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KPI指标库
- 格式:doc
- 大小:62.57 KB
- 文档页数:46
制造企业KPI指标库制造企业KPI(关键绩效指标)指标库是一个用于评估和监控制造企业绩效的重要工具。
它提供了一组经过筛选和定义的指标,用于量化和跟踪企业的关键绩效,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持续改进。
下面将介绍制造企业KPI指标库的相关内容。
一、质量指标1.不合格品率:不合格品数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反映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首检合格率:首次检验合格产品数量占总检验数量的比例,反映了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操作员技能水平。
3.客户投诉率:客户投诉数量占总交付数量的比例,反映了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满意程度。
4.返修率:返修产品数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反映了产品设计或生产过程中的缺陷。
二、生产效率指标1.生产利用率:实际生产时间占总可用时间的比例,反映了设备利用率和停机时间的管理效果。
2.生产周期时间:从订单接收到产品交付的时间,反映了生产过程的效率和交付能力。
3.生产能力利用率:实际生产能力占理论生产能力的比例,反映了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程度。
4.产能偏差率:实际产量与目标产量之间的差异程度,反映了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执行能力。
三、成本指标1.单位生产成本:产品生产成本与产品数量的比例,反映了生产成本的控制效果。
2.能源消耗:单位产品生产所消耗的能源量,反映了能源利用的效率及环保程度。
3.库存周转率:销售收入与库存平均值的比例,反映了库存管理的效率。
4.直接劳动力成本率:直接劳动力成本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反映了劳动力成本的控制效果。
四、创新指标1.新产品占比: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反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研发投入比例:研发投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反映了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程度。
3.专利申请数量:公司年度申请的专利数量,反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
4.员工提案采纳率:员工提出的创新和改进建议被采纳并实施的比例,反映了企业的创新文化和员工参与度。
五、供应链指标1.供应商交付准时率:供应商准时交付数量占总交付数量的比例,反映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工业制造企业各职业KPI指标库(超实用)本文档旨在为工业制造企业提供一个各职业KPI(关键绩效指标)指标库,以帮助企业快速、准确地评估各个职业的工作表现。
职业1:生产工人- 生产工作数量(如每小时产量、每天生产总量)- 生产质量指标(如产品合格率、不良品率)- 生产效率(如生产时间利用率、工人效率)- 安全指标(如事故率、安全守则遵守程度)职业2:质量控制员- 检测合格率(如产品抽样检测合格率、生产线检测合格率)- 缺陷率(如产品缺陷率、生产过程中的缺陷率)- 不良品处理效率(如不良品处理时间、不良品处理成本)职业3:供应链管理- 供应准时率(如供应商交货准时率)- 成本效益(如库存周转率、采购成本控制)- 供应链可见性(如信息共享、供应链协同)- 供应商评价(如供应商绩效评价、质量评分)职业4:设备维护工程师- 设备可用率(如设备正常运行时间比例)- 故障修复时间(如设备故障修复所需时间)- 预防性维护(如定期维护计划执行情况)- 维修费用控制(如维修费用与维护预算的比例)职业5:生产计划员- 交货准时率(如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的准时交货率)- 生产计划准确性(如计划与实际生产情况的一致性)- 库存管理(如库存周转率、安全库存控制)- 销售与运营计划协调(如销售与生产计划的协同性)职业6:工艺工程师- 工艺改进(如生产工艺优化、效率提升)- 产品质量改进(如产品缺陷率的降低、质量控制方法改进)- 节能减排(如资源利用率、废料产生量控制)以上仅为一些可能的KPI指标,具体指标的选择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进行调整。
建议在设定KPI指标时,考虑到指标的可量化性、可操作性和对业务目标的影响,同时与相关职业的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以确保指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档能对工业制造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并帮助企业进行绩效评估和管理。
制造业工厂各岗位KPI指标库(超实用)制造业工厂各岗位KPI考核指标库第一章制造分厂关键绩效考核指标1.1分厂厂长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序号指标名称月度累计收1入达成率指标定义指被考核单位内部结算收入,包含:生产索赔收入、废料收入;计分办法月度累计收入达成率:=(1月份实际收入(N*年度预算收入/12)a、按达成率计算得分,此项最高得分为满分。
入库收入、内部交易收入、内部返利收入、+2月份实际收入。
+N月份实际收入)/制造财务费销比达成实际费销比与目标费销比情况费用,变动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包含折旧、维护、基建、模具、利息等费用。
剔达成率=2-实践费销比/目标费销比*100%a、按达成率计算得分,此项最高得分为满分。
制造财务2除人工成本;销售收入:指管理报表中的产品等级收入。
人工成本占比下降率指查核期内每百元产值花费的人工成本所占的比例与12年同期比,所降落的程度;(人工指:直接人工)百元产值人工成本占比=当期人力成本/ 当期产值*100人工成本占比下降率=1-13年人工成本占比/12年人工成本占比*100%达成率=实际/目标a、达成率在100%以上,此项得满分;b、每低1%,扣0.5分;c、此项最低得12分。
制造财务3客户投诉次4数订单准时交付率5指含新产品、样板在内的外部(即含OQC 检验不及格),同一DOP同问题算一次,分功能性投诉和非功能性投诉指按复兴的订单交期按质按量按时交付日常订单和工装样板的情况;日常订单准时交付率=准时交付订单数/总订单数工装样板交付达成率=工装样板交付准期率*40%+工装样板交付一次合格率*60%按实践客诉次数计;a、内部客诉超出目标值1.5分/次;b、外部客诉超出目标值3分/次。
日常订单准时交付率*70%+工装样板交付达成率*30%达成率=实际值/目标值a、达成率100%以上,此项得满分;b、每低1%,扣2分;c、此项最低得6分。
运管部集团品保基础管理运营6指被考核部门在品质过程稽核、6S、TPM、分别按品质过程稽核、6S、TPM、安全、设平安、装备保养方面检查排名情况;单项第一名,+6分;第二名,+3分;倒数第一名,-6分;倒数第二名,-3分;备保养的实际排名进行加减分;最终得分=7.5+各项得分之和;按实践得分计,得分≥15分时按15分计,得分≤时,按分计(即该指标最低得分);企管部1.2生产主管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序号1指标名称费销比达成指标定义所有班组制费与内部交易支出总额之比计分办法a、每增加1%减5分b、每降落1%加2分a、每上升1%加2分b、每降落1%扣5分财务损益报表2人均产值分厂月度的总产值收入(包括其它支出)与所管辖班组人数的比值,总产值/管辖班组总人数财务损益报表3客户投诉次数内部客户投诉次数,同一DOP同问题算一次MCT生产周期缩短状况,达成率=((实施后MCT-实施前MCT)/实施前MCT)×100%a、每增加1次扣5分b、每减少1次加3分a、每上升1%加2分b、每降落1%扣5分品格报表4MCT制造周期时间缩减达成率运管部5产量计划达成率所管辖班组产量计划达成情况当月尾的在线在制成本和库存在制成本之和与分厂入库金额的比值,在线与库位在制成本总和/分厂入库金额a、每上升1%加2分b、每下降1%扣5分a、均匀在成品库存降落状况,革新率=((实施前WIP-实施后WIP)/实施前WIP×100%生产报表XXX系统报表7OQC统计不良次数分厂成品进仓后,进行抽检的产品不合格造成退仓的次数a、每超出一次扣5分b、每降低一次加3分公司运管部系统报表1.3班组长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序号1指标名称班组费用控制指标界说指所负责班组制造用度占分厂销售收入的比值(用度包罗物耗、辅料、劳保、修理费、质量丧失;收入指分厂的制造支出)计分举措a、达成率=(2-实践值/目标值)*100*权重制造财务部2制程批量不良次数因本班组工序品质问题发生的批量不良次数本班组月度日、周计划达成率平均值人均小时产量(UPPH)=产量/投入工时;a、按实际发生次数计分,增加一次扣5分品格报表3日、周计划达成率a、每增加1%加3分b、每降低1%扣3分a、按达成率计分,达成率=实际值/目标值*权重*100%分厂生产报表4人均小时产量(UPPH)分厂生产日报表产量:班组生产完成并检验合格的产量投入工时:班组内所有直接员工实际出勤工时1.4计划主管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序号1指标名称订单交付达成率指标界说分厂的订单定时交付率前工序各班组的日计划达成率包装产线的物料配套率部门的产量达到公司制定的目标计分举措a、每降低1%扣1分运管部2日计划达成率a、每降低1%扣1分a、每降低1%扣2分a、每降落1%扣2分运管部运管部运管部34物料齐套率产量达成率5月产能规划匹配率月每根据生产情况做好产能规划对车间生产计划的编排a、每降低1%扣1分运管部6漏排计划次数a、超出目标值一次扣1分运管部7错排计划次数对车间生产计划的编排均匀在成品库存降落状况,达成率=((实施前WIP-实施后WIP)/实施前WIP×100%a、超出目标值一次扣1分运管部8WIP达成a、每上升1%扣5分b、每降落1%加5分“620工程”实绩考核表1.5水蜘蛛队长关键绩效查核指标序号1指标称号物料齐套率指标界说物料齐套情况计分办法a、每增加1%加5分b、每降低1%扣3分分厂欠料表2订单准时交付分厂的订单准时交付率a、每降低1%扣1分运管部3入库签单准确率单据当天回收,监督仓库24小时内系统接收管辖区域的账务盘点结果a、发生1次失误扣5分运营管理部计划报表、出勤报表4账物相符率a、每降落1%扣3分5满意度调查态度、生产异常处理及时a、每增加1分加2各班组长性(以月度查询拜访表为准)b、每降落1分扣1分1.6图纸管理员关键绩效查核指标序号1指标名称图纸的帐务相符率指标界说图纸无欠缺计分办法a、每次扣5分a、每次扣5分a、每次扣2分a、依实际评分分厂内部报表2图纸的合格率图纸质量无异常分厂内部报表分厂内部报表34投诉次数服务满意度各班组未有投诉征象对责任心,合作性,执行力及日常职责履行状况等进行评价,由班长向各部门调查,调查结果占50%,班长评价占50%。
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
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
1. 产能部门
生产线利用率:衡量生产线的工作效率,计算公式为:生产时间 / (生产时间 + 停机时间)。
生产成本:衡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效益,计算公式为:总生产成本 / 总产出数量。
生产产能:衡量产能部门的产出效率,计算公式为:实际产出数量 / 计划产出数量。
2. 质量部门
产品合格率:衡量生产的产品质量,计算公式为:合格产品数量 / 总生产产品数量。
不良品率:衡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数量,计算公式为:不良品数量 / 总生产产品数量。
返工率:衡量生产过程中需要返工的产品比例,计算公式为:返工产品数量 / 总生产产品数量。
3. 物流部门
仓储周转率:衡量仓储部门的效率,计算公式为:(年度出库量 + 年度入库量)/ 2 / 平均库存量。
准时交货率:衡量配送部门的准时交货能力,计算公式为:按时交货客户数量 / 总客户订单数量。
订单处理时效:衡量订单处理的效率,计算公式为:(订单处理完成时间订单接收时间)/ 订单数量。
4. 设备部门
设备利用率:衡量设备的使用效率,计算公式为:设备运行时间 / (设备运行时间 + 停机时间)。
设备故障率:衡量设备的故障频率,计算公式为:故障次数 / 设备运行时间。
设备维修时效:衡量设备维修的效率,计算公式为:(设备修复完成时间报修时间)/ 维修次数。
注意:以上指标仅为参考,实际的KPI考核指标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设定。
制造业KPI指标库制造业KPI指标库是用于度量和评估制造业绩效的一套基本指标。
制造业KPI指标库的设计和使用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实时监控和衡量其关键绩效指标,为制定决策和改进业务流程提供数据支持。
以下是一个包含多个方面的制造业KPI指标库。
1.生产效率指标:-总体设备利用率:衡量整体生产系统中设备的利用率,包括设备停机时间、维护时间和故障时间。
-设备利用率:衡量单个设备的利用率,用于确定设备的稼动率和是否需要增加设备数量。
-产量和产能利用率:衡量制造企业实际产出与最大产能之间的差距,并评估生产系统的利用率。
2.质量指标:-不合格品率:衡量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的比例,用于评估产品质量。
-工艺成本:衡量制造过程中的废品率和返工率,并评估其对总成本的影响。
-客户退货率:衡量销售出的产品被退回的比例,用于评估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供应链指标:-供应商及时交货率:衡量供应商按照约定的交付时间交付产品的能力。
-运输时间:衡量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制造企业的产品运输时间,用于评估供应链效率。
-备货周期:衡量从接到订单到产品准备就绪的时间,包括采购、生产和交付所需的时间。
4.成本指标:-生产成本:评估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直接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和间接费用。
-劳动生产率:衡量每个员工创造的价值,用于评估劳动力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能源消耗:衡量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能源类型和能源消耗量,用于评估能源效率和环境影响。
5.客户满意度指标:-交货准时率:衡量按时交货的比例,用于评估供应链的可靠性和企业对客户承诺的履行能力。
-售后支持满意度:衡量客户对售后服务的满意度,包括维修服务、技术支持等。
-客诉率:衡量客户就产品质量、交付时间等方面提出的投诉比例。
以上仅是制造业KPI指标库的一部分,实际上,制造业可以根据企业的特定需求和目标,设计和选择适合的KPI指标。
制造业KPI指标库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运营模式、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等因素,并定期对指标进行评估和调整,以保持指标的有效性和关联性。
制造业工厂各岗位KPI指标库在制造业工厂中,每个岗位的KPI指标库对于企业管理和绩效评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岗位以及相应的KPI指标库。
1.生产部门-产量:以产量为指标来衡量生产效率,包括每天、每周或每月的产量统计。
-良品率:衡量产品的合格率,即发货产品中符合标准的比例。
-废品率:衡量生产过程中废品的比例,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生产流程。
-生产效率:通过衡量每个员工或设备的产出量来评估生产效率。
-能耗指标:衡量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如电力、水等,以此评估能源利用效率。
2.质量部门-不良品率:衡量生产过程中不合格产品的比例,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
-客户投诉率:衡量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满意程度,及时回应和解决客户投诉。
-检验合格率:对产品进行抽检,衡量合格产品的比例。
-售后服务:衡量产品售后服务的满意度,包括服务响应速度、问题解决能力等指标。
3.采购部门-供应商质量评估: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进行评估,包括供应商的交货准时率、产品质量等。
-采购成本控制:通过控制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和利润率。
-供应链管理:包括供应商的参与度、供应链响应速度等指标,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4.设备维护部门-设备利用率:衡量设备的使用率,即设备的运行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
-设备故障率:衡量设备的故障频率,及时维护设备,减少停机时间。
-维修时间:衡量故障设备的修复时间,及时响应,并保证设备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5.仓储物流部门-出库及时率:衡量仓库发货的及时率,保证订单能够按时送达给客户。
-库存周转率:衡量仓库库存的周转速度,减少库存积压。
-仓储安全指标:包括货物的安全,防火、防盗等措施,确保仓储物流的安全可靠。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岗位和相应的KPI指标库,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KPI指标库的建立和使用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绩效水平。
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1. 生产部门产能利用率:监测生产线的运转情况,计算实际产出与理论产能之比,目标为达到或超过90%。
产品质量合格率:跟踪产品质量问题,计算合格产品数量与总生产数量之比,目标为达到100%。
生产效率:衡量生产线的效率水平,计算实际生产数量与计划生产数量之比,目标为达到或超过95%。
在途库存周转率:监控在途库存的周转速度,计算期末在途库存与当期总产出之比,目标为达到或超过4次/年。
成本控制:监控生产成本,计算生产成本与实际销售收入之比,目标为达到或低于30%。
2. 质量部门缺陷率:追踪产品质量问题,计算缺陷产品数量与总生产数量之比,目标为低于0.1%。
客户投诉率:监控客户投诉情况,计算客户投诉数量与总订单数量之比,目标为低于1%。
不良品处理率:跟踪不良品处理情况,计算处理不良品数量与总不良品数量之比,目标为100%。
质量回访满意度:调查质量回访客户的满意程度,目标为达到或超过90%的满意度。
质量改进项目数量:跟踪质量改进项目的数量,目标为每季度至少提出2个质量改进项目。
3. 采购部门供应商交付及时率:监控供应商交货情况,计算按时交货订单数量与总订单数量之比,目标为达到或超过98%。
供应商质量合格率:跟踪供应商提供的物料质量问题,计算合格物料数量与总物料数量之比,目标为达到或超过95%。
采购成本控制:监控采购成本,计算采购成本与总采购金额之比,目标为达到或低于30%。
供应商评估:定期评估供应商的综合表现,包括交付能力、质量稳定性等,目标为评估结果达到供应商合格标准。
采购自动化程度:推动采购流程的自动化,提高采购效率,目标为实现采购流程的全面自动化。
4. 物流部门发货准时率:监控发货情况,计算准时发货订单数量与总订单数量之比,目标为达到或超过95%。
物流成本控制:监控物流成本,计算物流成本与总销售额之比,目标为达到或低于10%。
运输时效:监控运输时效,计算实际运输时间与承诺运输时间之比,目标为达到或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