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电流大小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影响
通过人体内部的电流越大,人的生理反应和病理反应越明显,引起心室颤动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性越大。
按照人体呈现的状态,可将通过人体内部的电流分为三个级别。
A、感知电流
使人体有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感知电流。
工频的平均感知电流,成年男性1.1MA;成年女性0.7MA,直流电均为5MA。
感知电流对身体没有大的伤害,但由于突然的刺激,人在高空或在水边或其他危险环境中,可能造成坠落等间接事故。
B、摆脱电流
人体在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为摆脱电流。
工频平均摆脱电流,成年男性16MA;成年女性10MA;直流电均为50MA,儿童更小些。
这还与触电的形式有重要关系。
C、致命电流(室颤电流)
人体发生触电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室颤电流)。
一般情况下,通过人体的工频电流超过50MA时,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出现致命的危险。
实验证明:电流大于30MA时,心脏就会发生心室颤动的危险,因此30MA也是作为致命电流的又一极限。
漏电保护器的电流漏电脱扣器电流也是定为30MA,就是此理。
人体电阻的官方范围
【实用版】
目录
1.人体电阻的概念和范围
2.人体电阻的影响因素
3.人体电阻的应用和安全问题
4.结论
正文
人体电阻是指人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通常用欧姆(Ω)表示。
人体电阻的官方范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因为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人体电阻的范围受到环境的影响。
在干燥的环境中,人体电阻大约在 2 千欧 -20 兆欧范围内。
但是,当人体出汗时,电阻会降低到约1kΩ左右。
此外,如果皮肤有伤口,人体电阻会进一步降低到约 800Ω左右。
其次,人体电阻的范围还受到人体自身的因素影响。
人体的不同部位、皮肤角质外层的厚薄、以及人体出汗、受伤、接触化学物质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体电阻的数值。
在实际应用中,人体电阻通常被用于制定安全电流值。
一般情况下,8-10mA 以下的工频电流和 50mA 以下的直流电流被认为是人体允许的安全电流。
然而,即使在这些范围内,如果电流长时间通过人体,也可能会产生危险。
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为了保证人体的安全,应当尽可能降低电流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使用带有防止触电的保护装置的设备,避免人体直接接触电源等。
同时,还应当注意环境中的湿度、温度等因素,以进一步降低人体电阻,保证人体的安全。
总之,人体电阻的范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体触电电流大小_人体能承受的电流_电流大小对人体的作
用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影响见表1。
表1 电流大小对人体的影响(工频50Hz)
电流大小(mA)
人体反应
1
产生刺麻等不舒服的感觉
10~30
产生麻痹、剧痛、痉挛、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但
通常不致有生命危险
50
通电1s以上即会产生心室颤动致人死亡
100
通电0. 5s即可产生心室颤动致人死亡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强烈,对人体的伤害也越大。
按照人体对电流的生理反应强弱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可将电流大致分为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安全电流和致命电流四级。
感知电流是指能引起人体感觉但无有害生理反应的最小电流值;摆脱电流是指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而无病理性危害的最大电流;安全电流是指人体所能忍受而无致命危险的最大电流;致命电流是指能引起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
影响人体的四级电流见表2。
表2 影响人体的四级电流(工频) mA
感知电流
摆脱电流
安全电流
致命电流
男
女
1
10
6
30
50 (1s)。
人体安全电压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24V,安全电流为10mA,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
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
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如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1s,可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电流为50mA 。
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可按30mA考虑。
1简介人体反映[2] 电流(mA) 50Hz交流电直流电0.6~1.5(mA) 手指开始感觉发麻无感觉2~3(mA) 手指感受觉强烈发麻无感觉5~7(mA)手指肌肉感觉痉挛手指感灼热和刺痛8~10(mA)手指关节与手掌感觉痛10~15(mA)手已难以脱离电源,但尚能摆脱电源感灼热增加20~25(mA)手指感觉剧痛,迅速麻痹30~45 (mA)不能摆脱电源,呼吸困难灼热更增,手的肌肉开始痉挛50~80 (mA)呼吸麻痹,心房开始震颤强烈灼痛,手的肌肉痉挛,呼吸困难90~100(mA)呼吸麻痹,持续3min后或更长时间后,心脏麻痹或心房停止跳动呼吸麻痹原理根据欧姆定律(I=U/R)可以得知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与外加电压和人体电阻有关。
人体电阻除人的自身电阻外,还应附加上人体以外的衣服、鞋、裤等电阻,虽然人体电阻一般可达5000Ω,但是,影响人体电阻的因素很多,如皮肤潮湿出汗、带有导电性粉尘、加大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和压力以及衣服、鞋、袜的潮湿油污等情况,均能使人体电阻降低,所以通常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是无法事先计算出来的。
因此,为确定安全条件,往往不采用安全电流,而是采用安全电压来进行估算: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干燥而触电危险性较小的环境下,安全电压规定为24V,对于潮湿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如金属容器、管道内施焊检修),安全电压规定为12V,这样,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可被限制在较小范围内,可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人身安全。
一文看懂人体的安全电压与安全电流是多少一文看懂人体的安全电压与安全电流是多少人体安全电压人体安全电压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24V,安全电流为10mA,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
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
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致命电流为50mA。
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为30mA。
电死的原因是什么电死的原因是什么1、触电人或动物被电死是因为人体内有电流通过,从而干扰人体神经传导的生物电,使得大脑对机体失去控制,或者感受到异常刺激后,对肌肉和各器官发出错误的命令。
尤其是电流通过心脏时,心脏会痉挛而停止跳动,从来导致人体缺氧而死。
不是说有电流人就会被电死,跟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等于电压的大小除以人体的电阻。
电池为什么电不死人呢?因为电池电压太低,在人体内产生的电流太小,人没有感觉,对人也无法造成伤害。
电流越大,人被电死的可能性就越大。
也就是说电压越高越危险。
2、电灼伤当人体接触高电压时,体内会产生大电流,由于电流的热效应,会造成机体的烧伤,灼伤等。
可见,不管是何种方式的触电,造成人和动物电死的罪魁祸首是电流通过机体。
而产生电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安全电压的原理安全电压的原理根据欧姆定律(I=U/R)可以得知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与外加电压和人体电阻有关。
人体电阻除人的自身电阻外,还应附加上人体以外的衣服、鞋、裤等电阻,虽然人体电阻一般可达5000Ω,但是,影响人体电阻的因素很多,如皮肤潮湿出汗、带有导电性粉尘、加大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和压力以及衣服、鞋、袜的潮湿油污等情况,均能使人体电阻降低,所以通常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是无法事先计算出来的。
对人体来说安全电压是多少伏?
36伏以下对人体来说是安全电压。
所谓安全电压,是指为了防止触电事故而由特定电源供电所采用的电压系列。
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36、24、12、6伏。
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V。
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24V,安全电流为10mA,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
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
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如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1s,可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电流为50mA。
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可按30mA考虑。
一文看懂人体的安全电压与安全电流是多少一文看懂人体的安全电压与安全电流是多少人体安全电压人体安全电压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24V,安全电流为10mA,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
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
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致命电流为50mA。
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为30mA。
电死的原因是什么电死的原因是什么1、触电人或动物被电死是因为人体内有电流通过,从而干扰人体神经传导的生物电,使得大脑对机体失去控制,或者感受到异常刺激后,对肌肉和各器官发出错误的命令。
尤其是电流通过心脏时,心脏会痉挛而停止跳动,从来导致人体缺氧而死。
不是说有电流人就会被电死,跟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等于电压的大小除以人体的电阻。
电池为什么电不死人呢?因为电池电压太低,在人体内产生的电流太小,人没有感觉,对人也无法造成伤害。
电流越大,人被电死的可能性就越大。
也就是说电压越高越危险。
2、电灼伤当人体接触高电压时,体内会产生大电流,由于电流的热效应,会造成机体的烧伤,灼伤等。
可见,不管是何种方式的触电,造成人和动物电死的罪魁祸首是电流通过机体。
而产生电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安全电压的原理安全电压的原理根据欧姆定律(I=U/R)可以得知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与外加电压和人体电阻有关。
人体电阻除人的自身电阻外,还应附加上人体以外的衣服、鞋、裤等电阻,虽然人体电阻一般可达5000Ω,但是,影响人体电阻的因素很多,如皮肤潮湿出汗、带有导电性粉尘、加大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和压力以及衣服、鞋、袜的潮湿油污等情况,均能使人体电阻降低,所以通常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是无法事先计算出来的。
感知电流、摆脱电流、致命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的大小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感觉越强烈、破坏心脏正常工作所需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性越大。
按照通过人体电流大小的不同,以及人体呈现状态的不同,可将电流分为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和致命电流。
一、感知电流
定义: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
成年男性:约1.1毫安。
成年女性:约0.7毫安。
二、摆脱电流
定义: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
成年男性:平均约为16毫安最小摆脱约为9毫安。
成年女性:平均约为10.5毫安最小摆脱约为9毫安。
三、致命电流
定义:指在较短时间内危机生命的最小电流。
致命电流:50毫安
说明:电流不超过数百毫安,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电流引起心室颤动造成的。
因此,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即称为致命电流。
通电持续时间通电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越危险。
原因是:
(1)通电时间越长,体内积累局外能量越多,心室颤动的危险性越大
(2)心脏搏动每一周期中,只有心脏收缩与舒张之间01.秒左右的易激期对电流最敏感,通电时间越长,重合这段危险时间的可能性越大,危险性越大;
(3)通电时间越长,人因出汗等原因使得人体电阻降低,人体通过电流进一步增加,触电危险性增加。
第三电流的频率频率25-300Hz的交流电,对人体的伤害最严重,10Hz 以下和1000Hz以上,伤害程度明显减轻,但电压较高,仍有点击致死的危险。
我国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属对人体伤害最严重的交流电之列。
第四电流的途径电流通过人。
人体允许的电流有多大?
人体对0.5毫安以下的工频电流一般是没有感觉的。
实验资料表明,对不同的人引起感觉的较小电流是不一样的,成年男性平均约为1.01毫安,成年女性约为0.7毫安,这一数值称为感知电流。
这时人体由于神经受刺激而感觉轻微刺痛。
同样,驿不同的人民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较大电流也不一样,成年男性平均为16毫安,成年女性为10.5毫安,这个数值称为摆脱电流。
一般情况下,8-10毫安以下的工频电流,50毫安以下的直流电流可以年作人体允许的安全电流,但这些电流长时间通过人体也是有危险的。
在装有防止触电的保护装置的场合,人体允许的工频电流约30毫安,在空中,不面等可能因造成严重二次事故的场合,人体允许的工频电流应按不引志强烈痉挛的5毫安考虑。
人体允许通过的安全电流
人体允许通过的安全电流指的是在正常情况下,由于意外接触或短路而经过人体身体
部位时,当电流流过人体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有害影响的最大电流强度。
一般来说,
人体允许通过的安全电流为10毫安或更少,如果超过10毫安,就可能让人感到刺痛,或
者让人受伤。
电流强度的大小决定于电压和电流的大小。
电压,也叫电势差,是指电流通过某个电
路或材料的力,它定义了电子在该物质中的速度,也就是电流的强度,所以要确定电流的
强度,就必须先知道电势差。
此外,电阻也是影响电流的一个因素,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恰当的电流强度及时间是电击伤害甚至死亡的主要因素。
穿靴和地板走路时,尤其易
接触到高压电,因此足夠低的安全电流传入人体尤为重要。
社会上主要接受的安全电流为10mA,即使传流时间很短,也不会造成伤害。
考虑到人体允许通过的安全电流和国外标准,在设计电路时,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1. 尽量控制电势差,一般在30V以下更为安全。
2. 一定要注意地线,不要让电路中的地
线暴露在外界环境中,这样可以减少电击伤害的可能性。
3. 对电路电流进行周期检查,
确保天然情况下,任何人接触电路,安全电流不会超过10mA。
为此,强调必须安装避雷器以及有效的电源过滤技术,以确保电线的安全性,保护国
家和消费者的安全。
人体触电电流及安全电压触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种类、路径和持续时间有关。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取决于人体两点的接触电压和人体电阻的大小。
人体总电阻是皮肤角质层电阻和体内电阻之和。
皮质电阻为40~100kΩ,而体内电阻仅为600~800Ω,但皮肤潮湿、不洁净或有伤口时,皮质电阻可下降到1kΩ左右。
因此人体电阻不是固定的常数,而且实际触电时的人体电阻和电流还与人体的触电部位、接触面积和接触紧密程度有关。
通常有两种触电情况,一是接触单相对地电压,另一种是同时接触两相电压(即线电压)。
对于三相绝缘系统,后者危险性更大。
危险的触电电流通过人体,首先是使肌肉突然收缩,使触电者无法摆脱带电体,以至麻痹中枢神经,导致呼吸或心脏跳动停止。
人体通过06~15mA的工频交流电流时开始有感觉;8~10mA时手已较难摆脱带电体;几十毫安通过呼吸中枢或几十微安直接通过心脏均可致死。
因此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不同,其伤害程度不同。
手和脚之间或双手之间触电最为危险。
所谓安全电压是指对人体不产生严重反应的接触电压。
在人体处于--般环境下接触36V以下电压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一般不超过50mA,故把36V称为安全电压,但若在潮湿场所或在金属构架上工作,安全电压等级还要降低,通常为24V或12V。
安全电压和人体所处的环境有关,不是一成不变的。
国际上通用的安全电压划分是根据触电时人体和环境状态的不同而划分的:(1)人体大部分浸于水中的状态,其安全电压小于25V;(2)人体显著淋湿或人体一部分经常接触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造物的状态,其安全电压小于25V;(3)除以上两种情况外,对人体加有接触电压后,危险性高的接触状态,其安全电压小于50V我国则根据发生触电危险的环境条件将安全电压划分为:(1)特别危险(潮湿、有腐蚀性蒸气或游离物等)的建筑物中,为12V;(2)高度危险(潮湿、有导电粉末、炎热高温或金属品较多)的建筑物中,为36V;(3)没有高度危险(干燥、无导电粉末、非导电底板、金属品不多等)的建筑物中,为65V。
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V。
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24V,安全电流为10mA,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
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
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如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1s,可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电流为50mA。
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可按30mA考虑。
一、标准所谓安全电压,是指为了防止触电事故而由特定电源供电所采用的电压系列。
安全电压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标称电压不超过交流50V、直流120V;2、由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3、安全电压电路与供电电路及大地隔离。
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36、24、12、6伏。
当电气设备采用的电压超过安全电压时,必须按规定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1]二、关系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是影响电击伤害程度的重要因素。
人体通过电流时间越长,人体电阻就会下降,流过的电流就会越大,后果就越严重。
另一方面,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中间约有0.1秒的间歇,这0.1秒对电流最敏感。
如果电流在这一瞬间通过心脏,即使电流很小(零点几毫安)也会引起心脏震颤;如果电流不在这一瞬间通过心脏,即使电流较大,也不会引起心脏麻痹。
由此可知,如果电流持续时间超过0.1秒,则必然与心脏最敏感的间隙相重合而造成很大的危险。
电流的路径通过心脏会导致神经失常、心跳停止、血液循环中断,危险性最大。
其中电流的流经从左手到右脚的路径是最危险的。
1.伤害程度与电流种类的关系电流频率在40Hz ~ 60Hz对人体的伤害最大。
电压在多少伏以下可以不考虑电击
国际规定电压在25伏以下不必考虑防止电击的危险,人体安全电压为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24V,安全电流为10mA。
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
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
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致命电流为50mA。
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为30mA。
正常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
正常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电流的频率、路径和时间。
根据相关安全标准,以下是一般情况下人体对电流的耐受范围:
- 低频电流(50/60Hz):大多数人可以承受小于1毫安的低频电流而不感觉到不适。
在1-5毫安范围内,人体可能会出现轻微触电感觉;超过5毫安则可能引起肌肉抽搐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 高频电流:对于高频电流(如射频电流、微波电流等),人体对电流的耐受能力更高。
在这种情况下,人体能够承受更高的电流而不会立即感觉到不适或受伤。
然而,长时间暴露于高频电流下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人体对电流的耐受能力是非常个体化的,因此对电流的反应会因个人差异而有所不同。
此外,个人的健康状况、心脏健康、湿度等环境因素也可能会影响人体对电流的耐受能力。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接触电源电流时都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护自己免受电击伤害。
人体允许的安全电流
人体允许的安全电流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所能承受而不会引起灾害的电流大小。
根据国际标准和安全规范,一般认为人体允许的安全电流为10毫安(mA)以下。
当人体接触到电流大于10mA时,会感觉到电流的刺激和疼痛。
当电流达到50-100mA时,会引起肌肉痉挛,难以挣脱电源,
可能导致无法自主控制身体,进而导致伤害。
当电流超过
100mA时,可能引发严重的生命危险,如心脏骤停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体对电流的耐受能力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电流的频率、电流经过的路径和时间等。
在特殊情况下,即使电流低于10mA,也可能对人体造成灾害,例如心脏起搏
器等医疗器械的使用者。
因此,在接触电流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高于10mA的电流,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使用绝缘工具、穿戴绝缘手套等,以减少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在论坛逛时,看到有人讨论多少节干电池串联可能会危害到人的生命?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感觉很有趣。
我在网上找了找资料,转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
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
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如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1s,可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电流为50mA。
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可按30mA考虑。
人体对电流的反映:
8~10mA 手摆脱电极已感到困难,有剧痛感(手指关节).
20~25mA 手迅速麻痹,不能自动摆脱电极,呼吸困难.
50~80mA 呼吸困难,心房开始震颤.
90~100mA 呼吸麻痹,三秒钟后心脏开始麻痹,停止跳动.
根据欧姆定律(I=U/R)可以得知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与外加电压和人体电阻有关。
人体电阻除人的自身电阻外,还应附加上人体以外的衣服、鞋、裤等电阻,虽然人体电阻一般可达5000Ω,但是,影响人体电阻的因素很多,如皮肤潮湿出汗、带有导电性粉尘、加大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和压力以及衣服、鞋、袜的潮湿油污等情况,均能
使人体电阻降低,所以通常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是无法事先计算出来的。
因此,为确定安全条件,往往不采用安全电流,而是采用安全电压来进行估算: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干燥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下,安全电压规定为36V,对于潮湿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如金属容器、管道内施焊检修),安全电压规定为12V,这样,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可被限制在较小范围内,可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人身安全。
静电电压的情况:
静电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它附着于物体表面,在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时才会释放能量。
当感觉到电击时,人身上的静电电压已超过2000伏;当看到放电火花时,身上的静电电压已经超过3000伏,这时手指会有针刺般的痛感;当听到放电的“啪啪”声音时,身上的静电电压已高达7000伏-8000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