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等级的划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酒店消防安全评估耐火等级
酒店消防安全评估中的耐火等级主要是针对酒店建筑的材料和结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用于确定酒店的耐火性能。
常见的酒店消防安全耐火等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A级:具有耐火时间不少于3小时的建筑材料和结构。
这种等级通常适用于高层酒店以及酒店内部设施较为复杂或者需要提供良好安全保障的场所,如电气设备房、机房等。
2. B级:具有耐火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建筑材料和结构。
这种
等级适用于一般的酒店建筑,如客房、大堂、餐厅等。
3. C级:具有耐火时间不少于0.5小时的建筑材料和结构。
这
种等级适用于一般性质较低的酒店建筑,如办公区、商业区等。
4. D级:具有耐火时间不少于0.25小时的建筑材料和结构。
这种等级适用于辅助性建筑,如储藏室、库房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酒店消防安全耐火等级,实际评估时会根据酒店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规标准进行评估和确定。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1、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依据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是建筑防火技术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之一,我国的建筑设计规范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最高,耐火能力最强;四级最低,耐火能力最弱。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取决于组成该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所谓建筑构件是指建筑物的墙体、基础、梁、柱、楼板、楼梯、吊顶等一系列基本组成构件。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见表4-1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是指由建筑构件的材料遇火反应,分为不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三类,对建筑构件而言不燃烧体如墙柱、基础等;难燃烧体如吊架、吊顶及内部管道;燃烧体如门窗、吊顶、装饰材料等。
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将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以小时“h”表示。
时间-温度标准曲线是指按特定的加温方法,在标准的实验室条件下,所表示的现场火灾发展情况的一条理想化了的试验曲线。
该曲线以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目的是为了对建筑构件的极限耐火时间有一个统一的检验标准。
我国采纳了国际标准ISO834的标准火灾升温曲线。
该曲线公式为T-T0=345lg(8t+1) 式中t为时间,以“min”计;T为当所用时间为t时,构件所承受的温度值,以“℃”计;T0为初始温度,以“℃”计;计算时设定位20℃。
下图4-1是根据国际标准火灾升温曲线公式作出的温度-时间曲线,2、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建筑构件达到耐火极限有三个条件,即: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只要三个条件中达到任一个条件,就确定其达到其耐火极限了。
1)、失去支撑能力:如果试件在试验中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下,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截面缩小,承受不了原设计的荷载而发生跨塌或变形量超过规定数值,则表明失去支持力。
2)、失去完整性:主要指薄壁分隔构件(如楼梯、门窗、隔墙、吊顶等)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发生爆裂或局部塌落,形成穿透裂缝或孔洞,火焰穿过构件,使其背面可染物燃烧起来。
耐火等级等级划分耐火等级是指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耐火性能,根据耐火等级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在建筑、电力、化工等行业中,耐火等级的划分对于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根据耐火等级的不同,分别介绍各个等级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一、A级耐火等级A级耐火等级是最基本的耐火等级,也是最低的等级。
材料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但耐火时间较短。
这类材料多为一些常见的建筑材料,如砖块、混凝土等。
A级耐火材料主要用于一些一般建筑物的隔墙、隔热层等部位,能够满足一般建筑的耐火要求。
二、B级耐火等级B级耐火等级是中等耐火等级,材料耐火性能较好,耐火时间比A 级耐火材料长。
B级耐火材料主要用于一些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如商业建筑、办公楼等。
这类材料通常为特殊的耐火材料,如耐火砖、耐火板等,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建筑物的结构完整和安全。
三、C级耐火等级C级耐火等级是较高的耐火等级,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火性能,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C级耐火材料主要用于一些具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如化工厂、电力设备等。
这类材料通常为高温耐火材料,如耐火砖、耐火涂料等,能够承受高温环境的侵蚀和破坏。
四、D级耐火等级D级耐火等级是最高的耐火等级,材料具有最好的耐火性能和最长的耐火时间。
D级耐火材料主要用于一些极端环境下的建筑物,如核电站、航天器等。
这类材料通常为特殊的高温耐火材料,如耐火砖、耐火混凝土等,能够在极端温度和压力下保持建筑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耐火等级的划分根据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耐火性能和耐火时间来进行。
不同等级的耐火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在选择和使用耐火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需求和环境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同时,要注意材料的施工和维护,以确保其良好的耐火性能和使用寿命。
通过合理的耐火等级划分和使用,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耐火性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一节建筑耐火等级一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1、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依据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是建筑防火技术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之一,我国的建筑设计规范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最高,耐火能力最强;四级最低,耐火能力最弱。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取决于组成该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所谓建筑构件是指建筑物的墙体、基础、梁、柱、楼板、楼梯、吊顶等一系列基本组成构件。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见表4-1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是指由建筑构件的材料遇火反应,分为不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三类,对建筑构件而言不燃烧体如墙柱、基础等;难燃烧体如吊架、吊顶及内部管道;燃烧体如门窗、吊顶、装饰材料等。
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将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以小时“h”表示。
时间-温度标准曲线是指按特定的加温方法,在标准的实验室条件下,所表示的现场火灾发展情况的一条理想化了的试验曲线。
该曲线以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目的是为了对建筑构件的极限耐火时间有一个统一的检验标准。
我国采纳了国际标准ISO834的标准火灾升温曲线。
该曲线公式为T-T0=345lg(8t+1) 式中t为时间,以“min”计;T为当所用时间为t时,构件所承受的温度值,以“℃”计;T0为初始温度,以“℃”计;计算时设定位20℃。
下图4-1是根据国际标准火灾升温曲线公式作出的温度-时间曲线,2、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建筑构件达到耐火极限有三个条件,即: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只要三个条件中达到任一个条件,就确定其达到其耐火极限了。
1)、失去支撑能力:如果试件在试验中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下,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截面缩小,承受不了原设计的荷载而发生跨塌或变形量超过规定数值,则表明失去支持力。
2)、失去完整性:主要指薄壁分隔构件(如楼梯、门窗、隔墙、吊顶等)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发生爆裂或局部塌落,形成穿透裂缝或孔洞,火焰穿过构件,使其背面可染物燃烧起来。
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规范划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不同的耐火等级对组成建筑的构件的耐火时间的要求不一样,但厂房和仓库的建筑构件的耐火时间的要求是一样的。
一级耐火等级构件耐火时间:防火墙:不燃3小时承重墙:不燃3小时柱:不燃3小时梁:不燃2小时楼板:不燃1.5小时楼梯间、前室和电梯井墙:不燃2小时楼梯:不燃1.5小时走道两侧墙:不燃1小时房间隔墙:不燃0.75小时屋顶承重构件:不燃1.5小时吊顶;不燃0.25小时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构件的材料燃烧性能与一级一样都是要求不燃性,防火墙、楼梯间、前室和电梯井墙、走道两侧墙、吊顶耐火时间的耐火时间要求也一样,但耐火时间与一级相比承重墙、柱、梁、楼板、屋顶承重构件和楼梯的耐火时间均调低0.5小时,房间隔墙调低0.25小时。
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构件的材料燃烧性能除房间隔墙、屋顶承重构件、吊顶允许采用难燃材料,其余均要求采用不然材料,其除了防火墙和房间隔墙与二级一样、吊顶调低0.1小时外,其余建筑构件均调低0∙5小时。
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构件的材料燃烧性能除防火墙要求不燃性、耐火时间3小时,屋顶承重构件、楼梯可以采用可燃材料以外,其余建筑构件均可以采用难燃性材料,且屋顶承重构件、楼梯和吊顶对耐火时间不作要求;承重墙、柱、梁、楼板、前室和电梯井墙耐火时间均要求为不小于0.5小时;房间隔墙、走道两侧墙的耐火时间要求不小于0.25小时。
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特殊规定:1、甲乙丙类仓库和甲乙类厂房内的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得低于4.0小时。
2、要求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仓库高层厂房、甲乙类厂房;使用或产生丙类液体厂房;有火花、明火和赤热表面丁类厂房;储存和使用特殊贵重机器、仪表和仪器等设备建筑;高架仓库、高层仓库、甲类仓库、多层乙类仓库和储存可燃液体的多层丙类仓库;粮食筒仓;油浸变压器室和高压配电装置室等3、要求不低于三级耐火等级的厂房.仓库面积小于300平方米独立建造的甲乙类单层厂房;单多层丙类厂房;多层丁戊类厂房;使用或产生丙类液体、有火花、明火和赤热表面的丙类厂房面积小于500平方米的和面积小于1000平方米的单层丁类厂房;单层乙类厂房、多层仓库储存可燃固体、单层丙类仓库以及多层丁戊类仓库;4、单层厂房采用一二级时的柱可以减少0.5小时;5、厂房、仓库上人平屋顶,采用一级时不小于1.5小时、二级时不小于1.0小时;6、采用木柱承重的,墙体为不燃烧体可以确定为四级耐火等级;7、建筑构件节点外露部分不得低于构件的耐火极限;8、采用金属夹芯板时,其芯材应采用不燃材料。
第一章建筑物耐火等级耐火(nai huǒ), 建筑物, 等级(děngjí)第一节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xìngnéng)及分级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指其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这项性能由材料表面(biǎomiàn)的着火性和火焰传播性、发热、发烟、炭化、失重,以及毒性生成物的产生等特性来衡量。
我国国家标准GB8624-97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以下几种等级。
A 级:不燃性建筑材料 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 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 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第二节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xìngnéng)及耐火极限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建筑物是由建筑构件组成的,诸如基础、墙壁、柱、梁、板、屋顶、楼梯等。
建筑构件是由建筑材料构成,其燃烧性能取决于所使用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我国将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 1.不燃烧体(非燃烧体)金属、砖、石、混凝土等不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称为不燃烧体(以前也称非燃烧体)。
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高温作用下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
如砖墙、钢屋架、钢筋混凝土梁等构件都属于非燃烧体,常被用作承重构件。
2.难燃烧体用难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或用可燃材料制成而用不燃性材料作保护层制成的构件。
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且当火源移开后燃烧和微燃立即停止。
3.燃烧体用可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
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会立即起火或发生微燃,而且当火源移开后,仍继续保持燃烧或微燃。
如木柱、木屋架、木梁、木楼梯、木搁栅、纤维板吊顶等构件都属燃烧体构件。
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1.时间--温度标准曲线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其内的温度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分别取时间和温度作为横、纵坐标,即可绘制出火灾过程中的时间--温度曲线。
在实际的火灾中,每一起火灾的时间--温度曲线是各不相同的,但为了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实验,进而对其耐火极限进行度量,必须人为规定一种能反映、模拟一般火灾规律的标准温升条件,把它绘制成曲线就称为时间--温度标准曲线。
建筑耐火等级划分标准建筑耐火等级是指建筑材料、构件或结构在一定条件下抵抗火灾破坏的能力。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标准对于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 50016-2014)的相关规定,建筑耐火等级划分标准主要包括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耐火等级的划分和相应的防火设计要求等内容。
首先,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火灾条件下,构件能够保持一定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时间。
根据构件的不同用途和所处位置的不同,耐火极限分为不同等级,分别为R15、R30、R45、R60、R90、R120等。
其中,R表示耐火极限,后面的数字表示构件的耐火极限时间,单位为分钟。
建筑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构件的耐火极限等级,以保证建筑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疏散和灭火。
其次,根据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可以划分建筑的耐火等级。
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一般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等级。
不同等级的建筑在耐火构件、防火分区、防火间距、防火墙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实际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高度、材料等因素确定相应的耐火等级,确保建筑在火灾发生时具有足够的防火能力。
最后,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需要进行相应的防火设计。
防火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消防设施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建筑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防火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的疏散通道、消防水源、防烟排烟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火灾时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并为消防人员提供有效的灭火条件。
综上所述,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标准是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单位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确定建筑的耐火等级,并进行相应的防火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建筑在火灾发生时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
第一节建筑耐火等级一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1、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依据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是建筑防火技术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之一,我国的建筑设计标准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最高,耐火能力最强;四级最低,耐火能力最弱。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取决于组成该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所谓建筑构件是指建筑物的墙体、基础、梁、柱、楼板、楼梯、吊顶等一系列基本组成构件。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见表4-1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是指由建筑构件的材料遇火反应,分为不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三类,对建筑构件而言不燃烧体如墙柱、基础等;难燃烧体如吊架、吊顶及内部管道;燃烧体如门窗、吊顶、装饰材料等。
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将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以小时“h”表示。
时间-温度标准曲线是指按特定的加温方法,在标准的实验室条件下,所表示的现场火灾发展情况的一条理想化了的试验曲线。
该曲线以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目的是为了对建筑构件的极限耐火时间有一个统一的检验标准。
我国采纳了国际标准ISO834的标准火灾升温曲线。
该曲线公式为T-T0=345lg(8t+1) 式中t为时间,以“min”计;T为当所用时间为t时,构件所承受的温度值,以“℃”计;T0为初始温度,以“℃”计;计算时设定位20℃。
以下图4-1是根据国际标准火灾升温曲线公式作出的温度-时间曲线,2、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建筑构件到达耐火极限有三个条件,即: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只要三个条件中到达任一个条件,就确定其到达其耐火极限了。
1〕、失去支撑能力:如果试件在试验中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下,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截面缩小,承受不了原设计的荷载而发生跨塌或变形量超过规定数值,则说明失去支持力。
2〕、失去完整性:主要指薄壁分隔构件〔如楼梯、门窗、隔墙、吊顶等〕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发生爆裂或局部塌落,形成穿透裂缝或孔洞,火焰穿过构件,使其反面可染物燃烧起来。
耐火等级和时间耐火等级是指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抵抗火焰和高温的能力,是评估材料防火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耐火等级的划分通常有多种标准,根据使用领域和要求的不同,耐火等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在建筑领域中,耐火等级是评估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的重要指标。
不同的建筑部位对耐火等级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在公共场所和高层建筑中,对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要求较高,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而在住宅建筑中,对耐火等级的要求相对较低。
耐火等级的测试通常是通过将材料置于一定的火焰和高温条件下,观察其燃烧和变形情况来进行评估的。
测试结果通常以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其中字母代表材料的燃烧性能,数字代表材料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稳定的能力。
耐火等级的划分通常从A级到F级,其中A级为最高等级,F级为最低等级。
A级材料能够在火焰和高温条件下保持稳定,并且不会燃烧或变形,具有很高的防火性能。
而F级材料则表示材料在火焰和高温条件下会迅速燃烧,无法保持稳定。
耐火等级的时间标识了材料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稳定的能力。
常见的时间标准有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等。
例如,一个A1级的材料30分钟表示该材料能够在火焰和高温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时间为30分钟。
耐火等级和时间的标识对于选择建筑材料至关重要。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要求,选择相应的耐火等级和时间的材料是确保建筑物防火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同时,合理使用消防设施和设备,制定科学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也是保障建筑物防火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关注材料的耐火性能。
例如,在选购家具和装饰材料时,可以选择具有较高耐火等级的材料,以提高家庭的防火安全性。
此外,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和燃气设备,定期清理和维护也是预防火灾的重要措施之一。
耐火等级和时间是评估材料防火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建筑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材料的耐火性能,选择合适的耐火等级和时间的材料,并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提高防火安全意识,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构耐火等级结构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和结构材料抵抗火灾蔓延的能力的重要标准。
该等级的划分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全面介绍结构耐火等级的定义、标准和重要性。
结构耐火等级定义:结构耐火等级是指建筑物、构件或材料在火灾条件下承受火焰和热辐射的时间界限。
耐火等级的划分根据材料的抗火性能和材料密度等因素来确定。
耐火等级标准:根据国际标准和各国建筑法规,耐火等级通常分为A、B、C、D、E 和F六个等级。
其中A级为最高等级,F级为最低等级。
不同国家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大体相似。
- A级: 该等级的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抵抗火焰和热辐射的能力,在火灾条件下能够延长火焰和温度传播的时间较长,提供了更多的逃生时间和减少火灾蔓延的机会。
适用于高层建筑和重要的公共设施等。
- B级: 该等级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能够在火灾中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有效隔离火焰传播,但相对于A级材料而言,在火灾条件下的耐火时间较短。
- C级: 该等级的材料在火灾中的耐火性能一般,仅具有短暂的抵抗火焰和热辐射的能力,并且火灾蔓延速度较为迅速。
适用于普通住宅建筑等。
- D级: 该等级的材料具有较差的抗火性能,不具备有效隔离火焰蔓延的能力。
其容易在火灾中发生熔化、变形等现象,火灾蔓延速度快,耐火时间较短。
- E级: 该等级的材料几乎没有耐火性能,火灾条件下易发生严重变形、熔化和崩塌等现象。
在建筑物中禁止使用。
- F级: 该等级表示无耐火性能,即不具备阻止火焰和热辐射的保护能力,易燃材料等都属于F级。
结构耐火等级的重要性:结构耐火等级的划分不仅关系到建筑和结构材料的性能,也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具备较高耐火等级的建筑物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提供更多时间用于安全疏散和灭火救援,减少火灾对人体健康和财产造成的伤害。
而低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则容易导致火灾蔓延迅速,扩大火灾范围,增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建筑和结构材料的选择应该严格按照耐火等级进行,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和重要公共设施中应更加谨慎。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耐火等级的划分
1、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度,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防火技术措施中的最基本措施之一。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按组成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划分的。
不是“根据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来确定的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部分工业建筑,常简称“低规”。
另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适用于高层民用建筑,常简称“高规”。
“低规”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
“高规”第3.0.2 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分为一二两级其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3.0.2的规定.各类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按附录A确定。
可见多层建筑可有四个级别的耐火等级,高层建筑只有两个级别的耐火等级。
3、按照我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建筑构件(梁、柱、楼板、墙等)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
一般说来:
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墙与钢混凝土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结构屋架、钢筋混凝土柱或砖墙组成的混合结构;
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是木屋顶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
四级耐火等级是木屋顶、难燃烧体墙壁组成的可燃结构。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6.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