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选择题
- 格式:docx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9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言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语言的物理特性B. 语言的社会功能C. 语言的结构和功能D.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 语音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语言的语法结构B. 语言的词汇构成C. 语言的发音机制D. 语言的书写形式3. 下列哪个不是语言学的分支?A. 语音学B. 语法学C. 词汇学D. 化学4. 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是什么?A. 音素M. 词汇C. 语素D. 句子5. 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的哪一方面?A. 语言的发音B. 语言的意义C. 语言的书写D. 语言的语法6. 语言的词汇量是如何增长的?A. 通过新词的创造B. 通过旧词的淘汰C. 通过语言的混合D. 通过语言的简化7. 什么是语言的方言?A. 一种语言的书面形式B. 一种语言的口头形式C. 一种语言的地区变体D. 一种语言的官方标准8. 语言的同化现象是指什么?A. 语言的统一B. 语言的分化C. 语言的借用D. 语言的变异9. 语言的转换是指什么?A. 语言的翻译B. 语言的转写C. 语言的转述D. 语言的转换10. 什么是语言的语境?A. 语言的使用环境B. 语言的书写环境C. 语言的发音环境D. 语言的语法环境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语言学的两大分支是________和________。
12. 语言的音位系统是由________构成的。
13. 语言的语法规则包括词法规则和________。
14. 语言的词汇化是指________转化为词汇的过程。
15. 语言的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在________中的使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语言的交际功能。
17. 简述语言的规范性与变异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9. 论述语言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20. 请分析一种方言的形成过程,并讨论其对标准语的影响。
语言学概论本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语言B. 文学C. 历史D. 哲学答案:A2.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语言学的分支学科?A. 语音学B. 语法学C. 心理学D. 语用学答案:C3. 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 语音和语法B. 符号和意义C. 词汇和句法D. 形式和内容答案:B4. 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是什么?A. 音素B. 词C. 词素D. 句子答案:C5. 以下哪个选项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A. 语音变化B. 语言变异C. 语言习得D. 语言起源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言学的创始人是______。
答案:索绪尔2. 语言的三个基本功能是表达、______和指示。
答案:交流3. 语言的两种形式是______和书面语。
答案:口语4. 语言的两种基本结构类型是孤立语和______。
答案:屈折语5.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和比较法。
答案:描写法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观点。
答案: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组成。
它强调语言内部的系统性和结构性,认为语言的各个成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2. 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的同源词。
答案:同源词是指来源于同一原始词汇的现代词汇,例如英语中的“mother”和德语中的“Mutter”都是从原始印欧语的“*mater”演变而来。
3. 描述一下什么是语言的方言。
答案:方言是指在同一个语言内部,由于地理、社会、历史等因素而形成的不同变体。
它们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通常可以相互理解。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语言的社会功能。
答案: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但不限于:(1)交流信息,使人们能够相互沟通和理解;(2)社会认同,语言是社会群体身份的标志;(3)文化传承,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4)教育工具,语言是教育和学习的基础;(5)法律规范,法律文件和法律程序通常以语言形式存在。
本科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语言的起源B. 语言的生理机制C. 语言的结构和功能D. 语言的演变历史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A. 语音学B. 语法学C. 心理学D. 语义学答案:C3. 索绪尔将语言符号分为哪两个部分?A. 语形和语义B. 语用和语篇C. 能指和所指D. 音位和音素答案:C4. 以下哪个选项是语言的任意性特征的例子?A. “book”表示书籍B. “apple”表示苹果C. “red”表示红色D. 所有的选项都是答案:D5. 语言的二重性指的是什么?A. 语言的书面和口头形式B. 语言的声音和意义C. 语言的规则性和创造性D. 语言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答案:C6. 下列哪个理论不属于生成语言学派?A. 转换生成语法B. 系统功能语言学C.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D. 普遍语法答案:B7.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与以下哪个因素之间的关系?A. 个人心理B. 社会结构C. 文化传统D. 经济发展答案:B8. 什么是语言的同质性?A. 语言的统一性B. 语言的多样性C. 语言的复杂性D. 语言的简单性答案:A9. 以下哪个选项是语言的离散性特征?A. 语言的无限使用性B. 语言的创造性C. 语言的任意性D. 语言的规则性答案:A10. 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是什么?A. 音素B. 语素C. 词汇D. 句子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语言学中的“______”是指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即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答案:任意性原则12. 语音学中的“______”是指一个语言中能够区分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答案:音位13. 在语义学中,“______”是指一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答案:语用意义14. “______”是指语言的规则系统,它决定了语言的构造和使用。
答案:语法15. 语言的“______”是指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变体。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2.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CA.传统语言学B.历史比较语言学C.结构主义语言学D.社会语言学4.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BA.音渡B.音素C.音位D.音节5.[p‘]的发音特征是AA.双唇送气清塞音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D A.[i,u]B.[e,o]C.[A,y]D.[?,a]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D A.节律重音B.语法重音C.固定重音D.强调重音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CA.单纯词B.派生词C.复合词D.简缩词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CA.笼子B.鸽子C.瓜子D.日子11."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12."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B.是成分,不是组合C.是组合,不是成分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13."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C.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中心区域都模糊D.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可能模糊14."“哈巴狗”和“狮子狗”指的是同一种狗,二者在词义上的主要差别是C A.理性意义不同B.语体色彩不同C.形象色彩不同D.语气意义不同15."下列各项中,含有降级述谓结构的是CA.他申请去北京进修B.你去请他比较好C.他取下了挂在墙上的地图D.他害怕老师批评他16."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B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17."1956年我国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这属于AA.正字法改革B.字符类型改革C.文字类型改革D.字符类型和文字类型改革18."汉语中的“基因”来自英语的gene,从该词产生的方式看,“基因”属于BA.纯粹音译词B.音译兼意译词C.意译词D.仿译词19."从语言的发展演变来看,语汇系统中最不易发生变化的是CA.通用语汇B.常用语汇C.基本语汇D.专用语汇20."关于社会方言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社会方言大多是在语言的相互接触中形成的B.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C.一种语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D.一种方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21."关于共同语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已经消失B.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将会扩大C.并不意味着方言最终将被取代D.并不意味着语言已经实现统一22."关于语言规范化的推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主要由权威机构提出具体的规范意见B.主要由权威机构强制推行C.主要通过教育机构、大众传媒等渠道向社会推行D.主要是一个积极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23."关于语言获得的原因,下列学说中偏重于内部条件解释的是B A.模仿说B.天赋说C.强化说D.刺激反应说24."基本上不能说话,但仍能听懂别人说话,这种症状的失语症是BA.失读症B.布洛卡失语症C.失名症D.维尔尼克失语症25."关于“中介语”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中介语”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B.“中介语”是不断地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语言形式C.即使是较高级的“中介语”也不能用于交际D.“中介语”越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就越慢26."词典最常见的分类是DA.语言词典和历史词典B.描写词典和历史词典C.百科词典和历史词典D.百科词典和语言词典二、多项选择题27."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
语言学概论真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这一著名论断的语言学家是()A.洪堡特2.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系统性最强的是(语音系统)3.下列辅音,在普通话中既能充当声母、又能充当韵尾的是()D [n]4.普通话“江”字读音所含音素的数量是()C.4个5.下列各组中,加点成分属于同一语素的一组是(土改.黄土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属于()B.成语7.汉语中“豆腐”一词在语流中往往念做,这种现象属于B.脱落8.“词法”也称()A.形态学9.汉语中不能表示“定指”的语法手段是()D.前面加上数量词的名词10.英语“Mary writed a letter”中动词的词形变化有错误,正确形式应该采用(B.屈折形式11.“团结”和“勾结”在词义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B.感情色彩不同12.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叫做B.基本义13.下列关于反义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C.一个词可以和几个不同的词互为反义词14.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中,最小的类别是()C.语群15.下列关于亲属语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亲属语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16.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而产生的词是()B.仿译词17.发散思维(外思维)活动不包括()A.记忆18.下列关于“大脑皮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用于控制人体的运动平衡和内脏功能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外语教学特点的是()D.典型性20.下列信息处理研究中,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项目是()D.机器自动翻译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词语的音节结构类型属于闭音节的有()A.天C.ballD.shape2.下列词语中,属于派生词的有()D.老婆E.老鼠3.词的理性意义包括()A.通俗意义B.科学意义4.下列关于语言发展演变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有()C.语言在不同地域的演变速度基本一致D.语汇的迅速发展会立即引起语音演变E.语法规则因地位重要而不易发生演变5.属于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语言阶段”的几个阶段是()B.单词阶段C.双词阶段D.简单句阶段E.复杂句阶段三、名词解释题1.重位:从音位分析的角度看,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也可以形成音位对立,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重位。
语言学概论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B)。
A. 人类思维B. 人类语言C. 人类文化D. 人类行为2. 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C)。
A. 语法B. 词汇C. 声音系统D. 语义3. 语言学家关注的语言现象有哪些特征?(A)A. 具有普遍性、可刺激性、可被学得性、可被忘却性B. 具有多样性、诸变性、一致性、可被听说性C. 具有多样性、可被了解性、可被学得性、可被传承性D. 具有多样性、可刺激性、可被了解性、可被掌握性4.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在表现,它的特点包括(B)。
A. 符号性、逻辑性、经验性、情感性B. 音素性、词汇性、语法性、交际性C. 语音性、声调性、音节性、语义性D. 文化性、习得性、传承性、社会性5.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方面?(D)A. 观察法、统计法、实验法、调查法B.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实证法C. 形态法、句法法、语义法、语用法D. 理论法、实证法、历时法、内在法二、简答题1. 什么是语音学?简述语音学的基本研究对象。
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中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机制。
它研究的基本对象是语音。
语音是一种由声音信号组成的符号系统,通过声音的不同组合和规则,人们能够进行语言的交际和沟通。
2. 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哪些方面?简要描述其中两个方面的内容。
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多个方面。
其中语音学主要研究语言中的声音系统,通过研究语音的音素、音位和音系等要素来揭示其规律和变化。
而语法学研究语言中的句子构成和组合规律,包括短语结构、词类、句法关系等内容。
三、论述题语言作为人类最为基本的交流工具和思维表达方式,对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深入研究和探索语言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语言在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但不同语言之间又表现出多样性。
1.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其中源于齐鲁的是【】A.儒家文化B.法家文化C.道家文化D.楚辞文化2.中国文化的整体,都是______的产物。
【】A.农业文化B.工业文明C.手工业文明D.工商业文明3.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献是成书于公元前137年的【】A.《论语》B.《四时纂要》C.《淮南子》D.《开元占经》4.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是【】A.回历B.阴阳合历C.格雷果里历D.泰历5.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A.《伤寒杂病论》B.《千金要方》C.《本草纲目》D.《神农本草经》6.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A.周代B.春秋C.战国D.秦7.科举制的成熟时期是【】A.隋唐B.唐宋C.宋明D.明清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A.《汤刑》B.《九刑》C.《刑书》D.《法经》9.“观物比德”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属于【】A.类比思维B.辩证思维C.有机思维D.逻辑思维10.撰《抱朴子·内篇》,整理、阐述了道术的是【】A.张角B.张道陵C.葛洪D.王重阳11.佛教在宗教观念上依附道术,在政治伦理观念上迎合儒学是在【】A.秦朝B.汉朝C.魏晋D.唐朝12.“文以载道”的提出者是宋代古文家【】A.柳宗元B.朱熹C.周敦颐D.顾炎武13.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A.黄帝B.炎帝C.秦始皇D.仓颉1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反映了汉语修辞的【】A.对偶B.顶真C.回文D.拆字15.杭州西湖的天竺顶上有一座茅草搭成的寺庵,取名“竺仙庵”,庵门有一对联:“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
”该对联运用了汉字的【】A.多义性B.谐音C.拆字D.多音16.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A.天台宗B.禅宗C.华严宗D.净土宗17.元代社会阶层中出现了一个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称为【】A.色目人B.儒户C.驱口D.南人18.著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的是【】A.王夫之B.顾炎武C.黄宗羲D.梁启超19.科举制中被称为“词科”的是【】A.秀才科B.明经科C.明法科D.进士科20.东汉以来持续地开展了引礼入法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完成的标志是【】A.《法经》B.《九章律》C.《大清律例》D.《唐律疏议》二、多项选择题21.下列属于文化事象的是【】A.美术B.雕塑C.建安风骨D.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E.宋明理学22.两个文化层面指的是【】A.宫廷文化B.上层文化C.中层文化D.底层文化E.文人文化23.我国的居住用房的主要形式有【】A.半穴式B.井干式C.干栏式D.石室E.木石结构24.下列属于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的是【】A.《洗冤录》B.《千金要方》C.《饮膳正要》D.《脉经》E.《素问》25.记录与阐释先秦礼仪制度,俗称“三礼”的是【】A.《孝经》B.《周礼》C.《仪礼》D.《礼记》E.《尔雅》26.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天神祭祀的是【】A.大地祭祀B.日月星辰祭祀C.天帝祭祀D.气象神祭祀E.山川祭祀27.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有【】A.上帝崇拜B.鬼魂崇拜C.祖先崇拜D.前兆迷信E.占卜28.中国古代教育的目标为【】A.格物B.明德C.亲民D.止于至善E.正心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观念2.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中的基调是( )A.和睦B.统一C.和平D.友好3.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 )A.威胁与恐吓B.和亲与共存C.吞并与兼并D.联合与融会4.新石器时代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 )A.五六千年之久B.四五千年之久C.三四千年之久D.二三千年之久5.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的独特文明形态和( )A.文化体系B.文化内涵C.文化结构D.文化方向6.周人极端重视的是( )A.渔业B.农业C.林业D.手工业7.中国清一色农耕形态的形成,实际上与几千年来盛行的“重农主义”是( )A.毫无关系B.本末关系C.交叉关系D.大有关系8.建国之初编造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朝代是( )A.宋B.元C.明D.清9.中国历史上,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作( )A.市B.集C.庙市D.墟10.《周礼·地官·遂人》把大小不同的道路分为五等,下列选项中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径、涂、畛、道、路B.径、畛、涂、路、道C.径、畛、涂、道、路D.畛、涂、径、路、道11.七巧板可以阐明若干重要的( )A.运算法则B.几何原理C.力学原理D.代数理论12.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人们创制出来的一种无序化体系B.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13.下列有关“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始皇帝是秦政B.天子自称“朕”C命令称为“制”或“诏” D.总揽天下大权14.秦朝的中央“三公”是( )A.太师、太傅、太保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尚书、中书、门下D.太尉、太常、太仆15.学术界一般认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年代是( )A.开皇三年(583)B.开皇十八年(598)C.大业三年(607)D.大业五年(609)16.传说,制定婚姻“六礼”的人是(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公D.孔子17.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 )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B.“上下与天地同流”C.“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壁”18.“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 )A.夏B.商C.西周D.汉代19.从殷墟卜辞来看,殷商时期已完成了对天上最高权威神的创造,这种神叫( )A.日神B.月神C.上帝D.星神20.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冬祭叫( )A.礿B.禘C.尝D.烝21.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三纲五常”的是( )A.周公B.孔子C.孟子D.董仲舒22.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是( )A.语族B.语群C.语支D.语系23.越南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是( )A.假名B.谚文C.字喃D.汉字24.认为中国近代社会与思想文化演变的框架问题表现了一种特殊的二律背反运动的学者是( )A.陈寅恪B.钱穆C.陈独秀D.胡适25.现代新儒学的鼎盛时期是在20世纪的( )A.四五十年代B.五六十年代C.六七十年代D.七八十年代二、多项选择题26.下列关于“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有( )A.“文”的本义是“错画”,即花纹B.“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C.“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D.“文”字还有“演化”和“分化”的含义E.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还反映在对天文和人文的区分27.在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中,源于南楚的包括( )A.道家文化B.儒家文化C.法家文化D.楚辞文学E.杂家文化28.老子说“道法自然”,取法“自然”则需要( )A.“治心”B.“清虚自守,卑弱自持”C.“为物不贰”D.“生物不测”E.“潜心静气”29.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有( )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E.以《道德经》作为断狱依据30.以下选项属诞生礼俗的有( )A.催生礼B.洗三C.满月礼D.百日礼E.抓周礼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称为()A.文化产品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内涵2.商代文化的特点为()A.宗教崇拜B.尚忠C.重农D.重商3.儒家的创始人为()A.孔子B.老子C.庄子D.孟子4.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气节名称的历史文献是成书于公元前137年的()A.《农政全书》B.《本草纲目》C.《淮南子》D.《论语》5.晚清时期,给外商外货提供的场所称为()A.“四夷馆”B.“十三行”C.绛市D.米市6.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部分是()A.刑法B.行政法C.民法D.诉讼法7.“天人交胜”的观点的提出者是()A.刘禹锡B.张载C.荀子D.孟子8.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起点是()A.格物B.致知C.诚意D.正心9.京剧脸谱中的红色表示()A.刚正稳健B.阴险狡诈C.鲁莽豪爽D.忠烈正义10.《百家姓》成书于()A.唐B.北宋C.元D.明二、多项选择题1.形成于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有()A.道家文化B.儒家文化C.法家文化D.楚辞文化E.墨家文化2.新石器时代的特征有()A.原始农业的出现B.陶器的制造C.村落的出现D.氏族制度的形成E.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3.依据文献的记载,把上古文化划分为三大区域,即()A.炎黄B.东夷C.苗夷D.苗蛮E.南蛮4.两汉时期选官方式最重要的有()A.科举B.察举C.征辟D.考试E.门第5.我国古代居住用房的主要形式有()A.半穴式B.井干式C.干栏式D.石室E.草屋6.下列以神仙道教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有()A.《三国演义》B.《太平广记》C.《西游记》D.《红楼梦》E.《枕中记》7.从古到今的汉字观念主要有()A.避讳B.汉字崇拜C.汉字否定D.趋吉避凶E.对汉字的多维思考8.中国对乐理的认识很早,周代时就创立了()A.八音B.五音C.七音D.清商曲E.改梵为秦1.在中国典籍中,“文化”一词最早的合成是在()A.《论语·雍也》B.《易·贲卦》C.《荀子·不苟》D.《说苑·指武》2.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始于()A.夏代 B.商代C.周代 D.秦代3.我国的西式广告出现于晚清的()A.北京 B.上海C.南京 D.广州4.明末清初的“三先生”指的是王夫之、顾炎武和()A.龚自珍 B.梁启超C.严复 D.黄宗羲5.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的是()A.《洗冤录》 B.《千金药方》C.《饮膳正要》D.《素问》6.我国雕版印刷技术的出现是在()A.唐 B.宋C.元 D.明7.由地方官僚察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A.策问 B.品评C.察举 D.尊贤8.中国最早的国家法律是()A.《汤刑》 B.《九刑》C.《刑书》D.《法经》9.“三纲”一词最早见于西汉董仲舒的()A.《中庸》 B.《白虎通义》C.《春秋繁露》D.《礼记》10.“佛画之祖”指的是()A.吴道子 B.顾恺之C.曹不兴 D.阎立本11.“诗言志”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A.《诗经》 B.《楚辞》C.《庄子》 D.《论语》12.马致远《汉宫秋》:“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黄昏……”反映了汉字修辞格的()A.对偶 B.顶真C.回文 D.拆字13.中国书法艺术美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崇尚的()A.尚意美 B.文以载道C.诗言志 D.中和美14.“全盘西化”一词,源自1929年的一篇短文《中国基督教年鉴》,作者是()A.胡适 B.利玛窦C.陈序经 D.汤若望15.唐代代表着诗歌向传统的回归倾向的是()A.李白 B.杜甫C.白居易 D.王维16.《船山遗书》的作者是()A.王夫之 B.顾炎武C.黄宗羲 D.梁启超17.戏剧《桃花扇》的作者是()A.孔尚任 B.关汉卿C.马致远 D.汤显祖18.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A.市 B.墟C.集 D.会19.家谱是中国传统社会保存和延续辈分等级的一种文化方式,下列不属于家谱的是()A.谱序 B.字辈谱C.祖训 D.五服图20.中国传统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A.乡亭里什伍制 B.什伍里甲制C.什伍制D.里典伍老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21.下列属于文化产品的是()A.音乐B.建安风骨C.美术D.巫术E.雕塑22.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A.打制石器 B.磨光石器C.原始农业的出现D.陶器的制造E.村落出现23.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包括()A.性别标志 B.阶层标志C.体型标志 D.年龄标志E.职业标志24.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致分为()A.吉礼 B.凶礼C.宾礼 D.军礼E.嘉礼25.下列乐曲反映中国音乐的多民族融合的是()A.《韶》乐 B.《阳春》C.《白雪》D.《下里巴人》E.《春江花月夜》26.下列属于中国古代识字课本的有()A.《急就章》 B.《仓颉篇》C.《千字文》D.《三字经》E.《百家姓》27.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模式主要有()A.贸 B.市C.墟 D.集E.会28.居住建筑仪式包括()A.选址仪式 B.上梁仪式C.贺新房仪式D.使用家具的仪式E.祭灶仪式1.中国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主要是指( )A.青藏高原B.西藏高原C.成都平原D.云贵高原2.中国古代阴阳家的代表为( )A.申不害B.管仲C.邹衍D.吴起3.中国古代讲述历史及人世间故事的“说话”兴起于( )A.中唐B.晚唐C.宋D.元4.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 )A.《本草纲目》B.《素问》C.《千金要方》D.《神农本草经》5.司南最早出现于( )A.战国B.汉C.唐D.北宋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A.《汤刑》B.《法经》C.《秦律》D.《九章律》7.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为( )A.秦B.汉C.魏晋D.唐8.“因材施教”思想的最早实践者为( )A.老子B.庄子C.孔子D.孟子9.中国戏曲中动作的虚拟化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审美观念中的( )A.中和之美B.尚意追求C.最崇自然D.文以载道1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为( )A.世界语B.英语C.汉语D.法语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文化思潮的现象是( )A.汉代的经学B.隋唐的佛学C.宋明的理学D.清代的考古学E.原始巫术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出基本经济区,论述各地的地域文化习俗,这几大基本经济区是( )A.山西B.山东C.陕西D.龙门-碣石E.江南3.理学的代表人物包括( )A.周敦颐B.张载C.朱熹D.陆家山E.程颐4.中国传统居住建筑仪式包括( )A.选址仪式B.上梁仪式C.贺新房仪式D.使用家具的仪式E.祭灶仪式5.中国传统天文学包括( )A.代数B.几何C.天象观测D.历法制定E.鬼谷算6.《周礼》中列入吉礼的祭祀有( )A.天神B.山川C.地祗D.人鬼E.星辰7.下列属于道教经典的是( )A.《老子》B.《老子五千文》C.《正一经》D.《论语》E.《太平洞极经》8.中国古代教育的目标是( )A.仁义B.明德C.亲民D.止于至善E.平天下1.“文化”的“化”其本义是指( )A.改易B.融化C.化解D.驯化2.将中国广大地域划分为九州的古代文献是( )A.《禹贡》B.《周易》C.《地理志》D.《元和郡县志》3.我国新石器文化的晚期代表是( )A.周口店文化B.仰韶文化C.龙山文化D.半坡文化4.商文化的特征是( )A.近人B.远鬼神C.宗教崇拜D.尚忠5.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 )A.邹衍B.惠施C.荀子D.邓析6.科举制度创始于( )A.汉朝B.西晋C.隋朝D.唐朝7.中国的养蚕和陶瓷技术传到欧洲大约是在( )A.1605年B.1705年C.1676年D.1776年8.北朝著名的农书是贾思勰的( )A.《四民月令》B.《齐民要术》C.《耒耜经》D.《农政全书》9.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A.蔡伦B.毕昇C.沈括D.祖冲之10.宗法制瓦解于(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11.中国古代的成人礼属于( )A.吉礼B.宾礼C.嘉礼D.岁礼12.《老子》对辩证思维方法的归纳是( )A.“通变”B.“反衍”C.“谢施”D.“观复”13.先秦的辩证思维发展到宋代形成( )A.道学B.理学C.新学D.“有对”之学14.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 )A.“中庸”B.“大同”C.“仁义”D.“诚信”15.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是在( )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C.魏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16.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离骚》B.《诗经》C.《诗品》D.《楚辞》17.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朝廷采纳杨炎的建议,颁布实行( )A.租庸调制B.一条鞭法C.两税法D.摊丁入亩1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A.孔子B.董仲舒C.司马迁D.许慎19.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在( )A.西周B.秦代C.西汉D.东汉20.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 )A.禅宗B.天台宗C.律宗D.华严宗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21.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事象的是( )A.原始巫术B.唐代律诗C.元曲D.行业禁忌E.建安风骨22.形成区域文化的因素是( )A.自然环境B.地理条件的特殊C.人们的区域意识D.典范人物的影响E.战争23.明末清初“三先生”是指( )A.王夫之B.顾炎武C.黄宗羲D.李贽E.王阳明24.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农政思想的核心是( )A.政绩观B.勤农观C.富农观D.养农观E.轻农观25.我国传统市商贸易活动的模式主要有( )A.市B.墟C.集D.会E.场26.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 )A.进士科B.明经科C.孝廉科D.秀才科E.贤良文学科27.董仲舒所说的“王道之三纲”是指( )A.君臣B.父子C.夫妇D.兄弟E.姐妹28.20世纪20年代现代新儒学的主要代表有( )A.梁漱溟B.贺麟C.熊十力D.冯友兰E.徐复观1.魏晋最重要的学术思想是( )A.儒学B.黄老之学C.汉学D.玄学2.回族出现在( )A.中唐B.晚唐C.宋D.元3.晚清时期,广州专设给外商外货提供的场所为( )A.十三行B.四夷馆C.米市D.同文馆4.我国古代的丧服称为( )A.加冠B.短衣C.葛麻D.五服5.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于( )A.秦B.两汉C.唐D.宋6.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 )A.夏B.商C.周D.战国7.曹魏时期的选官制度为(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宗法制8.中国古代开创了公布成文法的先例的是( )A.《汤刑》B.《刑书》C.《九刑》D.《法经》9.道教由民间宗教变为官方宗教是在( )A.秦汉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10.中国历史上的“佛画之祖”指的是( )A.顾恺之B.吴道子C.曹不兴D.王维二、多项选择题1.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 )A.老子B.管仲C.李悝D.商鞅E.孔子2.秦朝三公指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尚书E.九卿3.中国科技发展的高潮时期包括(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E.明清时期4.下列属于四书五经的是( )A.《论语》B.《孟子》C.《中庸》D.《大学》E.《诗经》5.明末清初的“三先生”是指( )A.王夫之B.顾炎武C.徐光启D.黄宗羲E.李时珍6.中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模式有( )A.市B.墟C.集D.会E.城7.服饰的构成要素有( )A.质B.形C.饰D.色E.画8.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致包括( )A.吉B.凶C.宾D.军E.嘉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 )A.文化现象B.文化政策C.文化产品D.文化思潮2.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1400年—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即寒冷时期。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语言学的定义是:A. 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B. 研究语言结构与语言演化的学科C. 研究语言的起源和发展的学科D. 研究语言的本质和特性的学科答案:D2. 下列属于语音学研究范畴的是:A. 词法学B. 句法学C. 语言变异与语言变体D. 语言习得与语言教育答案:C3. 句法学主要研究的是:A. 语音形态的变化规律B. 词性和句子结构C. 语音的音位和音位组合D. 语义和语用规则答案:B4. 下列关于语言习得的描述,错误的是:A. 语言习得是指儿童在自然环境中习得母语的过程B. 成年人可以通过学习掌握一门新的语言C. 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和输出实现的D. 语言习得是一个渐进的、自然而然的过程答案:C5. 下列属于语用学研究范畴的是:A. 语音学B. 句法学C. 话语分析D. 语言变异与语言变体答案:C二、简答题1. 什么是语音学?答:语音学是研究语言中的语音系统和语音形态的学科,主要关注语音的音位和音位组合规律,以及语音变体和语音变异等现象。
2. 什么是语法?答: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的学科,包括词法学和句法学。
词法学研究词汇和词的构词法规律,句法学研究句子的构建和句法规则。
3. 什么是语义学?答: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主要关注词义、句义和上下文语境对语言意义的影响。
研究对象包括词汇的意义、句子的意义以及语义关系等。
4. 什么是语用学?答: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和交际的学科,主要关注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和语用规则。
研究对象包括语音、语法、语义在特定语境下的意义解释和语用前提等。
三、论述题语言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到多个子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在语言学的研究中,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以及语用学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四个分支。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系统的学科,主要研究语音的音位和音位组合规律,以及语音变体和语音变异等现象。
通过语音学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不同语言中的语音系统差异,以及语音变体对语义和语用的影响。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语言B. 文字C. 文学D. 语音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A. 语音学B. 语法学C. 修辞学D. 社会语言学答案:C3. 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A. 索绪尔B. 乔姆斯基C. 布隆菲尔德D. 萨丕尔答案:A4. 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是什么?A. 音素B. 词汇C. 语素D. 句子答案:C5. 以下哪个选项是语言的任意性特点?A. 语言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B. 语言的音义结合是固定的C. 语言的音义结合是可预测的D. 语言的音义结合是无规律的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描述性方法;比较方法2. 语言的两种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表达思想;交流信息3. 语言的变异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地域、社会和时间4. 语音学中,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
答案:声带振动与否5. 语言的系统性表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结构的层次性;功能的多样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语言的交际功能。
答案:语言的交际功能是指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的工具,它使得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和沟通。
2. 描述语言的创造性特点。
答案:语言的创造性特点是指人们能够使用有限的语言资源,通过不同的组合和结构,创造出无限多的新句子和表达方式。
3. 举例说明语言的规范性。
答案:语言的规范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语言的使用有一定的规则和标准。
例如,语法规则、词汇用法和发音标准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答案: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语言学的主要分支?A. 语音学B. 语法学C. 修辞学D. 语用学答案:C解析:修辞学虽然与语言使用有关,但它更多地关注语言的美学和说服效果,不是语言学的核心分支。
2. 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是什么?A. 音素B. 词汇C. 语素D. 句子答案:C解析: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组合成词汇。
3. 下列哪项是语言的同步研究?A. 历史语言学B. 社会语言学C. 结构语言学D. 心理语言学答案:C解析:结构语言学关注的是特定时间点上语言的结构,是语言的同步研究。
4. 语言的任意性原则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索绪尔B. 乔姆斯基C. 布隆菲尔德D. 弗洛伊德答案:A解析: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语言的任意性原则,即语言符号的形式与其指代的对象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5. 下列哪项不是语言的功能?A. 信息传递B. 情感表达C. 社会认同D. 艺术创作答案:D解析:虽然语言可以用于艺术创作,但它本身不是一种艺术形式,因此不是语言的基本功能。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
答案:人类语言7. 语音学研究的是语音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产生、传递、感知8. 转换生成语法是由________提出的。
答案:诺姆·乔姆斯基9. 在语言的词汇-语法参数中,________是指语言中词汇和语法的关系。
答案:词汇-语法参数10.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
答案:社会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语言的创造性特点。
答案:语言的创造性体现在用户能够使用有限的词汇和语法规则生成无限多的句子。
这种能力源于语言的组合性质,即通过不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组合,创造出新的句子和表达。
12. 解释什么是“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口语。
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的科学。
2.在个别情况下,当口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书面语长期保持古代语言的面貌不变时,就可能产生言文脱节的现象。
3.在我国,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时间是五四运动以后。
4.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5.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6.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
7.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
8.书面语虽然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但也影响口语的发展。
9.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
10.人与人的口头交际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从通信理论的角度可以将之理解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1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人和集大成的学者是现代语言之父索绪尔,他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12.语言符号的特点有: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离散性、线性。
1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的科学。
14.言语活动可以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分支,即索绪尔提出人类言语活动可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部分。
15.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为系统的那一部分。
言语是个人“说话”的具体行为和结果,在每个人的发音、用词和使用的句子结构等方面体现出个人特色。
16.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是: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性的。
17.口语和书面语的所谓一致,是指基本的语言成分。
18.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语音)和所表示的意义(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这说明,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19.语言符号是离散的,在时间这根轴上成线性排列。
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20.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
21.语言系统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最小的交际单位是句子;最大的交际单位语篇。
22.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采的关系中,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23.最早广泛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的社会领域是语言教学领域。
24.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名”是由“实”决定的。
25.我国哲学家荀子认为“名”和“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26.中国古代传统语言学被称之为“小学”。
27.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的时间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8.“普通语言学”中的“普通”是“一般的”意思,指研究人类的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
29.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
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语言”,说法正确的是:语言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表现为口头语和书面语。
2.“说话”的过程涉及到的相关问题有:社会问题、哲学问题、心理问题、生理问题、物理问题等。
3.口语和书面语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指的是基本语汇和基本语法结构。
4.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两方面创制的专门术语是能指和所指。
5.下列各组语言单位之间存在聚合关系的有:很,非常;辆,部。
6.存在语言符号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有;词、语法、语音、词组。
7.语言系统内部包含的语言单位有: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和语篇。
8.“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9.公元前后,印度人、希腊人已经对语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10.中国古代对语言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音韵,文字、训诂、虚词等。
11.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语言学新学派有: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
12.出于应用目的,西方传统语言学的研究重点在语法学、语音学、语汇学、诗律学、修辞学等方面。
13.乔姆斯基创立的生成语法中和语言学结合的学科有:数学、数理逻辑、计算机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1.语汇包括词、语、某个专业范围的词语汇集。
2.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示大量共同的概念是因为语汇具有普遍性。
3.旧词的消失与新词的产生反映了语汇的活跃性。
4、有些词的音和义之间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这反映了语汇的理据性。
5.汉语语汇中不包括语素。
6.“尚且”属于汉语古语词:“目击”不属于汉语古语词:“瘪三”属于汉语方言词。
7.“花、草、虫、鱼”这组词属于汉语的基本语汇:“千古、间苗、雷达”属于一般语汇。
8.汉语中特有的而且是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是成语,如来自历史事件的成语“指鹿为马”。
9、外来词“俱乐部”属于音译兼意译。
10.在“邯郸学步、名牌大学、敲竹杠、春运”这几个语言单位中,不属于“语”的是“名牌大学”。
11.“天下乌鸦一般黑”属于谚语中的俗语(俗话)。
12.“雨伞”属于语素:“光”是不定位语素:“天(天地)”属于实义语素。
13.复合词的类型有:陈述式如“口吃”;偏正式如“狂热”;支配式如“丢脸”;补充式如“改善”;并列式“动静”等。
14、“犹豫”属于单纯词:“芒果”是复合词;reader(读者)属于派生词:“者”不是词。
15.在“前景、大衣、带走、香槟”这几个语言单位中,“带走”是词组。
16.复合词“纲要”中,语素与语素的组合关系的模式为并列式。
17.合成词“收割机”中包括的所有词根语素的是收、割、机。
18.汉语中特有的复合同是补充式复合词。
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语言系统结构要素的组成,现代语言学提出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学的观点认为组成语言系统的要素是语音、语义、语法。
2.对语言结构系统的“四分”包括语音、语汇、语义、语法。
3.按照传统的语言学的观点,组成语言结构系统的要素有语音、语汇、语法。
4.下列语言单位属于“英语语汇”的有:(1)book(书)(2)WTO(“世界贸易组织”简称)(3)hang by a hair(危在旦夕)(4)no pains,no gains(种瓜得瓜,种豆得豆)5.“大、守株待兔、敲竹杠、情人眼里出西施”等语言单位都属于“现代汉语浯汇”。
6.“梵阿铃、扑克、逻辑”属于外来词:“香槟酒、卡车”属于音译兼意译词。
7.“说、笑、行、走、赤、橙、黄”属于基本语汇:“沙丁、尼龙、真空、清音”属于一般语汇。
8.关于谚语,说法正确的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有的反映生产和生活经验,有深刻的寓意;有的反映某种客观现象,但不一定有深刻的道理。
9.专用语汇包括:科技术语、行业语、隐语、阶级习惯语,禁忌语等。
10.成语、歇后语属于汉语特有的固定词组形式:“枕边风、捅马蜂窝、跑龙套”属于惯用语。
11.“词”和“语”的共同特点是:都是语汇单位、形式固定、意义凝固、能独立使用。
12.“元音”一词属于合成词、一般语汇、专用语汇。
13.“了、一、儿、第、初、者、子、化、员”都是定位语素。
14.“电话、走、书、灯、大、民、迹”都是实义语素。
15.“沙发、巧克力、坦克、扑克、玻璃、萝卜、妯娌、杜鹃”都是由一个语素直接构词的。
16.下列单位全是词的是:菜、采、蔡、猜、坐、睡、豆、电。
17.“老虎、老鹰、老鼠”属前缀式派生词:“bandage(绷带)、satisfy(使满意)”属后缀式派生词。
18.重叠词“星星、刚刚”属于“名词性重叠词”。
19.下列词中全是重叠构词的是:爸爸、姐姐、渐渐、常常、干干净净、看看听听。
20.“看戏、唱戏、金笔、跑掉、小碗儿、大声、不去、很大”都是词组。
21.下列全都是由复合构词方式构成的词是:黑板、铁路、人参、下岗、部件、丢脸、梦游、汉语。
22.下列全是由附加构词方式构成的词是:锤子、花儿、黑乎乎、绿化、党性、作者、老鹰、老虎。
23.下列属于英语中的词尾的是:-s(表复数)、-er(表比较)、-ing(进行时)、-ed(过去式)。
一、单项选择题1.“想出来了”可包含“思考出(一个结果)”和“想要(从某处)出来”两个意思,在语音表达上这两个意思的方法分别是:“出来”分别轻读和重读。
2.在“差点挨打/差点没挨打、差点感冒/差点没感冒、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的说法中所表达的意义不一样的是: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
3.在“说话的场所、运用的辞格、对话人、上下文”中,“运用的辞格”不属于语境的内容。
4.语法是一种简明的规则,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因为语法规则具有递归性。
5.语法是一种有效的规则,规则一旦形成就不大可能随意增加或废止,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稳定性。
6.语法是一种概括的规则,只需处理一类一类现象而不必去管一个一个具体的词语和句子,因为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
7.语法是一种有解释力的规则,即语法规则环环相扣,规则与规则之间具有或制约或补充的关系,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
8.关于词的特点,“词不一定非得有实在的意义”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9.词组和句子的本质区别是词组不能用于交际,句子可以用于交际。
10.根据语法单位的功能,可把各种语法单位分为三级。
11、把语法分为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是结构语法学。
12.所谓“小语法”指的是核心语法;所谓“大语法”指的是外围语法。
13.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又可称为计算机语法。
14.英语中定语和状语出现的位置,都是既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前,也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后。
15.英语的“good”(好,原级)——“better”(好,比较级)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异根。
16.以语法单位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是语序。
17.词根语素保持不变,用增减替换词尾或词缀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叫附加。
18.由词的语法形式所反映的事物在数量上的特征,用语法学术语来表示,叫数。
19.英语的“tooth[tu:θ]”(牙齿,单数)——“teeth[ti:θ]”(牙齿,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内部屈折。
20.英语的:“book”(书、单数)——“books”(书,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附加。
21.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叫做零形式。
22.关于汉语中的“研究”和“研究研究”,说法正确的是:这是一个词的两种形式,后者增加了一定的语法意义。
23.在“把钢笔丢了”“钢笔坏了”“买一只钢笔”“这钢笔好用”这四个词组中,“钢笔”属于“无定” 的是:“买一只钢笔”。
24.用词形变化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范畴是格。
25.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时间的关系的范畴是时。
26.用词形变化表现的行为动作进行的状况的范畴是体。
27.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动词所表示动作与主语间的施受关系的范畴是态。
28.“主语”和“宾格”是某些语言中名词和代词所具有的语法童义。
29.语序是一种语法手段。
30.“单数”“复数”是某些语言中名词所具有的语法意义。
31.从所包含成分的性质和数量看,最大的一种语法单位是句组。
32.“我认为他的观点不对”这个句子属于复杂结构单句。
33.主从关系复句指前是转折复句:“如果投有你,我就输了”的复句类型是假设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