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武汉大学教育学考研经验——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 格式:pdf
- 大小:283.56 KB
- 文档页数:6
武汉大学333教育学综合参考书目及经验分享(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武汉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最著名的名牌大学之一,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
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市,其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存争议),1913年为六大国立高师之一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
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全部门类,是一所覆盖全学科的综合研究型大学。
学校坐拥珞珈山,占地面积5166亩,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
武汉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招收的有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管理。
武汉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试的科目是政治、英语、333教育学综合还有一门专业课。
武汉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333教育学综合的参考书是: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武汉大学教育学考研成功经验分享我报考的是武汉大学,学科教学(英语)的专业硕士,我本科是武大英语自考的,自考这几年确实挺辛苦也很心酸的,尤其是别人的冷言嘲讽,所以对我来说,要想摆脱这样的生活,考研是我的必经之路,不仅要考上研究生,还要考上名校的研究生,4年来,我的目标都很明确,因为我知道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
可能对于别的一些学生来说,他们考研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把硕士研究生的文凭作文找工作的一个平台。
诚然,我选择考研也有这样的因素,但它并不是全部,充其量只占20%而已。
而剩下的80%,我把40%归因于想要证明我自己吧,不仅仅是给那些瞧不起我的人看,更因为要证明给我自己看,要让我自己觉得这么年的努力和付出还有一直相信自己的自信心是正确的也是值得的。
武汉大学教育学硕士教育学原理专业考研经验——未来已来,将至已至文|张XY/凯程网课学员武汉大学教育学硕士教育学原理专业“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在努力中找寻希望”从前,作为新晋考研小白,看着师兄师姐们的考研经验贴,既敬佩又羡慕,想着有一天等自己考上了也来写一写,这个机会终于来啦。
那么现在开始进入正题,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我是一名15级应届生,本科就读于北方一985学校英语专业,跨考武汉大学教育学原理(学硕),19年考研初试401分,其中政治76分,英语一71分,646教育学综合254分。
初试专业排名第二,最终成绩专业排名第三(19教原只招收四个人)。
下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考研经验。
一、关于学校和专业关于选学校和专业。
作为英语专业的我,选择跨考教育原因有三个:首先,教育学跨专业"门槛低"(至于为啥加引号,看到第二部分的时候你就明白了)还不用学数学呀,不然大兄弟你为啥不选择无机化学光电系统?其次,不能丢了梦想,我从小学开始就想要成为一名教师了,嗯,为祖国浇灌花朵的那种。
再次,英语只是一种工具,它可以让我睁开眼睛去看更广阔的世界,但需要与具体学科结合才能发挥出英专人的优势。
关于选学校,我一直非常认同徐影老师的观点: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学校特点。
比如说,你的本科是985,也想要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那么,排名前三的师范学校(北师大,华东师范,华中师范)你值得拥有,要相信自己值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你本科是211或者既不是985也不是211,那么学姐建议你选择其他理工科类或综合性985高校的教育学,这些学校教育学的竞争压力会小一些。
无论你更在意地理位置,学院专业排名或是学历。
但答应我好吗?至少也要把211作为目标院校,难得考研一次,或许一生就这么一次机会,就把自己当做小说里的主角热血一次吧!如果你是真的热爱教育,那就拼一把,不然等你拿到录取通知书会不甘心的。
至于我,因为早就与异地四年的男朋友有了约定(后来他成功保研去了武大),所以非武大不可,这个目标从一开始就没有变过,也从来没有考虑过报录比之类的问题,学弟学妹不要盲目模仿啊。
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从一个专科生变成武大研究生的经历
大家好,我是李恩良。
我想在这里把我的两次考研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
四年前我报考了华中科技大学自考专套本的机电专业,我曾历时四五年,两次考研,最终成功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第一次考研,第二次考研都报考的武大的控制工程专业,每每回想起那段岁月,我总会感慨不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很多人都喜欢引用这句千古名句来自勉,而对于我来说,更能体会它的另一番意境,我想,它足以用来表达我的考研历程。
考研对于我来说就像莫斯科保卫战,艰苦而卓绝。
从决定备战那一刻起,我便选择了“宅”,用各种考研的书本、真题来武装自己。
我的目标只有一个,上线,上线,上线!在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后,成绩终于出来了,我离国家线还差近三十分!面对着悲惨的现实,我第一次留下了绝望的泪。
第二次考研,我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找了一份工作,开始了平淡无奇的职场生活。
在经过一年的休整后,2013年我重新拾起“武器”,继续备研。
经过前车之鉴,这一次我信心满满,找老师,找同学,找复习资料……偶尔也去泡图书馆。
都说自信才可以成功,分数下来的那一刻我激动不已,电脑上赫然显示着410分的高分好成绩,我激动得差点跳了起来。
仿佛自己做了一场梦
最后我报考了武大的研究生终于被录取了,我父母的激动地留下了眼泪,现在马上就要开学了,我一直也在奋斗着,我从一名专科生蜕变成研究生真的很不容易,这期间付出的努力没有几个人能够明白。
所以我想和学弟学妹们说一声:“不要怕吃苦,自己的努力终究会看到效果的”。
教育学考研心得优秀范文(精选10篇)教育学考研心得优秀范文篇1考研的准备阶段是一个比较艰难,因为这是一个打持久战的过程,同时也很考验自己的意志力和心态。
所以对于准备考研的人来说,确定自己的考研目标很重要。
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我很清楚自己想要报考的院校,我原报考的院校是华南师范大学。
初试成绩为325分,政治:72分;英语一:67分;数分:100分;高代:86分。
在前期我询问了很多已经考上华师的师兄师姐一些备考经验,准备好相关书籍。
在20__年3月我开始进行备考。
下面是各科科目的复习。
政治政治不宜太早复习,我是在暑假开始复习政治的。
政治的内容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背诵。
前期我是听徐涛老师的课程大致熟悉知识点,再结合1000题进行练习,检查自己哪个知识点没有学好,前期做错的题目挺多的,到后面熟悉知识之后就还好。
第二轮我是自己看书,主要看自己掌握得不牢固的地方,并开始记一些老师说的重点知识。
等肖四肖八出了之后,就着重看肖四肖八,把自己在里面做错的题都弄懂,其次就是背诵肖四肖八,我主要背诵的是肖四的内容。
个人认为肖四肖八押的题还是挺准的。
数分我复习数分用的教材是华东师范版的。
一轮的时候我都是每一章每一节每一道题都会细细看,刚开始的时候,很多题目都不会做,自己结合参考书弄懂自己做不出的题目考的是哪个知识点,然后再旁边做好标记,用不同标记表示自己不会的程度,一是完全不会,二是部分会做。
第二轮我着重复习自己掌握得不好的内容,并根据自己之前标记的题目,在不看参考书的情况下再做一遍,对于仍然不会做的题目,我就把它写下来,然后再写下相关的知识点。
第三轮的时候我开始做真题以及自己第二轮整理的题目。
做真题的时候我发现华师真题的重现还是挺多的,所以我也比较重视真题,每做完一份真题我就总结它主要考了什么知识点,并把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做好标记。
真题我过了3遍,并整理了真题总结,最后临考试的时候我就着重复习自己整理的总结。
对于英语和高代我考得不是很好,大家借鉴其他师兄师姐的经验或许会更好。
已经顺利来到华中师范大学,原本漂亮富有韵味的校园,最近由于在维修,变得风尘仆仆,在校园里走一遭回到宿舍,黑色鞋子都会变成土黄色。
噗哈哈哈……首先我给各位介绍下:我是新祥旭考研机构的在职专业课辅导老师,正常情况下我是远程教学的,平常跟公司对接的老师是教务曹老师或者是项目李老师,当然了也可以面授(面授的话,需要学弟学妹在学校附近,就是找一个咱俩能够见面的地方),另外我给你们简单介绍下新祥旭的官网资料查询,你可以通过首页的搜索栏,搜自己想要找的内容,一般自己需要的内容,基本都能搜索的到。
另外就是注册一个考研文库。
考研文库里面可以大量查询真题等考研资料,有些收费的,你可以充值个下载币,一般都是一币一下载。
(详细介绍这个,是因为我考研的时候也在用,感觉还很实用,比起豆丁这些平台,资料下载方面要节省不少钱)另外,据我知道的有不少学生在这辅导,考上的有很多。
现在写一下,关于华中师范大学考研以及复试的经历吧!第一部分:初试环节1.选择理想院校和专业。
理想,就是愿意去投入努力,并且能力与努力相衡。
目标要适合、恰当,不要太低或者太高。
2.制定计划、找研友。
最重要的是踏实、努力和保持。
找研友是一个重要的选择,要合得来、可以互相鼓励、一起提问知识点等等。
经过几个月的考研生活,我和研友这次都考上了华师。
大致的时间线是:从大三第二学期开始买书和资料,考计算机二级、上课、实习、学期末考试夹杂在一起,很难全身心投入。
暑假是七月份开始的,回家两周。
7月15回来学校图书馆学习、8月进入状态、一直到考研结束。
具体一天的时间表是:早上6:10分起床、七点到图书馆学习。
7-8:30简单复习一下前一天的单词、句子,每天一单元的恋恋有词单词。
句子主要是阅读理解里面画出来的答案句。
到作文书出来后,抽出来15分钟时间背作文、小作文是一天一篇、大作文要挑主题和用得上的段落。
8:30-11:30 漫长的背专业课的时间、很漫长。
11:30-1:30吃饭休息取快递买水果零食等一些杂事1:30-3:00 刷政治题目和视频3:00-5:30刷英语题目5:30-6:00背一下政治知识点6:00-7:00吃晚饭7:00-10:00背专业课、结束一天。
武大生科考研初试经验分享以武大生科考研初试经验分享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作为一名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在经历了一年的考研备战后,我成功地通过了初试。
在此,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一些备考的心得,希望能对正在备考或者将来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我认为备考考研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基础知识。
生命科学考研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多个学科。
因此,我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复习和巩固这些基础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刷教材、做习题、参加课堂讨论等方式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学科竞赛或者科研项目,通过实践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做好考研大纲的解读和分析也是备考的重要环节。
考研大纲是我们备考的指导方针,要了解每个科目的重点、难点和考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在我备考初试的时候,我会根据大纲的要求,将每个科目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分类,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刷题也是备考的必备环节。
通过做大量的真题和模拟题,可以提高我们的答题速度和答题技巧,培养我们的考试思维。
在刷题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题目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掌握了解题技巧,就能够迅速地解决问题。
因此,刷题不仅可以检验我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题的能力。
备考期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合理的作息时间。
备考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很容易出现疲劳和压力。
所以,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下去。
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休息和放松,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健康。
我想说的是备考考研也是一个提高自我的过程。
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考考研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来自一个非常普通的二本院校,我的本科专业是学前教育。
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首先是院校方面,我觉得考研最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就是确定院校,因为你只有确定院校之后才有复习的方向。
每个学校跟每个学校考试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尽早定学校。
我之所以选择华中是为了弥补高考的遗憾,高考失利让我进入了一个非常普通的二本院校,所以我从大一开始就确定了我的目标,大学四年间,我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我们知道华师是教育部直属的师范院校之一,是一所211高校,所以我认为它还是一所性价比非常高的学校。
其次,我跟大家分享分享我是如何学习的。
因为我很早就确定了院校,所以我是比较有方向的,当时我备考的时候还是311统考,因为我们专业之前没有学姐学长考上过这个学校,所以我当时是比较迷茫的,后来勤思去我们学校宣讲,后来由于我们家在北京,我实地考察了一下,就选择了勤思,我大概是大二升大三的暑假报了勤思的辅导班。
但是我并没有真正的利用起来,当时因为觉得还早,就每天只是看看视频,也没有很认真。
我真正投入复习是大三的寒假期间,那个时候我一般是先看一章课本,不懂的地方重点标记,然后再去配合讲义看咱们老师的视频,同时会反复的听和看自己不懂的地方,同时尝试整理出自己的笔记,因为我是属于那种只有写下来才有印象,才能理解的学生。
其实这个过程很漫长,因为是第一遍过课本,所以我尽量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看到,不能有遗漏的知识点,其实你完整的看完课本也就只有这一次机会,做这项工作我大概用了好几个月,当我完全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过完一遍已经是5月份了好像。
第二遍的时候就不会像第一遍那样细致了,我结合讲义,重点看那些重点的内容,这一遍尝试整理出自己的框架,这是为我后期的背诵做准备,其实读书就是一个把书读薄再读厚的过程,我第二遍就是在做把书读薄的工作,经过第二遍之后,我大概能对知识点有一个印象,但是要我具体的说每个知识点讲了什么还是比较困难的。
考研复习规划经验武汉大学作为国内知名院校,其翻硕专业受到考生欢送。
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个武大前辈的谈,愿每一位正在路上坚持的考研学子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
已经4月中旬了,xx年考研也也渐入尾声,同行考研同学的结果都已经出来了,喜报频传,考上了理想中的高校,找工作的同学也差不多定了下来,已经或者准备进入职场。
而我却是悬而未定,在忐忑中等待一个结果。
这个结果应该是在意料之中的。
不是怎么好,但也不是怎么坏吧。
虽然复试中觉得未尽如人意,不理想,但也是进了。
一开始报武大,也没有抱多大的信心,一直都觉得自己内心是完全不自信,都上台汇报都会抖,你说我信心在哪里。
所以就自己抚慰自己能上就上,上不了就回去找个工作了。
这一方面是自我抚慰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减负,带着太大的压力上考场始终不是很好地。
我正式准备考研是在暑期开始的时候。
可能有人说早点准备会更好,确实早点是比晚点好,但是这个早点准备得看你方向是否对了,效率是否有了。
如果你提前点只是一个幌子,天天待在图书馆没有方向玩着手机,那我劝你还不如先把精力放在学期专业课上,可以认认真真准备专业课的,假设你就被保上的呢。
另外的话,这段时间,我个人认为应该用来大量确定学校和收集相关资料。
这段时间内,你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情:1.确定学校并且找好资料和书籍,这是前期的准备工作。
留意一下有哪些关于MTI的微博微信可以关注,这些东西如果不知道的话就应该多问问学姐学长们了,一年的准备,他们肯定会很有经验。
比方我关注了喵大,武峰老师,卢敏老师的微博,微信号也关注了不少,像普特考试小助手,21世纪英文报,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等,还有一些关于百科写作的微信也可以关注,我就不意义列举了。
2.你得有明确的复习规划。
你要知道自己每一个阶段自己应该干什么事情。
没有翻译根底的就不要一开始就练张培基了,翻译整篇文章会很打击。
古人说,循序渐进就是这个理,进步是需要一点一点积累的。
3.可以找个研友,一起努力一起奋斗。
2019年武汉大学教育学考研经验——未来已来,将至已至文|张XY/凯程网课学员武汉大学教育学硕士教育学原理专业“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在努力中找寻希望”从前,作为新晋考研小白,看着师兄师姐们的考研经验贴,既敬佩又羡慕,想着有一天等自己考上了也来写一写,这个机会终于来啦。
那么现在开始进入正题,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我是一名15级应届生,本科就读于北方一985学校英语专业,跨考武汉大学教育学原理(学硕),19年考研初试401分,其中政治76分,英语一71分,646教育学综合254分。
初试专业排名第二,最终成绩专业排名第三(19教原只招收四个人)。
下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考研经验。
一、关于学校和专业关于选学校和专业。
作为英语专业的我,选择跨考教育原因有三个:首先,教育学跨专业"门槛低"(至于为啥加引号,看到第二部分的时候你就明白了)还不用学数学呀,不然大兄弟你为啥不选择无机化学光电系统?其次,不能丢了梦想,我从小学开始就想要成为一名教师了,嗯,为祖国浇灌花朵的那种。
再次,英语只是一种工具,它可以让我睁开眼睛去看更广阔的世界,但需要与具体学科结合才能发挥出英专人的优势。
关于选学校,我一直非常认同徐影老师的观点: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学校特点。
比如说,你的本科是985,也想要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那么,排名前三的师范学校(北师大,华东师范,华中师范)你值得拥有,要相信自己值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你本科是211或者既不是985也不是211,那么学姐建议你选择其他理工科类或综合性985高校的教育学,这些学校教育学的竞争压力会小一些。
无论你更在意地理位置,学院专业排名或是学历。
但答应我好吗?至少也要把211作为目标院校,难得考研一次,或许一生就这么一次机会,就把自己当做小说里的主角热血一次吧!如果你是真的热爱教育,那就拼一把,不然等你拿到录取通知书会不甘心的。
至于我,因为早就与异地四年的男朋友有了约定(后来他成功保研去了武大),所以非武大不可,这个目标从一开始就没有变过,也从来没有考虑过报录比之类的问题,学弟学妹不要盲目模仿啊。
如果武大今年只收五个人,我为什么不能是其中一个?二、关于初试认真备考过教育学的人应该都知道那种来自背书绝望,天天背,天天忘,翻开书马冬梅,合上书什么冬梅?马什么梅?马冬什么?不过只要考试的时候不是玛丽莲就好。
武大教育学学硕没有指定参考书,原则上来讲跟着311走。
根据凯程老师的推荐,我一共选择了以下五本书:《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至于其他教材,我认为贪多嚼不烂,且内容大同小异,便选择了这五本最经典的教材。
专业课,框架很重要!框架很重要!框架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呀。
我在四月到七月中旬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五本教材。
期间边看教材边进行了框架整理。
虽然网上的框架满天飞,但经过自己思考并整理出来的框架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并且在与参考框架的对比中,你才能真正发现自己整理中的疏漏。
暑假偷了个懒,看完教材的我并没有立刻开始一轮背诵,而是利用暑假完整的时间过了一遍肖大大的政治(就是最厚的那一本精讲精练)。
暑假做的事情也不多,具体原因大家都懂的哈哈。
从暑假结束的九月份开始,正式开启了炼狱模式。
因为已经整理好了框架,知识点已经大致了解,我抱着学姐的笔记和徐影老师的课程开始背书。
徐影老师的课我非常喜欢,对比了很多位老师的课程,最终被徐影老师的魅力所折服,这才是一位真正的教师。
她的课不仅思路清晰,板书清楚,还能触类旁通,并且时不时带给你鼓励和安慰。
这里强调一点,笔记什么的无论是自己整理还是拿来主义,在精不在多。
一本体系完整,条理清晰的笔记已经足够考研所需。
还是那句话,贪多嚼不烂。
安排好每天需要背诵的内容,严格执行。
每周要给自己留出半天到一天时间休息,别高估自己的毅力,劳逸结合。
我从九月初到十月中旬完成了一轮背诵,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中旬完成了二轮背诵,十一月中旬到十二月初完成了三轮背诵,十二月到初试完成了四轮背诵。
临近考试背的遍数越来越多,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完整的背书一共有四轮。
背书上是绝不能偷懒的,并且不能只追求遍数,效果也很重要。
背书,学姐只有两个建议:第一,抓关键词,不要于逐句背诵,你会累死的。
第二,即使第一天背第二天就忘也不要气馁,每个人都是这样,忘了再背就是了。
要相信坚持就是胜利!三、关于压力宝宝们(徐影老师常用称呼哈哈),只要你在认真准备考研,认真对待考研这件事情,就一定会有压力。
有压力不一定是坏事,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但如果压力过大产生身体症状一定要注意。
学姐就是因为九月开学以来天天背书,刷刷政治题看看英语阅读对我来说都成了天大的享受,每天早上起来胸口疼,每天晚上睡不着,每天交流最多的竟然是和食堂阿姨的"阿姨,给我来一份煎饼果子,多点酱,谢谢!"。
但是啊,孤军奋战,透支身体,让自己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不是长久之计呢,十月初即将背完第一遍的我突然崩溃了。
我一直都不是一个坚强的人呢。
一个普通的早上,又一次背书看不进去的我丢盔弃甲,狼狈逃离。
从没想过原来放弃是这样一瞬间的事情,原来只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就可以让自己瞬间卸下负担。
我一本书也没带,进城找二姨和哥哥去了。
但是夜深人静时,心底里有一个声音问自己,真的,就这样算了?看到知乎热评“放弃考研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一篇篇看过去,竟不觉间湿了枕巾......是啊,我差点忘了自己为什么考研了,是为了自己的教师梦啊,是为了结束磨人的异地啊,是为了自己那些天马行空的设想啊,是为了将来有能力有精力照顾爸爸妈妈啊。
让自己放弃需要好多好多的理由,可是似乎坚持下去,任何一个理由就足够了。
虽然那个他已经被自己的情绪同样折磨得苦不堪言,虽然感觉自己已经被逼到极限,虽然一遍遍地背书看不到一点点希望,可我就是做不到潇洒放弃。
那就坚持下去吧,就这样坚持下去吧。
连宿舍洗澡打卡的热水器也在默默鼓励着我。
(646为武大教育学综合代码,这张照片成为了我考研期间的手机屏保)。
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懂,但如果你也坚持不下去了,我只想对你说,坚持下去,你不能在上战场前先被自己打倒。
后来,我学会了适时调整自己,觉得压力太大了就休息一下午,到操场上跑跑步,跟爸爸妈妈、男朋友以及挚友聊聊天,看一看电影(强烈推荐垫底辣妹,别被名字迷惑哦,很励志的学渣逆袭之路,看一次哭一次呢)。
没有亲人朋友的支持,我或许根本坚持不到考研结束,在这里由衷的谢谢你们,是你们保护住了我独行荒漠中的绿洲。
四、关于复试关于复试。
因为现在的各种帖子和经验都是关于初试,提及复试的很少,我又属于那种缺少社会经验,不太会与人打交道,容易紧张的人,同时也苦于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学习借鉴,所以留下复试part给学弟学妹多一点参考。
初试成绩要出来的前几个晚上,我每天十二点多才能入睡,早上五点多就会醒来,期待知道结果,可又害怕知道结果。
让男朋友帮我查了成绩,他查了之后告诉我,不用请你吃饭了。
我呆滞了几秒钟,因为我开玩笑对他说过:“如果我考的不好你要请我大吃一顿,如果我考的还可以,你也要带我去吃好吃的。
”他问:“那如果上400分了呢?就不请你吃饭了吧。
”我笑笑:“怎么可能啊,这顿饭你请定了。
”自己终于有勇气登录网站查询:401分。
突然间想哭又想笑。
我的大餐没了,竟然会有点遗憾。
最终还是没哭出来,考研时是可以做到一日三哭的。
准备复试的时间很短,短到一眨眼什么都还没做就过去了。
准备复试的时间里会很浮躁,很难静下心来,不需要有过多的心理负担,觉得自己静不下来,复习得少就凉凉,静不下来就每天只准备一点点,考研从来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心理负担。
如果你是应届生,到时候还会有实习,论文等事情要忙,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同时,记得安排好每日的计划,关于面试要多多模拟。
武大教育学的复试占最后成绩的40%,分为三个部分,考试顺序抽签决定。
关于思想考核,就问几个平常的问题,看看你思想端不端正,都可以过,不需要提前准备。
专业课笔试是教育学相关问题,考试范围不超过初试内容,但是要求结合实际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今年的笔试一共有四道简答题,2小时,一题25分。
题目第一题是“结合你做学生或教师的经验,谈一谈对教育这个词的理解”,还有关于教师职业发展,班级授课制优缺点的问题,答题的时候注意分点作答及总结。
英语面试时间很短,不超过五分钟。
内容包括一段自我介绍,抽话题回答(提前抽一张问题小纸条,内容比较日常,我今年抽到的问题是“你喜欢户外活动还是室内活动,为什么?”,还有一个学姐抽到了“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和根据自我介绍和回答提问。
老师人很nice的,会笑眯眯的看着你,不用过于紧张。
专业课面试这才是最刺激的部分。
因为专业笔试和英语面试各占复试40%中的5%,专业面试是最重要的。
武大教育学的专业面试是自己准备一个教育学相关的ppt,做一个不超过6分钟的报告,然后老师会根据你的ppt进行提问。
关于ppt的内容,我建议结合当时教育热点问题,多找找相关论文作为支撑,切入口小一些,尽量多角度,详略得当,突出自己的见解。
还有就是不能超时啊,老师会掐表的。
(据说有一个妹子没讲完就被叫停了,很影响发挥的。
)听了徐影老师的复试指导直播,感觉启发很大。
复试是人与人的接触与交流,不再停留于书本,但也给了我们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我get到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闪光点。
如果你发表了多篇论文,那就打印出来带给老师,如果你书法和绘画很棒,那就带上自己的作品集,如果你平常很喜欢看书和做读书笔记,那就带上你的笔记,如果你会剪视频,那就在ppt中加入一段自己亲手制作的视频(如图)。
面试的顺序需要提前抽签。
我当时抽签那个手气啊,53个人参加复试,我抽到了53号,而且我还是比较早抽签的那一个,从早上一直等到了晚上,感觉面试的老师们好辛苦啊,我只是在外面等着就好累了。
不过最后一名面试还是有好处的。
首先,因为等了太久,最开始的兴奋紧张都会减退,等到自己进去时就没那么紧张了,反而自然大方。
其次,因为是最后一个,老师们也累了,提问不会过多过细。
最后同学们,你们想啊,最后一个,那不是压轴嘛,根据近因效应,老师们最后只会记得你啦。
我说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学弟学妹,面试必然有第一个进去,也有最后一个进去面试的,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些外界因素影响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一切还是凭自己的实力。
你只需要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大方自信有礼貌即可。
老师们也都很友好的,一进去坐在最中间的老师就微笑着说:“欢迎你来报考武汉大学!”一瞬间就能让你感到亲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