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4
第9课共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案)-《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优质教学课件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环节为听说读写,是第九课的第一部分,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了解中国传统美德的概念和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将掌握以下内容:1.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意义与价值。
2.中华传统美德的概念。
3.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
4.学会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概念、价值和意义。
2.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概念和内容。
3.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涵义。
技能目标:1.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
2.学会在生活中积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情感目标:1.能够增强爱国教育意识,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发扬民族精神。
2.凝聚民族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美德的概念与内容。
2.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如何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四、教学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min)首先,老师对课题进行简要介绍,然后以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为切入点,引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话题,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概念,提高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识。
环节二:讲解传统美德的概念与发扬(10min)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传统美德,简要分析其内涵。
2.具体讲解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1)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尊重师长等。
3.让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环节三:讲解中华民族大团结以及国情(20min)1.通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意义和价值。
2.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背景及现状,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3.让学生思考中华民族大团结对我们的意义和历史价值。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作者通过词体现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品味词作的豪放。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讨论、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进而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宋代的词,明确是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与豪放。
婉约,内容不外乎是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而豪放派便恰恰与其相反,内容比较宽阔浩荡,气势恢宏,让人读后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苏轼是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词风的代表作。
二、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观眼前之景(题目)思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情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1、上阙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明确:景——雄奇壮丽景物描写的豪放“大”字写出了长江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气势。
“千古”则写出了历史长河的浩瀚渺远。
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江水、浪花和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体,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久的时间背景。
为全词奠定了昂扬的基调。
2、这几句中哪几个字用得好?请大家展开想象,为我们描绘一幅赤壁美景。
明确:“乱”写出山石险怪,“穿”写出高峻陡峭。
“惊”写浪花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字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
作者从形状、声音、以及颜色三方面,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观,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面对这如画的江山,作者想到了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作者为什么用“初嫁”,而非“出嫁”?明确:人——英雄人物周瑜形象的豪放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才华文韬武略才华恣肆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1.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画面引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第9课改革开放【学习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前一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这次会议上做出哪些重要决定?生: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教师讲授,承上启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我们开始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新的内容——《改革开放》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相互合作的前提下,通读课本,结合导学案完成本节课的自主学习任务。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板书】:对内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师: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目的是什么?生: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目的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师:既然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言外之意就是说以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为什么?生:政社合一,统一经营、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师:在农村经济改革中,我国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什么?生: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自发行动起来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后来党中央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推动农业生产的向着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全新的生产关系的确立使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九课《音阶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第二节《音阶歌》。
详细内容包括音阶的概念、音阶的构成、音阶的唱名法以及简单的音阶歌曲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音阶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演唱简单的音阶歌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阶的概念,知道音阶的构成及唱名法。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能熟练演唱音阶歌曲。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音阶的构成及其唱名法。
教学重点:音阶的概念、音阶歌曲的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音响设备。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熟悉的音阶歌曲,引导学生关注音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讲解音阶的概念、构成和唱名法。
(2)演示音阶的演唱,并指导学生跟随演唱。
(3)分析音阶歌曲的构成,教唱一首简单的音阶歌曲。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演唱音阶。
(2)分组演唱音阶歌曲,互相评价。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复杂的音阶歌曲,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六、板书设计1. 音阶的概念、构成、唱名法。
2. 简单音阶歌曲的谱例。
3. 复杂音阶歌曲的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一首音阶歌曲,并分析其构成。
2. 答案:音阶歌曲《小星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音阶概念的理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兴趣小组,深入学习音乐知识。
(2)组织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比赛、音乐会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音阶的概念、构成、唱名法的讲解。
2. 音阶歌曲的演唱教学。
3. 随堂练习的设置与指导。
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5.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合理性。
一、音阶的概念、构成、唱名法讲解1. 音阶概念:音阶是音乐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由一组按照音高顺序排列的音符组成。
在讲解时,可通过比较不同音阶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音阶的概念。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九课《老人与海(节选)》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九课《老人与海(节选)》教案篇一知识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大致的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能力培养目标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德育渗透目标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2.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难点: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3.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
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
第九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教案
XXX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有举报和控告的权利。
监督权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也是保障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
权的重要手段。
二)广泛的民主决策权和管理权
1民主决策权和管理权的定义
民主决策权和管理权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
理的权利。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决策权和管理权,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
体现,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
2我国公民的民主决策权和管理权
1)参与基层民主管理
公民可以参加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等基
层组织的民主管理活动,对基层事务进行讨论、决策和监督。
2)参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
公民可以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和委员,参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
公民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向政府反映意见和建议,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
3小结
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包括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民主决策权和管理权。
行
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也是保障国家民主政治的
重要保障。
和服务对象,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和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监督权,以及如何寻求政府的帮助。
讲授、案例分析、讨论、互动交流。
听讲、讨论、思考、归纳总结。
PPT、白板、黑板、案例分析材料。
第九课《音阶歌》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目录•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资源与支持•拓展延伸与课外活动01课程介绍与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音阶的基本概念和排列顺序,为进一步学习音乐理论打下基础。
《音阶歌》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易于学生记忆和演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音阶歌》是一首以音乐基础知识——音阶为主题的儿童歌曲。
《音阶歌》背景及意义学生能够了解音阶的定义、分类及在音乐中的作用;掌握歌曲中出现的音阶排列。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独立演唱《音阶歌》,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简单乐曲的音阶结构。
通过歌曲的学习和演唱,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时间歌曲学习(2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音阶歌》,学生跟唱学习;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发音、掌握节奏和旋律。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音阶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音乐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音阶的重要性。
课程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音阶歌》的旋律,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音阶歌》,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演唱水平。
课程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和应用。
02教学内容与方法音阶基本概念及分类音阶定义音阶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音,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要素。
音阶分类根据音程关系和调式特点,音阶可分为大调音阶、小调音阶、五声音阶等。
音阶在音乐中的作用音阶是音乐的基础,不同的音阶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和风格特点。
通过对《音阶歌》的旋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音域、节奏、节拍等特点。
歌曲旋律分析针对歌曲中的高音、低音、连音等难点,进行演唱技巧的讲解和示范。
演唱技巧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唱实践,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学生演唱实践歌曲旋律分析与演唱技巧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方法与手段01020304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音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9课手掷模型飞机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手掷模型飞机的制作方法,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掌握基本的识图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善于动脑、克服困难与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
【材料准备】
220毫米长的木筷子、吹塑纸、KT板、橡皮泥、剪刀、裁纸刀、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手掷模型飞机就是利用手掷动力飞行的,我们一起来制作一架吧。
二、观察思考。
观察手掷模型飞机的结构,思考各部分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
(1)木筷子做机身
(2)机翼与尾翼就是用吹塑纸制作的
(3)机头可以用KT板制作
三、设计方案
小组商讨确定手掷模型飞机制作方案
四、动手实践
1、制作机身
(1)在KT板上按尺寸画好机头
(2)把机头裁好后粘在机身上
2、制作机翼:按尺寸裁剪
3、制作水平尾翼与垂直尾翼
4、组装:用双面胶粘好机翼与尾翼
5、配重:机头配上适量橡皮泥
6、试飞:机头略微下倾,向前掷出。
五、分享成果
试飞调试后,评价自己的飞机模型,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1/1。
第九课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教学要求本课主要了解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几个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
教学难点掌握仡佬族族名的正确读法与写法;介绍人口较少民族教学重点了解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的基本情况;锡伯族的人口分布与达斡尔族的人口分布情况类似;清楚区分仫佬族和仡佬族。
教学准备多媒课件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教师活动一、看一看(课件出示各民族图片)1.毛南族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帽;“同填”或“同顶”是毛南族人民喜欢的体育项目。
2.“地戏”在仫佬族中比较流行。
3.锡伯族喜爱射箭,“四、一八”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4.阿昌族打制的长刀闻名于世。
5.打锅庄是普米族的传统舞蹈。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万以下的民族有20个,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数的0.4%(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这些民族分别是哪些?国家在一些方面对人口较少民族有特殊的帮助和扶持政策,或政策上的倾斜。
师补充:在确定人口较少民族时,这些民族人口不足10万,这么多年过去了,有的民族人口已超过10万,但我们仍以当年确定的这22个民族为准。
二、拓展知识在我国傣族、阿昌族、佤族、德昂族、布朗族中流行的民族乐器葫芦丝。
邮票上的民族特点(服饰、歌舞、民族乐器)。
三、师总结。
这些民族分别是:高山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他们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福建、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等10个省(区)。
板书设计第九课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毛南族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帽;“同填”或“同顶”是毛南族人民喜欢的体育项目。
“地戏”在仫佬族中比较流行。
欢迎阅读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矛盾的含义(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4)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理解(1)(2)(3)(4)(5)(6)(7)◇分析(1)(2)(3)(4)2(1)(2)(3)(4)(5)3(1)(2)(3)(4)1、茅盾的概念;2、茅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主次茅盾与茅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整体感知】:通过学习,同学们将明确矛盾即对立统一观点、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与之相应的方法论,从而学会全面的、辩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方法点津】:(1)可联系当地发展经济的实例,分析如何体现所学原理。
(2)结合当前我国经济、政治等领域的重要事例,运用本课原理分析说明。
五、【课文导语】: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
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一框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课堂探究:(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1(1)A(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提示:矛盾双方依存的关系在教材漫画中体现出来,分析见前述(略)。
◇课堂练习: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是指: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3.梳理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玩具,导入新课 1.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的玩具是什么材料的,什么构造的?怎么玩? (学生说,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2.看来同学们的玩具真不少,也都挺会玩的,有的同学能把一件玩具玩出很多的花样,真是动脑筋的孩子。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件玩具,(板书:竹节人)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什么玩具呀?(学生大声读课题)你见过这种玩具吗?玩过这样的玩具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种玩具。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 出示: 生字:豁 凛 疙 瘩 棍 悟 裁 筹 橡 雕 跺 颓 沮 趴 屉 ①谁能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②教师评价,重点指导: 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不要把“禀”写得太长。
疙瘩:都是“疒”旁,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连绵词。
裁:读cái,注意与“栽”区分开。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寿”字。
出示: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鏖战 沮丧 悻悻 ①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词语的,结合课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②教师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③评价,指导: 出示: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鏖战:激烈的战斗。
沮丧: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愤怒失落的样子。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 (1)根据课文,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
出示: A.根据下列划分标准,写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表示) 1—4,5—19,20—29 B.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学生汇报完成情况,教师指导: A.课文主要叙述了三部分内容 1—4制作竹节人 5—19斗竹节人 20—29老师也喜欢斗竹节人 B.学生可能因为自己的兴趣点不一样,所以印象最深的部分也会不一样。
第9课空气动力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制作空气动力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制作空气动力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对空气动力船的原理有所了解。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空气动力船的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制作过空气动力船吗?制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空气动力船》。
二、观察思考:
师:课件出示几幅空气动力船的图片,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制作的注意事项。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大家说的很好,说明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三、设计方案:
师:结合课文内容,带领同学们积极制定制作空气动力船的方案;
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制定;
师:及时指出其中的要点并总结;
四、实践展示:
生: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方案以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制作;
师:巡视指导;
生:制作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
师:带领台下同学对作品积极进行评价。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9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