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 格式:ppt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54
学校厚川班级四年级姓名时间
实验名称3、1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明确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征。
实验器材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标本,手电筒、放大镜、钥匙。
实验过程1、用放大镜分别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标本,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上。
2、用手摸一摸三种岩石的表面,感受岩石的颗粒大小及粗糙
程度。
3、用手电筒分别照射三种岩石标本,观察每种岩石的光泽度。
4、用钥匙分别在岩石的表面刻画,感受种岩石标本的软硬度。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
或实验结
果
结论:不同的岩石在颜色、软硬度、光滑程度、光泽度以及颗粒大小上有着不同的特征。
学校厚川班级四年级姓名时间
实验名称3、3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明确岩石分类存放有助于我们观察研究。
实验器材岩石标本、贴纸、盒子。
实验过程1、将采集来的岩石贴上编号,并记录下岩石的名称、采集时间和采集地点。
2、把岩石放到盒子里并有序地的排好。
3、将所有岩石与编号制成表格,一起放到盒子里。
4、拍照保存,防止意外打乱次序。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
或实验结
果
结论:观察并记录事物的特征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教科版四年级下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明确:它们都是由颗粒组成,颗粒的特点分别是细密、粗疏、粗大。
用放大镜观察三种岩石标本:①它们是由颗粒组成的吗?用小刀刻②颗粒大小一样吗?③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吗?岩石颗粒特征观察记录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
3、摸一摸用手分别触摸这三种岩石标本的表面,感觉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岩石光滑特征观察记录4、照一照用手电筒分别照射铝箔包装纸、地板、黑板和窗户上的玻璃,再照射每块岩石,看看它们的光泽和谁类似。
【实验材料】手电筒、铝箔包装纸、地板、黑板和窗户上的玻璃观察结果:三种岩石都具有光泽花岗岩:与地板类似砂岩:与黑板类似大理岩:与玻璃类似5、刻一刻【知识卡片】矿物的硬度软: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
分别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画三种岩石标本,结果会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注意】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摸岩石用手电筒照实验证明:岩石是有硬度的。
(三)汇总交流 >石见索∙i6永A a⅛ 二、研讨 I 、交流我们的观察结果,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各有哪些特征? 花岗岩:花斑状,有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大理岩: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较粗,比较粗糙,晶莹润泽,紧密,较软。
砂岩: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2、我们如何去观察、描述一种未知的岩石?明确:我们可以用眼睛观察,也可以借助工具观察,可以用看、摸、照、刻画等方法观察,可以从颜色、软硬、光滑、光泽、有无层理、气孔、斑点、条纹等等方面对岩石进行描述。
三、合作探究石灰岩、大理石遇上稀盐酸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明确: 石灰岩、大理石遇上稀盐酸会冒泡。
四、课堂练习1、连线题:将岩石及其特点连线花岗岩 青灰色,遇盐酸冒泡石灰岩 花斑状,很坚硬砾岩 有美丽条纹,遇盐酸冒泡大理岩 混凝土状,粗糙,硬 2、某同学找到一块含有古代鱼化石的岩石,可能是()。
2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感官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
2.会使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3.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1.积极参加观察岩石特征的探究活动,保持对岩石的研究兴趣。
2.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
【教学过程】(一)聚焦岩石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让我们了解一下几种常见的岩石有什么特征。
(二)探索1.观察下面三种常见的岩石。
要求: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花岗岩:颜色为黑麻肉粉色(肉红色至浅灰色不等),形状不规则,表面较无光泽。
砂岩:颜色为土黄色,形状不规则,表面无光泽。
大理岩:颜色为白色,形状不规则,表面有光泽。
2.更细致地观察三种岩石标本。
科学家在野外观察岩石时还采用了一些更为细致的观察方法,对认识岩石的特征很重要。
(1)仔细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是否有纹理、分层,是否有斑点、小孔。
请学生对照岩石样本,对三种岩石进行观察,发现特征。
通过实验发现:花岗岩无纹理、分层,有斑点,无小孔;砂岩无纹理、分层、斑点、小孔;大理岩无纹理、分层、斑点、小孔。
(2)用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它们是由颗粒组成的吗?颗粒大小一样吗?可以看出是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吗?通过实验发现:花岗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粗疏,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砂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细密,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大理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粗大,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3)用手分别触摸这三种岩石标本的表面,感觉是光滑还是粗糙的?通过实验发现:花岗岩粗糙,砂岩粗糙,大理岩粗糙。
(4)用手电筒分别照射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观察光泽度。
发现:花岗岩、大理岩有光泽,砂岩无光泽。
学校厚川班级四年级姓名时间
实验名称3、1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明确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征。
实验器材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标本,手电筒、放大镜、钥匙。
实验过程1、用放大镜分别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标本,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上。
2、用手摸一摸三种岩石的表面,感受岩石的颗粒大小及粗糙
程度。
3、用手电筒分别照射三种岩石标本,观察每种岩石的光泽度。
4、用钥匙分别在岩石的表面刻画,感受种岩石标本的软硬度。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
或实验结
果
结论:不同的岩石在颜色、软硬度、光滑程度、光泽度以及颗粒大小上有着不同的特征。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可以从颜色、光泽、花纹、条痕、软硬、组成颗粒等方面观察和描述。
2、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岩石是我们常见的岩石,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应用。
3、观察岩石的方法很多,如:手摸、鼻闻、轻轻敲打、用小刀刻(或指甲、铜钥匙等刻)、滴盐酸等。
4、岩石的特点:①花岗岩:花庭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②砾岩:看起来像混凝土,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粗糙,硬。
③石灰岩:青灰色、灰色或微黄色,颗粒细,光滑,较硬,常有化石,遇盐酸冒泡。
④砂岩: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⑤页岩:有灰、黑、红、棕、黄等多种颜色,颗粒细,较软比较光滑,薄层状,常有化石。
⑥板岩:灰色、绿色等,容易分离成层,颗粒细,结构紧密,比较光滑,硬,敲击有清脆的声音。
⑦大理岩: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较粗,比较粗糙,晶莹润泽,紧密,较软,遇盐酸冒泡。
5、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
6、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
7、很多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如赤铁矿是红色的,褐铁矿是褐色的,黄铜矿是黄色的,白鸨矿是灰白的。
8、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它广泛的应用于研磨,切割,抛光等重要工具中。
9、硬度最小的是石墨,它是重要的固体润滑剂,还用来制作铅笔芯。
10、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11、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12、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13、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171种,是世界上矿种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O14、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粗略地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较软------ 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较硬------ 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花岗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砾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岩石的颗粒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2、通过在活动区自由组成小组对岩石进行观察、记录和在讨论区与指定组员之间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激发继续研究周围岩石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1号:花岗岩、2号:砂岩、3号:石灰岩、4号:页岩、5号:大理岩、6号:砾岩、镊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碟子、水槽、毛巾。
2、演示实验:在岩石上滴稀盐酸录像、相关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游戏: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出他是我们班里的哪位同学。
教师叙述学生外貌,学生猜测。
你是根据我的那几点提示猜出来的?说出他的特征。
为什么这几点提示特别有用呢?这是他的特征。
再做一次,这一次要说明是根据哪几点特征猜测的?最后来猜猜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对象吧,它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上,泥土里,海底深处都可以找到它,它们严严实实地拼在一起,形成地球的坚硬外壳。
学生猜测没错,今天我们将继续围绕“岩石”进行观察(出示课题)上课,师生问好。
一、复习1、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观察到岩石的哪些方面呢?条纹、一层层的,有花斑、一粒粒的……(学生回答,教师跟着出示图片)层理:有的岩石有着像书本一样一层一层叠加起来,这就叫岩石的层理。
如果岩石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平整的凹陷,这可以称为层理吗?生物痕迹:古时候的生物遗体被沙石掩埋,不易腐烂的部分与周围沙土一起石化成岩石。
斑点:PPT人为形成的破损不可以称为斑点同学们上节课观察到的层理、气孔、花斑等特征都属于岩石的构造,岩石的构造是岩石的一种偶然现象还是同一种岩石共有的特征呢?待会你可要仔细观察。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中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具体的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岩石的基本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质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岩石这种宏观的地质现象,他们可能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认识和理解岩石的特点和分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分类。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岩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岩石标本和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岩石这一自然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岩石的分类:介绍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三种常见的岩石,并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特征。
3.岩石的形成和变化: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岩石的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岩石的分类、特征和形成过程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教材分析】岩石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本课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三种岩石,从肉眼的初步观察到使用工具的细致观察,让学生不但知道三种岩石各自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学会观察岩石的视角与方法。
学生主要借助比较的方法认识三种岩石是否有纹理、分层、是否有斑点、小孔、光滑、粗糙程度、光泽、硬度、岩石成分的颗粒大小、成分是否单一等特征,同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知道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科学的方法。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研究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意义。
对于岩石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兴趣。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这三种岩石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区分这三种岩石对于学生来说十分轻松,但在生活对岩石无意识的观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特征认识。
四年级的学生对观察物体已掌握了一些方法,可作为本节课观察岩石的基础,但对岩石观察还有一些独特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但这正是本节课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性,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用科学家的视角和方法去研究岩石。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会用感官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
会使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积极参加观察岩石特征的探究活动,保持对岩石的研究兴趣。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观察比较中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难点:学生对于岩石光泽的判断【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1个放大镜、1个手电筒、1枚钢钉、1把铜钥匙、活动记录手册,(以小组为单元,材料充足,可2人一组)。
【教学过程】一、聚焦:种类繁多的岩石(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ppt3种岩石图片、三种岩石。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教科版)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1.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对各种岩石进行了初步观察和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岩石的第一课.本课书分两部分:猜测岩石的来历和火山喷发实验.对于猜测岩石的来历,学生的经验积累较少,并且缺乏进行科学推测的基础,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把猜测岩石的来历作为本课书的第一课时.其次,云南省是一个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岩石种类颇为丰富的省份.大量奇特的地貌,各种千奇百怪的岩石,为本次教学提供了优厚的教学资源.本课以调查沉积岩的成因为主线,因此我特别结合了地方特色,选取云南省楚雄州饱满乡的沉积岩为观察材料.饱满乡的沉积岩分层明显,层与层之间容易剥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富含云南“楚雄鱼”化石,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容易找到生物遗体或遗迹,能较好地寻求到沉积岩形成的有力证据.猜测岩石的来历主要是启发学生从结构、构造方面进一步观察岩石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运用自己的经验推测砂岩等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教学好这课书,将会对下一课认识火山岩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岩石已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于岩石的形成,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深入考虑过这个问题,也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更没有经历过从细致观察到推测成因这个科学研究的过程,因此对于成因的推测具有一定的难度.二、教学设计特色为了使学生在观察和推测的过程中,获得对地球内部构造和运动变化的一些粗浅认识,领悟到岩石的构造等特征与成因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学到一些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在思维水平上有所提升,我作了如下设计、安排:1.播放各种岩石的图片,学生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筛选后,确定研究主题:这些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很多岩石,再次播放各种典型的岩石图片,可以唤起学生对探索岩石奥秘的兴趣,从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但学生提出的问提往往比较散乱,因此教师和学生共同整理和筛选,确定研究的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后继活动的展开,还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2.学生对研究的主题进行猜想.其实学生对岩石形成的看法有的是来源于课外书,有的是听说的,有的是想象的,基本没有学生亲自研究过,这时教师告诉学生:科学研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即在证据基础上进行推理,进而向学生引入科学研究的方法.3.观察岩石,推测成因.人类不可能回到远古时期去研究过去发生的事,但可以利用远古时期留的痕迹或信息来推测远古时期的情况,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我根据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程序设计了观察、推测、汇报环节,具体安排如下:①通过观察各种沉积岩,获取相关的信息,即收集证据.观察前先讨论观察方法,让学生通过看、摸、刻、敲等方法对岩石的构造进行有序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从而获得推测的证据.②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进行推测.学生通过观察岩石获得大量的信息后,经过整理、分析,并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从而对岩石的成因进行解释.③集中汇报、交流.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的想法、思维明晰化、外现化,还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审视,深化各自的认识,建构出更合理的推测.4.在教学环节中还设置了模拟实验,模拟砾岩、页岩形成的一些原理,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岩石形成的推测,为教学增加了一个亮点.5.在教学的最后,播放采集岩石地的地貌视频,目的是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这些岩石是沉积形成的,就应在水底或低洼处,为什么会在山上找到呢?以这样的问题结束教学,深化了学生的思维,保持和发展了学生对岩石研究的兴趣,并将探索延伸到课外.三、授课效果本节课的教学贴近学生,精心设计的每一个活动,不仅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学生还获得了新的认识,体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四、教学反思1.开放型的教学模式,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求知识,展开讨论,并在争论、交流中相互启发,促进了思维,学会了学习.2.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中的一切活动设计,力求从学生的认识能力、知识水平出发.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各种研究实践活动,交流探索到的信息和自己的推测,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增长新知,在探索中培养能力,在探索中体会科学的本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3.选取的实验材料典型,具有地方特色.本节课观察岩石的结构特征是重点,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岩石成因的推测.为使学生观察的岩石更典型,特征更明显,教师根据云南的地质地貌,带领学生从昆明的筇竹寺、楚雄等地采集了很多岩石,并从中挑选出一部分作为本课书的实验材料,为学生收集推测的证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材简析】第2-4课为本单元的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岩石展开。
本课是研究岩石的第一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知道了岩石和土壤对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变迁具有重大意义,从本课开始将对岩石和土壤进行更细致、科学的观察研究。
岩石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本课将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共有三个活动:1.引导学生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去观察三种岩石的外部特征;2.学习科学家们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使用简单工具,比较不同岩石的颜色、坚硬程度、颗粒粗细等特征,同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知道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科学的方法;3.根据探究中记录的表格,总结归纳出三种岩石的特征,学会观察岩石的视角和方法,完成对知识的迁移。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观察物体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对岩石的结构特征有着浓厚的兴趣,也能熟练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岩石。
在上一课的学习后,学生理解了研究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观察岩石还有一些更细致、科学的方法,这些方法相对比较陌生,但也正是本节课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重点。
在完成本课的学习后,相信学生已经能区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性,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用科学家的视角和方法去研究岩石,但对于完成岩石特征知识的迁移,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实践巩固。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知道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科学思维]借助参照物,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并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探究实践]借助感官和简单工具,由浅入深地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细致、科学的观察,如实记录观察结果。
[态度责任]在观察岩石的过程中,保持对岩石的探究热情,意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观察比较中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石灰岩、大理岩、玄武岩、砂岩、花岗岩、页岩等几种常见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的重要。
2、通过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质疑意识和互动有效性。
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1、描述岩石。
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分组实验:1号石灰岩、2号大理岩、3号玄武岩、4号砂岩、5号花岗岩、6号页岩、镊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水杯、湿毛巾、玻璃皿。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分)1、出示一块岩石的标本,提问:这是什么?它从哪儿来?2、提问:关于岩石,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3、提问:地球上的岩石都一样吗?二、观察岩石实验(9分)1、讨论观察方法(出示:花岗岩、砂岩)我们已经学过了用自己的感官来观察岩石,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方法来观察这两块岩石有什么不同?2、交流反馈(1)学生汇报两块岩石的不同。
(2)刚才同学们是用看的的方法来观察这两块岩石的,除了看颗粒不同以往还可以看什么呢?★看:看什么?(颜色、形状、条纹等)随机出示条纹、生物痕迹等图片(板:看)除了用眼睛看,我们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来观察。
(板:放大镜)猜一猜利用放大镜还可以观察到什么?(随机出示岩石的条纹、斑点、生物痕迹等)★摸:摸什么?(粗糙还是光滑)(板:摸)追问:为什么有的岩石摸上去会感觉很粗糙呢?导出:因为有的岩石上面有一颗一颗的东西。
(这一颗一颗的东西叫颗粒,(板:颗粒)出示颗粒图片,(大的颗粒既可以摸出来,也可以看到)专家把岩石颗粒分为三级,即粗粒、中粒、细粒,比芝麻大的颗粒为粗粒,比芝麻小比面粉粒大的为中粒,肉眼看不见的为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