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维护与保养教学方案计划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21.73 KB
- 文档页数:10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2)掌握汽车各部件的维护与保养方法;(3)熟悉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操作流程。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汽车基本维护与保养操作;(2)具备分析判断汽车故障的能力;(3)能够制定汽车维护与保养计划。
3. 情感目标二、教学内容1.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2. 汽车各部件的维护与保养方法;3.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操作流程;4. 汽车故障分析与判断;5. 汽车维护与保养计划的制定。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操作流程;2. 采用演示法,展示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实际操作;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故障案例,培养学生的故障判断能力;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汽车维护与保养计划。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汽车维护与保养相关图片、海报;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3. 教学材料:教案、PPT、汽车维护与保养手册;4. 实践教学准备:汽车模型、工具箱、维护与保养用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2. 实践操作: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实际操作;3. 课后作业:汽车维护与保养计划的设计;4. 综合素质: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故障判断能力。
六、教学实施1. 教学安排:共计4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0课时,实践教学20课时;2. 教学过程:(1)第1-10课时,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操作流程;(2)第11-20课时,分析汽车故障案例,培养学生的故障判断能力;(3)第21-30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汽车维护与保养计划;(4)第31-40课时,进行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实际操作。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避免发生意外;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4.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汽车保养与维护》授课计划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汽车保养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汽车零部件的识别、诊断与维修,以及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独立进行汽车保养与维护工作,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车保养与维护的基础知识、汽车零部件的识别与诊断、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汽车机油的更换与保养、空气滤清器的保养与更换、刹车系统的检查与保养、空调系统的检查与保养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阶段:首先,我们将介绍汽车保养与维护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汽车故障和处理方法。
2. 基础知识讲解: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讲解汽车保养与维护的基础知识,包括汽车零部件的识别、诊断与维修等。
3. 实践操作阶段:学生将按照教学视频和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际操作,包括更换空气滤清器、刹车系统检查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将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复习与总结:最后,教师将进行课程的复习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估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1. 平时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2. 课后作业:学生需要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3. 实操考试:学生在实际操作阶段的表现将作为考试的一部分。
五、教学资源为保证教学效果,我们将利用以下资源进行教学:1. 教材:我们将使用专门的汽车保养与维护教材,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案例。
2. 教学视频:我们将提供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3. 实践场地:我们将提供专门的实践场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技能。
4. 工具与设备:我们将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设备,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六、教学反馈与改进我们将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汽车,关注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兴趣;二、教学内容1.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1)汽车维护的意义;(2)汽车保养的分类;(3)汽车保养周期。
2.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方法(1)发动机维护与保养;(2)底盘维护与保养;(3)车身维护与保养;(4)电气系统维护与保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2)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操作技巧;(2)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PPT;(2)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实际操作演示。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做好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教学讲解:(1)教师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2)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实践操作:(1)教师演示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方法;(2)学生跟随教师操作,掌握维护与保养的技巧。
4.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2)学生反思自身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6. 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实践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如操作规范性、熟练度等。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2)掌握汽车各部件的检查与维护方法;(3)熟悉汽车保养周期及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汽车的基本检查与维护工作;(2)能够根据汽车故障现象进行分析与判断;(3)具备一定的汽车保养方案制定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兴趣;(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2. 汽车各部件的检查与维护方法;3. 汽车保养周期及注意事项;4. 常见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5. 汽车保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演示法:展示汽车各部件的检查与维护操作过程;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践操作;4. 讨论法:针对汽车故障现象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
四、教学资源1. 教室环境:多媒体教学设备;2. 教学车辆:实体汽车;3. 工具与设备:汽车维护与保养所需的工具和设备;4. 教学软件:汽车维护与保养相关软件。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2. 结果性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汽车维护与保养任务,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计划:课时1-2: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课时3-4:汽车各部件的检查与维护方法;课时5-6:汽车保养周期及注意事项;课时7-8:常见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时9-10:汽车保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课时11-12:实践操作与技能训练;课时13-14:案例分析与讨论;课时15-16:复习与考试。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定义、目的和意义;3. 演示操作过程:展示汽车各部件的检查与维护方法;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践操作;5. 案例分析:针对汽车故障现象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八、教学反思1. 教师方面:是否全面讲解了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是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是否及时解答了学生的疑问,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汽车维护与保养》实施性教学计划(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教学实施计划一、课程简介《汽车维护与保养》本课程是汽车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汽车保养与维护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本课程内容包括汽车维护与保养找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法规、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材料及设备使用技术、汽车定期与非定期维护保养、常见车型维护与保养灯归零操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本课程以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要具有创造性、新能力、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开在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两个学期完成,每周3学时,共112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护课程进行改革,形成独特的特色。
教材体系、结构对每一个学习情景进行精心设计,以任务驱动学内容,做到理实一体的课程结构。
(二)内容上以奥迪、丰田的主流车型为重点,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和规范实施任务,参考厂家的维修手册。
(三)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注重知识点的实用性并体现先进性,保证科学突出实践贯穿全书。
本教材文字简洁通俗易懂,以图代文,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形式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主要以汽车使用与维护概述、汽车常用工作液、汽车售前维护、汽车各系统的维护、汽车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
对汽车维护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突出了实用可操作性特点。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共有学生60人左右,本课程开始于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对汽车都有很深的了解,对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都有认识,动手能力强。
由于汽修男生占比大,对动手能力和机械结构理解能力高。
四、实施教学的目标任务(一)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日常维护和保养的基础知识。
2.掌握维护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系统学习汽车维护作业中的安全规范。
《汽车保护与保养》教课纲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汽车保护与保养课程编码: 071068学分: 3总学时: 44合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开课教研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教研室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汽车保护与保养》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针对于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育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建立于《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之上。
经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独立达成汽车保护工作,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以知足客户需求。
在学习过程中培育与经理、同事交流的能力,养成安全、环保、质量意识,经过《汽车保护与保养》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所必需的汽车基础知识及有关汽车保护与保养的基本技术;培育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修养,为此后进一步的学习实践打下坚固的基础。
《汽车保护与保养》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针对于汽车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育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育学生汽车基本的保护与保养的知识、汽车保护与保养的基本操作等专业能力,同时着重培育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三、课程目标《汽车保护与保养》主要以轿车为主,对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各系统的检查与维修进行训练,掌握汽车各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常有故障机理,可以掌握汽车保护与保养的一般规律。
本课程的详细目标分三类指标进行描绘:(一)知识目标1.具备与客户的交流与磋商能力,可以向客户咨询车况,查问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2.依据车辆保护工作安全规范,拟订保护工作计划,能正确选择检测设施和工具对车辆进行保护;3.达成与发动机有关的保护作业内容;4.达成与底盘有关的保护作业项目;5.达成与电器和车身有关的保护作业内容;6.履行整车全面保护;7.能正确使用汽车保护与保养所需的常用工具、专用工具和检测仪;8.能恪守有关法律、技术规定,依据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汽车保护与保养质量;9.能检查汽车保护与保养质量,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达成的工作;10.能依据环境保护要求办理使用过的辅料、废气液体及破坏零零件。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汽车维护保养的重视程度。
2.使学生掌握汽车维护保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汽车使用习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汽车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1)汽车维护保养的定义和意义(2)汽车维护保养的分类和周期(3)汽车维护保养的常用工具和设备2.汽车维护保养的基本方法(1)发动机的维护保养(2)底盘的维护保养(3)电气系统的维护保养(4)车身漆面的维护保养3.汽车维护保养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机油和润滑油(2)定期更换空气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3)避免长时间高速行驶和急加速、急刹车(4)注意车身漆面的保护4.汽车维护保养的环保措施(1)合理使用燃油(2)定期检查排放系统(3)减少废气的排放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汽车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汽车维护保养的操作过程。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维护保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汽车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1)汽车维护保养的定义和意义(2)汽车维护保养的分类和周期(3)汽车维护保养的常用工具和设备3.讲解汽车维护保养的基本方法(1)发动机的维护保养(2)底盘的维护保养(3)电气系统的维护保养(4)车身漆面的维护保养4.讲解汽车维护保养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机油和润滑油(2)定期更换空气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3)避免长时间高速行驶和急加速、急刹车(4)注意车身漆面的保护5.讲解汽车维护保养的环保措施(1)合理使用燃油(2)定期检查排放系统(3)减少废气的排放6.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汽车维护保养。
7.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汽车维护保养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汽车维护保养。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的各个系统及其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学会使用常用工具和设备进行汽车维护与保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车,了解汽车各个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技能;(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和职业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汽车、关注汽车安全的意识;(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维护与保养(1)发动机外部检查与清洁;(2)发动机内部检查与清洁;(3)发动机冷却系统维护与保养;(4)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与保养。
2. 第五章:汽车传动系统维护与保养(1)传动系统外部检查与清洁;(2)传动系统内部检查与清洁;(3)传动系统油液更换与检查;(4)传动系统零部件更换与调整。
三、教学资源1. 实车:用于观察汽车各个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教学工具:如扳手、螺丝刀、检测仪器等;3. 教学设备:如教学视频、图片、PPT等;4. 教学资料:如教材、教案、作业等。
四、教学过程1.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维护与保养(1)课堂讲解:介绍发动机外部、内部检查与清洁的方法;(2)实车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外部、内部检查与清洁;(3)课堂讨论:分析发动机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的维护与保养方法;2. 第五章:汽车传动系统维护与保养(1)课堂讲解:介绍传动系统外部、内部检查与清洁的方法;(2)实车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传动系统外部、内部检查与清洁;(3)课堂讨论:分析传动系统油液更换、零部件更换与调整的方法;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实车操作中的表现,给予评分;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问题解决能力;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汽车维护与保养
课程编码:071068
学分:3
总学时:44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开课教研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教研室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汽车维护与保养》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针对于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之上。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独立完成汽车维护工作,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以满足客户需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与经理、同事沟通的能力,养成安全、环保、质量意识,通过《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所必需的汽车基础知识及有关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汽车维护与保养》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针对于汽车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汽车基本的维护与保养的知识、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操作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三、课程目标
《汽车维护与保养》主要以轿车为主,对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各系统的检查与维修进行训练,掌握汽车各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机理,能够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一般规律。
本课程的具体目标分三类指标进行描述:
(一)知识目标
1•具备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
2•遵循车辆维护工作安全规范,制定维护工作计划,能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和工具对车辆进行维护;
3•完成与发动机有关的维护作业内容;
4•完成与底盘有关的维护作业项目;
5.完成与电器和车身有关的维护作业内容;
6.执行整车全面维护;
7.能正确使用汽车维护与保养所需的常用工具、专用工具和检测仪;
8.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汽车维护与保养质量;
9.能检查汽车维护与保养质量,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
10.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气液体及损坏零部件。
(二)能力目标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4.能不断积累汽车维护与保养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5.能进行自我批评;
6.具有工作责任感;
7.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时分配
1.学习内容的针对性
通过调研,在充分了解行业对学生将从事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以及相应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后,围绕职业能力的需要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实现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毕业后均能通过汽车维修电工或汽车维修工的职业资格鉴定,就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
2.学习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就业后所从事主要工作任务需要的专项技能组合成6个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为一体的学习情境,如下表。
(二)教学要求
五、课程考核
(一)《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为考试课。
(二)课程考核方式
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过程考评占70%期末考评占30%具体考核要求见表7。
考核要求
六、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
(一)教材
教材:《汽车维护与保养》吉武俊胡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教材:《汽车使用与维护》戴良红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汽车养护》王凤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教学资源
1•学生手册:
学生手册: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引导课文、计划与实施、评价反馈、学习拓展以及课业等内容。
解决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任务工单
用于引导学生完成检修任务和自主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按照“项目教学法”注重和实际工作过程的操作一致性。
任务工单是根据实际教学环境对汽车维修企业的接车派工单优选得到。
包括:任务描述、工作计划、工作记录、工作检验和效果反馈。
3•教学课件
通过多媒体手段对工作任务及基础内容做系统的讲述。
4•《汽车维护与保养》精品课网站
精品课网站是学生进行资讯时,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站具备网络教学的各种手段和资料,建立了互动平台,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执笔人:吉武俊
审核人:董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