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恶性肿瘤_田智萍
- 格式:pdf
- 大小:91.73 KB
- 文档页数:1
中医对恶性肿瘤的通治34方(2020-04-02 11:01:37)今天小编就搜寻了中医对恶性肿瘤的通治34张秘方验方中医对恶性肿瘤的通治34方中医对恶性肿瘤的通治方中医对恶性肿瘤的通治方有许多,现辑录一些,供大家参考:方一、郁金、白矾、火硝、重楼各20克,蟾酥3克、红硇砂6克,鸡蛋壳、料姜石、仙鹤草、天南星各30克。
{适应症}各种肿瘤。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服1--6克,日3次。
方二、赤芍、桃仁、生香附、乌药各12克,乳香、红花各6克,阿魏4.5克。
{适应症}晚期肿瘤。
用法:共研细末,用醋调为糊状,敷患处,以纱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外敷时皮肤可涂少许凡士林,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如用药数日后皮肤起泡,可暂停数日后再敷。
方三、丁香、山nai、白蚤休、藤黄、阿魏、樟脑各适量。
{适应症}各种肿瘤。
用法:共研细末,撒于胶膏上,1周1换。
方四、枳壳30克,干漆(炒)6克,五灵脂15克,郁金、白矾、仙鹤草、火硝各18克,制马钱子12克。
{适应症}各种肿瘤。
用法: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1.5--6克,日3次。
方五、马钱子(去毒)120克,全蝎30克,明天麻(酒泡24小时)、麻黄(酒泡24小时)、甘草、木香、陈皮、姜活、杜仲、乳香、没药、巴戟天各15克。
{适应症}各种肿瘤。
用法:诸药研成极细末,陈醋、面粉为糊作丸如绿豆大。
每饭后服0.3--0.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下。
每服6天停药1天,万不可多服。
方六、炙黄芪、生白芍、党参各15克,当归、延胡索各12克。
川楝子、半夏各9克,陈皮、炙甘草。
木香各6克,降香3克。
{适应症}晚期肿瘤。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七、乳香、没药各50克,牛黄1.5克,麝香7.5克,马钱子9克,象牙屑2.5克,壁虎20克,蟾酥1克。
{适应症}肺癌、喉癌、胃癌、食管癌。
用法:共研细末,每料用大米面55克,打糊为小丸,如火麻仁大,每日早晚各服1次。
每次3--5克。
对症选用中药煎水为引。
方八、炙川乌、瓜蒌、法半夏、白蔹、白及、川贝母、炙藜芦、炙大戟、海藻、甘草、黄连、黄芩、云防风、五灵脂各适量。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癌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尽管西医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中医在癌症治疗中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中医治疗癌症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等方法,为癌症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妙手治疗癌症的方法。
一、中医治疗癌症的理论基础中医治疗癌症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认为癌症的发生与人体正气不足、邪气侵袭有关。
正气包括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等生理功能,邪气则包括外邪(如病毒、细菌等)和内生邪气(如痰湿、瘀血等)。
中医治疗癌症的原则是扶正祛邪,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消除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
二、中医妙手治疗癌症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中医医生会开具具有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方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1)扶正类中药:如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等,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肾的作用。
(2)祛邪类中药:如半夏、白术、黄连、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等作用。
(3)抗癌类中药:如人参皂苷、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重楼等,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针灸穴位:(1)扶正穴位:如足三里、气海、关元等,具有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2)祛邪穴位:如合谷、曲池、血海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3)抗癌穴位:如足临泣、内关、膻中等,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推拿按摩方法:(1)按摩头面部:如按摩百会、印堂、太阳等穴位,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记上海市中医医院教授田建辉 王 芳 申 娜直到现在,田建辉还记得老家伏牛山下那个种满了中草药的医馆。
春天,医馆的院子里花香四溢,生机勃勃,鹤发的老先生给了他关于中医最初的启蒙教育。
后来,他怀揣着这份对中医的神往、悬壶济世的理想,从河南到上海,历经20余年成为国医传承人。
多年来,田建辉始终秉承“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科研诊疗理念,传承国医大师刘嘉湘“扶正治癌”学术思想,创新中医肿瘤防治理论体系;从免疫调控着眼揭示肺癌发病的核心机制,丰富“正虚伏毒”理论;同时,又以妇科肿瘤为切入点,研究“异病同治”,建立抑郁与肿瘤共病模型,揭示“调神”之内涵。
怀着特有的中医药情怀,他孜孜不倦地总结传承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探索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科学原理,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向恶性肿瘤发起了一次次挑战。
从中医到西医,带着问题深入肿瘤学20世纪70年代,田建辉出生于河南鲁山墨子故里,当地距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南阳不过百余公里。
田建辉家的邻居是位医术高明的老中医,开馆坐诊,求医问药之人络绎不绝,时人都尊一声陈先生。
儿时的田建辉一次次目睹陈先生妙用针灸和中药帮助附近部队官兵和乡亲解除病痛,心里肃然起敬。
又因时常聆听陈先生讲解中药知识,多次在其指导下到伏牛山采草药,他早早便对中医这门学科心驰神往。
1988年,田建辉开始系统学习中医针灸。
因刻苦用功,1992年便开始用针灸临证治疗疾病。
1997年,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能力,他又考上中原针灸名家孙六合教授的研究生。
孙六合是针药结合治疗疑难杂症的大家,尤擅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胸水、腹水。
在孙教授的指引下,田建辉步入了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研究领域。
撰写硕士论文期间,他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实习一年,受中西医结合名家邵梦扬教授、杨峰主任的影响,开始思考中医和西医在治疗肿瘤上各自存在的弊端和优势,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结合二者,惠及患者。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思考,2000年,田建辉考取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师从施志明教授。
中晚期乳腺癌术后中西医治疗方法的应用中晚期乳腺癌是指癌细胞在乳腺中广泛扩散,以及蔓延至淋巴结和其他器官。
由于此时肿瘤已经发展到较晚期,因此手术切除已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通常需要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
在中医方面,针灸和草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草药治疗则通过中草药的复方配制,来调节机体的功能和治疗癌症。
中医观点认为,乳腺癌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衡造成的,因此中医治疗注重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治疗癌症。
对于中晚期乳腺癌术后的患者,中医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治疗。
1. 针灸疗法:中医认为,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因此,针灸治疗可以用于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缓解术后疼痛和恶心等不适症状。
一些研究也表明针灸可以提高癌症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2. 中药治疗:中草药在乳腺癌术后的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一般通过复方草药的配方来治疗癌症,通常与放射治疗和化疗配合使用。
中药主要通过调理人体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同时,中草药还能减轻手术后的疼痛、恢复机体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生活质量。
主要使用的中草药有灵芝、黄芪、党参、丹参等。
3. 整体调理和精神疗法:乳腺癌术后可能会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因此整体调理和心理疗法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营养调理、心理疏导以及相关的康复训练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整体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西医方面,中晚期乳腺癌术后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
1. 放射治疗:通过使用高能的射线杀灭癌细胞,减小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
放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可以减少肿瘤残留的可能性,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化疗:化疗是通过给予化学药物来杀灭癌细胞和控制乳腺癌的扩散。
它可以在手术前、术中或术后进行,常用于减小肿瘤体积、控制肿瘤转移和预防复发。
一、引言肿瘤是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外,中医偏方治疗肿瘤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种肿瘤病人偏方治疗方案,旨在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二、肿瘤病人偏方治疗方案1. 基本原则(1)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病程等因素,辨证施治,选择适合患者的偏方。
(2)整体观念:注重人体整体调节,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3)标本兼治:既要治疗肿瘤本身,又要调理患者体质,提高免疫力。
2. 偏方治疗(1)中草药治疗①方剂一: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半夏、黄连、黄芩、丹参、三棱、莪术、枸杞子、黄芪等。
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②方剂二:人参、黄芪、白术、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茯苓、炙甘草等。
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食疗①核桃:核桃含有丰富的营养,具有补脑、强身、抗癌的功效。
每日食用2-3个核桃,可提高免疫力。
②黑芝麻:黑芝麻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通便的作用。
每日食用30克黑芝麻,可调理身体。
③枸杞子:枸杞子具有滋阴补肾、养肝明目的功效。
每日食用20克枸杞子,可提高免疫力。
(3)按摩①头部按摩:按摩头部穴位,如百会、风池、太阳等,有助于缓解肿瘤患者的头痛、失眠等症状。
②腹部按摩:按摩腹部穴位,如中脘、神阙、气海等,有助于调理脾胃,促进气血运行。
(4)运动①散步:每日散步30分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②太极拳:太极拳具有调养身心、强身健体的作用,适合肿瘤患者练习。
3. 注意事项(1)在采用偏方治疗肿瘤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偏方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
(3)偏方治疗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治疗方法,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三、总结肿瘤病人偏方治疗方案是一种结合中医理论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疗效。
患者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偏方进行治疗。
中药外敷疗法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标签:恶性胸腔积液;外治法;穴位贴敷;综述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指恶性肿瘤胸膜转移或原发于胸膜本身的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1],是一种常见的晚期肿瘤并发症。
如果大量恶性胸腔积液不及时处理,可产生胸闷、气促、咳嗽、胸痛等症状,严重者造成死亡,据统计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3~12个月[2]。
因此,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有关MPE的常用治疗方法主要有全身化疗、胸腔内局部治疗、热疗及手术治疗等,这些方法虽有一定的近期效果,但仍有相当数量的MPE难以控制,短期内复发率仍然很高。
近年来,中医外治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肿瘤的治疗与调护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治疗恶性胸腹水、癌性疼痛、放化疗后毒副反应,以及防治术后并发症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
笔者就近年来中药外敷疗法治疗MPE的研究作一梳理,以更好地推广中医外治法在MPE治疗中的应用。
1 病因病机MPE属于中医“悬饮”范畴。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描述为“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诸病源候论》则有流饮、癖饮之论,指出:“此有饮水多,水气停聚两胁之间,遇寒气相搏,则结聚而成块,谓之癖饮,即悬饮。
”其发病之因,一般由外受邪毒,滞于体内,正气受损,脏腑功能失司;或七情失调、劳欲过度,而致人体气机运行不畅,气、血、水运化不利,上焦不宣,中焦不化,下焦不秘,三焦阻滞,痰瘀内结,水饮内停,日久痰浊瘀毒结聚,变生癌瘤,癌瘤邪气流窜胸胁,水饮积结,遂发为胸水。
本病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肺之通调失职,脾之转输无权,肾之蒸化失司,三焦气化不利,久而人体水液代谢失常,水湿积聚,饮停胸胁,络脉受阻,故而胸胁胀痛、咳唾,转侧呼吸引痛;若水饮上犯于肺,肺气宣发受遏,则出现气短息促等症。
王三虎:恶性肿瘤的四种外治法导读:本文是王老师分享的他在临床应用四种外治法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
小编不顾王老师工作繁忙很是刨根问底了一翻,这么宝贵的经验,要让大家多多看到啊~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大法。
外治法是内涵丰富、作用可靠、适应面广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
我们在肿瘤科门诊采用内服外用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就恶性肿瘤的外治法总结如下。
自血疗法治风邪风为百病之长,也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灵枢·九针》“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 一语,是风邪入里成瘤说的经典论述。
“瘙痒是风邪入里成瘤的突出临床表现”。
[1]风胜则痒,在许多情况下,皮肤瘙痒是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也是恶性肿瘤减轻和恶化的晴雨表。
脑肿瘤病变侵及第四脑室底部时,常引起剧烈、持久的瘙痒尤以鼻孔瘙痒为剧烈。
何杰金氏病患者,腿部可发生持久的瘙痒。
内脏的癌症,如胃癌、肠癌、肝癌及卵巢癌、前列腺癌均可发生顽固性瘙痒。
我们应用自血疗法(此方法自文革时期应用至今,有很好的抗过敏作用,原理大概是自身抗原的刺激),每次抽自身上肢静脉血2ml,立即注射到臀大肌,每天一次,一般3次就有明显效果。
这既是急则治其标,快速止痒,也是消除恶风的根本措施。
药线点灸治寒邪寒邪入里,血脉凝涩是恶性肿瘤的另一个重要病因病机。
疼痛作为寒邪致病的显著标志,对肿瘤患者来说,可谓刻骨铭心。
正如《金匮要略》“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瘀血在少腹不去”之论述,妇科恶性肿瘤几乎均与寒邪入里有关。
所以,在以温经汤为主方内服治疗的基础上,我们常常给予药线点灸法治疗。
药线点灸法是壮医特有的治疗方法,类似于中医瘢痕灸,具有止痛散结之功。
我们除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以外,还常用于子宫肌瘤、附件囊肿、乳腺增生、乳腺腺瘤、甲状腺腺瘤、肺癌咳嗽等,效果可靠。
取穴原则:多少不等,少则十余,多则百余点。
每病常有一个主穴,比如胃癌取中脘为主,盆腔肿瘤以关元为主。
肿瘤中医常用外治验方知识了解现代人一谈起肿瘤就惊恐不安,这可不就是谈“瘤”色变吗?其实谈“瘤”大可不必如此害怕,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肿瘤的治疗也在朝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西医常用手术治疗,其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同时,中医也有其独到的治疗方法,例如中医外治就具有治疗效果显著,方法独特,简单方便和副作用小等优点,并且在临床治疗上多次取得显著的成绩,填充了中医内治的不足,与手术治疗强强联合,提升了患者治愈概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质。
以下则为大家介绍一些目前中医治疗肿瘤常用的外治验方。
1.贴敷法1.1直接贴敷法直接贴敷法就是把泥状似的生药直接贴敷在皮肤表面,生药一般由蟾蜍皮、海带、仙人掌、芦荟等药材构成。
直接贴敷法一般用于防治局部持续性疼痛,这种局部性疼痛主要发生在化疗过程中,即由化疗药物猛烈刺激血管和部分组织导致的。
2002年,王飞华在实用护理杂志中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记述了王飞华用直接贴敷法治疗儿童的局部持续性疼痛的详细过程和结果,其生药采用的是赤砂糖和桑叶。
实验对象的组数一共有30例,其中取得显著效果的有20例,有9例是有疗效的,总的来说其有效的组数与治疗总组数之比为0.9667。
但是对照组的有效的组数与治疗总组数之为0.7535,两者之间具有鲜明的差异。
1.2膏药外敷法中医外治的领域里最大的一个特点莫过于膏药,膏药主要根据其软硬程度分为硬膏剂和软膏剂。
制取膏药前先要针对病情进行辩证,再选取药材,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药材制成膏剂后直接贴在皮肤表面。
2015年,冯海英曾在云南中医学院学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其中记述了冯海英自制止痛膏外敷于特殊的疼痛位置一事,止疼膏由雄黄、三棱、蜈蚣、生半夏和蟾酥等制成,研究中清楚地表明冯海英所做的止痛膏对于临床症状具有极大的改善,说明中医外治中的膏药外敷法对于治疗临床症状的有卓著的效果。
无独有偶,徐薪同样展开了这一项研究,在其研究中用“川红拔瘤膏”治疗脑胶质瘤,一共治疗有60例,有效率为78.33%。
外用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皮肤溃疡浅议
张秋平;庞新颖;陈丽辉;王志刚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7(015)023
【摘要】恶性肿瘤所致皮肤溃疡是临床上恶性肿瘤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大部分病人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甚至发生溃烂、渗血.疾病的晚期很容易并发恶性肿瘤所致皮肤溃疡,处于疾病晚期的病人常常表现为恶液质,周身衰竭,机体免疫功能较差,同时存在着局部血液循环的障碍,从而导致肉芽组织生长不利,因此皮肤溃疡面不容易愈合,是临床上较棘手的问题,治疗难以达到较满意的效果.笔者以中药外用治疗恶性溃疡,注重患者整体调理及局部辨证论治,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总页数】2页(P144-145)
【作者】张秋平;庞新颖;陈丽辉;王志刚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恒兴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内科,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卫计委中医处,保定0710000;河北省保定恒兴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内科,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恒兴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内科,保定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红油膏外用在慢性皮肤溃疡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J], 孙巧莉
2.外用中药治疗下肢顽固性皮肤溃疡的临床观察 [J], 徐晓文;黄耀
3.辨证外用生肌中药治疗皮肤溃疡的临床研究 [J], 李伟权;高晓芬;陈宏辉;周秀莲
4.康复新液外用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皮肤溃疡的临床效果 [J], 金蝉
5.rhEGF凝胶联合外用50%葡萄糖溶液治疗皮肤溃疡疗效观察 [J], 段峰;路一平;刘贻华;王化峰;何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外治法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位置和作用肖俐;何秀兰;胡凯文;林志强【摘要】@@ 恶性肿瘤是复杂险恶的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对于恶性肿瘤防治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治疗技术手段愈加丰富,其中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17)002【总页数】2页(P198,200)【关键词】外治法;恶性肿瘤【作者】肖俐;何秀兰;胡凯文;林志强【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北京,10007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北京,10007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北京,10007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中心,北京,10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恶性肿瘤是复杂险恶的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对于恶性肿瘤防治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治疗技术手段愈加丰富,其中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1 中医外治法概述外治是与内治相对而言,即是运用非口服药物的方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皮肤、黏膜肌肉、筋骨等以达到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种传统医学疗法。
采用药物施治可称为“药物外治法”,若以拔火罐、割治、刮痧、推拿、导引等手法或器具治疗的则可称“非药物外治法”。
外治法历史悠久,《内经》中就记载有很多,如针、涂、浴、蒸、熨等多种外治方法;在《伤寒杂病论》中外治法有了较大的发展,创立了多种药物外治法,如洗涤法、烟薰法、药敷法、坐药法、纳药鼻中法、药烙法等,是张仲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后众多医学典籍《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儒门事亲》等均对外治治疗有着大量记载。
至清·吴师机主张用外治法通治内、外诸病,将中药外治灵活辨证地运用于各科内病的治疗中,为完善中医外治法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开宗明义提出观点:“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
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中药外敷治疗晚期实体瘤疼痛的研究刘雨丝; 何健飞; 徐贞; 黄培莲; 卢菊【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2(026)009【总页数】2页(P816-817)【作者】刘雨丝; 何健飞; 徐贞; 黄培莲; 卢菊【作者单位】53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大多数病人在明确诊断时已到中晚期,使之成为难治之症。
癌性疼痛影响着病人机体局部或整体功能,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多方面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按三阶梯止痛原则进行治疗,大多有恶心、呕吐、便秘及呼吸抑制等副反应。
而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中药外敷为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和黏膜表面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止痛迅速有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科进行综合治疗的实体瘤晚期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两组病人均经病理学和临床证实为恶性肿瘤,伴疼痛,既往未应用止痛类药物。
疼痛程度采用国际通用的主诉疼痛分级法(VRS)[1,2]进行评估,以0~10数字形式表示。
0级:无痛;Ⅰ级:1分~3分(轻度疼痛),虽有疼痛但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4分~6分(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药,睡眠受干扰;Ⅲ级:7分~10分(重度疼痛),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行动受限,睡眠严重受干扰,需用镇痛剂治疗。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原发病、疼痛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组别例数性别(例)原发病(例)疼痛程度(例)男女年龄岁体重kg 肺癌肝癌胃癌宫颈癌Ⅰ级Ⅱ级Ⅲ级50 31 19 56.5±3.5 58.5±3.5 18 16 12 4 5 35 10对照组观察组50 30 20 55.8±4.2 58.2±4.1 17 14 13 6 4 37 9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西医化疗或放疗、中药内服、营养支持等。
一、引言低分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正气不足、邪气侵袭。
中医治疗低分腺癌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扶正祛邪,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低分腺癌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中医辨证分型1. 肝郁脾虚型症状:精神抑郁,胸闷胁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弦细。
2. 气滞血瘀型症状:局部肿块坚硬,疼痛固定,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3. 湿热蕴结型症状:局部肿块红肿,疼痛,发热,口苦口干,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 气阴两虚型症状:面色无华,乏力,消瘦,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三、中医治疗方案1. 肝郁脾虚型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方药:(1)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香附、郁金、枳壳、川芎、甘草。
(2)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2. 气滞血瘀型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1)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牛膝、柴胡、桔梗、枳壳、甘草。
(2)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3. 湿热蕴结型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散结。
方药:(1)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
(2)三黄解毒汤:黄芩、黄连、黄柏。
4. 气阴两虚型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1)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2)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
四、中医治疗方法1. 针灸治疗(1)体针:选取相关穴位,如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太冲等,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2)耳针:选取相应穴位,如肾上腺、内分泌、肝、脾、肾等,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 中药熏蒸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如黄连、黄芩、黄柏、丹参等,煎煮后进行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3. 食疗(1)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等。
(2)可适当食用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香菇、猴头菇、海带等。
(3)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