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上课用)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4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1. 名词作动词呀!你看“驴不胜怒,蹄之”,这里的“蹄”本来是名词“蹄子”,现在却变成了动词“踢”,是不是很神奇呢?就好像一个物品突然活过来能行动啦!
2. 形容词作动词真好玩呢!比如说“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却表示“使……变绿”,就像是给江南岸施了魔法让它变绿了,多有意思呀!
3. 动词作名词也很特别哟!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原来是动词奔跑,在这里就变成了名词“飞奔的马”,这就好像是一个动作突然变成了具体的东西一样,很奇妙对吧?
4. 名词作状语真的绝啦!“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箕畚”原本是名词,却来作状语表示“用箕畚”,这就如同给动作增添了独特的方式,超酷的啊!
5. 使动用法也很带劲呀!“苦其心志”,“苦”就让“心志”变得痛苦,仿佛有股力量在驱使着一样,太有意思啦!
6. 意动用法也值得一提呢!“渔人甚异之”,“异”就是觉得奇怪,把……当作奇怪的,是不是感觉很奇特呀?
总之,文言文词类活用真的是丰富多彩,让我们能看到文字如此多变而有趣的一面呀!。
高考语文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鸿门宴》)(2)副词做状语+名词江水又东。
(向东流)(《水经注江水》)(3)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水)(《劝学》)(4)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驻扎)(《鸿门宴》)(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恭敬对待)(《赤壁之战》)(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做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采草药》)(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来之所敢知。
(做)(《答司马谏议书》)(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权衡)(《孟子·梁惠王上》)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短处)(《屈原列传》)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疏远)(《出师表》)③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鸿门宴》)④峨大冠、拖长绅者。
(高戴)(《卖柑者言》)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看重。
轻视)(《论贵粟疏》)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敬)(《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
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③惧有伏焉。
(埋伏的军队)(《曹刿论战》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拥有的东西)(《捕蛇者说》)(2)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问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子,“之”字或数词。
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1、名词活用为动词(1)两个名词连用,(名词+名词)若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籍吏民,封府库。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所+名词)“夜则以兵围所寓舍”3)名词后直接跟一个语气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者)“赵王之子孙侯者”(4)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状语+名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5)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6)名词+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7)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8)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或师焉(9)名词带宾语籍吏民,封府库(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状语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处所。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草行露宿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失期,法皆斩手巾掩口啼、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表对人的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表比喻)其一犬坐于前⑤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孔雀东南飞潭西南而望"⑥表示时间、动作的连续性卿当日胜贵⑦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以下待整理3、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翻译时要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1)"无鲜肥滋味之享"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2)群贤毕至,少长贤集(3)将军披坚执锐5、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
初中文言文的词类话用
初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基本语法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别的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词类活用情况:
- 名词活用为动词:
- 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名词“鞭”用作动词,意为“用鞭子打”)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名词“策”用作动词,意为“登记”)
- 名词作状语:
-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口技》)(名词“洞”用作状语,意为“像洞一样”)
- 形容词用作名词: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形容词“故”“新”用作名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 形容词用作意动词:
-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形容词“异”用作意动词,译为“感到惊异”)
-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形容词“奇”用作意动词,译为“认为……奇特”)
- 动词用作名词:
- 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动词“名”用作名词,译为
“说出”)
词类活用的情况在初中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理解和掌握这些用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言文。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沛公)籍吏民,封府库,还军霸上。
(相如)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太学生)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庄宗)函梁君臣之首。
(秦王)舍蔺相如广成传舍。
(秦王)刑人如恐不胜。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驴不胜怒,蹄之。
(士大夫)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公将鼓之。
沛公军霸上。
(沛公)道芷阳,已至军中矣。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唐浮屠慧褒舍于其址。
长安君质于齐,齐兵乃出。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一狼洞于其中。
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衣,立大巫后。
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勾践)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七十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范增数目项王。
(众人)皆白衣冠以送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子谓公冶长曰:“可妻也。
”三岁贯汝,莫肯德我。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也。
王曰:“德何如则可王也?”左右欲刃相如。
沛公欲王关中。
齐人有欲金者,旦衣冠而之市。
秦伯说,与郑人盟。
独石钟山以钟名,何哉?(六国)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曹操)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项王)引兵而东。
(荆轲)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秦)履至尊而制六合,序八州而朝同列。
(涉)乃书“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虎)稍出林,近之。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名。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
火尚足以明也。
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三、使动用法既来之,则安之。
吞二周而亡诸侯。
焉用亡郑以陪邻?李牧连却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
中职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整理一册一、《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礼服、戴礼帽)2、鼓瑟希(鼓:名词作动词,弹奏)3、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词作名词,才能)4、冠者五六人(冠:名次作动词,戴帽子)5、风乎舞雩(风:名次作动词,吹风、乘凉)6、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7、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二、《报任安书》1、孙子膑脚(膑:名作动,受膑刑)2、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富贵:形作名,富贵的人)三、《劝学》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使……弯曲2、其曲中规曲:形容词做名词,弯曲的程度,弧度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直:形容词做动词,变直;变锋利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名词作状语,往上;下:名词用作状语,往下;一:数次用作形容词,专一6、登高而招高:形容词做名词,高处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足,名词用作动词,走得快8、假舟揖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9、积善成德善:形容词做名词,善行四、《石钟山记》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动用法,使……鸣响2、微风鼓浪鼓:名词做动词,振动3、而此独以钟名名:名词做动词,命名4、噌吰如钟鼓不觉钟鼓:名词做动词,敲钟击鼓5、磔磔云霄间磔磔:名词做动词,磔磔地叫6、涵淡澎湃而为此也涵淡:形容词作动词,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7、不知其浅深浅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8、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名词做状语,乘船9、大石侧立千尺侧:名词做状语,在旁边10、事不目见耳闻目:名词做状语,用眼睛耳:名词做状语,用耳朵11、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里二册一、《师说》1、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作动,低于)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意动,以……为耻。
第四部分词类活用和被动句一、词类活用1、名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例:(1)距关,毋内诸侯。
译: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
(“内”通“纳”,动词,作使动词,“让诸侯进来”司马迁《史记.鸿门宴》例:(2)秦时与臣游,項伯杀人,臣活之。
译:秦朝的时候,他与我有交往,他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活”,动词,作使动词,“使之活”)《鸿门宴》例:(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译:第二天,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会项王(“从”,动词,作使动词,“使………跟从”)《鸿门宴》例:(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译:我听说要想树木长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
(“固”,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稳固”《谏太宗十思疏》例:(5)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译:(辞采)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是文辞宗主孟学士(“腾”,动词,作使动词,“使蛟腾”。
“起”,动词,作使动词,“使凤飞起“王勃《滕王阁序》例:(6)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译: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愤慨,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叹呢?(“屈”,动词,作使动词,“使豪杰屈”张溥《五人墓碑记》例:(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舞”和“泣”都是动词作使动词,是“使…….起舞”,“使…….哭泣”苏轼《赤壁赋》例:(8)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最终秦王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行完大礼之后就让他回赵国了。
(“归”,动词,作使动词,“使之归”。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9)宁许以负秦曲译:宁肯答应(给秦国璧),来使秦国担当理亏的责任。
(“负”,动词,担当,作使动词,“使秦担当”)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例:(10)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译:就施行文教和德政招他们回来,已经让他们回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心生活。
(两个“来”和一个“安”都是动词,作使动词,(“使之来”“使之安”)例:(11)否则不能继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词1. 父利其然也。
利,名词用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伤仲永)2. 故人不独亲其亲。
第一个“亲”,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亲。
3. 心乐之。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了(小石潭记)(二)名词活用为动词4. 鞭数十。
鞭,原意为鞭子,名词,此处意为“用鞭子打”。
(童趣)5.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策,原指记事的册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6.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
(口技)7.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狼)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陋室铭)9.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陋室铭)10. 惟吾德馨。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陋室铭)11. 不蔓不枝。
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桠。
(爱莲说)12. 石青糁之。
糁,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核舟记)13. 巨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核舟记)14.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指结霜。
(三峡)15. 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三峡)16.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观潮)17.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也,客此。
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湖心亭看雪)18. 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策,驱使。
(马说)19.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
(送东阳马生序)20.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送东阳马生序)21. 手自笔录。
手,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送东阳马生序)22.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名词,太守,官名,这里用作动词,做……太守。
(岳阳楼记)23. 名之者谁?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醉翁亭记)24. 泉而茗者。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使动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动用法。
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
使……吃惊)《滕王阁序》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
“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动用法。
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
《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意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意动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耻,以……为耻。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6.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动词活用为为动词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