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中市公共交通规划

巴中市公共交通规划

巴中市公共交通规划
巴中市公共交通规划

《巴中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战略之重:巴中市位于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作为“成西渝城市群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北上东进出川的核心门户、川东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成渝-

关天经济区的交通

连接桥梁”,巴中

需要高度重视公交

优先发展,明确秦

巴山区示范作用。

转型之际:城市空间发展的重大转型给巴中市中心城区的公交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单一模式的常规地面公交已无法适应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需求。经开区和恩阳区的开发建设,迫切需要快速化、集约化的出行方式促进以公交导向的紧凑型开发,多模式与精细化之路将是巴中公交发展的大势所趋。

矛盾之制:受制于狭长带状的城市空间结构,巴中老城区路网扩容能力有限,对外大通道不在、运输方式单一、道路网等级低、建设资金缺乏等造成交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

盾越来越突出。公共交通与小汽车之间的博弈必将在客流、

路权等资源

竞争上愈演

愈烈,这要求

巴中加快确

立公共交通

体系在综合

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健康城市交通结构的形成以制约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发展,防止拥堵蔓延化和常态化发展。

品质之诉:巴中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巴中市中心城区的总体发展目标为:“以发展资源深加工、现代制造、商贸物流和旅游为主,具有巴文化、红色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森林公园城市”,其中恩阳区定位为宜居新城,经开区定位为宜居宜业新城。为落实巴中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愿景,需强化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巴文化特色的城市公交体系。

二、规划范围及年限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总体规划》中划定的中心城区“一城两翼”范围,包括巴州区、恩阳区、经开区。

规划年限:本次规划近期为2020年,规划远期为2030年。

三、规划目标

确定公共交通系统组成、定位,完善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系统架构;

构建骨架公共交通设施网络,引导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调整,支撑城市用地片区组团式发展;

确定常规公交发展模式,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布局,提升常规公交服务水平;

明确中运量公交发展模式,构建快速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布局形态,构筑一体化公共交通换乘体系。

四、规划思路

本次规划的核心思路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即以改善巴中现状城市交通及公交系统问题为导向,以满足巴中带型多组团发展的特色交通需求为导向,以支撑宜居、宜业、宜旅城市发展目标为导向。

在深入分析城市与交通发展现状特征及公共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甄别公交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明确关键问题存在的影响因素以及本次规划的编制方向。同时,明确公交发展需求,提出巴中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发展目标战略以及发展模式;以体系构建和公交网络规划为核心,以枢纽场站、公交专用道等为支撑,以体制机制为保障,重点明确近期建设行动任务,充分发展适应巴中近期发展的公共交通体系层次,合理构建公交网络优化布局,实现公交系统网络、设施、品质上的跨越发展。

五、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1)需求预测

近期(2020年)巴中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达65万人、

岗位将达38.4万个,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达90万人、岗位将达52.2万个;人口主要集中在江北片区、城南片区、恩阳片区、回风片区,岗位主要集中在江北片区、城南片区、经开区、恩阳片区。

近期(2020年)公交日客流量将达32.6万人次,远期

公交日客流量将达76.2万人次/日;远期(2030年)公交平均出行距离将达到6.15km ,出行量主要集中于巴州组团内部

以及巴州区与经开区、恩阳片区的组团之间。

(2)公交体系

构建以区域轨道交通为依托,大、中运量公共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多种公共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样化公共交通体系。

(3)发展目标

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契机,通过稳步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模式多元、换乘一体、运行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为居民提供高品质公共交通服务,支撑巴中市城市空间的有序拓展。

(4)实施路径

近期以“适应发展、适度引导”为战略目标,初步构建“模式多元、层次清晰、换乘一体、运行高效”的公共交通

网络体系;远期以“高度耦合、主体发展”为战略目标,全方位提升公交系统竞争优势,固化公交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5)具体指标

规划到2020年,公交占机动化分担率达到40%,万人车辆拥有标台数达到7标台/万人,500米站点覆盖率达到90%;至2030年,公交占机动化分担率达到65%、万人车辆拥有标台数达到15标台。

六、中运量公交系统规划

(1)线网布局

根据客流廊道的分布及量级,共规划5条快速公交,总规模82.6km,衔接“一城三区”主要客运枢纽,服务长距离的快速出行。其中,快速公交1号线:由火车站至光辉乡,途径北龛片区、老城商业中心、南坝片区、许家岭片区,串联城市南北轴;快速公交2号线:由白云台至白云台,为环线,途径市行政中心、江南二环路、南龛风景区;快速公交3号线:由巴中火车站至兴文客运站,连接两个对外客运枢纽;快速公交4号线:由兴文客运站至恩阳车站,连接恩阳与经开区;快速公交5号线:由巴中火车站至巴中机场,连接两个重要对外枢纽节点。

(2)运营模式

结合巴中市实际情况,根据走廊中的客流需求灵活组织运营方式。巴州区内部采用常规快速公交的运营模式,设置BRT专用道或者与公交专用道合并使用,即快速公交1、2号线;组团之间的采用大站快车的运营模式,包括快速公交3、

4、5号线。

七、常规公交线网优化

1、城市公交

按照“快-普-支”的公交快线、公交

普线、公交支线三级公交体系优化。其中,

公交快线为快速直达,以快速路、主干路

为路权保障,强化主城区辐射范围;公交

普线为加密线网、扩大覆盖,依托枢纽培

育客运走廊客流,覆盖主要公交服务盲区;

公交支线为强化接驳、便捷灵活,客流较小,沿小街小巷运营,提供“门到门”服务。

(1)总体方案

共规划公交线路34条(含恩阳内部线路),包括:4条公交快线、21条公交普线、6条公交支线、3条旅游公交线。其中,新增线路14条,调整线路8条,保留线路12条。线网总里程规模350.1km,配车数392辆。

(1)公交快线

基于快速路、交通性主干道,快速联系“一城三区”,规划4条公交快线,其中保留1条,即31路,新增3条:白云台综合站—兴文客运站、巴中火车站—兴文客运站、巴中火车站—巴中机场,总规模70.8km。

(2)公交普线

结合巴中市近期道路建设和用地布局规划,根据公交场站的布设位置对相应线路进行调整;增加公交服务空白区级新增商业、居住用地的公交覆盖率。规划21条公交普线,其中调整7条公交线路(1路、2路、3路、9路、13路、21路、25路),新增4条公交普线(回风—回风、火车站—南坝、南龛-巴中东站、之字河北—巴中西站),总规模194.0km。

(3)公交支线

提高支路公交覆盖,为各类公共交通运输方式喂给更

多、更分散的客源,共规划6条公交支线,调整1条公交线路(7路),新增4条公交支线(大佛寺—雍景湾、火车站—西龛、江北客运中心—南龛、兴文客运站—清江),总规模55.2km。

2、特色公交

构建以南龛风景区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及以化成镇“山水化湖”景区、天星桥水库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规划3条旅游公交,总规模30.1km,实现“直达式”景区旅游公交服务。

八、公交场站布局

按照分级分类、完善体系,统一标准、完善功能,用地混合、交通协调,站网协调,立足控规、适度超前的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公交场站设施,远期共预控23处公交场站,总规模15.25公顷。

(1)公交综合站

规划5处公交综合站,其中新增巴中东站综合站、恩阳东综合站2处(以停车、保养为主),西华山维修厂1处(以维修为主);总规模8.45公顷,其中保留2.95公顷,新增5.50公顷。

(2)公交枢纽站

规划6处公交枢纽站,其中,规划4处综合型枢纽(盘兴客运站、恩阳客运站、兴文客运站、巴中机场),规划2处换乘型枢纽(回风枢纽、江北枢纽),总规模4.83公顷。

(3)公交首末站

规划12处公交首末站:大佛寺、回风、北龛寺、南坝、光辉乡、恩阳车站、体育中心、清江、南龛、西龛、之字河北、巴中西站,总规模4.92公顷。

九、公交专用道布局

依托巴中市良好的规划路网条件,以网络化形式改善城区地面公交运行空间,重点提升地面公交运行速度。结合客流预测,同时兼顾片区间快速联系需求,共规划14条公交专用道,共计19.5公里。其中:

巴州区:“一环一横两纵”共8条公交专用道,总规模9.4km;

恩阳区:“两横一纵”共3条公交专用道,总规模4.9km;

经开区:“一横两纵”共3条公交专用道,总规模5.2km。

十、规划方案评估

本次公交线网方案实施后,中心城区公交线网300米站点覆盖率达到55%,500米站点覆盖率达到93%;基本填补公交服务盲区,公交线网密度达到2.86km/km2,居民到达公交站点更加方便。

十一、近期实施计划

(1)优化公交线网

近期共优化调整公交线路8条、新增公交线路14条;新增公交车辆数176辆,同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投入比例。其中:

2018年:新增3条、调整4条公交线路,新增公交车辆45辆;

2019年:新增4条、调整4条公交线路,新增公交车辆62辆;

2020年:新增7条公交线路,新增公交车辆69辆。

(2)布设公交专用道

近期建设4条公交专用道,规模5.6公里。包括:

巴州大道(回风桥头—龙

湖中学路口)、江北大道中段

(移动公司—兴州街路口)、

江北大道东段(老江北路口

—后河加气站)、八角楼街

(街心花园—三号桥头),均

采用高峰专用型式,即高峰

期实行公交专用通行,平峰

期其余车辆均可通行。

(3)布局公交场站设施

近期规划9处公交场站,总规划5.00公顷。其中,综合站1处、总规模1.00公顷,枢纽站3处、总规模1.78公顷,首末站5处,总规模2.22公顷。

2018年:新增1处公交枢纽站(回风枢纽)、2处公交首末站(北龛寺、南坝);

2019年:新增1处公交综合站(巴中东站)、1处公交枢纽站(江北枢纽)、2处公交首末站(体育中心、回风);

2020年:新增1处公交枢纽站(恩阳客运站)、1处公交首末站(大佛寺)。

巴中市公共交通规划

《巴中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战略之重:巴中市位于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作为“成西渝城市群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北上东进出川的核心门户、川东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成渝- 关天经济区的交通 连接桥梁”,巴中 需要高度重视公交 优先发展,明确秦 巴山区示范作用。 转型之际:城市空间发展的重大转型给巴中市中心城区的公交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单一模式的常规地面公交已无法适应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需求。经开区和恩阳区的开发建设,迫切需要快速化、集约化的出行方式促进以公交导向的紧凑型开发,多模式与精细化之路将是巴中公交发展的大势所趋。 矛盾之制:受制于狭长带状的城市空间结构,巴中老城区路网扩容能力有限,对外大通道不在、运输方式单一、道路网等级低、建设资金缺乏等造成交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

盾越来越突出。公共交通与小汽车之间的博弈必将在客流、 路权等资源 竞争上愈演 愈烈,这要求 巴中加快确 立公共交通 体系在综合 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健康城市交通结构的形成以制约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发展,防止拥堵蔓延化和常态化发展。 品质之诉:巴中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巴中市中心城区的总体发展目标为:“以发展资源深加工、现代制造、商贸物流和旅游为主,具有巴文化、红色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森林公园城市”,其中恩阳区定位为宜居新城,经开区定位为宜居宜业新城。为落实巴中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愿景,需强化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巴文化特色的城市公交体系。

上海市宝山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剖析

第一章前言 1.1任务来源 根据市委市府对上海市新一轮总体规划要求做到“把专业规划向郊区延伸,做到专业规划全覆盖”的指示精神和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以沪交规[2003]第521号问《关于开展郊区交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开展新一轮交通专业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宝山区的区委区府对宝山区城市建设发展同城市的交通发展相协调,尤其是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等课题的高度重视。因此2005年2月,由宝山区城市交通管理局委托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徐道钫工作室,进行宝山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方案的编制,其研究内容有: ●系统规模,按客源强度、不同交通方式的分配结果,分析既有设施的状态、存 在问题等,确定公共交通系统的总规模和要求的总运输能力; ●从上述系统的总规模,研究确定线路的总里程(分轨道线和常规地面公共交通 线)。结合分析地区内的交通走廊、用地状况,确定合理的线路长度(走向)、线路的数量、级别和分布; ●按周边用地结构,编制公交线网,以我国有关交通规划规范,校核线网的技术 指标:密度、等级、形态……等; ●研究公交枢纽站,确定枢纽站的定义、标准、规模。结合地区特点、需求,进 行布局研究。 提供一般过境站、终点站的典型设计;以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确定站点设施的分布规则,组合形态等。 ●公交的配套设施:停车场、车辆段的研究,规模、数量、分布及在停车场上部 开发的可能和相应的建议方案; ●公交线的运营方式、服务水平的确定,及为达到目的需要的措施建议; ●公交线网的分期实施计划; ●有关的政策探讨,管理、实施的建议; ●线网的确定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最后确定一个推荐方案; ●系统的综合评价。 研究工作确定后,本工作室立即组成项目咨询组进行工作,鉴于本项目涉及范围较广,情况较为复杂,项目组会同市城市交通管理局,有关部门深入至运营单位,就宝山区范围内的有关交通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向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其次,项目组就一些重大的城市交通发展方向,向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和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区城市规划管理局进行了征询。另外项目组还就现有的公共交通运营情况专门听取了市公交客运处、地铁运营公司、久事公司以及港口管理局有关业务主管专家的意见,并就公交线路的调整、新辟以及同陆岛交通的联系、轨道交通的衔接进行了逐条研究,并在05年的7月份先后向区城市规划管理局和区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就初步方案的设想进行了汇报,并听取了有关领导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本报告。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概述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概述 一、慢行交通 1、概念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 km/h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2、慢行交通的基本特点 ①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满足居民出行、购物、休憩等需求; ②短距离出行有明显优势。慢行交通以人力为空间移动的动力,行进速度低,步行速度在0.5—2.16 m/s,自行车速度一般在10 km/h左右;出行距离较短,一般小于3km; ③绿色环保健康,不带来环境污染,还兼有锻炼身体的功效; ④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 3、定位 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团内出行的主要方式,是居民实现日常活动需求的重要方式和城市品位的象征。慢行交通不仅是居民休闲、购物、锻炼的重要方式,也是居民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是中、长距离出行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以出行产生点、出行吸引点、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等为中心的慢行圈的高品质建设是保障慢行交通权利,提高慢行交通品质,引导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合理化的重要环节。 场所、活动在其中的人和进行着的活动。慢行系统由3要素构成:慢行空间是系统的形态要素;慢行主体是系统的实施者要素;慢行行为是系统的动态要素。慢行系统是城市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交集, 还提供市民休闲、锻炼、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 交通性的慢行空间和非交通性的慢行空间,前者一般用于行人或自行车通过性的设施,包括人行道(sidewalk)、人行横道(passway)、人行地道、人行天桥、非机动车道等;后者可分为休闲旅游性质的慢行空间(林间步道、山

巴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巴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巴中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相关技术管理规定和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巴中市城市规划区的土地使用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通江、南江、平昌县城所在地规划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第四条各类专业性规划应符合已颁布的相关专业技术规范及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确定。 第六条建设用地的性质和适建范围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分类和本规定附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内容适建表》确定的建设用地适建范围执行,并按法定程序报批。 凡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别或建设项目,由市规划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第七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 2 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之后实施。 第八条新区土地出让原则上应整地块出让,特殊情况下可分块出让,但单块面积不得小于 2 万平方米。多层民用建筑建设用地小于2000 平方米,高层住宅用地小于3000 平方米,高层公共建筑建设用地小于3500 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但因特殊情况或特殊地段且确定不影响城市规划的,规划部门可准予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成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它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第三章土地使用强度及地块控制 第九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因特殊情况按附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表》的规定,由城市规划部门核定,但必须按法定程序报批。 第十条对拆迁量较大、情况较复杂或建设用地、建设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可先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筑方案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确定。 第十一条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托幼等设施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按相关法规、规范执行。 第十二条建设用地内有不同性质建筑的,应分类划定建筑用地范围,分别计算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属商办或商住综合楼的,建筑密度按附表二中公共建筑指标执行,建筑容积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核算合成。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建筑面积10% ,或者只有底层为商业或者办公的综合住宅,按住宅面积计算,建筑容积率按附表二中住宅的指标执行。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已于2013年1月21日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 该规划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为指导,按照巴中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及秦巴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与全省同步实施全面小康”发展目标的总体要求,结合巴中的地域优势,积极融入川陕渝经济圈,加强与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在产业转移、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互补衔接及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对接融合。充分发挥巴中作为“成渝西”中心城市重要腹地的战略后援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努力把巴中打造成“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川东北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现代森林公园城市”。 市域部分 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改善社会民生为动力,以打造生态、红色旅游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枢纽作用、增强人口集聚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规划到2015年,市域人口41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6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0%;到2020年,市域人口416万,市域城镇人口208万,城镇化水平达50%。

城镇空间结构 以“全域巴中”的规划建设理念,通过城乡规划全覆盖,确定各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合理安排产业发展、居民点、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和中心城区建设等空间布局,大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形态,规划“一主(一城两翼)三副五廊”的空间结构。“一主”指巴中市中心城区,“三副”指平昌县城、通江县城、南江县城,“五廊”指巴广、巴南、巴达、巴汉、巴万五条对外交通廊道。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和城镇职能结构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建设一座大城市和三座中等城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聚集力强、带动力大的特色镇和中心村,形成紧密衔接、布局优化、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和职能结构。规划巴中市域城镇体系为:“中心城市—县城—镇(重点镇和一般乡镇)—中心村(聚居点)”四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市域内城镇职能结构为:综合型、工贸 型、旅游型、交通型、农贸型五种。

河南省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河南省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前言规划成果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基础资料汇编等四个部分。 规划文本是实施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指南和规范,应以法规条文形式直接表述规划结论,对城市交通资源合理使用应当做出引导性和控制性规定。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说明,应详细论述规划的内容及对规划结论的论证。规划图纸所表述内容应清晰、准确,包括现状与规划的各条线路、设施的名称、面积、布局等,与规划文本内容应当相符。基础资料汇编主要包括规划编制中涉及的相关基础资料、参考资料及有关文件。规划编制应参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GJJ15—87)、《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等技术规范及法规政策确定。

第一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编制背景 二、规划依据、年限、范围、目标 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四、规划主要内容 第二章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分析 一、城市基本现状 城市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运输等城市基本现状。 二、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构成、公交线路发展现状、公交场站建设现状、公交车辆发展现状、公交客运总量发展现状。

三、公交线网现状分析 1.现状公交线网布局分析; 2.现状公交线网指标分析。 四、公交场站现状分析 公交首末站、公交中途停靠站、公交停车场、保养场、修理厂发展现状。 五、公交系统运营及管理现状分析 分析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及其配置现状、客运交通结构及客流特征、公交服务水平等。 第三章城市公共交通需求预测 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城市用地布局结构,预测人口规模、人口分布、城市就业分布状况。 二、交通需求预测 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城市交通调查,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进行城市交通需求预测。

论文:浅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浅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中遇到的人民交通出行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分析了当前城市交通的状况以及城市化带来的交通问题。本文列举出了影响交通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因素出发,提出城市公共交通优化规划方面的一些建议。同时本文也谈到了城市规划的四个模式,并在以公交为导向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些城市规划方面的提议。两相结合,浅谈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关键词:城市化;公共交通;规划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城市化发展与城镇布局模式第三章城镇公共交通的现状及发展第四章城镇公共交通规划 第五章结论

第一章绪论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阶段,城市化是农民和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具体表现,城市能获得巨大发展空间,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人流、物流、交通流、信息流向城镇集中,形成集聚效应,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城市交通出行需求。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自行车、摩托车一直是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一直滞后于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在中小城市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市民使用公交的意识还不够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确定了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城市交通发展方针,令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公交运力的增加到运营服务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担当了重要角色。然而,受到财政体制、经营机制、管理水平以及道路通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我国城市人多地少,资金有限,加上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供求矛盾越发突出。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条件变好,私人小汽车大量进入各个家庭,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交通环境恶化,尤其是特大城市,交通的拥挤问题已经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

中国城市级别总表

中国城市级别总表 截至2012年5月,中国共有6个省级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274个地级市、372个县级市和17个县辖市,共684个城市。 一、省级城市(6个) 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二、副省级城市(15个)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长春市( 吉林省) 沈阳市( 辽宁省) 大连市( 辽宁省) 济南市( 山东省) 青岛市( 山东省) 西安市( 陕西省) 成都市( 四川省) 武汉市( 湖北省) 南京市( 江苏省) 杭州市( 浙江省) 宁波市( 浙江省)

厦门市( 福建省) 广州市( 广东省) 深圳市( 广东省) 三、地级市(274个) 黑龙江省(11个):黑河市、伊春市、齐齐哈尔市、鹤岗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绥化市、大庆市、七台河市、鸡西市、牡丹江市 吉林省(7个):吉林市、白城市、松原市、四平市、辽源市、白山市、通化市 辽宁省(12个):铁岭市、阜新市、抚顺市、朝阳市、本溪市、辽阳市、鞍山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营口市、丹东市 河北省(11个):石家庄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邯郸市山东省(15个):德州市、滨州市、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淄博市、潍坊市、聊城市、泰安市、莱芜市、日照市、济宁市、菏泽市、临沂市、枣庄市 河南省(17个):郑州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三门峡市、开封市、洛阳市、商丘市、许昌市、平顶山市、周口市、漯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山西省(11个):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阳泉市、晋中市、吕梁市、长治市、临汾市、晋城市、运城市

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

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 通专项规划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6-2030)》 规划方案公示 浏览次数:189 作者:交运局发布时间:2016-11-18 16:24 一、规划编制背景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皖政〔2015〕101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任务分解的通知》(皖政办秘〔2016〕20号),结合《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皖交运[2015]120号)和《关于开展第二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申报工作的通知》(皖运公交[2016]74号)要求。为落实国家和安徽省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建设公交优先发展示范城市;构建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体系;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由泾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编制的《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6-2030)》,委托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设计编制了《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6-2030)。 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 体现国家和省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政策,立足于规划范围内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以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为目标,以优化城乡公交网络、推进服务创新管理为重点,坚持“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积极构建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镇)公交三级城乡道路客运网络体系,满足城乡居民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出行需求,切实解决农村农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科学发展;实事求是,服务城市特色化发展;注重先进理念和交通技术的灵活运用;城市客运交通、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兼顾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和近、远期分期建设安排。 三、规划范围 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范围为泾县县域范围,指包括泾县城区及所辖泾川镇、茂林镇、桃花潭镇、榔桥镇、丁家桥镇、蔡村镇、琴溪镇、黄村镇、云岭镇、汀溪乡、昌桥乡在内的全部11个乡镇行政地域范围,土地总面积2059平方公里。 城市公交规划范围以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30中心城区范围为重点研究区,建设用地平方公里。 四、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2016-2020年,规划远期2021-2030年。 五、规划目标 1、公共交通发展总体目标 城市公交方面,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建立高效率、集约化、低能耗、低污染的公共运输系统,以公交优先支撑交通可持续发展,引导土地利用优化和整合,形成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各类设施功能完整、网络布局合理、方式衔接紧密的高质量城市公共客运体系,打造便捷公交、绿色公交、智能公交、文明公交,成功创建“省级公交示范城市”,满足居民“安全、高效、便捷、舒适”的乘车需求。 城乡公交方面,形成公交网络与其他客运服务有机衔接、协调融合的城乡道路客运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城市公交、城乡一体公交、乡村公交三级网络,实现全县内外交通和城

城市公交发展规划方案

公交发展规划方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县城市交通状况发生了极大变化,交通堵塞,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居民工作生活,扼制着公共交通的健康运行,制约着我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适应我县城市发展,方便居民出行,根据我县城市发展规模方向及公交企业现状基础,本着统筹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现特提出城市公交发展规划方案。 一、我县城市公交的现状与问题 我县城市公交工作起于1998年下半年,历经七年的发展,现已达到了较大的规模。现有公交经营企业2家,公交线路12条,公交车辆150辆,从业人员近520名,营运线路190.3公里,停靠站点(往返)480个。城市公交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工作与生活,为我县旅游风景新城建设及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城市公交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公交站场、站点设施落后。 目前,我县还没有单设的公交车停车场和保养场,现有公交车辆夜间停放在长途汽车站内,车辆维修、保养分散在城关镇各主要汽车修理厂。公交车始末站、枢纽站除客运中心站外,均未建站房停车场设施,只是租用或借用相对较为宽阔的场地,如湖莲潭公园门口、https://www.doczj.com/doc/1a8463397.html,大桥南侧老车站边等。公交车线路沿途上下客站点也未按要求设置港湾式停车站。总体而言,我县的公交站场、站点设施极为薄弱,远远落后于周边县(市)。 2、公交线网内密外疏,布局不甚合理。 受县城东西狭长地势限制,我县城市公交现有的线路布局呈“丁”字结构,几个辐射点多集中在老城区,交叉点少,老城区负荷过重,交通堵塞,新建成的或即将建成的七星新区、南岩工业区、青山工业区等地线路过疏,换乘困难。 3、缺乏总体规划,城市公交得不到有效发展。 目前,我县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建设和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都没有考虑城市公交线网及车辆停靠站点和调度站、枢纽站的设置,影响了公交线路的开行和居民出行。 4、道路车流剧增,影响公交车辆正常行驶。

巴中市能源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调研.doc

巴中市能源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_调研报告 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把巴中作为他的扶贫联系点,把通江县作为他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联系点,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3、能源资源比较丰富。我市属渠江正源巴河流域,全市大小河流11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5条,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6条,河流总长4342公里,河网密度0.33公里/平方公里。河流均呈南北流向,树枝状分布,水位洪枯变化大。全市多年平均降雨1198.9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71.6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4.13亿立方米,人均1996立方米。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81.24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41.7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40.32万千瓦。? 具最新探测表明,我市通南巴构造带天然气控制储量为1450×108立方米。已经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5838万吨(具省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资料,全市探明煤炭储量为3887万吨,可开采量3389万吨)。我市生物能源多样,具备发展新能源的条件。 三、巴中市能源发展的初步规划? 能源具有战略性商品的特征,搞好能源发展规划是推进能源可持续建设和有序开发首要的和基础性的工作,要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和能源安全。“十一五”时期,能源产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年均增长16%。

1、水电建设规划。根据我市水能资源状况,在全市河流上共规划水电站33处,设计装机99台,装机容量23.8万千瓦(装机0.5万千瓦以上的16处20.32万千瓦),年发电量10.7亿度,估算总投资18.41亿元。“十一五”期间,建成双滩、黄梅溪、碧滩、高坑、洪口、卡门、大河坝、石洞口、皇柏林、高桥、黄石盘等水电站,2010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5万千瓦。 2、天然气建设规划。加快通南巴构造带天然气开发,初步规划第一阶段实现向通江县日供气10万立方米,第二阶段完成巴中市配气站及通江县至巴中市日供气30万立方米,第三阶段形成日供气能力为700万立方米,到2010年,天然气生产能力达到21亿立方米,年产天然气15亿立方米。规划建设30万吨合成氨项目,适时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不断提高全市能源供应的调峰调节能力。? 3、农村能源建设规划。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十一五”时期,每年新建农村沼气池2万口,到2010年,全市沼气池达到20万口以上,占适宜农户的40%。推广使用节能气饭煲、沼气灯、热水器等。 4、煤炭发展规划。以资源整合为核心,实施大集团战略,以技术进步为手段,推进大型煤矿建设。到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150万吨/年,2020年煤炭产量达到180万吨/年。 5、电网发展规划。继续加强城市及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主要抓好2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规范城市公共交通秩序,保障运营安全,维护乘客、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制定、设施的建设、线路的经营、服务质量和安全责任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事业。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运营结构,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第四条城市公共交通应当遵循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积极扶持、有序竞争、方便群众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改进公共交通系统,推进智能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公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出租汽车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具体管理部门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城市公共交通秩序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编辑本段第二章规划

第八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应当组织编制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 第九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并保证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第十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确定公共交通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例和规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和优化方案。 第十一条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包括:各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的构成比例和规模、公共交通设施的用地范围、枢纽和场站布局、线路布局及设施配置、公共汽车和电车专用道、无障碍设施配置等。 第十二条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应当包括:轨道交通建设的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集方案、线路走向、站点选址、沿线土地利用及用地规划控制、换乘站、枢纽站建设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方案等。 第十三条组织编制机关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公众和专家的意见。 第十四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一并报批。报批时应当附具社会各界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意见和意见采纳的情况以及未予采纳的理由。 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报批。经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和建设必须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 编辑本段第三章设施建设

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 来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网站日期:2005-04-12 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功能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动态满足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交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 (2)突出交通先导政策。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发展带的交通引导力度,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优化完善中心城路网体系,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 交通发展指标 预计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到5200万~5500万人次/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交通发展策略 (1)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联系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依托走廊发展新城。高标准编制新城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枢纽、交通管理等专项规划。 (2)加强京津冀北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城市专项规划

卜什么是城市专项规划? 城市专项规划 概括地讲,城市专项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指导下 ,为了更有效地 实施规划意图而对城市要素中系统性强、关联度大的内容或对城市整体、长期发展影响 巨大的建设项 目,从公众利益出发对其空间利用所进行的系统研究。 在编制人员构成上, 专项规划需要众多相关专业人员与规划师密切配合。 ”城市专项规划的作用是什么? (1)完善规划体系,指导城市建设 专项规划能够从技术角度对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进行细化与深化 角度将城市功能分解成为若干密切相关的系统进行专项研究 性与多样 性。 ,更重要的是从管理 以确保城市活动的有机 (2)适应发展需求,推动城市建设 专项规划的用,就是从城市管理层面来促进总体目标的实现。 综合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系统中去,并对各系统的开发速度、 布做出控制性安排,以满足市场需要,使空间资源发挥最大效应。 通过专项规划,将城市的 开发时序、开发分 (3)加深城市认识,提高规划水平 总体规划阶段受时间、财力、资料等因素限制,不可能对每一问题都能系统深入地研究 而详细规划又偏重于物质形态设计。 那么,面对城市建设中不时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就需 要专项规划来解决。与总体规划相比较 ,专项规划编制涉及面相对小、时间充裕又有大 量专业人员介入,更有条件为城市土地利用和分配提供理性指导 ,对城市问题有一个 清晰、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专项规划的研究有助于加快我国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规 划、生态环 境规划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 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必须利用好专项规划开展城市问题研究、掌握城市发展规律。 ?城市专项规划有哪些类型? (1)总体规划所附属的专项规划 它从技术上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主要是指道路交通、给水工程、排水 工程、供电工程、电信工程、供热工程、燃气工程、人防工程等项目的规划。 ⑵完善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 它是随着实践的需要而不断新增的内容 ,主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新观点在城市建设上 的应用,新问题在城市建设上的对策和总体规划中复杂问题的系统 化。例如城市生态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城市亮化工程规划 这类专项规划一般应独立于总体规划单独编制。 (城市夜景规划)等,

规划体系(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 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

论巴中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03

论巴中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郑峻林 国土资源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07级指导老师:张斌 摘要:近年来,巴中市通过对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产业有所发展,与此同时,这个“朝阳产业”带来的可观的综合收益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观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巴中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在今后的开发规划过程中弥补存在的缺陷。是巴中旅游产业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产业;统筹规划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BaZho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JunLinZheng Land and resources institute Geographical science professional Grade2007 Instructor: Bin Zhang Abstract:recently, the tourist industry of BaZhong province have been get improvement through opening up and using rich tourism resources in that place. Meanwhile, the “sunrise industry” brought considerable and comprehensive income which is increasingly changing people's ideas. But because of many reasons, BaZhong still exist some defects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How can BaZhong province make up those shortcomings in the future is the key whether BaZhong tourist industry can get improvement and growth. Key words:tourism resources; tourist industry; overall-planning

2010-2020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草案文本 来源:巴中建设网发布日期:2009-12-9 15:39:31 点击数:862 [关闭] [打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分为近期(2008~2015年)、远期(2016~2020年)两个阶段。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分为市域和城市规划区两个层次: 1. 市域:巴中市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2301平方公里。在该区域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城市规划区:包括巴州城区四个街道办事处(东城、西城、城南和江北街道办事处)和兴文、清江、恩阳、曾口、平梁五镇乡的部分行政区范围,东至保丰、金字村,南至燕山村,西至一字村,北至岳家坡、白岩村,总面积为279.78平方公里。在该区域编制中心城区规划。 第三条强制性内容 本规划文本中,有下划线的条文和黑体字的附表为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第四条总体目标 规划期末(2020年)将巴中建设成川东北地区重要的旅游观光休闲地、绿色产品加工基地及天然气化工基地,并将巴中中心城区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优良、城乡共同繁荣、社会和谐文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川东北地区现代化中心城市。 第五条经济发展目标 2015年全市GDP总量达到515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2:28:40;2020年全市GDP总量达到104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5:30:45,达到四川省中等发达地区的水平。 第六条社会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期末(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第七条总体发展战略 1. 接轨战略:一是空间接轨,巴中市必须立足于处理好与区域三大核心城市(成都、重庆、西安)的关系,主动承接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全文 文章来源:中国公路网 2012-7-26 国发〔2012〕18号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和《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衔接,制定《“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7万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71%,运 输能力紧张状况总体缓解,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由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共同组成的“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 程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及西部铁路大规模开工建设;“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建成通车,农村公路通达和通畅水平显著提升;一批专业化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以长江、珠江等水系和京杭运河为主体的内河水运格局基本形成;枢纽和干、支线机场建设有序推进;跨区域油气骨干管网初具规模;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初步成网;综合交通枢纽起步建设;国防交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巴中市交通发展规划

巴中市交通发展规划 第一章“十五”回顾与评价 巴中建地设市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既为公路水路交通带来了巨大需求,也为其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交通行业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部省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实行党政领导、群众参与、部门支持、交通主抓的建设模式,先后掀起了以干线公路改造、县际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的公路建设大会战,交通建设快速发展,交通面貌日新月异,成绩斐然,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状况基本得到缓解。 第一节“十五”期间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成就 一、运输服务 (一)公路运输快速发展,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巴中市境内无航空,水运比重小,铁路仅有1.6公里,公路运输承担了89%的客运量和91%的货运量,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 公路运输持续增长,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2005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981万人,旅客周转量116538万人公里,货运量1662万吨,货运周转量54961万吨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长98%、27.5%、146%和4%,2000~2005年平均增长分别为19.6%、5.5%、29.2%、0.8%。 水路运输发展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长。2005年完成客运量286万人,旅客周转量920万人公里,货运量98万吨,货运周转量346万吨公里,2005年分别比2000年增长6.7%、12.7%、15.3%、货运周转量萎缩5.2%。 (二)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十五”期间,针对全市物流、人流需求,努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相继组建了6个专业运输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企业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市场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个体运输发展较快,不少乡镇成立了运输协会,涌现了一批运输大户,加快了农村商品流通,初步解决了农民出行难、乘车难、运输难的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运输结构调整进展明显,旅游客运、汽车租赁、物流服务、货运代理等运输服务方式正在成为道路运输业新的趋势。农村客运通达深度有较大提高。 (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运输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行业监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 “十五”期间,针对交通运输市场存在的问题,相继展开了对农村客运市场、危险货物运输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对站外揽客、途中转客和老旧车、报废车、农用车、摩托车参营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正当输进行了大规模整治,车辆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装备发展 (一)公路建设加速发展 “十五”期间,巴中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完善干线,建好主骨架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债,县际公路和二级路网补助,在加大境内干线公路建设投入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公路建设。伴随交通“十五”规划和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巴中市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干线公路技术等级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突飞猛进,汽车场站建设加快,公路交通条件不断改善,长期制约巴中社会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状况基本得到缓解。 公路总里程增长较快,公路主骨架网络初具雏形。基本形成了以省道S101线成南路、省道S202线广开路、省道S201线通宣路、省道S302线万阿路以及县道双江路(南江马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