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剂杀菌剂知识整理
- 格式:xls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农药成分知识点总结在农业生产中,农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它可以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农药成分是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药成分的种类和性质直接影响农药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农药成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农药成分的分类根据农药的化学性质和作用方式,农药成分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调节剂等四大类。
杀虫剂是一种专门用于杀灭害虫的农药,包括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吡虫啉类杀虫剂、硫酰脲类杀虫剂和氨基嘧啶类杀虫剂等。
杀菌剂是一种专门用于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农药,包括三唑类杀菌剂、酯类杀菌剂、氨基苯甲酰类杀菌剂和苯甲酰腈类杀菌剂等。
除草剂是一种专门用于防治草本杂草和杂草的农药,包括草甘膦类除草剂、氧化乙草酯类除草剂、拟除草脒类除草剂和硝基乙草酯类除草剂等。
调节剂是一种专门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和促进产量的农药,包括生长调节剂、抗逆性生物激素类调节剂和果实发育调节剂等。
二、农药成分的作用原理1.杀虫剂:杀虫剂主要通过影响害虫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来起到杀虫作用。
例如,有机磷杀虫剂是通过抑制虫体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来杀灭害虫,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则是通过刺激害虫神经系统引起抽搐和麻痹而致死。
2.杀菌剂:杀菌剂主要通过影响真菌细胞膜、细胞壁和核酸代谢来起到杀菌作用。
例如,三唑类杀菌剂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灭真菌,酯类杀菌剂则是通过影响真菌细胞膜脂肪的合成来起到杀菌作用。
3.除草剂:除草剂主要通过影响杂草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生长发育来起到杀草作用。
例如,草甘膦类除草剂是通过抑制杂草的甘氨酸合成酶来杀灭杂草。
4.调节剂:调节剂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生长的相关激素、酶和代谢物质来调节植物生长和促进产量。
例如,生长调节剂是通过影响植物生长素的合成和运输来调节植物生长,果实发育调节剂则是通过影响果实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来调节果实的大小和产量。
农资用药知识点总结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农资用药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的农资用药可以帮助农作物健康成长,增加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药害食品等问题,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农资用药的知识对于农民和农业生产者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农资用药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一、农药的分类1. 按用途分类: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杀虫剂用于杀死或控制害虫,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害,除草剂用于控制杂草的生长,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包括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杀菌剂、除草剂等。
不同种类的农药对不同的害虫和病害有着不同的作用方式和效果。
二、农药的选择1. 根据作物类型和病虫情况选择适合的农药品种。
不同的作物对病虫的抵抗力不同,需要选择适宜的农药进行防治。
2. 考虑农药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选择农药时,要考虑其对目标害虫或病害的控制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其对作物的安全性,避免对作物造成药害。
三、农药的使用1. 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使用说明进行。
农药标签上会详细说明该农药的使用方法、用量、喷药时间等信息,农民在使用时要仔细阅读并严格遵守。
2. 注意药剂的混配使用。
不同的农药在混合使用时可能会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导致农药的效果降低或产生毒害,因此要根据专业人员的建议进行正确的药剂混配。
3. 喷药时避免日照和大风天气。
在日照强烈的时候,药剂易被挥发殆尽;大风天气容易造成药剂漂移,不利于喷药的精准落地。
4. 喷药时避免靠近水源和人口密集区。
避免农药残留进入水源或对人体造成危害。
四、农药残留检测1. 农产品产地的农药残留检测。
农产品产地要定期对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进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
对进口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保障国内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3. 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
国家对农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抽检,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杀虫剂和杀菌剂)当下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主旋律,在国家农药化肥“双减”及“零”增长的背景下,生物农药掀起了“绿色风暴”,发展生物农药是环境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生物农药优点多,低毒、无害、高效、无抗药性……但是提到具体的生物农药产品,你知道市面上哪些农药属于生物农药吗?它们有什么作用机理?又分别能够防治哪些病虫呢?杀虫剂版1.1 Bt杀虫剂苏云金杆菌属于活体细菌农药,以胃毒作用为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一种蛋白质毒素,被鳞翅目害虫蚕食入体后,溶解释放出较强毒性,使害虫中毒、厌食、上吐下泻,不再危害,一段时间后引起败血症死亡。
苏云金杆菌药效较缓慢,一般在施用后2~3天起效,残效期7~10天左右;18℃以上才能发挥杀虫作用,温度愈高,害虫取食愈多,效果愈好;能有效防治棉铃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刺蛾、尺蠖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防治效果达到80%~90%。
1.2 核型多角体病毒一类专性昆虫病毒,属于病毒杀虫剂。
核型多角体病毒寄主范围较广,主要寄生鳞翅目昆虫,但是一种病毒只能寄生一种昆虫或其邻近种群。
常见的有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等。
核型多角体病毒经昆虫的口或伤口感染,经口进入虫体的病毒被胃液消化,游离出杆状病毒粒子,进入昆虫体腔,侵入细胞增殖,从而破坏昆虫细胞结构,之后再侵入健康细胞,直到昆虫致死。
该类病毒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内增殖,病虫死亡后通过粪便和死虫再传染其他昆虫,或通过卵传到昆虫子代,使病毒病在害虫种群中流行,从而控制害虫危害。
1.3 灭幼脲灭幼脲是一种昆虫激素类农药,属生物化学农药,为苯甲酰脲类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能侵入昆虫和卵的表皮,通过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酶和尿核苷辅酶的活性,来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从而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
农药杀虫剂及合理使用常识一、农药相关简介1、什么是农药农药是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产品。
农药产品按用途可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熏蒸剂、增效剂、除草安全剂等种类。
根据防治对象的不同,我们将防治害虫的农药称为杀虫剂,防治红蜘蛛的称为杀螨剂,防治作物病菌的称为杀菌剂,防治杂草的称为除草剂,防治鼠类的称为杀鼠剂等等。
例如:甲基对硫磷和克百威及其混配制剂是主要杀虫剂农药之一。
2、杀虫剂的种类农药杀虫剂作用方式各不相同,有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引诱剂、驱避剂、拒食剂、不育剂、昆虫激素等。
胃毒剂是一种昆虫通过消化器官将药剂吸收而显示毒杀作用;触杀剂主要是药剂接触到昆虫,通过昆虫体表侵入体内而发生作用来杀死昆虫;熏蒸剂可以以气体状态散发于空气中,通过昆虫的呼吸道侵入虫体使其致死;内吸剂一般是通过药剂被植物的根、茎、叶或种子吸收,当昆虫吸食这种植物的液汁时,将药剂吸入虫体内使其中毒死亡。
另外还有引诱剂:药剂能将昆虫诱集在一起,以便捕杀或用杀虫剂毒杀;驱避剂:将昆虫驱避开来,使作物或被保护对象免受其害;拒食剂:昆虫受药剂作用后拒绝摄食,从而饥饿而死;不育剂:在药剂作用下,昆虫失去生育能力,从而降低害虫数量。
例如克百威是杀虫剂、杀螨剂和杀线虫剂。
主要用在苜蓿、甜菜、谷物、柑桔、咖啡、棉花、葡萄、果树、大豆、玉米、马铃薯、水稻、甘蔗、烟草和蔬菜上。
含有克百威的种衣剂产品是用于大豆、玉米等种子下种前在其表面包衣用的,其目的是防治地下害虫以及叶面害虫的侵害。
3、农药杀虫剂的毒性农药具有一定毒性。
农药使用不当或食用含有农药的蔬菜等食品就会中毒。
中毒有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毒性是指农药进入体内后短时间引起的中毒现象。
农药的慢性毒性是指长期吸收少量农药,药剂在身体内蓄积,造成人体机能损害而引起的慢性中毒。
有些药剂小剂量短期给药未必会引起中毒,但长期连续吸收后,中毒现象就会逐步显现。
农药的知识点科普常识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化学物质。
以下是关于农药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科普常识:
1. 分类:农药通常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四大类。
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杀菌剂用于防治病害,除草剂用于消除杂草,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2. 作用方式:农药可以通过接触、胃毒或熏蒸作用来杀死或抑制害虫、病菌或杂草的生长。
不同类型的农药可能有不同的作用方式。
3. 安全使用:农药具有毒性,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使用者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并注意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
农药必须存放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
4. 农药残留:农药在农产品上可能会留下残留物。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每个国家都有规定最大残留限量,对超出限量的产品进行管控。
5. 抗性:由于长期、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害虫或杂草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导致该农药对害虫或杂草产生较低或没有效果。
使用者应轮换不同种类的农药,并结合其他防治措施,以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6. 替代方法:除了使用化学农药,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机械、合理的农业管理等方法来控制害虫、病害和
杂草,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和环境污染。
这些是农药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农药说明进行操作,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使用。
农药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农药的基本知识1、农药的定义和分类农药是指一切用来预防、鉴别、消除或控制存在或威胁着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果树、蔬菜等植物病害、草害、害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物质或混合物。
农药通常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调节剂四大类。
2、农药的作用原理(1)杀虫剂:杀虫剂主要通过阻断昆虫的神经传导、呼吸、消化等生理过程来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2)杀菌剂:杀菌剂主要通过影响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干扰细胞呼吸等途径来达到杀灭植物病菌的目的;(3)除草剂:除草剂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的生长调节激素合成或调节来达到杀灭杂草的目的;(4)调节剂:调节剂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的生长调节激素合成或调节来达到调控植物生长的目的。
3、农药的使用原则(1)正确选择农药品种;(2)正确掌握农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3)严格遵守施用前期到期、施药量、施药时间、防护间隔期等使用要求;(4)对农田进行科学的施药标准和操作规程;(5)严格按农药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说明书操作;(6)禁止私自调配药液、药剂等,严禁倒农药、乱扔农药包装;(7)注意个人卫生,减少农药对人体的接触;(8)定期清洗喷洒设备,避免农药残留。
二、农药的施用技术1、农药的喷施技术(1)选择适宜的喷雾方式;(2)选用合适的农药喷雾器具;(3)根据农作物的特性和病虫害情况,选择适宜的施药时间;(4)掌握农药的溶解和喷雾浓度;(5)掌握喷洒速度和喷洒高度;(6)避免风速大、温度高、湿度高、雨雪或高温天气下喷洒农药。
2、农药的灌溉技术(1)采用微喷灌、滴灌等技术进行农药灌溉;(2)选用合适的灌溉工具;(3)掌握农作物的灌溉量和农药的使用量;(4)严格遵守农药的保质期和施用标准;(5)禁止使用过期农药进行灌溉。
3、农药的撒布技术(1)选择合适的撒布工具;(2)保证撒布均匀;(3)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生长阶段和病虫害情况,使用合适的撒布方式;(4)避免在风力较大或雨雪天气下进行撒布;(5)严格遵守农药的使用标准,禁止超量撒布。
带你认识食用菌常用杀菌剂和杀虫剂(1)多菌灵它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传统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杀菌谱广,残效长。
产品有10%、25%、50%可湿性粉剂,对青霉、曲霉、木霉有良好防治效果。
拌料、床面或覆土表面灭菌常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代森锌它是保护性杀菌剂,对人畜安全,产品有65%、80%可湿性粉剂,可用于拌料和防治疣孢霉病、褐斑病等,一般用6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能与杀虫剂混用。
(3)甲基托布津它是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甲基托布津在菌体内转变成多菌灵起作用,对人畜低毒,不产生药害。
产品有50%、70%可湿性粉剂,可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对棉絮状真菌防治作用良好,在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
(4)百菌清它对人畜毒性低,有保护治疗作用,药效稳定。
产品为75%可湿性粉剂,用0.15%百菌清药液可防治轮枝孢霉等真菌性病害。
(5)菇丰它是食用菌专用消毒杀菌剂,可用于多种木腐菌类的生料和发酵料拌料,使用1000—1500倍液,有效抑制竞争性杂菌,如木霉、根霉、曲霉等的萌发及生长速度,不影响正常的菌丝生长和出耳。
可有效防治菇体生长期的致病菌,如疣孢霉菌、干泡病、褐斑病等细菌、真菌和酵母类的病害。
使用500—1000倍液,间隔3—4天,连续喷施2—3次,可有效减轻病症,使新长出的菇体不受病菌浸染正常生长。
土壤处理用1500—2000倍液,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6)咪鲜胺锰盐它对浸染性病害、真菌效果好,无菇期喷洒覆土层、出菇面或处理土壤、菌袋杂菌,用量为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0.5g/m2。
(7)噻菌灵它对病原真菌、杂菌有良好效果,用于拌、喷土壤或喷洒地面环境,用量为500g/L悬浮剂1000倍液。
(8)甲醛(福尔马林)它是无色气体,商品名“福尔马林”即37%--40%的甲醛溶液,为无色或浅黄色液体,有腐蚀性,储存过久常产生白色胶状或絮状沉淀。
农药防治知识点总结一、农药的分类1.1 按用途分类根据农药的用途,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几大类。
1.2 按作用机理分类根据农药的作用机理,可以分为接触杀虫剂、胃毒杀虫剂、内吸杀虫剂、系统杀虫剂等几种类型。
1.3 按化学结构分类根据农药的化学结构,可以分为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杀菌剂、杀线虫剂、草甘膦等各种类型。
二、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2.1 选择适宜的农药在使用农药之前,应该根据具体的病害或虫害情况,选择适宜的农药。
应该根据农作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农药剂型和浓度。
对于常用的农药,还应该定期更换种类,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2.2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使用在使用农药之前,应该仔细阅读农药的使用说明书,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和剂量使用农药。
不要随意调整农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式,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2.3 遵守施药时间在施药的时间上,应该选择在虫害或病害发生的初期或高峰期进行喷施,以提高农药的效果。
在施药的时间上,应该避开阴雨天气,以免农药被冲走,影响农药的效果。
2.4 注意施药方式在施药的方式上,应该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喷施。
对于不同类型的农药,应该选择适宜的喷雾器进行施药。
喷雾器应该进行定期的清洗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使用。
2.5 防范农药残留在使用农药之后,应该遵守农药的预防措施,避免接触农药残留。
在农药施用后,应该进行适当的通风和清洗,以保证生产环境的安全。
三、农药的安全措施3.1 个人防护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个人防护。
施药人员应该穿着防护服、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农药。
施药结束后,应该及时洗净相关防护用具,避免残留农药对人体造成伤害。
3.2 安全储存农药在储存过程中,应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农药应该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农药的储存地点应该远离人口密集地区,避免农药的泄漏对人员造成伤害。
3.3 废弃物处理在农药使用结束后,应该对农药包装物进行妥善处理。
蔬菜打农药知识点总结一、农药的概念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控制或消灭农作物害虫、病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各种化学、生物制剂和其他辅助措施的通用术语。
农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三大类。
一、杀虫剂:杀虫剂是用于防治或消灭害虫的农药。
杀虫剂有很多种类,按用途来分有杀灭剂、驱避剂;按用途和范围可分为生物杀虫剂、化学合成杀虫剂。
二、杀菌剂:杀菌剂是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病害的农药。
杀真菌剂是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真菌性病害(霜霉、炭疽、锈病)的农药,而杀细菌剂和杀病毒剂则是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
三、除草剂:除草剂是专门用于消除杂草的农药。
除草剂是指用于控制、杀灭田间杂草的农药,通常有植物生长调节剂、光合作用抑制剂和传导系统杀草剂三类.二、农药的作用与功能1、农药的作用:农药通过杀灭害虫、杀菌、除草,以及调控害虫、病害和杂草的生长繁殖,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物病虫害的作用。
2、农药的功能:农药的功能主要包括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三、农药的使用原则1、科学施用:根据病虫害和作物的发生规律、气候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施用,合理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2、安全使用:选择低毒、低残留、低残效农药,掌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做好农药包装及残留物处置工作。
3、节约使用:掌握农药的适宜使用量和施用时间,避免浪费和过量使用。
4、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病虫害的种类、数量选择合适的农药,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四、蔬菜病虫害的防治1、蔬菜病虫害的分类:蔬菜病虫害主要包括叶、根、茎、果实等部位的病虫害。
2、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方式: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式。
3、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技巧:及时发现并识别病虫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定期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防治,增加自然敌害,防止化学物质残留。
五、农药施用的注意事项1、施药前的准备:选择适宜天气条件,并保证施药器具和施药场地的清洁卫生。
详细农药知识点总结大全导语: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工具,能够有效地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但农药的使用也需要谨慎,过量的使用会给环境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正确的使用和了解农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农药相关知识进行详细总结,以供参考。
一、农药的概念农药是指用于农业生产中防治病虫害、除杂草和调整植物生长等目的的化学物质的统称。
根据功能和用途不同,农药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复合型农药等。
二、农药的分类1. 杀虫剂杀虫剂是专门用于杀灭害虫的一类农药,按照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氯杀虫剂、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等。
常用的杀虫剂有敌敌畏、毒死蜱、杀螟松等。
2. 杀菌剂杀菌剂是用于防治病菌性病害的一类农药,可以分为外施型和内施型两大类。
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默克旋、代森锰锌等。
3. 除草剂除草剂是用于除去杂草的一类农药,主要应用于农田、果园、园林等地,可以分为前草剂和后草剂两大类。
常用的除草剂有草甘膦、苯氧草醚、双吗啉等。
4. 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包括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类、抑制植物生长的生长调节剂以及植物根际调节剂等。
5. 复合型农药复合型农药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杀菌、杀虫、除草等不同作用成分的农药,常用的复合型农药有多种组合,以适应不同作物和土壤的需求。
三、农药的性能与作用1. 杀虫剂的性能与作用杀虫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各种方式影响虫体,导致虫体死亡,其作用方式主要有胃毒、接触毒和熏蒸三种。
杀虫剂的选择应根据虫害种类、发生时期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使用。
2. 杀菌剂的性能与作用杀菌剂主要通过干扰病原菌的代谢过程,阻断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实现防治病害的目的。
不同的病害有不同的防治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 除草剂的性能与作用除草剂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杂草的营养代谢,从而导致杂草死亡。
化学防治知识点总结化学农药的类型化学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四大类,根据其作用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草剂、杀鼠剂等。
1. 杀虫剂杀虫剂主要用来控制和杀灭各种害虫和昆虫,比如蚜虫、红蜘蛛、蚁虫等。
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拟除虫菊酮杀虫剂、脒菟硫酮杀虫剂等。
2. 杀菌剂杀菌剂主要用来防治和杀灭各种真菌性病害,比如霉变病、锈病、轮纹病等。
常用的杀菌剂包括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等。
3. 除草剂除草剂主要用来控制和消灭各种杂草和不良植物,比如苋菜、地黄、野草等。
常用的除草剂包括草甘膦、苯氧草酮、三嗪等。
4. 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用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比如促进植物生长、抑制植物生长等。
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磷酸二氢钾、一氧化二氮、磷酸二氢镁等。
化学农药的作用原理化学农药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接触毒性和胃毒性两种。
1. 接触毒性接触毒性是指化学农药通过触碰病虫害的外表面或呼吸道,进入病虫害体内,然后对其产生杀灭作用。
接触毒性的化学农药包括接触杀虫剂、接触杀真菌剂、接触杀草剂等。
2. 胃毒性胃毒性是指化学农药被病虫害经口摄入后,通过消化道进入其体内,然后对其产生杀灭作用。
胃毒性的化学农药包括胃毒杀虫剂、胃毒杀菌剂等。
化学农药的使用方法化学农药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喷雾、灌溉、浸泡和喷洒等。
1. 喷雾喷雾是将化学农药溶液以雾化状态喷洒在作物叶片上,使其能够迅速接触到病虫害,从而发挥杀灭作用。
2. 灌溉灌溉是将化学农药溶液通过灌水的方式浇灌在作物根部,使其能够通过根部吸收,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3. 浸泡浸泡是将作物品种直接浸泡在化学农药溶液中,使其能够通过浸泡作用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4. 喷洒喷洒是将化学农药溶液以液态状态喷洒在作物叶片上,使其能够通过叶面接触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化学农药的安全注意事项在使用化学农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农药常识及使用注意事项农药是用于农田作物和果树等农业作物防治害虫、杂草和病害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正确使用农药可以有效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但错误使用农药可能会对农作物、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了解农药的基本常识和正确使用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农药的常识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农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常见的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
杀虫剂主要用于杀灭害虫,包括吸食类杀虫剂和接触类杀虫剂。
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病害,可以抑制或杀灭病原菌。
除草剂主要用于除去杂草,可以通过根部吸收或叶面喷洒进入杂草体内,杀死杂草。
不同农药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了解它们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正确使用和合理调配农药。
例如,杀虫剂可以通过干扰虫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来杀死虫害。
杀菌剂可以通过抑制病原菌的代谢过程或破坏病原菌的细胞壁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除草剂可以通过抑制杂草体内的特定酶活性或破坏杂草的生长点来实现除草的效果。
1.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作物的种类和害虫、病害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
同时,要注意农药的使用约束和副作用,选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农药。
2.正确施药方法:根据农药的性质和作物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
常见的施药方法包括叶面喷洒、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等。
在施药过程中,要注意药液的浓度和均匀度,避免喷洒过多或过少,以保证施药效果的最大化。
3.控制施药时间:合理控制施药的时间,避免在农作物生长期、花后期或果实成熟期使用农药,以免对农作物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4.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在使用农药前要仔细阅读并遵循农药的使用说明书。
在使用农药时,要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防护具,避免农药直接接触皮肤、口腔和眼睛。
在施药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农药的飘散和溅溅,以免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5.防止农药残留:在农药施用后,要保持施药区域的安全距离,避免人畜长时间接触施药区域。
在农作物采收前,要留出合适的安全期间,以确保农药残留在规定的安全范围内。
第五讲有机农药《杀虫剂》一、用途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一类农药,部分也可用于卫生防疫以及畜牧业和工业原料、产品等的害虫防治。
使用历史长、用量大、品种多、防治效果显著。
二、分类杀虫剂按作用方式可分类为:1、胃毒剂。
经虫口进入其消化系统起毒杀作用,如敌百虫等。
2、触杀剂。
与表皮或附器接触后渗入虫体,或腐蚀虫体蜡质层,或堵塞气门而杀死害虫,如拟除虫菊酯、矿油乳剂等。
3、熏蒸剂。
利用有毒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的挥发而发生蒸气毒杀害虫或病菌,如溴甲烷等。
4、内吸杀虫剂。
被植物种子、根、茎、叶吸收并输导至全株,在一定时期内,以原体或其活化代谢物随害虫取食植物组织或吸吮植物汁液而进入虫体,起毒杀作用,如乐果等。
按毒理作用可分为:①神经毒剂。
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如滴滴涕、对硫磷、呋喃丹、除虫菊酯等。
②呼吸毒剂。
抑制害虫的呼吸酶,如氰氢酸等。
③物理性毒剂。
如矿物油剂可堵塞害虫气门,惰性粉可磨破害虫表皮,使害虫致死。
④特异性杀虫剂。
引起害虫生理上的反常反应,如使害虫离作物远去的驱避剂,以性诱或饵诱诱集害虫的诱致剂,使害虫味觉受抑制不再取食以致饥饿而死的拒食剂,作用于成虫生殖机能使雌雄之一不育或两性皆不育的不育剂,影响害虫生长、变态、生殖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等。
按来源可分为:①无机和矿物杀虫剂。
如砷酸铅、砷酸钙、氟硅酸钠和矿油乳剂等。
这类杀虫剂一般药效较低,对作物易引起药害,而砷剂对人毒性大。
因此自有机合成杀虫剂大量使用以后大部分已被淘汰。
②植物性杀虫剂。
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植物对昆虫具有或多或少的毒力。
广泛应用的有除虫菊、鱼藤和烟草等。
此外有些植物里还含有类似保幼激素、早熟素、蜕皮激素活性物质。
如从喜树的根皮、树皮或果实中分离的喜树碱对马尾松毛虫有很强的不育作用。
③有机合成杀虫剂。
如有机氯类的滴滴涕、六六六、硫丹、毒杀芬等,滴滴涕、六六六曾是产量大、应用广的两个农药品种,但因易在生物体中蓄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许多国家禁用或限用;有机磷类的对硫磷、敌百虫、乐果等约400个品种以上,产量居杀虫剂的第一位;氨基甲酸酯类的西维因、呋喃丹等;拟除虫菊酯类的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有机氮类的杀虫脒、杀虫双等。
一、国光杀虫剂1、国光土杀:胃毒,触杀和熏蒸作用。
对长期单一使用有机磷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防效显著本品属复配制剂。
2、国光虫克净1号:胃毒。
对花卉、苗木草坪发生的叶面害虫如造桥虫、斜纹夜蛾、青虫、粘虫等食叶害虫有显著效果。
3、国光虫克净2号:触杀、胃毒和一定的驱避作用。
对花卉苗木草坪发生的地下害虫,如蛴螬、蚂蚁、蚯蚓等均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4、国光蚧必治:触杀、胃毒和熏蒸。
强效渗透剂。
本品对红蜡蚧、糠片蚧、黑点蚧、褐面蚧、球蚧、矢尖蚧、绵粉蚧、吹绵蚧、龟蜡蚧、白盾蚧、等介壳虫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5、国光毒箭2号:触杀、胃毒及拒食作用,对鳞翅目类害虫的幼虫作用速度快。
花卉苗木使用较为安全,且对有机磷杀虫剂有抗药性的害虫有较高防效,对虫卵也有一定的防效。
6、国光毒枪2号: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并加入特殊渗透剂,渗透强。
施药后黏着力强,迅速穿透叶片,传导到害虫部位,对卷叶虫、潜叶蛾、斑潜蝇、螟虫、桃瘤蚜、蓟马、钻心虫等害虫仿效显著。
7、国光敌死可2号:本品为哒螨灵与苯丁锡按一定比例复配而成,杀螨效果好,持效期长。
由于苯丁锡在25℃以上高温杀螨虫效果好,哒螨灵在13℃低温下杀螨效果好,这两种杀螨剂复配不受温度影响,并能防治对有机磷和有机氯杀螨剂产生抗性的螨类害虫。
8.国光毙克:有较强的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
对蚜虫、飞虱等刺吸式害虫效果好,并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部分害虫有较好的防效。
9、国光地杀:强烈的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
水分散粒剂遇水崩解,杀虫效果好。
10、丙溴辛硫磷:胃毒、熏蒸和触杀作用。
复配制剂,对食叶害虫、卷叶害虫、部分地下害虫效果好。
11、乐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生物制剂。
对介壳虫等大多数刺吸式害虫效果较好,部分食叶害虫有较好效果。
对人蓄无害。
二、杀菌剂部分国光杀菌剂绝大部分为真菌性杀菌剂,对真菌性害虫效果好。
细菌性病害防治的常用药剂以下将列举一些对防治细菌性病害具有良好效果的常见杀菌剂。
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介绍一、杀虫剂1、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无内吸作用,但在叶片上有很强的渗透性,可杀死叶片表皮下的害虫,且残效期长。
螨类和昆虫幼虫与药剂接触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2~4天后死亡,在植物表面残留少,对益虫的损伤小。
可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粮食等作物的叶螨、瘿螨、茶黄螨和各种抗性蚜虫,对小菜蛾、菜青虫、潜叶蛾等幼虫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2、吡虫啉。
吡虫啉的商品名优高巧、艾美乐、一遍净、蚜虱净等,是一种内吸光谱型杀虫剂,在植物上内吸性强,对刺吸式口器的蚜虫、叶蝉、蚧壳虫、蝽类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对蜜蜂有害,禁止在花期使用,采收前15~20天停止使用。
注意:该药对蜜蜂、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有一定的直接杀伤作用,不要再果树开花期施用。
对鱼类高毒,应避免污染湖泊、池塘、河流等水源。
果实采收前20天停止使用。
3、啶虫脒。
啶虫脒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在植物体表明渗透性强。
杀虫谱广,活性高、用量少、持效期长,适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等多种作物上的半翅目害虫,导致昆虫麻痹,最终死亡。
可防治各种半(同)翅目昆虫,蚜虫、叶蝉、粉虱、蚧虫、介壳虫等,还对小菜蛾、潜蛾、小食心虫、天牛、蓟马等有效。
用颗粒剂做土壤处理,可防治地下害虫。
4、灭幼脲。
灭幼脲具有胃毒、触杀作用,无内吸性,杀虫效果比较缓慢,能抑制害虫体壁组织内几丁质的合成,使幼虫不能正常脱皮和发育变态,造成重提畸形而死。
该药剂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潜叶蛾、黄刺蛾、扁刺蛾、苹掌舟蛾、苹小卷叶虫,其中潜叶蛾、苹小卷叶虫最为常见)。
5、氟虫脲。
氟虫脲又名卡死克,是一种杀虫、杀螨剂。
该药主要一直昆虫表皮几丁质的合成,是昆虫不能正常脱皮或变态而死;主要杀幼虫和幼若虫,不杀成螨,但成螨受药后产下的卵不能孵化,可有效防治果树上的多种鳞翅目害虫和螨害。
应在其卵期和低龄幼虫期喷药,注意事项同灭幼脲。
6、氯虫苯甲酰胺。
杀虫杀菌、除草剂史上最全农药知识篇农药是农用药剂的简称。
根据1997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农药管理条例》,我国对农药的定义为: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根据来源、防治对象、农药的作用方式等分类。
按作用方式分类1、杀虫剂①胃毒剂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
如敌百虫等。
这类农药对咀嚼式口器和舐吸式口器的害虫非常有效。
②触杀剂通过与害虫虫体接触,药剂经体壁进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
如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触杀剂可用于防治各种口器的害虫,但对体被蜡质分泌物的介壳虫、木虱、粉虱等效果差。
③内吸剂药剂易被植物组织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输,传导到植物的各部分,或经过植物的代谢作用而产生更毒的代谢物,当害虫取食植物时中毒死亡的药剂。
如吡虫啉等。
内吸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特别有效。
④熏蒸剂药剂能在常温下气化为有毒气体,通过昆虫的气门进入害虫的呼吸系统,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
如磷化铝等。
熏蒸剂应在密闭条件下使用效果才好。
如用磷化铝片剂防治蛀干害虫时,要用泥土封闭虫孔。
⑤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1) 昆虫生长调节剂这种药剂通过昆虫胃毒或触杀作用,进入昆虫体内,阻碍几丁质的形成,影响内表皮生成,使昆虫蜕皮变态时不能顺利进行,卵的孵化和成虫的羽化受阻或虫体成畸形而发挥杀虫效果。
这类药剂活性高,毒性低,残留少,有明显的选择性,对人、畜和其他有益生物安全。
但杀虫作用缓慢,残效期短。
如灭幼脲3号、优乐得、抑太保、除虫脲等。
2) 引诱剂药剂以微量的气态分子,将害虫引诱在一起集中歼灭。
此类药剂又分为食物引诱剂、性引诱剂和产卵引诱剂3种。
其中使用较广的是性引诱剂。
如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葡萄透翅蛾性诱剂等。
农药使用知识汇总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它对保障农作物的生长、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农药的使用涉及到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因此,合理、科学地使用农药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农药使用知识进行汇总,以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参考。
一、农药的分类及特点农药按照其作用对象和作用方式,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五大类。
1.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的农药。
根据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等。
常见的杀虫剂有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
2.杀菌剂:用于防治病原微生物的农药。
根据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可分为保护剂、治疗剂、铲除剂等。
常见的杀菌剂有多菌灵、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
3.除草剂:用于防治杂草的农药。
根据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可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
常见的除草剂有草甘膦、百草枯、2,4-D等。
4.杀鼠剂:用于防治鼠害的农药。
根据杀鼠剂的作用方式,可分为急性杀鼠剂和慢性杀鼠剂。
常见的杀鼠剂有敌鼠钠、溴鼠灵、磷化锌等。
5.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农药。
根据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可分为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等。
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萘乙酸、矮壮素、多效唑等。
二、农药使用原则农药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农业生产中,应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
2.选择合适农药:根据防治对象、作物种类、生育期和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农药。
3.适时用药: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抓住关键时期进行防治,以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4.严格用药剂量:按照农药标签上的推荐剂量使用,避免过量或不足。
5.轮换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类农药,以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6.安全用药: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做好个人防护,确保人身和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