的电子档案数据库,因各部门的立卷原则不尽相同,归档时电子档案扫描色彩、分辨率、图像大小,电子档案整理时排序、标引、分类、著录信息等要求不一致,使大多数代码仅应用于各部门内部管理,信息数据相互割裂封闭,存在信息孤岛问题,导致各部门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时,由于各部门档案标准不统一,导致各部门采集的数据有较大的差异,无法进行比对,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为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各区域又进行了地毯式入户调查,增加了统计工作的成本。
为解决各部门档案标准的不统一等问题,经国家标准委批准,于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2100-2015《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
该规则嵌入了组织机构代码作为主体标识码,通过组织机构代码的唯一性,确保社会信用代码不会重码。
在组织机构代码前增加了行政区划码也就是税务登记证号码,提高了兼容性,前两位预留给登记机关和机构类别便于管理和检索;校验位确保号码的准确性。
实现了“三证(多证)合一”,啃下了多年难啃的硬骨头。
2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电子档案标准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构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重要改革举措,体现了政府管理上的巨大进步,有助于提升社会效率和社会信用水平,降低了社会成本,全方位推动了“放管服”改革;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全面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倒逼政府和部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最终编码规则:从唯一、统一、共享、便民和低成本转换等角度综合考虑,统一代码设计为18位,由登记管理部门代码、机构类别代码、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校验码五个部分组成(见附件)。
为便于行业管理和社会识别,统一代码的第一、二、三部分体现了登记管理部门、机构类别和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兼容了当前各登记管理部门行之有效的有含义代码功能。
为保证唯一性和稳定性,第四部分设计为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充分体现了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建立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的要求。
为防止出现错误,第五部分设计为校验码。
[15]第一部分(第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例如,机构编制、民政、工商三个登记管理部门分别使用1、2、3表示,其他登记管理部门可使用相应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第二部分(第2位):机构类别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登记管理部门根据管理职能,确定在本部门登记的机构类别编码。
例如,机构编制部门可用1表示机关单位,2表示事业单位,3表示由中央编办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民政部门可用1表示社会团体,2表示民办非企业单位,3表示基金会;工商部门可用1表示企业,2表示个体工商户,3表示农民专业合作社。
[15]第三部分(第3—8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例如,国家用100000,北京用110000,注册登记时由系统自动生成,体现法人和其他组织注册登记及其登记管理机关所在地,既满足登记管理部门按地区管理需求,也便于社会对注册登记主体所在区域进行识别。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15]第四部分(第9—17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参照《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 11714—1997〕)[15]第五部分(第18位):校验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