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概念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7
《机械加工实训》全套教案第一章:机械加工概述1.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1.2 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2)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3)了解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制定。
1.3 教学内容1.3.1 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1.3.2 机械加工的类型和特点1.3.3 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1.3.4 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方法1.3.5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制定1.4 教学重点与难点1.4.1 教学重点: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1.4.2 教学难点: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制定。
1.5 教学方法与手段1.5.1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1.5.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教学模具。
第二章: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理论2.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包括金属切削过程、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切削液的作用。
2.2 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过程;(2)了解切削力的产生、测量和计算方法;(3)掌握切削温度的产生、测量和控制方法;(4)了解切削液的作用、选择和应用。
2.3 教学内容2.3.1 金属切削过程2.3.2 切削力的产生、测量和计算方法2.3.3 切削温度的产生、测量和控制方法2.3.4 切削液的作用、选择和应用2.4 教学重点与难点2.4.1 教学重点: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过程,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切削液的作用。
2.4.2 教学难点:切削力的计算方法,切削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方法,切削液的选择和应用。
2.5 教学方法与手段2.5.1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
2.5.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教学模具、实验设备。
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3.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方法,包括工艺路线的制定、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工艺文件的编制。
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切削、磨削、锻压、焊接等加工操作,以达到制造零部件或产品的目的。
机械加工工艺在制造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精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加工工序、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机械加工是利用机械设备对原材料进行物理性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焊接加工、锻压加工等多种形式。
机械加工的目的是通过去除原材料的多余部分,使其达到所需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
二、加工工序机械加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工序:车削、铣削、钻削、刨削、磨削、锻压、焊接等。
不同的零部件和产品需要不同的加工工序,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1. 车削车削是一种通过旋转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的加工方法。
它可以用来加工圆柱形、圆锥形和球面形等工件。
车削工艺可以分为外圆车削、内圆车削和平面车削等。
2. 铣削铣削是一种通过刀具在工件上进行旋转切削的加工方法。
它可以用来加工平面、凸轮、齿轮等复杂形状的工件。
铣削工艺可以分为立铣、卧铣和立卧铣等。
3. 钻削钻削是一种通过旋转刀具在工件上进行切削的加工方法。
它主要用于加工直径较小的孔。
钻削工艺可以分为手动钻削和机械钻削等。
4. 刨削刨削是一种通过刀具在工件表面进行切削的加工方法。
它主要用于加工平面。
刨削工艺可以分为手动刨削和机械刨削等。
5. 磨削磨削是一种通过磨粒与工件表面的相互作用来去除材料的加工方法。
它可以用来加工高精度和高表面质量的工件。
磨削工艺可以分为平面磨削、外圆磨削和内圆磨削等。
6. 锻压锻压是一种通过应用压力使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加工方法。
它可以用来加工各种形状的工件。
锻压工艺可以分为自由锻、模锻和冷锻等。
7. 焊接焊接是一种通过熔化材料并使其在接头处凝固形成连接的加工方法。
它可以用来连接不同材料的工件。
焊接工艺可以分为电弧焊、气体焊和激光焊等。
三、加工方法机械加工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选择不同的加工方法,常见的加工方法包括数控加工、手工加工和自动化加工等。
机械加工简要介绍1. 什么是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是指通过机械工具或机床对原材料进行形状和尺寸的加工过程。
它可以遵循特定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以达到预期的产品要求。
机械加工涉及众多加工方法,包括车削、铣削、钻孔、磨削、切割和冲压等。
机械加工既可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也可用于一些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木材和陶瓷的加工。
2. 机械加工的主要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2.1 车削车削是将旋转的工件通过刀具的切削,使其产生旋转对称的外形的加工方法。
它是最基础、最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之一。
车削广泛应用于模具、零件加工和工件的修整等领域。
车削可以分为外圆车削、内圆车削、端面车削和切割车削等。
铣削是利用铣刀的旋转和工件的移动,将工件上多个切削点逐个地切削成所需的形状的加工方法。
相比车削,铣削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形状和尺寸加工。
铣削广泛应用于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加工领域。
2.3 钻孔钻孔是利用切削工具在工件上旋转加工出直径一定的孔洞的加工方法。
钻孔操作简单、速度快,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的孔洞加工。
磨削是利用磨料颗粒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和磨擦,去除工件表面的金属层的加工方法。
磨削可以实现更高精度和光洁度的工件表面加工,常用于模具、模板、模块等高精度的零件加工。
2.5 切割和冲压切割和冲压是通过将加工件置于压力机上,利用切割模具和冲压模具对材料进行切割、压印或形状变更的加工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金属板材的加工和成型,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等。
3. 机械加工的优势和应用领域机械加工具有以下优势:•精度高:机械加工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尺寸和形状控制,适用于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的行业。
•生产效率高:机械加工可以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可靠性强:机械加工可以通过严格的工艺控制和质量检测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机械加工在众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汽车制造业:机械加工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等。
机械加工概述范文机械加工是一种通过一系列工艺过程,对材料进行切削、钻孔、磨削、铣削、车削等工艺,制造精确形状和尺寸的工艺方法。
这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也可以用于加工其他材料,如塑料、木材和复合材料。
机械加工的目的是通过切削或磨削材料,改变其形状和尺寸,制造出符合要求的零件。
通过机械加工,可以生产各种精密零件,如轴、齿轮、螺纹、孔、平面等。
机械加工通常需要使用机械加工设备,如车床、铣床、钻床、刨床、磨床等。
机械加工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工件形状和尺寸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加工设备和切削工具;固定工件并安装切削工具;将切削工具移动到工件上,进行切削或磨削操作;及时清理切屑和冷却液;检查加工后的零件是否符合要求。
机械加工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切削方式可以分为切削加工和磨削加工。
切削加工是通过切削工具对工件进行切削或铣削,将材料逐步切削去除,使工件形状和尺寸逐渐接近要求。
磨削加工是通过磨削工具对工件进行磨削,将工件表面的金属层逐渐去除,从而得到精细的表面。
机械加工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医疗器械等。
在汽车制造中,机械加工用于制造发动机、传动系统、底盘等零部件。
在航空航天中,机械加工用于制造飞机发动机、机翼、机身等部件。
在电子设备制造中,机械加工用于制造电脑、手机、平板电视等产品的金属外壳和部件。
在医疗器械制造中,机械加工用于制造手术器械、人工关节等产品。
机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具有重要影响。
高精度的机械加工可以保证零件的尺寸和形状准确,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高效率的机械加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加工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高速切削技术、数控技术、切削液技术等的应用,使机械加工效率和精度得到了极大提高。
同时,3D打印技术的出现也给传统的机械加工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机械加工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和技术,需要工程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机械加工中文名称:机械加工英文名称:machining定义:利用机械及工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
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是一种用加工机械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
按被加工的工件处于的温度状态﹐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
一般在常温下加工,并且不引起工件的化学或物相变化﹐称冷加工。
一般在高于或低于常温状态的加工﹐会引起工件的化学或物相变化﹐称热加工。
冷加工按加工方式的差别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
热加工常见有热处理﹐煅造﹐铸造和焊接。
概念介绍机械加工另外装配时常常要用到冷热处理。
例如:轴承在装配时往往将内圈放入液氮里冷却使其尺寸收缩,将外圈适当加热使其尺寸放大,然后再将其装配在一起。
火车的车轮外圈也是用加热的方法将其套在基体上,冷却时可保证其结合的牢固性(此种方法现在依旧应用于某些零部件的装配过程中)。
机械加工包括:灯丝电源绕组、激光切割、重型加工、金属粘结、金属拉拔、等离子切割、精密焊接、辊轧成型、金属板材弯曲成型、模锻、水喷射切割、精密焊接等。
机械加工:广义的机械加工就是指能用机械手段制造产品的过程;狭义的是用车床(Lathe Machine)、铣床(Milling Machine)、钻床(Driling Machine)、磨床(Grinding Machine)、冲压机、压铸机机等专用机械设备制作零件的过程。
微型机械加工技术的国外发展现状机械产品1959年,Richard P Feynman(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就提出了微型机械的设想。
1962年第一个硅微型压力传感器问世,其后开发出尺寸为50~500μm的齿轮、齿轮泵、气动涡轮及联接件等微机械。
1965年,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硅脑电极探针,后来又在扫描隧道显微镜、微型传感器方面取得成功。
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出转子直径为60~12μm的利用硅微型静电机,显示出利用硅微加工工艺制造小可动结构并与集成电路兼容以制造微小系统的潜力。
机械加工培训教材技术篇Ⅰ机械加工基础知识2011年8月第一部分:机械加工基础知识一、机床(一)机床概论机床是工件加工的工作母机.一个工件或零件从原始的毛胚状态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都需在机床上完成.从加工的对象来分类,机床可以分为:◆金属加工机床◆木材加工机床◆石材加工机床等等….机械加工的对象大多为金属材料,所以,我们以下涉及的机床只针对金属加工机床.金属加工机床分类:◆锻压机床---通过压力使工件产生塑形变形,例如:压力机、弯板机、剪板机等等。
◆特种机床---通过特种办法加工工件,例如:电火花机床、线切割机床、激光切割机床、水压切割机床等等。
◆金属切削机床---采用刀具、砂轮等工具,除去工件上多余的材料, 将其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机床,主要包括:车床:工件与主轴一起旋转,刀具作轴向与径向进给运动.主要用于旋转工件、盘类零件、轴类零件的加工.车床的分类如下:➢根据主轴中心线的方向:卧式车床,立式车床.➢根据车床的大小:仪表车床、小型车床、普通车床、大型车床。
➢根据控制方式:普通(手动)车床、简易数控车床、全功能数控车床➢根据控制轴数:普通(手动)车床与数控车床(X、Z轴)、车铣中心(X、Z、C 轴)、复合车铣中心(X、Y、Z、C轴)➢根据主轴及刀塔数量:单主轴、双主轴、双刀塔车床。
铣床:刀具旋转,工件与工作台一起作轴向运动。
主要用于方型及箱体零件加工。
铣床的分类如下:➢根据主轴中心线的方向:卧式铣床,立式铣床.➢根据控制方式:普通(手动)铣床、数控铣床➢根据控制轴数:普通铣床(X、Y、Z轴)、4轴数控铣床(X、Y、Z、A轴)、5轴数控铣床(X、Y、Z、A、B轴)➢根据主轴数量:双主轴铣床。
镗(铣)床:刀具旋转,工件与工作台一起作轴向运动。
主要用于铣削与镗孔。
一般为卧式。
镗床分类如下:➢根据镗床大小:台式镗床、大型落地镗铣床。
➢根据控制方式:普通(手动)镗床、坐标镗床、数控镗床➢根据控制轴数:普通镗床(X、Y、Z、B轴)、带W轴的数控镗床(W、X、Y、Z、B轴)、带平园盘的数控镗床(W、X、Y、Z、B、U轴)钻床:钻孔用机床。
《机械加工技术》试题库项目一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知识要点:基本概念一、填空1、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和等,使之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2、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或一台机床上对于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
*3、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完成定位并夹紧的过程称为。
车削轴类零件,调头一次,次安装。
4、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加工位置,称为。
5、加工余量大时,刀具对工件每一次切削称为一次。
6、企业在计划期内的产品产量,称为。
7、生产类型是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
根据生产的特点,企业的生产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和及。
二、判断()1、原材料的组织、运输、保管等属于工艺过程的内容。
()2、工件调头加工时,因加工不连续,应算两道工序。
()3、工件先找正位置再夹紧算作一次安装。
()4、工件在工作台上每占据一个加工位置,就算作一个工位。
()*5、单件小批生产采用金属模机器造型,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
()*6、大批大量生产中,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也提高。
()*7、大批大量生产往往生产对象的生产成本较高。
三、解释名词*1、工艺过程2、工序3、工步4、安装四、简答题1、什么是工序划分工序的依据是什么**2、大批大量生产可设计采用专用工夹量具,而中小批生产往往采用通用设备,说明理由。
知识要点;机械加工的生产率一、填空1、时间定额是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生产所需的时间。
2、目前,多数企业采用这一劳动定额形式。
3、单件时间包括、辅助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生理需要时间。
二、判断()1、减小或重合行程长度可以缩减基本时间,提高生产率。
()2、采用平行或顺序多件加工可缩短加工时间,提高生产率。
项目二金属切削基础知识知识要点:切削运动与切削要素一、填空1、切削运动按在切削加工中所起作用不同分为:和。
2、切削运动中切削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的运动是。
如车削加工中的运动。
机械加工的概念
机械加工是一种通过使用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包括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等多种方式。
切削加工是指在切削工具的作用下,工件材料被去除的过程,主要用于加工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压力加工则是通过施加压力,使工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此外,根据被加工的工件处于的温度状态,机械加工可以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
冷加工一般在常温下进行,不会引起工件的化学或物相变化;而热加工则是在高于或低于常温的状态下进行,会引起工件的化学或物相变化。
常见的热加工工艺有热处理、煅造、铸造和焊接等,而冷加工工艺则包括激光切割、重型加工、金属粘结、金属拉拔、等离子切割、精密焊接、辊轧成型、金属板材弯曲成型、模锻、水喷射切割等。
总的来说,机械加工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其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航空、汽车、船舶、电子等多个行业。
《机械加工技术》试题库项目一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知识要点:基本概念一、填空1、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和等,使之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2、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或一台机床上对于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
*3、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完成定位并夹紧的过程称为。
车削轴类零件,调头一次,次安装。
4、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加工位置,称为。
5、加工余量大时,刀具对工件每一次切削称为一次。
6、企业在计划期内的产品产量,称为。
7、生产类型是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
根据生产的特点,企业的生产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和及。
二、判断()1、原材料的组织、运输、保管等属于工艺过程的内容。
()2、工件调头加工时,因加工不连续,应算两道工序。
()3、工件先找正位置再夹紧算作一次安装。
()4、工件在工作台上每占据一个加工位置,就算作一个工位。
()*5、单件小批生产采用金属模机器造型,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
()*6、大批大量生产中,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也提高。
()*7、大批大量生产往往生产对象的生产成本较高。
三、解释名词*1、工艺过程2、工序3、工步4、安装四、简答题1、什么是工序?划分工序的依据是什么?**2、大批大量生产可设计采用专用工夹量具,而中小批生产往往采用通用设备,说明理由。
知识要点;机械加工的生产率一、填空1、时间定额是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生产所需的时间。
2、目前,多数企业采用这一劳动定额形式。
3、单件时间包括、辅助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生理需要时间。
二、判断()1、减小或重合行程长度可以缩减基本时间,提高生产率。
()2、采用平行或顺序多件加工可缩短加工时间,提高生产率。
项目二金属切削基础知识知识要点:切削运动与切削要素一、填空1、切削运动按在切削加工中所起作用不同分为:和。
2、切削运动中切削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的运动是。
如车削加工中的运动。
机械教师试讲10分钟范例
尊敬的评委和听众们,
大家好!我是XXX,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在这里进行机械教师的试讲。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机械加工的内容。
首先,我会介绍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
机械加工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对工件进行加工和成形的工艺过程。
它包括了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焊接加工、冲压加工等多种加工方法。
机械加工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我将与大家分享机械加工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
机械加工可以使原材料变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完成大量的实际生产任务。
同时,机械加工也可以提高零部件的精度和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因此,学习和掌握机械加工技术对于一名机械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
在进一步了解机械加工之后,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切削加工这一重要的加工方法。
切削加工是指通过刀具对工件进行削去材料的过程。
在切削加工中,我们需要了解刀具的种类、切削速度、进给量等重要参数,并且要合理选择切削条件以获得最佳的加工效果。
最后,我会进行一个示范实验来演示切削加工的过程。
我会向大家展示如何利用铣床对一个方形工件进行加工成一个圆形工件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向大家详细介绍切削刃具的选
择、刀具轨迹的确定和切削参数的调整。
通过今天的试讲,我希望能让大家对机械加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体会到切削加工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
机械加工是一门技术含量高、实践性强的学科,我相信只有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够真正掌握它。
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机械加工概念介绍
机械加工是一种用加工机械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
按被加工的工件处于的温度状态﹐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
一般在常温下加工,并且不引起工件的化学或物相变化﹐称冷加工。
一般在高于或低于常温状态的加工﹐会引起工件的化学或物相变化﹐称热加工。
冷加工按加工方式的差别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
热加工常见有热处理﹐煅造﹐铸造和焊接。
另外装配时常常要用到冷热处理。
例如:轴承在装配时往往将内圈放入液氮里冷却使其尺寸收缩,将外圈适当加热使其尺寸放大,然后再将其装配在一起。
火车的车轮外圈也是用加热的方法将其套在基体上,冷却时即可保证其结合的牢固性。
机械加工:广意的机械加工就是凡能用机械手段制造产品的过程;狭意的是用车床、铣床、钻床、磨床、冲压机、压铸机机等专用机械设备制作零件的过程。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或半成品)制成产品的全部过程。
对机器生产而言包括原材料的运输和保存,生产的准备,毛坯的制造,零件的加工和热处理,产品的装配、及调试,油漆和包装等内容。
生产过程的内容十分广泛,现代企业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组织生产和指导生
产,将生产过程看成是一个具有输入和输出的生产系统。
能使企业的管理科学化,使企业更具应变力和竞争力。
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原材料(或毛坯)形状、尺寸和性能,使之变为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它是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
例如毛坯的铸造、锻造和焊接;改变材料性能的热处理[1];零件的机械加工等,都属于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又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
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单位。
所谓工序是指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一组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构成一个工序的主要特点是不改变加工对象、设备和操作者,而且工序的内容是连续完成的。
例如图32-1
中[cc1]的零件,其工艺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工序:工序1:在车床上车外圆、车端面、镗孔和内孔倒角;
工序2:在钻床上钻6个小孔。
在同一道工序中,工件可能要经过几次安装。
工件在一次装夹中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为安装。
在工序1中,有两次安装。
第一次安装:用三爪卡盘夹住外圆,车端面C,镗内孔,内孔倒角,车外圆。
第二次安装:调头用三爪盘夹住外圆,车端面A和B,内孔倒角。
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通常分为三类。
1.单件生产单个地生产某个零件,很少重复地生产。
2.成批生产成批地制造相同的零件的生产。
3.大量生产当产品的制造数量很大,大多数工作地点经常是重复进行一种零件的某一工序的生产。
拟定零件的工艺过程时,由于零件的生产类型不同,所采用的加方法、机床设备、工夹量具、毛坯及对工人的技术要求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加工余量
为了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必须从毛坯上切去的那层金属的厚度,称为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又可分为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某工序中需要切除的那层金属厚度,称为该工序的加工余量。
从毛坯到成品总共需要切除的余量,称为总余量,等于相应表面各工序余量之和。
在工件上留加工余量的目的是为了切除上一道工序
所留下来的加工误差和表面缺陷,如铸件表面冷硬层、气孔、夹砂层,锻件表面的氧化皮、脱碳层、表面裂纹,切削加工后的内应力层和表面粗糙度等。
从而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加工余量的大小对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均有较大影响。
加工余量过大,不仅增加了机械加工的劳动量,降低了生产率,而且增加了材料、工具和电力消耗,提高了加工成本。
若加工余量过小,则既不能消除上道工序的各种
缺陷和误差,又不能补偿本工序加工时的装夹误差,造成废品。
其选取原则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余量尽可能小。
一般说来,越是精加工,工序余量越小。
基准
机械零件是由若干个表面组成的,研究零件表面的相对关系,必须确定一个基准,基准是零件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
根据基准的不同功能,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类。
1.设计基准
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2.工艺基准
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又分为装配基准、测量基准及定位基准。
(1)装配基准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的位置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
(2)测量基准用以检验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及位置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3)定位基准加工时工件定位所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作为定位基准的表面(或线、点),在第一道工序中只能选择未加工的毛坯表面,这种定位表面称粗基准.在以后的各个工序中就
可采用已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定位表面称精基准。
拟定工艺路线的一般原则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大体可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是拟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然后再确定每一道工序的工序尺寸、所用设备和工艺装备以及切削规范、工时定额等。
这两个步骤是互相联系的,应进行综合分析。
工艺路线的拟定是制定工艺过程的总体布局,主要任务是选择各个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各个表面的加工顺序,以及整个工艺过程中工序数目的多少等。
拟定工艺路线的一般原则
1、先加工基准面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作为定位基准的表面应首先加工出来,以便尽快为后续工序的加工提供精基准。
称为“基准先行”。
2、划分加工阶段
加工质量要求高的表面,都划分加工阶段,一般可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
主要是为了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以及便于时发现毛坯缺陷等。
3、先孔后面
[1] 对于箱体、支架和连杆等零件应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这样就可以以平面定位加工孔,保证平面和孔的位置精度,而且对平面上的孔的加工带来方便。
4、主要表面的光整加工(如研磨、珩磨、精磨等),应放在工艺路线最后阶段进行,以免光整加工的表面,由于工序间的转运和安装而受到损伤。
上述为工序安排的一般情况。
有些具体情况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1)、为了保证加工精度,粗、精加工最好分开进行。
因为粗加工时,切削量大,工件所受切削力、夹紧力大,发热量多,以及加工表面有较显著的加工硬化现象,工件内部存在着较大的内应力,如果粗、粗加工连续进行,则精加工后的零件精度会因为应力的重新分布而很快丧失。
对于某些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
在粗加工之后和精加工之前,还应安排低温退火或时效处理工序来消除内应力。
(2)、合理地选用设备。
粗加工主要是切掉大部分加工余量,并不要求有较高的加工精度,所以粗加工应在功率较大、精度不太高的机床上进行,精加工工序则要求用较高精度的机床加工。
粗、精加工分别在不同的机床上加工,既能充分发挥设备能力,又能延长精密机床的使用寿命。
(3)、在机械加工工艺路线中,常安排有热处理工序。
热处理工序位置的安排如下:为改善金属的切削加工性能,如退火、正火、调质等,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前进行。
为消除内应力,如时效处理、调质处理等,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
为了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如渗碳、淬火、回火等,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之后进行。
如热处理后有较大的变形,还须安排最终加工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