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地质构造
- 格式:ppt
- 大小:6.04 MB
- 文档页数:91
1.工程地质条件包含因素:地形地貌、地质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自然地质作用和现象、建筑材料。
2.地质构造: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3.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彼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4.土的定义:土是分布在地壳表面的一种地质体。
自然界中的土体多形成于第四纪,是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颗粒,在原地残留或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不同自然环中沉积下来形成的堆积物。
5.风化作用: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于地面的岩石经受着风、电、大气降水和温度等大气营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岩石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6.滑坡:是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7.地震的概念: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内力作用产生的一种地壳振动的现象8.地震的分类:1 构造地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
2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运动引起的地震。
3 陷落地震:由于山崩和地面陷落引起的地震。
4 人工出发地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
9.震源和震中概念:震源是指地球深处因岩石破裂产生地壳震动的发源地。
震源正对着的地面位置称震中,即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
10.地震级和地震烈度的概念:地震级:地震大小,地震烈度:表明地震对具体地点的实际影响,不仅取决于地震的能量同时受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地震波的传播介质和表土性质条件的影响。
地震级和地震烈度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在不同地区烈度是不一样的。
地震是地震大小的量级,烈度是该地的破坏程度。
11.地震液化效应:干的松散粉细砂土受到震动时有变得更为紧密的趋势,但当粉细砂土层饱和时,即孔隙全部为水充填时,振动使得饱和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地震过程的短暂时间内,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砂料通过其接触点所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砂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的状态,这就是通称的砂土液化现象。
1.褶皱构造对工程建筑影响:●褶皱构造核部或转折端是岩层应力最集中的地方,容易产生节理,岩层破碎,影响了岩层的强度与完整性。
向斜构造核部是地下水储水较丰富的地段,不利于建设,容易产生塌顶和涌水问题●褶皱翼部建筑工程施工和布置,需要对岩层的倾向和倾角的大小分析综合。
●对隧道工程,一般从褶皱翼部通过比较有利。
2.节理对岩体影响:节理将岩层分割成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岩块,因而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促进岩体风化,增强岩体的透水性,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
3.断层构造工程地质评价:岩层发生强烈的断裂变动,岩体的裂隙增多,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地下水发育降低了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对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断层降低了地基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易发生地面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断裂●断层构造为地下水的良好通道,易发生坍塌甚至冒顶,或地下水涌水问题4.地下水与工程建设●地基沉降。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不当,会使周围地基产生固结沉降,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重者使建筑物基础下的土体颗粒流失,甚至掏空,使建筑物开裂●流砂。
流砂造成大量的土体流动,致使地面塌陷或建筑物地基破坏,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稳定●潜蚀。
地基土层内有地下水的潜蚀作用时,会破坏地基土的强度,形成空洞,产生地表塌陷,影响建筑工程的稳定。
●浮拖。
●基坑突涌。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
5.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地下水造成的危害。
防治地下水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地下水的危害,同时要加强监管,做好勘测、设计、施工。
验收各阶段地下水防治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水文地质勘测。
要详尽了解最高地下水位的标高、类型、补给来源、水质、流量、流向、渗透系数、压力以及历年气候变化情况、降水量、蒸发量及地层冻结深度等技术指标,这是合理确定工程防水标高、防护要求与地下水防止措施的前提与保证●结构自防水设计1.选用合理结构形式2.优化构造节点设计●降排水系统设计。
排水是指坑内明排,一般是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用抽水设备不断将基坑中的渗水排除,疏干开挖土方及基础施工的作业面,随排随挖,措施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