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突根治术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5
乳突改良根治术护理诊断【文章标题】乳突改良根治术护理诊断:提供细致全面的护理指导【引言】乳突改良根治术是一种外科手术,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等与乳突有关的疾病。
作为一项复杂的手术,它需要专业的团队参与和周到的术后护理。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乳突改良根治术的护理诊断,为患者和护士提供全面的指导。
【正文】一、乳突改良根治术的意义及操作过程1.1 乳突改良根治术的定义和目的乳突改良根治术是一种通过手术切除或改良乳突的方法,旨在治疗慢性鼻窦炎、分泌物引流障碍等鼻窦相关疾病。
手术的核心目的是提高鼻窦的排液功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1.2 乳突改良根治术的操作过程乳突改良根治术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术前准备和麻醉:患者需要接受临床检查,准备手术所需的相关检查和麻醉药物。
2)手术切口和暴露: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以获得良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
3)乳突开窗:经过切开乳突骨壁,医生可以进一步观察、切除或改良乳突。
4)分泌物引流通道建立:通过乳突改良手术,医生会修复分泌物引流通道,以促进鼻窦排液功能。
5)术后处理和观察: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术后处理和观察,以确保恢复顺利。
二、乳突改良根治术的护理诊断及指导2.1 术前护理诊断及指导乳突改良根治术的术前护理至关重要,以下是相关的护理诊断及指导:1)知情同意:护士应向患者提供充分的手术信息,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风险和预期效果,以取得知情同意。
2)体征评估: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征评估,包括呼吸道状况、鼻窦分泌物的性质和量、过敏情况等,以为手术提供参考。
3)术前准备:护士应确保患者按照医嘱进行术前禁食和禁水,并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X光、鼻窦CT等检查结果,为手术准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2 术后护理诊断及指导乳突改良根治术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以下是相关的护理诊断及指导:1)伤口护理:术后,护士应定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进行伤口清洗和更换敷料,以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改良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0例报告
霍红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05(45)21
【摘要】1987~1999年,我们采用改良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0例。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00例中耳炎患者中.男81例,女19例;年龄6~70岁;病程1~31a。
手术证实胆脂瘤型77例.骨疡型23例。
术前听力:语言频率(500Hz.1000Hz,2000Hz)气导听力损失均值≤50dB。
外耳道有体征者52例,表现为肿胀、肉芽、后上壁塌陷;全部病例均有鼓膜穿孔,松弛部穿孔64例,后上边缘性穿孔28例,紧张部穿孔8例。
术前100例均拍X线片,乳突均为硬
化型。
【总页数】1页(P71)
【作者】霍红
【作者单位】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漯河,4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
【相关文献】
1.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与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J], 谭东辉;邓忠;罗铭华;曹小国;龙志清
2.改良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85例临床疗效观察 [J], 邓晓奕;徐开伦;
邓世明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改良乳突根治术25例护理体会 [J], 尹艳丹
4.观察比较改良乳突根治术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J], 黄春姐
5.完璧式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 [J], 张君华;鲁风坡;马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突根治术本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中耳及乳突病灶,并使乳突腔、鼓窦、鼓室和外耳道连成一大腔,以利引流,防止颅内外并发症的产生。
【适应证】1、胆脂瘤型中耳炎。
2、中耳炎及乳突炎有颅内外并发症者。
3、结核性中耳炎及乳突炎,乳突X线片有骨质破坏,药物疗法不能治愈者。
4、中耳乳突肿瘤未涉及颅内者。
【术前准备】同单纯乳突凿开术。
【手术器械】同单纯乳突凿开术。
【麻醉】同单纯乳突凿开术。
【手术方法】1、耳内切口于外耳道底壁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稍向外6点钟处开始,沿后壁切至上壁1点钟处后,刀锋转向耳屏及耳轮脚间方向,沿耳轮脚前方2-3mm上延1.5-2.0cm。
切开皮肤及骨膜,用剥离器沿骨质分离乳突表面,上过颞线,下达乳突尖,使乳突各解剖标志充分暴露,并分离外耳道后壁、上壁皮肤至鼓环。
止血后,置乳突自动拉钩张开。
2、凿开鼓窦用圆凿或电钻凿开乳突,找到胆脂瘤破坏腔后,削薄前方外耳道骨壁,上缘平鼓窦盖,后缘达乙状窦前骨壁,沿途将我余的骨质及乳突内气房或板障骨尽皆磨除,使颅中后窝的脑膜和乙状窦形状清晰可见(即为乳突骨骼化)。
于脑膜与乙状窦交界处为窦脑膜角,循此角向内必达鼓窦。
清除乳突腔内及鼓窦处胆脂瘤皮屑及肉芽等病变并检查鼓窦盖及乙状窦骨壁有否破坏。
3、断桥及修平面神经嵴在外耳道后壁近鼓窦盖处深部,以弯形探针朝上鼓室方向探索,即可探到鼓窦入口,用圆凿或电钻平鼓窦垂直向下,用平凿尽可能将外耳道后壁(面神经嵴)削低,但术中切勿削低于水平半规管管嵴。
凿子斜面向下,直至骨桥凿断(即鼓窦入口外侧的外耳道骨壁),底部可见致密光滑的隆起,为水平半规管嵴,用圆凿配合钳或电钻去除上鼓室外侧壁,使鼓窦盖及鼓室盖成一连续骨板,充分开放上鼓室。
4、清理中耳仔细检查鼓窦入口处引流是否宽敞。
如砧骨及锤骨已损坏,且影响引流,可用肉芽钳或膝状镊夹住,稍加摇动小心取出,砧骨与镫骨间粘连可先用探针轻轻剥离,鼓室内肉芽等病变组织亦应尽量去除。
清扫鼓室底时,当心损及颈静脉球;清扫鼓窦入口底部时,小心损及面神经及水平半规管。
术前及术后诊断:患者右耳出现脓性分泌物,经检查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此病症表现为鼓膜穿孔、听骨链受损,并可能伴随胆脂瘤形成。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乳突根治手术。
手术方式:本次手术采用右耳乳突根治术。
该手术主要通过切除乳突腔内病变组织,清理炎症病灶,以消除炎症感染并恢复患者的听力。
手术过程中将尽量保留外耳道后壁及完整的骨性结构,以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麻醉方式:考虑到手术的复杂性和可能的并发症,本次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的联合麻醉方式。
这样既可以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度,又可以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手术经过:1.手术开始前,医生对外耳道进行消毒,铺无菌巾。
2.切开右耳后,首先进行外耳道后壁的剥离,以显露乳突骨皮质。
3.接着进行乳突骨皮质的切除,以暴露鼓室和听骨链。
4.清除鼓室内的脓液和病变组织,探查听骨链并进行清理。
5.在彻底清除病灶后,对外耳道后壁和乳突骨皮质进行修复,确保外耳道完整性和听力恢复。
6.术中出血量较小,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注意事项:1.手术后需静养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伤口裂开。
2.按医嘱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术后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外耳道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4.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头痛和耳痛,属于正常现象,可适当服用止痛药缓解症状。
5.手术后需要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游泳和泡澡等活动,以免水进入耳朵引起感染。
6.一般情况下,术后一个月左右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但要注意避免噪音环境以免刺激听力。
7.如有发热、伤口肿胀严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术前及术后诊断术前诊断:乳突炎,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力下降术后诊断:乳突炎,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力下降手术方式本次手术采用乳突改良根治术。
该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同时尽可能保留听力。
乳突改良根治术结合了传统乳突根治术和现代耳显微外科技术,通过乳突骨衣下壁磨开,将病变组织切除的同时,不损伤外耳道后壁和面神经,保留外耳道结构。
该手术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听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麻醉方式本次手术采用全身麻醉。
在麻醉前,患者禁食6-8小时,确保麻醉过程中呼吸通畅,防止食物或异物堵塞呼吸道。
麻醉后,患者将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且疼痛感知能力减弱。
医生在患者身体表面覆盖无菌单,仅露出手术部位,开始进行手术操作。
手术经过在患者全身麻醉后,医生开始进行手术。
首先,医生对外耳道进行消毒,然后通过耳显微镜的观察,仔细分离外耳道壁和乳突骨衣。
接着,医生用电钻磨开乳突骨衣下壁,暴露出病变组织。
然后,医生仔细地用刮匙刮除病变组织,如炎症骨质、胆脂瘤组织等。
刮除后用吸引器清除残余病变组织。
在清除病变组织的过程中,医生非常小心地保护外耳道后壁和面神经,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听力。
最后,医生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然后填塞外耳道并缝合伤口。
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后,患者需在医院观察2-3天。
期间需注意以下几点:1.术后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使用3-5天;2.术后需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污水进入;3.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以免影响伤口愈合;4.术后需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伤口愈合情况;5.一般术后3个月内不能佩戴助听器或耳机等设备;6.如果出现术区肿胀、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在出院前,医生会为患者提供详细的出院医嘱和术后护理指导。
患者需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复查,以确保手术效果和促进康复。
通过科学的术后护理和医生的随访指导,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乳突改良根治手术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乳突改良根治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头颞颞开窗手术,用于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内胆脂瘤等乳突疾病。
手术过程中,虽然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但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手术的应急情况。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制定一份乳突改良根治手术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二、手术室准备1. 人员配置•手术医生:负责术中操作、决策和指挥整个手术过程;•助手:协助手术医生进行各项操作;•护士:配合手术医生和助手,提供术中所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麻醉医生:负责患者的麻醉工作;•监护人员:负责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2. 仪器设备准备•手术床: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手术灯和显微镜:提供光源和放大视野;•手术器械和耗材:包括镊子、钳子、刀片等;•生命体征监测仪: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吸引器:用于吸引手术区域内的血液和分泌物。
三、应急预案1. 大出血措施:•快速通知护士准备相关止血药物;•手术医生立即用纱条进行局部压迫止血;•同时进行支撑性止血,如夹住出血点、缝合切口等;•如局部止血无效,考虑进行输血;•护士及时测量血压和心率,监测患者的血量变化。
2. 吻合处破裂措施:•尽量保持手术区域清洁干燥,减少感染风险;•快速通知助手准备缝合器械和线材;•手术医生用缝线缝合破裂处,保持吻合处的整齐和紧密;•如破裂处无法缝合,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如使用组织胶水进行粘合。
3. 患者突发过敏反应措施:•停止手术操作,让麻醉医生迅速评估患者的过敏情况;•根据患者的过敏症状,给予相应的抗过敏药物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考虑是否需要紧急转运至重症监护室。
4. 感染风险措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手术器械、药品和手术区域的无菌性;•饮食护士要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并避免造成消化不良和恶心呕吐;•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补充,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四、应急演练与培训为确保医务人员在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正确地采取措施,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非常重要。
1.麻醉意外,术中、术后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术中术后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术后出血。
严重时需输血可能。
3.术后感染,切口愈合延迟,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可能;切口瘢痕形成,耳周麻木感。
4.面神经损伤致面瘫,甚至永久性面瘫。
5.鼓索神经损伤致味觉改变。
6.脑膜暴露,脑脊液漏可能;严重时需再次手术修补。
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感染可能。
7.根据术中情况可能需要移植筋膜,放置人工钛听骨(需自费:同意放置,不同意放置),移植
物
不成活,听骨移位,脱落或排异反应可能。
8.术后听力改善不明显甚至减退,耳鸣、眩晕可能。
9.术后不干耳,需长期换药,术后复发需再次手术可能。
10.根据术中情况,可能无法行一期鼓室成型,需二期手术。
11.周围重要结构损伤可能、如颠下颌关节、颈内动脉、颈静脉球。
12.授权手术医师根据术中实际情况适当改变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