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三单元第4课《测量降水量》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7.75 MB
- 文档页数:13
小学科学4《测量降水量》(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测量降水量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实践操作。
测量降水量是一个有趣又实用的实验,它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降水形式和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1. 引入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充满了水的行星,水分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例如固态的冰和液态的水,也包括气态的水蒸气和液态的降水。
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分,它以雨水、雪、冰雹等不同形式出现。
降水量的测量对于了解气候、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测量降水量。
2. 目标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 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使用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和方法;- 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结果;- 分析并探讨降水量的可能影响因素。
3. 实验材料和工具为了进行降水量的测量,我们需要以下材料和工具:- 清洁的量杯(刻度盒);- 透明的标准量杯(刻度盒);- 水;- 清洁的雨量计;- 天气记录表;- 笔和纸。
4. 实验步骤(1)了解降水量的概念首先,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
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地区收到的降水总量。
常用单位包括毫米、厘米和英寸等。
降水量的多少与地区的气候和季节有关,不同的地区和季节降水量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2)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要准确地测量降水量,我们需要提前观察天气状况并记录下来。
每天早晨,学生们可以观察天空中是否有云朵、阳光的强度以及当前的气温等信息,并记录在天气记录表中。
(3)准备测量降水的设备在测量降水量之前,学生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设备。
他们可以清洁量杯(刻度盒)和雨量计,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4)测量降水量当有降水时,学生们要迅速将雨量计放置在露天的合适位置,以捕捉尽可能多的降水。
之后,将雨量计中的水倒入透明的标准量杯(刻度盒)中,并记录下测量值。
如果降水较轻,可以将降水量估算为“微量”或使用“+”表示。
而如果降水较大,可以按照标准测量降水量,并注意记录时的单位。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四课《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
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引导学生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用来练习测量、记录降水量。
【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容易忽略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三年级学生年龄偏小,理解雨量器口径大小对测量降水量没有影响也有一定难度;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样有限,制作简易的雨量器、观察读数时都会出现各种小问题。
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细致预设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实验习惯,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二)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三)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认识到雨量器的口径大小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易于观察的直筒杯、绘制好的毫米刻度条。
教师准备:多个透明直筒玻璃杯、刻度条、剪刀、胶带、拍照设施、喷壶、水槽、降水量记录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1.情境导入:同学们好,在上课前,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郑州遭遇强降水的视频)2.揭示课题:这么大的降水量给郑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那什么是降水量呢?它又是怎样测量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测量降水量》(揭示课题)。
二、探索(一)明确降水量的含义。
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天空中的雨、雪、冰雹等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无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高度。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四课《测量降水量》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旨在教师对大气中的水循环进行初步介绍后,提出“降水量是多少呢?”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测量”“怎么测量”“怎么判定雨的大小”等问题。
探索部分先提出降水的判定要有一个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雨量器的作用。
接下来,介绍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拿着做好的雨量器到室外,用喷壶模拟降雨,使学生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考虑雨量器的摆放地点、读取降雨量的方法。
对照降雨量等级标准判断各组雨量器测得的雨量等级。
最后将自制雨量器在雨天测得的数据与天气预报的数据进行比对,对雨量器效果进行评价。
研讨部分有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是关于雨量器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制作雨量器与模拟测量降水量的过程中已有提及,这两个问题的研讨是对前面活动的提升与小结,也为后续的课外实际测量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这个问题的研讨很有意义。
通过研讨,让学生明白下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也丰富了学生对降水量的测定方法。
拓展部分布置了连续10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的形式进行分析。
此活动的开展基于学生长时间观察的能力培养。
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二、说学情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难理解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测量降水量不准确。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4课《测量降水量计》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降水量》是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降水量的测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他们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概念,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难点:如何准确地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3.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降水量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准备降水量测量工具(如雨量器)。
3.准备实验材料(如水、容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降水量这一天气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为什么需要测量降水量?2.呈现(5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呈现降水量测量工具——雨量器,并展示其使用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降水量测量实验。
每组领取一个容器和雨量器,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如何准确地进行降水量测量。
引导学生总结降水量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雨量器,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降水量?让学生举例说明。
小学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测量降水量的重要性及方法引言: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证和数据的支持,而测量作为科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中,小学生将学习测量降水量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探讨测量降水量的重要性以及几种常用的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帮助三年级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
一、测量降水量的重要性降水量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测量降水量不仅有助于提供气候和气象数据,更对农业、人类生活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了解气候和气象变化测量降水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气象变化情况。
通过长期的降水量观测数据,可以揭示出气候带、季风和气候异常等规律,为气象学家预测天气和研究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 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农业种植需要合适的降水量,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都会对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测量降水量,可以帮助农民掌握地区的降水情况,以便合理进行农业生产管理,制定灌溉、种植和施肥计划。
3. 生活用水和水资源管理测量降水量有助于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划。
通过观测降水量,可以更好地理解地下水、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的补给和消耗情况,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4. 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预防降水量的测量对于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预防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长期观测降水量,可以了解到地势环境变化、水文情况以及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可能发生情况,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二、测量降水量的几种方法1. 雨量计法雨量计法是最常用的测量降水量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雨水收集在一个有刻度的容器中,测量雨水的深度来得到降水量。
这种方法较为简单,适合用于孩子们的科学实践活动。
在家中可以使用一个小口径的透明玻璃瓶或塑料瓶,将瓶口放在均匀的场地上接收雨水,然后用尺子测量水的深度。
2. 光电感应法光电感应法是一种利用光电传感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