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油脂中脂肪酸含量(国标)
- 格式:xls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常见食用油的脂肪酸含量比例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常见食用油的脂肪酸含量比例01、猪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42%、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8%、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0%。
食用太多,体内胆固醇易增加,易导致罹患心血管疾病,但可供长时间高温的烹调。
02、羊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54%、单元不饱和脂肪酸36%、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0%。
03、牛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54%、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多元不饱和脂肪酸44%。
牛油含有多种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和肉豆蔻酸等,使用过多容易导致血脂过高,也可使全身动脉硬化,其中包括脑动脉。
04、鸡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31%、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8%、多元不饱和脂肪酸21%。
05、深海鱼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28%、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49%。
06、棕榈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3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15%、多元不饱和脂肪酸50%。
棕榈油的饱和度较高,为工厂和快餐店常用之油炸油。
07、花生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21%、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9%、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0%。
花生油因为含有特别的香度风味,有一定喜爱的消费群,为各类脂肪酸成份比较平均者,油质较稳定适合高温油炸。
08、芝麻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6%、单元不饱和脂肪酸54%、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0%。
自古以来,麻油就是国人烹调时不可或缺的调配油,它与其他油品不同之处,在于麻油含有较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以及独特芝麻醇,但麻油最好不要高温烹调,且麻油的发烟点较低也不适合炒菜。
9、大豆油(色拉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4%、多元不饱和脂肪酸:61%。
含丰富卵磷脂(卵磷脂食品)、胡萝卜素。
但不宜高温油榨,发烟点低(180℃)容易产生油烟,精制时须添加许多抗氧化剂。
11种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江燕;黎贵卿;张思敏【摘要】为了给人们的合理用油提供有益的指导,本文以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茶油等11种常见食用植物油为研究对象,运用GC-MS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各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1种植物油除棕榈油外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为80.31%~90.15%,均超过80%;棕榈酸的含量最高为棕榈油(46.54%),但其他的普遍不高(5.12%~12.32%);亚油酸含量较高的有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油、葡萄籽油、核桃油,达到55.64%~60.33%.其中,葵花油和核桃油最高,分别为60.08%、60.33%;油酸含量差异较大,为20.88%~83.12%,其中茶油和橄榄油较为突出,分别为80.86%、83.12%;硬脂酸的含量普遍不高,位于1.65%~6.22%之间;亚麻酸含量较高的为菜籽油、葡萄籽油和核桃油,分别为5.72%、4.42%、3.56%,棕榈油和橄榄油未检出亚麻酸;花生酸含量较高的为花生油和菜籽油,分别为3.10%、3.56%,葡萄籽油、棕榈油、核桃油、茶油未检出花生酸.【期刊名称】《广西林业科学》【年(卷),期】2018(047)004【总页数】3页(P487-489)【关键词】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组成【作者】江燕;黎贵卿;张思敏【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南宁 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 53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南宁 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2.1油脂作为人体三大营养成分之一,起到提供人体所需能量,溶解脂溶性维生素(VA,VD,VE,VK),促进其在体内的输送,消化和吸收,同时其作为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是人们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物质。
油脂又是食品、医药、化妆和保健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常见食用油的脂肪酸含量比例01、猪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42%、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8%、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0%。
食用太多,体内胆固醇易增加,易导致罹患心血管疾病,但可供长时间高温的烹调。
02、羊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54%、单元不饱和脂肪酸36%、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0%。
03、牛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54%、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多元不饱和脂肪酸44%。
牛油含有多种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和肉豆蔻酸等,使用过多容易导致血脂过高,也可使全身动脉硬化,其中包括脑动脉。
04、鸡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31%、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8%、多元不饱和脂肪酸21%。
05、深海鱼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28%、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49%。
06、棕榈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3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15%、多元不饱和脂肪酸50%。
棕榈油的饱和度较高,为工厂和快餐店常用之油炸油。
07、花生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21%、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9%、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0%。
花生油因为含有特别的香度风味,有一定喜爱的消费群,为各类脂肪酸成份比较平均者,油质较稳定适合高温油炸。
08、芝麻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6%、单元不饱和脂肪酸54%、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0%。
自古以来,麻油就是国人烹调时不可或缺的调配油,它与其他油品不同之处,在于麻油含有较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以及独特芝麻醇,但麻油最好不要高温烹调,且麻油的发烟点较低也不适合炒菜。
9、大豆油(色拉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4%、多元不饱和脂肪酸:61%。
含丰富卵磷脂(卵磷脂食品)、胡萝卜素。
但不宜高温油榨,发烟点低(180℃)容易产生油烟,精制时须添加许多抗氧化剂。
10、橄榄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7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2%。
具有较高稳定抗氧化成份与抗热性,可降低胆固醇及预防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生。
各种食用油脂肪酸比例及营养成份表
各种食用油脂肪酸比例及营养成份表
健康从选择食用油开始
食用油作为人体70%的脂肪酸来源,是人体重要的基本营养素之一。
国际营养学家研究表明,大多人是“营养盲”,食用油存在“两高两低”的现象,即饱和脂肪酸、Ω—6(亚油酸)过高,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Ω—3(亚麻酸)过低。
营养专家指出,膳食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与“三高”的发生及冠心病的死率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专家推荐的食用油标准为:
饱和脂肪酸≯10%,不饱和脂肪酸≮75%,
Ω—3与Ω—6推荐标准1∶4。
食用油脂肪酸比例及营养成份表
紫檀花牌有机营养食用油: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及山茶皂苷,山茶甙有强心作用,山茶皂甙有溶血栓作用,茶多酚、维生素E、β胡萝卜及矿物质元素硒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的作用;“烟点高220°”;含有角鲨烯对抗缺氧抗疲劳有着极佳的作用;不含可引起人体致癌的黄曲霉素以及芥酸、皂素和棉酚等对人有害的物质,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维生素A、B、C、D、E、K、β胡萝卜及微量原素和矿物质钙、磷、铁、锌、硒等等。
紫檀花有机营养食用油——“东方橄榄油”
紫檀花有机营养食用油所采用的原料是我国南方稀有的木本油料树种,生长在海拔400米以上的林木葱郁空气清新无环境污染的深山
区。
该树种自身具有杀虫抗菌的功能,百虫不侵。
该树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史料记载,从汉代起便是皇家贡品御用油,明清时期更为盛行。
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内含成份与橄榄油相似…。
罕见食用油的脂肪酸含量比例之欧侯瑞魂创作01、猪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42%、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8%、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0%。
食用太多,体内胆固醇易增加,易导致罹患心血管疾病,但可供长时间高温的烹调。
02、羊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54%、单元不饱和脂肪酸36%、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0%。
03、牛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54%、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多元不饱和脂肪酸44%。
牛油含有多种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和肉豆蔻酸等,使用过多容易导致血脂过高,也可使全身动脉硬化,其中包含脑动脉。
04、鸡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31%、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8%、多元不饱和脂肪酸21%。
05、深海鱼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28%、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49%。
06、棕榈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3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15%、多元不饱和脂肪酸50%。
棕榈油的饱和度较高,为工厂和快餐店经常使用之油炸油。
07、花生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21%、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9%、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0%。
花生油因为含有特此外香度风味,有一定喜爱的消费群,为各类脂肪酸成份比较平均者,油质较稳定适合高温油炸。
08、芝麻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6%、单元不饱和脂肪酸54%、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0%。
自古以来,麻油就是国人烹调时不成或缺的调配油,它与其他油品分歧之处,在于麻油含有较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以及独特芝麻醇,但麻油最好不要高温烹调,且麻油的发烟点较低也不适合炒菜。
9、大豆油(色拉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4%、多元不饱和脂肪酸:61%。
含丰富卵磷脂(卵磷脂食品)、胡萝卜素。
但不宜高温油榨,发烟点低(180℃)容易发生油烟,精制时须添加许多抗氧化剂。
10、橄榄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7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2%。
具有较高稳定抗氧化成份与抗热性,可降低胆固醇及预防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生。
01、猪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42%、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8%、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0%。
食用太多,体内胆固醇易增加,易导致罹患心血管疾病,但可供长时间高温的烹调。
02、羊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54%、单元不饱和脂肪酸36%、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0%。
03、牛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54%、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多元不饱和脂肪酸44%。
牛油含有多种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和肉豆蔻酸等,使用过多容易导致血脂过高,也可使全身动脉硬化,其中包含脑动脉。
04、鸡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31%、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8%、多元不饱和脂肪酸21%。
05、深海鱼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28%、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49%。
06、棕榈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3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15%、多元不饱和脂肪酸50%。
棕榈油的饱和度较高,为工厂和快餐店经常使用之油炸油。
酸49%、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0%。
花生油因为含有特此外香度风味,有一定喜爱的消费群,为各类脂肪酸成份比较平均者,油质较稳定适合高温油炸。
08、芝麻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6%、单元不饱和脂肪酸54%、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0%。
自古以来,麻油就是国人烹调时不成或缺的调配油,它与其他油品分歧之处,在于麻油含有较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以及独特芝麻醇,但麻油最好不要高温烹调,且麻油的发烟点较低也不适合炒菜。
9、大豆油(色拉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4%、多元不饱和脂肪酸:61%。
含丰富卵磷脂(卵磷脂食品)、胡萝卜素。
但不宜高温油榨,发烟点低(180℃)容易发生油烟,精制时须添加许多抗氧化剂。
10、橄榄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7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2%。
具有较高稳定抗氧化成份与抗热性,可降低胆固醇及预防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生。
11、玉米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4%、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9%、多元不饱和脂肪酸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