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动词作名词
- 格式:ppt
- 大小:468.50 KB
- 文档页数:12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1. 名词作动词呀!你看“驴不胜怒,蹄之”,这里的“蹄”本来是名词“蹄子”,现在却变成了动词“踢”,是不是很神奇呢?就好像一个物品突然活过来能行动啦!
2. 形容词作动词真好玩呢!比如说“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却表示“使……变绿”,就像是给江南岸施了魔法让它变绿了,多有意思呀!
3. 动词作名词也很特别哟!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原来是动词奔跑,在这里就变成了名词“飞奔的马”,这就好像是一个动作突然变成了具体的东西一样,很奇妙对吧?
4. 名词作状语真的绝啦!“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箕畚”原本是名词,却来作状语表示“用箕畚”,这就如同给动作增添了独特的方式,超酷的啊!
5. 使动用法也很带劲呀!“苦其心志”,“苦”就让“心志”变得痛苦,仿佛有股力量在驱使着一样,太有意思啦!
6. 意动用法也值得一提呢!“渔人甚异之”,“异”就是觉得奇怪,把……当作奇怪的,是不是感觉很奇特呀?
总之,文言文词类活用真的是丰富多彩,让我们能看到文字如此多变而有趣的一面呀!。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如动词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夫子式.而听之。
(礼记·檀弓下)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左传成公三年)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其规律是:(1)后跟作宾语的名词(名词+名词<非并列或偏正关系>//名词+代词——之、尔、汝等)。
如“范增数目.项王”,可译为“用眼睛示意”;“驴不胜怒,蹄.之”可译为“用蹄子踢”。
(2)后带补语的名词(名词+名词<非并列或偏正关系>//名词+介宾结构)。
如“沛公军.<霸上>”,可译为“驻札”;“秦伐韩,军.于阏与”,可解释为“驻扎”。
(3)前有状语的名词(副词或介宾结构或助词+名词——副词“不”、“弗”、“已”、“遂”等)。
如“秦师[遂]东.”,意“向东进发”;“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释为“赐福”;“而此独以钟名.,何哉?”释为“命名”。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释为“称王”。
(4)前有能愿动词(能、可、愿、应、宜、当、欲……)的名词。
如“非能水.也”,可译为“游泳”。
(5)前有结构助词“所”的名词。
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应译为“捕捞”。
(6)后跟(解释为“的人”的)“者”字的名词。
如“门.者故不入”,解释为“看门”。
(7)同一个名词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词既非叠词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
那么其中一个作动词用。
如“春风风.人”,应译为“吹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要译作“从事”或“干”。
(8)名词与动词之间用连词“而”、“以”、“且”连接,表示动作的。
如“进城梯.而下之”,即“架梯”;“儿涕.而去”,释为“流泪”。
(9)句中无其它任何可以充当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
如“诸越则桃李冬实.”,应解释为“结果实”。
【解释作动词的名词的方法】(1)替代式,以相应的动词替代。
如:①朝服.衣冠。
(穿戴)②赵王鼓.瑟。
(弹奏)(2)“动+名”式,在这个名词前加上相应的动词。
如:①遂命酒.。
(摆酒)②歌.以赠之。
(写歌)(3)“名+动”式,在这个名词后加上相应的动词。
如:怀.其璧,从径道亡。
(怀藏)(4)“介+名+动”式,在这个名词前加上相应的介词,在这个名词后加上有关的动词。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口技》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
例:(1)早.出暮.归。
《促织》(2)草.行露.宿。
(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
《勾践灭吴》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例:(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
例: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
例:(1)其一犬.坐于前。
《狼》(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于此。
《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
《促织》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
《信陵君窃符救赵》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桃花源记》(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古代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何谓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词类活用。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一、名词作动词(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名+名)例如: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一只狼在那里打洞。
)(2)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名+代)例如:驴不胜怒,蹄之。
蹄:用脚踢(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它。
)(3)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所+名)例如:寻向所志。
志:做标记(寻找以前做的标记。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副+名)例如:遂王天下。
王:称王(于是称王于天下。
)(5)名词放在“能”“可”“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名)例如:寡人欲相甘茂,可乎?相:做丞相(我要甘茂做相,可以吗? )注意:名词后没有其它动词(6)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名+介词结构)例如:秦伐韩,军于阏与。
军:驻扎[秦国攻打韩国,(军队)驻扎在阏(yān)与。
](7)名词用“而、以、且”等与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
(名+连词+动词)例如: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墓:修建坟墓(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修墓来埋葬他们,那时间只有十一个月罢了)名词活用作动词规律小结:能愿动词后的名词代词前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名词后的名词副词后的名词名词活用为动词规律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中学古诗文词类活用总结(名词作动词之二)1、遂命酒.(出自《琵琶行》)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用作动词:摆酒席。
2、微风鼓.浪(出自《石钟山记》)名词“鼓”带宾语,用作动词:鼓动,激起。
3、而此独以钟名.(出自《石钟山记》)名词“名”出在谓语的位置上,用作动词:命名。
4、但二月草已芽.(出自《梦溪笔谈》二则)名词“芽”受副词“已”修饰,用作动词:发芽。
5、未花.时采(出自《梦溪笔谈》二则)名词“花”受否定副词“未”修饰,用作动词:开花。
6、如平地三月花.者(出自《梦溪笔谈》二则)特殊的指示代词“者”的前面一般只粘附动词而不粘附名词,名词“花”放在“者”字前面,用作动词:开花。
7、深山中则四月花.(出自《梦溪笔谈》二则)名词“花”充当主语“平地三月花者”的谓语,用作动词:开花。
8、诸越则桃李冬实.(出自《梦溪笔谈》二则)名词“实”充当“桃李”的谓语,用作动词:结实。
9、则粪溉者先芽.(出自《梦溪笔谈》二则)名词“芽”充当主语“粪溉者”的谓语,用作动词:发芽。
10、则后种者晚实.(出自《梦溪笔谈》二则)名词“实”充当主语“后种者”的谓语,用作动词:结实。
11、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出自《梦溪笔谈》二则)名词“名”修饰一般不受名词修饰的代词“之”,用作动词:命名。
12、原.其理(出自《梦溪笔谈》二则)名词“原”带宾语“其理”,用作动词:推究。
13、以旌.其所为(出自《五人墓碑记》)名词“旌”带宾语“其所为”,用作动词:表彰。
14、去今之墓.而葬焉(出自《五人墓碑记》)连词“而”一般只连接两个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墓”由连词“而”与动词“葬”连接,用作动词:修墓。
15、其疾病..而死(出自《五人墓碑记》)连词“而”一般只连接两个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疾病”由连词“而”与动词“死”连接,用作动词:生病。
16、为之声.义(出自《五人墓碑记》)名词“声”带宾语“义”,用作动词:伸张。
17、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出自《五人墓碑记》)特殊指示代词“者”的前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抚”粘附在“者”的前面,用作动词:出任巡抚。
中学古诗文之词类活用总结(名词作动词之一)1、天雨.墙坏(出自《智子疑邻》)名词“雨”充当“天”的谓语,用作动词:下雨。
2、蹄.之(出自《黔之驴》)名词“蹄”用在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用蹄踢。
3、泯然众人..矣(出自《伤仲永》)名词“众人”受状语“泯然”修饰,用作动词:变成普通人。
4、但微颔.之(出自《卖油翁》)颔,读hàn,本意是下巴颏,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点头。
5、一狼洞.其中(出自《狼》)名词“洞”带省略介词“于”的补语“其中”,用作动词:打洞。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出自《狼》)名词“隧”受副词“将”修饰,用作动词:钻洞。
7、遍身罗绮..者(出自《蚕妇》)特殊的指示代词“者”的后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罗绮”粘附在“者”上,用作动词:穿着罗绮。
8、妇抚儿乳.(出自《口技》)名词“乳”与动词“抚”一起充当“妇”的谓语,用作动词:喂奶。
9、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出自《口技》)名词“目”充当“宾客”的谓语,用作动词:看。
10、不能名.其一处也(出自《口技》)名词“名”带宾语“其一处”,用作动词:说出。
11、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江南春绝句》)名词“风”充当“酒旗”的谓语,用作动词:迎风招展。
12、布囊.其口(出自《童区寄传》)名词“囊”带宾语“其口”,用作动词:兜住,蒙住。
13、市.者还(出自《童区寄传》)市.者良久计(出自《童区寄传》)复取刃杀市.者(出自《童区寄传》)特殊的指示代词“者”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市”粘附在“者”上,用作动词:谈交易,做生意。
14、彼不我恩.也(出自《童区寄传》)名词“恩”带前置的宾语“我”,用作动词:施与恩德,待……好。
15、李祐、李忠义䦆.其城为坎以先登(出自《李愬雪夜入蔡州》)“䦆”本义是大锄,在此带宾语“其城”。
用作动词:用锄头挖。
16、不冠.不袜.(出自《大铁椎传》)名词“冠”、“袜”均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戴帽,穿袜。
语文八年级上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桃花源记》例句出处解释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
以……为异,对……感到诧异名词作状语复前.行。
听妇前.致词。
往前、上前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
穷尽,走到头使动用法皆出.酒食。
,使……出现或“拿出”的意思。
使动用法初极狭,才通人。
,使……通过。
《陋室铭》名词作动词有仙则名。
有名气名词作动词有龙则灵。
有灵性使动用法无丝竹之乱耳。
使……杂乱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
长枝蔓、长枝节《核舟记》名词作状语箬蓬覆之。
用箬蓬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
用石青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戴着高帽、长满胡须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
梳着椎型发髻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
黑的《大道之行也》意动用法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以……为亲人、以……为子女形容词作名词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老年人、中年人、幼童《望岳》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
神奇、秀丽的景色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
认为……小《春望》使动用法恨别鸟惊心。
使……受惊《三峡》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名词空谷传响。
回声《答谢中书书》形容词作动词夕日欲颓。
坠落《记承天寺夜游》名词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
散步《观潮》名词作状语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用银、用玉形容词作动词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穷尽名词作动词皆披发文身。
画着文彩《湖心亭看雪》形容词作动词上下一白。
变白名词作动词是金陵人,客此。
客居名词作动词大雪三日。
下大雪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语文学习引领——北京四中网校学员:廖芳伟文言文词类的活用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划分的类别。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与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也基本一致,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作谓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状语、谓语等等。
但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别的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中最需要注意掌握的是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三种情况。
(一)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1.名词活用为动词①策蹇驴,囊图书。
(《中山狼传》)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③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④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齐桓晋文之事》)⑥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盖有道者也。
(《中山狼传》)⑦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
(《中山狼传》)⑧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韩信拜将》)⑨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
(《中山狼传》)⑩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
(《孟子·藤文公下》)例句①的“策”、“囊”本是名词,鞭子、口袋,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鞭子赶、用口袋装。
例句②的“水”本是名词,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游泳。
例句③的“王”本来都是名词,大王。
第二个活用为动词,特指用王道统一天下。
例句④的第二个“君”、“臣”、“父”、“子”都活用为动词,指“像君”、“像臣”、“像父”、“像子”。
例句⑤句的“老”、“幼”本指“老人”、“幼儿”,第一个都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尊敬”、“疼爱”。
例句⑥的“杖”用作动词,拄(藜杖)。
例句⑦的“目”活用为动词,使眼色。
例句⑧、⑨的“东”、“前”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东”指向东出关(同项羽争天下);“前”指走上前。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李明隆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类词的活用,下面分别举例说明:1、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之”,成为使动用法。
“活之”即“使之活”。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 “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
“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B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分类详解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天雨墙坏(名作动,下雨)2.名:①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作动,说出)②名之者谁(名作动,取名字)③有仙则名(名作动,出名,有名气)3.妇抚儿乳(名作动,喂奶)4.一狼洞其中(名作动,打洞)5.狼不敢前(名作动,上前)6.处处志之(名作动,作记号)7.不蔓不枝(名作动,长藤蔓)(名作动,长枝节) 8.任意东西(名作动,向东向西)9.腰白玉之环(名作动,挂在腰间)10.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名作动,煮茶) 11.罍而歌者(名作动,端着酒杯)12.故自号曰醉翁(名作动,取别号)1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名作动,编次)14.陈胜王(名作动,称王)15.天下缟素(名作动,穿丧服)16.因屏人曰(名作动,命人退避)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名作动,入侵)18.一鼓作气(名作动,击鼓)19.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20.琴瑟友之(名作动,亲近)(二)名词作状语1.吾日三省吾身(名作状,每天)2.北饮大泽(名作状,向北)3.其一犬坐于前(名作状,像狗一样)4.道渴而死(名作状,在道路上)5.石青糁之(名作状,用石青)6.箬篷覆之(名作状,用箬篷)7.手自笔录(名作状,用笔)8.斗折蛇行(名作状,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那样) 9.皆若空游无所依(名作状,在空中)10.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牙一样)11.山行六七里(名作状,在山中)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作状,用簸箕)1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作状,象鸟张开翅膀) 14.日光下澈(名作状,向下)(三)名词使动用法1.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2.如鸣珮环(使……发声)3.凄神寒骨(使……凄凉)4.忿恚尉,令辱之(使……恼怒)5.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6.钟鼓乐之(使……快乐)7.无丝竹之乱耳(使……扰乱)8.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9.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强)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坚固)(四)名词的意动用法1.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原为名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可译为“认为……有利”)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和"锐"是兵器,可见也名词化了。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如:(1)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愚公》)(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促织》)"苦"后面带上了"秦"做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平险"的"平"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险"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
如:(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2)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陈涉》)(3)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崤之战》)(4)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quot;(《崤之战》) "生之"是"使我生"," 忿恚尉"是"使尉忿恚"," 勤民"是"使民劳累"," 闲敝邑"是"使敝邑闲",都是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
如:(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