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导游基础第七章考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园林1、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商周时期:特点:初期造园阶段。
最初的形式为囿。
春秋战国时期:特点:园林中有了成组的风景。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为主的宫苑。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风格转向崇尚自然。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园林进入精深发展阶段。
2、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A、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B、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殂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C、合乎自然规律。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3、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1)按占有者身份分:A、皇家园林:其特点为: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著名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公园;B、私家园林:特点为: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七玲珑,色彩淡雅素静;著名园林有: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扬州的个园等。
2)按园林年处地理位置分:A、北方类型:特点:范围大,建筑富丽堂皇,自然条件不如南方,风格粗犷。
著名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B、江南类型:特点:范围小,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自然条件好。
略显局促。
著名园林有:江苏无锡物寄畅园、上海的豫园等。
C、岭南类型:特点:具有热带风光,建筑都较高而宽敞。
自然条件比北方、江南都好。
著名园林有:广东顺德的清晕园,东莞的可园等。
4、中国古代雷锋林的组成要素:1)山A、秦、西汉时期:特点:开始人为造山,象征东海神山;B、东汉时期:开始模仿自然山水。
C、魏晋南北朝时期:写意式的叠山。
D、唐宋时期: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
E、明清时期: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
2)水理水方法:A、掩:做法: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作用: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印象。
B、隔:做法:在水中筑堤,或在水面上架桥。
作用: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知识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依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
最初的形式为囿。
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
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长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
佛教的传人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生活要求。
另外,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
现在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典园林史的知识点:
1. 起源: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囿”,最初是供帝王贵族狩猎和游乐的场所。
2. 发展阶段:历经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3. 主要类型: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等。
4. 设计理念:强调天人合一、师法自然、以小见大等理念,注重景观的意境和韵味。
5. 造园手法:运用借景、对景、框景、障景等手法,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6. 园林要素:包括山水、植物、建筑、小品等,其中山水是园林的主体。
7. 典型代表:皇家园林有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寺庙园林有灵隐寺、普陀寺、寒山寺等。
8. 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对日本、朝鲜等国家的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第一节旅游活动及其分类第二节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第三节旅游业的构成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第四节旅游市场与国际旅游组织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第二节中国科技文化第三节中国哲学与文学第四节中国书画艺术第五节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第六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和成功经验第三章中国旅游景观第一节旅游景观概述第二节地貌旅游景观第三节水体旅游景观第四节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景观第五节动植物旅游景观第六节中国的世界遗产及其他第四章中国的民族与民俗第一节中国民族民俗概述第二节汉族第三节中国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第四节中国西南部分少数民族第五节我国南方部分少数民族第五章中国的宗教文化第一节中国宗教概述第二节佛教第三节道教第四节基督教第五节伊斯兰教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第二节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城防建筑与古镇古村第三节宫殿与坛庙第四节陵墓建筑第五节中国著名的楼阁·佛塔·古桥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色和分类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之造园艺术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第四节中国现存的著名园林第八章中国饮食文化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述第二节中国四大菜系第三节中国风味特色菜第四节地方名点小吃第五节名茶与名酒第九章中国的风物特产第一节中国陶瓷器第二节中国四大刺绣第三节漆器·金属工艺品和玉石木雕刻第四节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鉴赏第一节中国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第二节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第三节中国旅游诗词名篇赏析第四节中国旅游名联赏析第五节中国游记名篇赏析第十一章主要旅游客源地(地区)概况第一节港澳台地区概况第二节亚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三节欧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四节美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五节大洋洲·非洲主要客源地概况附录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一、先秦时期(起源阶段)1. 起源背景2. 功能特点- 这一时期园林的功能以实用为主,如狩猎、通神等,但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观赏游乐性质。
二、秦汉时期(发展阶段)1. 园林规模与类型的发展- 汉代的园林类型更加丰富,除了宫苑外,还有私家园林的出现。
西汉的上林苑是这一时期宫苑的代表,它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园林,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滈、涝、潏八水出入其中。
苑内有众多的宫、观等建筑,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集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2. 园林造景手法的初步形成- 在造景手法方面,秦汉园林开始注重对山水的利用和改造。
例如上林苑中,既有天然的山水地形,又有人工开凿的池沼,如昆明池。
同时,园林中建筑的布局也开始与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山水园林格局。
而且,在植物配置方面,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划,上林苑内种植了大量的奇花异木,种类繁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转折阶段)1. 社会背景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非常活跃,玄学兴起,佛教传入并逐渐兴盛。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不得意,往往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然之美。
2. 园林风格的转变- 园林风格从秦汉时期的宏大、华丽向自然、质朴转变。
私家园林大量兴起,如石崇的金谷园。
金谷园位于洛阳城西北郊的金谷涧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蔽翳,还有水碓、鱼池等景观。
园主在园中过着饮酒赋诗的生活,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追求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
四、隋唐时期(兴盛阶段)1. 皇家园林的繁荣-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唐代的大明宫是当时最重要的皇家宫殿园林之一。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建筑宏伟壮丽,园林景观丰富。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重要水景,池中有蓬莱山等岛屿,象征着海上仙山,体现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布局模式。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之后今天已经被我们所继承和发展,而为中国广大人民所享用了。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如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
至于中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它们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1] 。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综合反映,在历史上却长期为统治阶级和达官贵人所占有享用。
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之后今天已经被我们所继承和发展,而为中国广大人民所享用了。
为了能简要地说明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现根据历史文献和现存古代园林遗址的考察,循其明显的规迹,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概述之。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分析香城浪子第一章:旅游业概述●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旅游的基础条件是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进步。
●游客----------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的客体。
旅游服务及其设施-----------旅游活动的媒介。
●游客的基本条件:旅游动机、可自由支配收入、空闲时间。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和气候景观类。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
●旅游业三大支柱:旅行社业、交通客运业、饭店住宿业。
●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的作用:A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B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C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D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E增加政府税收。
F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旅游业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作用:A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B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世界和平。
C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D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E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旅游业态:旅游业以产品创新为竞争内容,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组织方式和经营形态。
●红色旅游: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A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B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C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生态旅游: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国内旅游的主要特点:规模庞大、短程旅游比重大、散客比例高、出行方式多样、人均消费水平低。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简述1.长江流域父系公社代表:山东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河南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
1.中国园林的源头是什么,论述其涵义和功能?早建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要紧构筑物是“台”。
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刻在公元前11世纪,也确实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囿的概念:奴隶主爱狩猎,殷代以后帝王为了幸免破坏农田而把狩猎活动操纵在必然范围内,周围围墙,养禽兽专人治理,空地上种植果蔬树木开凿水池浇灌,也有必然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这时的囿已经初步具有了园林的功能与格局。
台的概念:台即用土堆筑的高台,用以登高观天象通神明。
台是山的象征,历代帝王均筑高台以祭天,也可登高远眺,观赏风光,成为园林最先的构筑物。
囿为狩猎之用,台为通神之用,因此,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先具有的两个功能。
“一池三山”起源于昆仑神话和神仙思想,太液池,蓬莱,住持,瀛洲后成为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计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设置三座岛屿。
试述建章宫园林布局、风格特点及对后世皇家园林的阻碍。
布局:建章宫是上林苑中最重要的一个宫城,位于汉长安城西城墙外。
其宫殿布局由前宫后苑组成。
风格:建章宫的正门左凤阙、右神明,高大壮丽,作工精美,耐人寻味。
建章宫打破了古代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显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
前殿西北开凿了一个名叫太液池的人工湖,高岸环周,碧波荡漾,池中有瀛洲、蓬莱、住持三座仙山,以象征东海中的天仙胜境。
并用玉石雕凿鱼龙、奇禽、异兽衬托仙境。
阻碍:建章宫奠定料后世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掇山理水格局,对皇家园林的整体计划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历史阻碍。
1二、离宫御苑:建于远离京城的风光地带,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置朝政的地址13、行宫御苑:建在都城远效、近效风光优美的地址,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时间驻跸的地址14、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或皇城之内,供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地址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台:即用土堆筑的高台,用以登高观天象通神明。
台是山的象征,历代帝王均筑高台以祭天,也可登高远眺,观赏风光,成为园林最先的构筑物。
古典园林必学知识点总结一、古典园林的起源古典园林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宫苑园林。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园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集合了自然山水、建筑艺术、园林工艺和造园技术的综合艺术形式。
在古代中国,皇宫、贵族府邸和寺庙等地都建有精美的园林,这些园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典园林的起源可以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源头,对后世的园林设计和建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典园林的特点古典园林有着独特的设计特点和风格特色。
首先,古典园林在设计上注重“山水合一”和“以假造真”的原则,力求营造出最自然和和谐的园林环境。
其次,古典园林的建筑艺术讲究“藏于山水”和“架于绿荫”,注重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会撤离自然环境,而是与自然景观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另外,古典园林还注重园林布局的对称与变化、植物种植的精心选择、水的运用和工艺的精湛技艺等方面的特点。
三、古典园林的设计原则古典园林在设计上有着一些基本的原则和规律,这些原则和规律是在古代园林设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体现了古代园林设计师对自然和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古典园林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的依托、水的运用、山的运用、建筑的布局和氛围营造等方面。
这些原则为古典园林的设计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和指导,也为后世的园林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古典园林的造园工艺古典园林在造园工艺方面有着丰富的传统技艺和工程经验。
古代园林建筑包括园林景观的布置、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制作、雕刻和绘画等方面的工艺,这些工艺技艺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
古典园林的造园工艺主要包括石雕、木雕、砖雕、泥塑、绘画、竹编等。
这些工艺技艺在园林建筑的布局和装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园林环境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韵味。
五、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古典园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表现。
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画廊、雕塑、假山等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情趣,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
全国导游基础第七章考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第7章中国的古典园林
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色与分类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
最初的形式为囿。
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
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长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
佛教的传人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生活要求。
另外,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
现在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
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人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三)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四)诗情画意,融入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在师法自然的同时,更致力于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空间,这是造园者更高、更内在的追求。
园林中随处可见的园名、景题、匾额、楹联等无不浸染着园林的情调,烘托着园林的内涵和意境。
师法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融入自然——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三、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般有两种分类法。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憩享乐的园林。
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
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形高大。
现存的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
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
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师园,上海的豫园等。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l.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古都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
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
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
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馀荫山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