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78 MB
- 文档页数:3
都不读出来。
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整数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
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计数单位是指计算物体个数的单位;数位是指一个数中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
易错点: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是不对的,一定要注意“相邻”二字。
读数方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一画二看三说四读”。
“一画”是指从右边起,按每四位一级画虚线;“二看”是指看这个数包含哪几级;“三说”是指说出最高位上是几;“四读”是指读出这个数。
读数时一定要写汉字,不能写阿拉伯数字。
如97000000读作:九千七百万,而不是9千7百万。
大数比较数位数,位数相同看首位;首位相同比下位。
数的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
是0-10,如果某人的尾号是0-9,都不会出现X,但如果尾号是10,那么就得用X来代替,因为如果用10做尾号,那么此人的身份证号码就变成了十九位。
X是罗马数字的10,用X 来代替10。
3. 我国邮政编码的编码规则。
我国采用四级六位编码制,前两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代表邮区;前四位代表县、市;最后两位代表投递邮局,代表从这个城市哪个投递区投递的,即投递区的位置。
4. 用数字编码时要把所提供的信息读明白再完成,如某学校四年级八班学号为12号的学生的编号为40812,请你为五年级二班学号为9号的学生设计编码(50209),不要写成(5209)。
七、典例讲解1. 下面算盘上拨出的数是多少?写一写,读一读。
思路分析:看清算盘的个位是哪一位,每一位上分别有几个上珠,几个下珠,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答案:250781369二亿五千零七十八万一千三百六十九73062000305七百三十亿六千二百万零三百零五2. 2013年年初以来,我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通过四舍五入估计约有6亿人受影响。
受影响的最多有( )人,最少有( )人。
思路分析:如果是通过“四舍”得到的6亿,那么这个数千万位上的数是0、1、2、3、4中的一个,把这个数舍去尾数后是6亿,原数就比6亿大;如果是通过“五入”得到的,那么这个数千万位上的数是5、6、7、8、9中的一个,这个数是5亿多。
一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百万位、
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十、百、千、万、十万、百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整数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
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计数单位是指计算物体个数的单位;数位是指一个数中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
易错点:
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是不对的,一定要注意“相邻”二字。
读数方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一画二看三说四读”。
“一画”是指从右边起,按每四位一级画虚线;“二看”是指看这个数包含哪几级;“三说”是指说出最高位上是几;“四读”是指读出这个数。
思路分析:看清算盘的个位是哪一位,每一位上分别有几个上珠,几个下珠,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答案:
250781369 二亿五千零七十八万一千三百六十九
73062000305 七百三十亿六千二百万零三百零五
2. 2013年年初以来,我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通过四舍五入估计约有6亿人受影响。
受影响的最多有( )人,最少有
( )人。
思路分析:如果是通过“四舍”得到的6亿,那么这个数千万位上的数是0、1、2、3、4中的一个,把这个数舍去尾数后是6亿,原数就比6亿大;如果是通过“五入”得到的,那么这个数千万位上的数是5、6、7、8、9中的一个,这个数是5亿多。
而6亿多比5亿多大,因此,要求的最大数是通过“四舍法”求得近似数的,那么这个数千万位上最大是4,其他数位上最大都是9,那么这个数最大是649999999;要求的最小数是通过“五入法”求得近。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课(2)附知识图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课一、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大数知多少》,教学“万以上数的认识”。
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这部分知识的标题是“亿以内数的认识”。
那么知识标题为什么不用“亿以内数的认识”呢?这是因为“亿以内数”不能涵盖“亿以上的数”,而“万以上的数”既涵盖“亿以内的数”,也涵盖“亿以上的数”。
为什么青版教材把这一部分叫做“万以上数的认识”呢?课标实验稿对内容的描述是:认、读、写亿以内的数。
而《课程标准》修订稿对内容的描述是:认识万以上的数。
因为这是整数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如果把对数的认识仅仅局限在“亿以内的数”的话,“亿以上数的认识”就没有机会了。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5个方面,共有5个信息窗:1.计数单位及数的读法;2.数的写法;3.数的大小比较及改写;4.求近似数;5.数字编码。
其中“数字编码”是新教材中新出现的内容,以前的教材中从没有出现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表示大数。
在这里注意用的是“认、读、写亿以内的数”,把数的范围限制在亿以内,并且把认数局限在认、读、写三方面。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3、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其中“数字编码”就是为了体现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二、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素材选取注重现实性、广泛性,从关注学生生活到关注现实。
例如课本中的图书馆藏书数量、人口、国土面积、世界之最、数字编码等。
选取这些素材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感受大数、开阔视野。
2、呈现方式丰富多彩,由情景图过渡到信息图。
大家都知道青岛版教材的一个亮点就是情境图,情境图要有情节、人物、时间、主题等,图文并茂、直观有趣。
而信息图是图片加文字资料,还有表格等。
例如P11页信息窗三的信息图,就是由世界地图和统计表这两部分组成的。
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第1课时认识计数单位和十进制计数法(总第1课时)主备人:于敏课题: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内容:教材2---3页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对计数单位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读一读朗读教材2页——4页。
想一想(1)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查找与十万有关的信息,如: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
(4)读出下面各数并思考你是怎么读的:305、3005、3500、2496。
背一背试着背诵课本3页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师:询问暑假做什么,有些同学跟着爸妈出去旅游了,去过北京吗,你认识这些地方吗?(课件出示情境图:北京奥运会场馆)指名说地方名。
课件出示:水立方及文字简介。
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而提出:十万是多少?你能举例说一说你对十万的理解吗?学生自由发言。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1.感知十万(1)课件演示:1小盒订书钉有1000个。
一起数数看一大盒装了几小盒呢?一大盒装了十小盒,也就是一大盒有一万个订书钉。
(继续演示10大盒就是10个一万,也就是十万。
)(2)大米演示:1小袋是1000粒,10小袋是10000粒,放在讲桌上。
学生根据10000粒大米来想象十万粒大米大约是多少。
把10000粒大米放在手里让学生用手掂一掂、量一量。
(3)报纸文字个数:一小块区域有1000字,这张报纸一共10000字,10张这样的报纸大约十万字。
(选取的报纸要尽量没图,全是文字,最好是10张连起来,看看有多长。
)(4)词典:约1000页。
这本字典有1000张纸,10本呢?100本呢?十万张纸有多高,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认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以及进率》学历案一、课标要求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1.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 会根据数级、数位顺序读、写数,理解数位的意义及十进制计数法。
3. 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能够运用数位顺序来比较大小。
4. 能够进行数的改写和运用相关的术语来描述大数目。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万以上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
2. 正确读、写万以上的数,并理解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3. 能够比较万以上的数的大小,掌握数的改写方法。
4. 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知和认识,提高其数学素养。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万以上的数的认识。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掌握大数的读、写、比较和改写的方法,为后续学习亿以上数的认识打下基础。
四、重难点重点:掌握万以上数的计数单位、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难点:能够根据数位顺序正确读、写万以上的数,并理解数位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万以内数的相关知识,如数位、计数单位、数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等。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如读、写一些万以内的数等。
(二)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大数的必要性,如介绍一些实际生活中大数的应用场景,如人口数量、土地面积等,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和意义。
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万以上数的认识。
(三)学习任务一——认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以及进率1. 教师介绍万以上数的计数单位,如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并说明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如用小球或图形来演示计数单位的累加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并说明不同数位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近似数的认识和改写》学历案一、课标要求本课时的课标要求是:1. 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近似数的含义,能准确快速地找出万以上数的近似数。
2. 能用四舍五入法对非整万的数求近似数,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二、学习目标1. 掌握近似数的概念,理解近似数的实际意义。
2. 能用四舍五入法对非整万的数求近似数,提高估算能力。
3. 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感。
三、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上,学习近似数的知识。
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近似数的含义,并学习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材还结合具体例子渗透了估计、近似计算的思想,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四、重难点重点: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对非整万的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正确判断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应保留到哪一位及应看哪一位的数,根据这一位的下一位进行四舍五入。
五、评价任务1. 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近似数及能指出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2. 能用四舍五入法对非整万的数求近似数。
3.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 教师提问:(1)什么是万以上数?(2)万以上数的数位顺序是什么?2. 学生回答问题,回顾万以上数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导入新课1. 教师引导:我们常常需要处理一些很大的数,这些数很大,很难精确地表示出来。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近似数来表示这些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似数的认识和改写。
2. 学生思考:近似数是什么?近似数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三)学习任务一:近似数的认识1. 教师讲解:近似数是指一个数接近的数。
例如,350000可以近似为35万,4800000可以近似为480万。
近似数的精确度取决于所要求的精确度和四舍五入取舍的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