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相变 第6章 分相
- 格式:ppt
- 大小:3.30 MB
- 文档页数:80
第6章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晶态的过程称为结晶材料的性能组织结构相种类数量尺寸形状分布C ONTENTS6.1 单元系相变的热力学及相平衡6.2纯晶体的凝固6.1单元系相变的热力学及相平衡1. 相(Phase)在一个系统中,成分、结构相同,性能一致的均匀的组成部分叫做相,不同相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分开,该界面称为相界面。
注意:相在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上是均匀的。
相界面和晶界的区别。
6.1单元系相变的热力学及相平衡2. 组元(Component)组元通常是指系统中每一个可以单独分离出来,并能独立存在的化学纯物质,在一个给定的系统中,组元就是构成系统的各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
按组元数目,将系统分为:一元系二元系三元系……化学元素:Cu, Ni, Fe 等化合物:Al 2O 3, MgO, Na 2O, SiO 2等6.1单元系相变的热力学及相平衡3. 相平衡在某一温度下,系统中各个相经过很长时间也不互相转变,处于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称为相平衡。
各组元在各相中的温度、压力和化学势相同。
A B热力学动态平衡6.1单元系相变的热力学及相平衡4.吉布斯相律(Gibbs Phase Rule)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的系统中自由度与组元数和相数之间的关系定律,通常简称为相律。
f = C-P+N只考虑温度和压力对系统平衡状态的影响:f = C-P+2凝聚系统:f = C-P+1式中:f(freedom)是自由度数;C(component)是组成材料系统的独立组元数;P(phase)是平衡相的数目。
吉布斯相律的应用和局限性相律是检验、分析和使用相图的重要工具,利用它可以分析和确定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相数,检验和研究相图。
注意使用相律有一些限制:(1)只适用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各相温度相等、压力相等、化学势相等(化学平衡)。
(2)只表示体系中组元和相的数目,不能指明组元和相的类型和含量。
第6、7章总结、思考题与作业题一、本章总结1、凝固与结晶、相变、固态相变、组元、系、相图、单元相图、相平衡、相律(及表达式)及应用2、纯金属凝固的过程和现象;过冷度对结晶过程和结晶组织的影响;3、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包括:一些更要的公式,以其应用4、过冷现象、过冷度、理论凝固温度、实际凝固温度、临界过冷度、有效过冷度、动态过冷度;5、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二者有何异同点。
结构起伏(相起伏)、能量起伏、浓度起伏、晶胚、晶核、临界晶核、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的计算。
形核率及影响因素、变质处理。
非均匀形核时影响接触角θ的因素有哪些?选择什么样的异相质点可以大大促进结晶过程。
6、光滑界面、粗糙界面;正温度梯度、负温度梯度;平面长大、树枝长大。
晶体长大的条件和长大的机制。
界面的生长形态与L/S前沿的温度梯度有何关系?7、能用结晶理论说明实际生产问题。
如:变质处理和其它细化晶粒的工艺;单晶的制取和定向凝固技术。
(1).凝固理论的主要应用;(2).控制结晶组织的措施。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1. 金属结晶的过程;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2. 界面的生长形态与L/S前沿的温度梯度的关系。
三、思考题1. 简述金属结晶过程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
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冷却速度与过冷度的关系是什么?能否说过冷度越大,形核率越高,为什么?2. 何谓正温度梯度和负温度梯度。
何谓粗糙界面和光滑界面。
分析纯金属生长形态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简述纯金属枝晶的形成条件和长大过程。
)3. 在同样的负温度梯度下,为什么Pb结晶出树状晶,而Si结晶平面却是平整的?4. 何谓均匀形核?何谓非均匀形核(异质形核)?试比较二者有何异同?叙述异质形核的必要条件。
选择什么样的异相质点可以大大促进结晶过程?5. 指出形核过程的驱动力和阻力分别是什么?比较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大小和形核率的大小,说明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第一章:固态相变一般规律钢中的临界点(记住这些临界点的物理意义)◆A1、A2、A3、A4、Acm◆Ac1、Ac3、Accm◆Ar1、Ar3、Arcm第二章:奥氏体形成一、奥氏体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奥氏体形核;②晶核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个方向长大;③剩余碳化物溶解;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二、影响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因素三、什么是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本质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各有何意义?第三章、珠光体转变一、珠光体的形态有几种,片状珠光体分哪几种,性能各有何特点?二、什么是粒状珠光体,如何才能获得粒状珠光体?粒状珠光体和片状珠光体性能有何不同?三、什么是TTT图,在TTT图上都存在什么类型的固态相变?TTT图为什么呈现出C形状?四、影响C曲线的因素说什么?五、什么是CCT图,有何应用?什么是上临界冷速,什么是下临界冷速?有何意义?第四章、马氏体转变一、什么是钢种的马氏体?马氏体的相变的特征有哪些?二、掌握不同含碳量马氏体的形态特征,亚结构,惯习面和晶体结构。
三、马氏体组织为什么硬而脆?如何才能使用?四、根据CCT图会分析在不同的冷速下获得什么组织?第五章、贝氏体转变一、什么是贝氏体?贝氏体转变有何特征?二、掌握不同温度形成的贝氏体的形貌、亚结构及性能特点?第六章、马氏体的回火转变一、马氏体为什么要回火?马氏体的回火都包括那些内容?二、掌握不同含碳量的碳钢马氏体回火在不同温度下碳化物的析出贯序三、合金钢马氏体碳化物的析出贯序(以v、W、Mo、Cr为例)四、回火过程中基体α相有何变化?五、什么是二次淬火,什么叫二次硬化?研究他们有何意义?六、掌握不同回火温度形成的回火组织,组成及性能特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6章 相 变6.1.11问题 从结构起伏、能量起伏推测什么是成分起伏?并总结起伏的一般定义。
答:1)成分起伏即浓度起伏。
2)起伏的一般定义:在某一时刻,局部能量(结构、成分)高于(或低于)平均值。
6.1.12问题 说明图6-2左图中最大的黑点(右上),不可能移动到中图的中央。
答:假设右上的黑点到中央的距离为1 m μ,可计算出其移动的平均速度为100000m/s 。
6.1.13问题 对式6-1求导时,把v G ∆视为常数,这是为什么?答:在对式6-1求导时,温度是确定的(T 为参数),v G ∆即为常数。
6.1.14问题 临界晶核密度*n 与表面能、过冷度、熔化热各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1)表面能越大,*n 越小。
表面能是形核的阻力项。
2)过冷度越大,*n 越大。
过冷度是形核的动力项。
3)熔化热越大,*n 越大。
熔化热越大,原子间结合力越大,G ∆越大,动力项越大,越有利于形核。
6.1.15问题 讲义中能量起伏概念是如何引进的?请用一句话解释。
答:“形核原子”的能量高于“平均原子”。
6.1.16问题 能否称式6-11中的Q 为液相扩散激活能?如果可以请解释原因;如果不能请比较这里的Q 与真实的液相扩散激活能的大小,并解释原因。
答:不能。
Q >真实液相扩散激活能的大小。
此处Q=真实的液相扩散激活能+原子穿越液固界面的能量。
6.1.17问题 式6-11的在形式上与学过的哪个公式比较像?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差异是什么? 答:置换扩散中,⎪⎪⎭⎫ ⎝⎛-⋅⋅⋅⎪⎪⎭⎫ ⎝⎛∆-⋅=ΓT k u A Z T k G B V B exp exp ν。
其中,⎪⎪⎭⎫ ⎝⎛∆-⋅T k G B e x p ν为能够产生跳动的原子,⎪⎪⎭⎫ ⎝⎛-⋅⋅T k u A Z B V e x p 为原子周围的空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