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价格歧视
- 格式:ppt
- 大小:899.00 KB
- 文档页数:100
经济学价格歧视名词解释价格歧视:是指商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在同一时期内对同一商品的不同交易价格给予不同对待。
其中,商品的供应者(卖方)提高了价格,而要求购买者(买方)支付较高的价格,即使同种商品在同一市场上交易;或者商品的需求者(买方)拒绝购买某些商品,即使同种商品在同一市场上出售。
简单来说,这种现象就是一个企业给产品定价比另一个企业定价更高,这样消费者才会认为你家的商品质量好,愿意购买。
比如一些海鲜类的食物,我们喜欢吃的是价格高一点的,然后有钱的人多少有点炫耀心理,觉得他吃的东西是很贵的,大家都会相信你家的商品贵,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那些海鲜本身的价值就是高价的,所以它的价格就变成了高价,虽然实际价值可能并没有那么多。
这种差别定价方式还有网上购物,你想找一件衣服,或者想买一本书,看见有人卖比别人便宜十几块钱,这时候你就倾向于购买了,而且会去询问其他人的意见,以免造成买到假货的悲剧。
价格歧视有时也被称为价格差别、价格差额、差别定价、差别待遇、区域差别定价、分等收费、分级差别定价和地区差别定价等。
价格歧视一般以排除其他竞争者、给付不同价格为特征,这种差别定价策略又叫价格差别。
排除其他竞争者指的是该行为直接影响其他同类商品的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厂商通过制定高价格将其产品排除在竞争之外,这样的厂商就具有垄断力量。
所谓给付不同价格指的是对于具有相同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实行两种不同的定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消费者对该商品不作出价格反应,则厂商就无法利用消费者的这种不反应行为来改变市场价格。
其目的是通过这种不反应来维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也叫做差别价格歧视或者分等级价格歧视。
所谓区域差别定价指的是给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一般适用于日常消费品,如水果和牛奶。
其目的是利用不同地区消费者对于不同类型商品的不同价格敏感程度。
为了使消费者感到所购商品的价格较低,厂商经常对某些商品采取降低价格的办法。
但由于一般消费者往往偏爱某些高档品牌,这些品牌商品价格降低之后,其销售量并未随之减少,这样,高价品牌商品依然有利可图。
价格歧视:经济学现象价格歧视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指的是在市场上针对不同消费者或消费群体制定不同价格的策略。
这种现象在各个行业都有体现,包括航空、酒店、保险、医疗等领域。
价格歧视背后的逻辑是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需求弹性或其他特征来制定不同的价格,从而最大化利润。
本文将从价格歧视的定义、类型、原因和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定义**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不同消费者或消费群体的支付意愿、需求弹性或其他特征,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的行为。
这种差别定价的策略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利润,因为不同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需求程度和支付意愿是不同的。
通过差别定价,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
**类型**根据价格歧视的对象和方式不同,可以将价格歧视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和第三度价格歧视。
第一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每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来制定不同的价格,即每个消费者支付的价格都不相同。
这种类型的价格歧视在现实中比较少见,因为企业很难准确了解每个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第二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的购买数量或购买频率来制定不同的价格,通常表现为批量折扣或会员优惠等形式。
这种类型的价格歧视在零售行业和服务行业比较常见,可以通过激励消费者增加购买数量,从而提高销售额。
第三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所属的群体或市场特征来制定不同的价格,通常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或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支付不同的价格。
这种类型的价格歧视在航空、酒店、保险等行业比较普遍,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来灵活调整价格策略。
**原因**价格歧视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 消费者需求差异:不同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需求程度和支付意愿是不同的,企业可以通过差别定价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效率。
2. 市场竞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会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包括价格歧视,以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什么是价格歧视所谓的价格卑视, 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供应者向不同的接受者供应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举例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大部分超市里,顾客出示会员卡或积分券,就能买到廉价的商品;乘公交车,使用公交卡的乘客与投币的乘客所花的钱不一样;卖电脑的,卖给高校生就比卖给公司职场的人廉价;用电,工商企业与老百姓的价格不同,白天与深夜的峰谷电价也不同;电影票,一般对少年儿童实行“半票” ,看同样的电影,节假日的观众也要比平常的观众多付钱买票;周末和伴侣蹦迪跳舞,女士可以免票·····按经济学的原理解释这些就是价格卑视行为。
价格卑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透过差别价格来猎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它有利于垄断企业猎取更多利润。
假如以较高的价格能把商品卖出去, 生产者就可以多赚一些钱,因此尽量把商品价格定得高些。
但假如把商品价格定得太高,又会赶走很多支付力量较低、需求比较弹性化的消费者,从而导致生产者利润的削减。
实行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 既以较高的商品价格赚得富人的钱、需求比较高的人的钱, 又以较低的价格把穷人的钱、需求不是很高的人的也赚过来,这就是目的,也是“价格卑视”产生的根本动因。
最典型的例子飞机票,商务旅行的票价总要比一般旅行的票价高,由于航空公司对于时间要求比较紧的商务顾客收取100%的票价,而对提前订票时间弹性比较大的顾客实行打折售价的销售方式。
“当某人愿付400美元时,你不会以69美元卖给他一个座位。
与此同时,航空公司是情愿69美元卖掉一个座位而不情愿让它空着的。
”美国航空公司的一位副总裁道出了价格卑视策略的意义。
只要有可能,商家就要实行“价格卑视” 的定价策略。
每一个消费者都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只要商家能够在市场上将他们有效地分割开来, 实行价格卑视就可以“捕获” 更多的顾客,把能够支付高价的顾客与只能支付低价的顾客一网打尽,猎取最大可能的利润。
价格歧视理论及思考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当经济学名词“价格歧视”出现时,人们马上会联想到“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
价格歧视如同前面提到的两种歧视一样也指的一种不公平对待吗下文就什么是价格歧视,是否对消费者不利,是否应该出炉法律对其进行限制进行探讨。
一、价格歧视的含义及分类1、含义传统定义:同一商品以不同价格出售给不同消费者为价格歧视。
首先,我们来看关键条件不同售价。
这里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a.相同产品价格不同,可能是由于一些类似运输成本所致。
如上海生产的某牌子空调在上海的售价为1980元,但在湖南售价为2300元,这是因为湖南卖的空调售价中加了运输成本和储存成本等。
显然这种情况下虽然同一产品售价不同也不能视为价格歧视。
b.有时消费者对同一产品支付相同价格也存在价格歧视。
前面提到的空调例子,如果厂商实行全国统一价,远距离商品的运输和存储成本一部分由近距离消费者承担,这也是一种价格歧视。
故《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将价格歧视定义为:“任何时候,一个商品的两个品种(由同一卖者)以不同净价格卖给两个买者,就存在着价格歧视”。
“净价格就是纠正了一个品种不同于另一品种所产生的成本差异的(向买者索取的)价格。
”这种提法可以解决传统定义中的不同售价所隐含的两个问题。
接着我们来看另一个条件不同消费者。
我们先看一实例,如去某酒楼吃饭,第一次消费完一定数目酒楼会有赠券。
为了简单化,就假定消费者第二次去吃了同样的饭菜,但在结账时就可以在付款中剔除赠券额,实际上消费者两次消费的商品的价格是不同的。
因此价格歧视实际上可以对同一消费者实施,很显然泰勒尔注意到了,他在其所着《产业组织理论》一书中对价格歧视的表述为:当两个单位的同种商品对同一消费者和不同消费者售价不同,我们就可以说生产者实行了价格歧视”。
最后来看同一商品这个条件,我们发现有时非常相近的产品价格相差甚远。
如一本书分精装和平装,书的内容完全一致,只是包装不同,但精装的价格远远高于平装。
价格歧视经济现象的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一种现象——同种商品,价格不同,这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经济学中称为价格歧视。
我们都知道厂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定价策略就是差别定价,也就是所称的价格歧视。
标签:价格歧视;消费剩余;利润一、价格歧视的定义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
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
肯德基的夏日酷饮系列饮料有句广告语:第二杯半价。
肯德基一杯爱尔兰雪顶咖啡买9块钱,但是第二杯的价格就是4块五。
理解价格歧视概念的时候,我们必须抓住它的关键点——产品必须是同一产品。
产品不同,价格不同,则不属于价格歧视。
同样的一杯爱尔兰雪顶咖啡,肯德基向消费者收取的价格是9块和4块5,这就是价格歧视。
二、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1.对市场拥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力,可以控制商品价格。
垄断力越强,对价格的控制力也就越强。
也就是说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不容易被替代,一旦被替代,厂商也就失去了对价格的控制性。
2.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弹性。
弹性越小的商品越能够实行价格歧视,因为弹性小的商品跟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不管厂商如何定价,我们都得买,就比如水。
3.限制消费者之间的套利行为。
就是厂商可以成功的分离开市场,使那些以较低价买入的消费者不能再以更较高价卖给愿意支付高价的消费者。
如果套利者存在的话,价格歧视策略就失效了。
三、价格歧视的形式1.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也叫完全价格歧视。
厂商就同一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就好像厂商提前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商品所能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最大预期决定商品价格,其价格恰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价格,从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赚取最大的垄断利润。
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名词解释价格歧视是一种经济学概念,指的是一个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根据不同的顾客特征,例如需求弹性、收入水平、地理位置等进行差异定价的行为。
这种差异定价可能会导致顾客之间支付不同的价格,从而达到对不同市场的细分和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供求关系的体现,而价格歧视则是供给方在市场上行使市场权力的一种表现。
价格歧视通常发生在两个条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供给方有足够的市场权力来对市场进行细分,以及顾客之间存在差异,无法进行完全的价格透明。
价格歧视通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程度价格歧视、第二程度价格歧视和第三程度价格歧视,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策略。
第一程度价格歧视,也被称为完全个性化定价,是指供给方可以针对每个顾客的需求程度进行不同的价格定价。
这种价格歧视通常需要供给方拥有足够的信息来了解每个顾客的需求和支付能力,以便为不同的顾客提供定制化的价格。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医疗服务的定价,不同病人根据治疗的复杂程度和保险情况可能会支付不同的价格。
第二程度价格歧视,也被称为部分个性化定价,是指供给方通过设定不同规模的价格区间来逐渐剥夺顾客的支付能力。
这种价格歧视通常要求供给方对顾客的支付能力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根据不同收入水平或消费能力来设定价格区间。
例如,航空公司会根据出行日期、提前购票时间和退改签条件等因素设定不同的价格区间,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第三程度价格歧视,也被称为完全固定价格歧视,是指供给方按照每个顾客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进行定价。
这种价格歧视通常需要供给方对每个顾客的需求和支付能力有准确的了解,并将价格设定在每位顾客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上。
例如,拍卖会上的竞价过程就是一种典型的完全固定价格歧视,最终以支付最高价格的顾客获得竞拍物品。
价格歧视的经济效应是深远而复杂的。
从供给方的角度来看,价格歧视可以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润,通过针对不同市场的细分,将不同顾客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转化为差异化的价格,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
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指的是厂商或卖家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针对相同的产品或服务向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这种现象在许多领域都有所体现,如航空、酒店、娱乐、教育等。
价格歧视的实质是使消费者之间在商品购买中支付的价格缺乏可比性,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价格歧视的成因。
一是由于产品的非均质性。
产品的质量、性能、用途等多个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即使某些产品看似相同,但实际上却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可以根据产品质量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从而形成价格歧视。
二是由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存在差异。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消费偏好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厂商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价格,从而形成价格歧视。
其次,价格歧视的类型有很多。
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根据每个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收取不同的价格,这是最彻底的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根据消费者购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大,折扣越多。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根据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程度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对于需求程度较高的产品,价格相对较高。
此外,还有市场价格歧视、非线性定价等类型。
价格歧视对厂商和消费者都有利。
对于厂商来说,通过实施价格歧视,可以增加总销售量,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
对于消费者来说,通过实施价格歧视,可以使部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得以实现,从而获取更多的消费利益。
此外,价格歧视还可以促进市场细分,使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价格歧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价格歧视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和反感。
如果厂商制定的价格过高或过低,或者同一产品在不同市场上的价格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和反感。
其次,价格歧视可能会引起市场的混乱。
如果厂商在不同市场上的价格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会导致市场价格的混乱和不公。
此外,价格歧视还可能会引起资源的浪费。
价格歧视经济学原理的应用什么是价格歧视经济学原理?价格歧视是指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消费者群体之间,对相同商品或服务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
这种策略的目的是通过灵活的定价来最大化利润或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价格歧视的类型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三类:1.第一度价格歧视: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展示不同的价格。
例如,学生票和成人票在旅游景点的价格差异。
2.第二度价格歧视:基于消费量或频率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
例如,购买更多商品时给予折扣。
3.第三度价格歧视:根据消费者的个人特征和购买行为制定不同的价格。
例如根据购买历史和消费水平给予不同的折扣。
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原理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原理基于消费者的需求弹性(即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对于需求弹性较低的消费者,可以将产品售价设定得更高;而对于需求弹性较高的消费者,可以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购买。
价格歧视的应用价格歧视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以实现最大利润和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航空公司航空公司是价格歧视的典型例子。
他们针对不同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如头等舱、商务舱和经济舱。
头等舱提供更高级的服务,因此价格也更高;而经济舱则定位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酒店业酒店业也广泛使用价格歧视策略。
酒店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预订时间,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例如,在旅游旺季,酒店价格会相应提高;而在淡季,则会提供更多的折扣和促销活动。
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也常常使用价格歧视。
例如,许多软件公司提供不同的订阅计划,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付费意愿制定不同的价格。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量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价格歧视的优点和争议价格歧视的优点有:1.提高利润:通过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制定不同价格,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利润。
2.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不同价格的定价策略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个性化服务。
3.促进经济效率:价格歧视可以帮助调节供求关系,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价格歧视:经济学现象价格歧视是一种经济学现象,指的是在市场上同一种商品或服务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这种差异定价的行为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个人特征、需求弹性、购买力等因素进行划分。
价格歧视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学原理和市场机制。
一、价格歧视的类型1. 第一度价格歧视:也称为完全价格歧视,指的是卖家能够准确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和支付能力,并根据其个人情况制定不同的价格。
这种类型的价格歧视在现实中较为少见,因为卖家很难获取到每个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2. 第二度价格歧视:也称为不完全价格歧视,指的是卖家根据消费者的群体特征进行定价。
例如,学生票、老年人票、儿童票等就是一种常见的第二度价格歧视。
卖家通过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弹性进行分析,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以最大化利润。
3. 第三度价格歧视:也称为市场分割价格歧视,指的是卖家将市场分割成不同的消费者群体,然后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
例如,高端品牌和低端品牌的定价策略就是一种第三度价格歧视。
卖家通过将市场细分,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价格歧视的原因1. 市场需求弹性差异:不同消费者对同一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弹性可能存在差异。
需求弹性大的消费者对价格变动更为敏感,而需求弹性小的消费者对价格变动不敏感。
卖家可以根据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弹性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2. 信息不对称:卖家通常比消费者更了解市场信息,包括商品的质量、特性、价格等。
卖家可以通过不同的价格策略来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3. 市场竞争程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卖家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可能会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例如,新用户和老用户享受不同的价格优惠,以留住老用户并吸引新用户。
三、价格歧视的影响1. 消费者福利:价格歧视可能导致不同消费者支付不同的价格,从而影响消费者的福利。
对于那些需求弹性小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而需求弹性大的消费者则可以享受到更低的价格。
西方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理论价格歧视是指根据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对同一商品或服务收取不同的价格。
在西方经济学中,价格歧视理论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以解释市场中存在的价格差异和不公平现象。
本文将从价格歧视的定义、类型、原因及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价格歧视的定义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市场参与者的需求弹性、个体属性或市场不完全竞争等因素,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这种差异定价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利润和市场效率。
二、价格歧视的类型1.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一度价格歧视又称为个体定价,指企业针对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弹性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
个体定价要求企业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弹性情况,即一旦某个消费者的需求增长,其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则价格下降。
2.第二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又称为群体定价,指企业将不同消费者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体,然后为每个群体制定相同的价格。
群体定价适用于消费者具有共同需求特征的情况,企业通过不同的定价策略捕捉到了消费者之间的差异。
三、价格歧视的原因1.需求弹性差异需求弹性是指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而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
企业通过差异定价,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弹性制定差异化的价格,从而实现市场的最大收益。
2.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无法进行价格歧视。
但在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支配地位,可以通过价格歧视来提高自身的利润。
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都是价格歧视常见的市场形式。
四、价格歧视的效果1.企业利润最大化差异定价能够根据不同市场参与者的需求弹性制定价格,使得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收益。
低需求弹性的消费者可以被高价吸引,而高需求弹性的消费者则可以通过低价得到服务,从而促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2.消费者福利分配不均价格歧视可能导致不同消费者支付不同的价格,进而产生福利分配不均的情况。
对于需求弹性低的消费者来说,他们需要支付相对较高的价格,而高需求弹性的消费者则可以享受较低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