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学第6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
- 格式:ppt
- 大小:301.50 KB
- 文档页数:22
第一章监督学问答题四.简述题1.简述腐败的主要特征。
1)腐败的主体是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2)腐败的方式是滥用公共权力。
3)腐败的结果是公权力最终成为摄取私人利益的工具,以权谋私,以至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简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监督的基本原则是蕴藏于各种具体监督制度中的普遍的、更高层次的监督规则,对各种具体监督制度起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监督的基本原则对监督主体实施的所有监督活动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即使在监督缺乏具体法律依据时,监督的基本原则也可以为监督主体提供适当的行为准则。
监督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依法监督原则;公开监督原则;公正监督原则;全面监督原则;全程监督原则。
3.简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以监督过程为标准,监督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监督主体为了预防腐败的发生,防范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和不当行为而对监督对象拟进行的活动所作的前置审查。
根据审查的情况,监督主体可以准予或者不准予监督对象进行相应活动。
事前监督对应的是监督的“预防功能”,事中管理是指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在得到法律授权或者某种准予之后的活动所作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其能够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事中监督对应的是监督的“校正功能”,事后监督是指在监督对象完成某项活动或者出现违法、违纪行为之后,对该活动进行检查、调查、核实和鉴定,对该行为进行查处、惩戒,以纠正失误,惩戒违法。
事后监督是对权力运用的阶段性监督,也是对违法违纪行为所造成的消极后果的补救性监督,既有校正和制约功能,也有惩戒、教育和警示功能。
五.论述题1.试述监督的特征。
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一个完整、健全的监督体系,意味着各种监督主体并存,且充分发挥各自的监督功能。
在我国,执政党各级组织、各级国家立法机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各级国家审判机关、各级国家检察机关、全国各级政协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都是监督的主体,都有权对公共权力的活动实施监督。
监督学教案开放专科辅导教师:郭世斌课程介绍 5第一章监督学概述5教学要求 (5)内容要点 (6)重点难点 (6)教学建议 (6)课后练习 (7)参考答案: (7)第二章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10教学要求 (10)内容要点 (10)重点难点 (10)教学建议 (11)课后练习 (11)参考答案 (11)第三章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14教学要求 (14)内容要点 (14)重点难点 (14)教学建议 (14)课后练习 (15)参考答案 (15)第四章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18教学要求 (18)内容要点 (18)重点难点 (19)教学建议 (19)课后练习 (19)参考答案 (20)第五章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 26教学要求 (26)内容要点 (26)重点难点 (27)教学建议 (27)课后练习 (27)参考答案 (28)第六章检察机关的监督 (30)教学要求 (30)内容要点 (30)教学建议 (30)课后练习 (31)参考答案 (32)第七章人民法院的监督38教学要求 (38)内容要点 (38)重点难点 (39)教学建议 (39)课后练习 (39)参考答案 (40)第八章行政机关的监督41教学要求 (41)内容要点 (41)重点难点 (42)教学建议 (42)课后练习 (42)参考答案 (43)第九章人民政协与民主党派的监督46教学要求 (46)内容要点 (46)重点难点 (46)教学建议 (46)课后练习 (47)参考答案 (47)第十章社会监督49教学要求 (49)内容要点 (49)重点难点 (50)教学建议 (50)参考答案 (51)第十一章国际反腐败与监督制度53教学要求 (53)内容要点 (53)重点难点 (54)教学建议 (54)课后练习 (54)参考答案 (55)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与任务《监督学》是以对国家公权力的监督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学好课程的关键在于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工作的实践中去,因此该学科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名词解释C层级监督是基于行政系统上下级隶属关系而实行的自上而下的监督,这是行政监督中最经常、最主要、最有力的监督形式。
D 都察院:明清两代的中央监察机关。
明代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两个系统并立。
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各一人,为都察院长官,其下设监察御史,负责各方面监察事务。
清代将六科给事中隶于都察院,实行单一的监察体系。
党内监督指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专门的监督机关和党员,按照宪法、法律和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进行的监督。
党员监督指广大党员作为监督主体对各级党的组织和其他党员进行的监督。
党员监督的内容是监督对象的行为是否符合党章和党的其他规章制度的要求。
党员的监督是党内监督最基本的形式,是党内监督的基础,党员监督的依据是党章和党的其他规章制度。
E二审监督制度是指第一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根据上诉、抗诉,对第一审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第二次审理的法律监督制度。
F腐败是一个政治性概念,专指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或者活动。
无论腐败行为表现为何种形式,其实质都是滥用公共权力谋求私人利益,简言之就是以权谋私。
法治主义监督思想:法治主义监督思想认为,法律至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而不能享有特权;通过制定宪法、法律为权力行使划定明确边界,并保护和扩大个人的自由权利;防止腐败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约权力的制度形式。
法治主义监督思想是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是西方各国监督制度的重要思想基础。
分权制衡理论:分权制衡理论认为,一切握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所以立法、行政、司法等三种权力必须分别交由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机构来行使。
防止权力滥用的途径就是使每个人和每个机构掌握的权力都有一定的界限,使权力的运用到此必须停止。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多选题 11、监督的主要功能是(A、预防功能B、校正功能C、制约功能D、救济功能)2、以监督过程为标准,可将监督划分为(A、事前监督B、事中监督D、事后监督)3、监督的主要特征是(A.监督主体的多样性B.监督对象的特定性C.监督内容的广泛性D.监督依据的法定性)4、对于腐败根源的探寻,目前比较流行的理论包括(A.寻租理论C.成本—收益理论D.委托—代理理论)5.邓小平关于权力监督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党的监督C.群众监督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6、江泽民(A.以德制权B.以法制权D.以制度制权)的监督思想是有机的统一体。
对权力的制约)7、胡锦涛的权力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A.注重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B.注重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D.注重发展民主,加强8.汉代继承秦的御史制,进一步发展了监察法规。
其中包括(A监御史九条B刺史六条)等。
9.元代的监察法规包括(A. 《宪台格例C. 《察司合察事理》D. 《行台体察等例》)等。
10.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包括(A.对行政机关进行的监督B.对司法机关的监督C.对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11.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选择专门事项听取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报告。
这一监督方式的主要特点是(A.经常性 B.广泛性 C.针对性D.及时性)12.对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执法监督包括以下方面(A.对审判机关行使职权情况进行监督B.对检察机关行使职权情况进行监督C.对司法程序进行监督D.对具体案件进行监督)13.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受理公民和组织的(B.申诉C.控告D.检举)是国家权力机关进行监督的重要方式之一。
14.党组织监督的特征是( A.层级性与系统性B.单向性与相互性C.强制性与有效性D.全面性与广泛性)15.党内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A.党的各级委员会及其委员B.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委员C.党员D.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
电大2020年整理《监督学》考试整理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资料【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
】内容如下-电大2020年新整理监督学考试整理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监督学考试资料一1、多项选择题D对于腐败根源的探寻,目前比较流行的理论包括(A.寻租理论、C.成本收益理论、D.委托代理理论)D邓小平关于权力监督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党的监督、C.群众监督、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D对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执法监督包括以下方面(A.对审判机关行使职权情况进行监督、B.对检察机关行使职权情况进行监督、C.对司法程序进行监督、D.对具体案件进行监督)D党组织监督的特征是 A.层级性与系统性、B.单向性与相互性、C.强制性与有效性、D.全面性与广泛性。
D党内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A.党的各级委员会及其委员、B.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委员、C.党员、D.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
D党内监督的对象包括(A.党的各级领导机关、B.党的领导干部、C.党员、D.党的领导机关之外的其他组织)D德国监督制度的特点是(A.以健全的法制为保障,行政权力法定化、B.以公众全面参与为基础,行政权力监督多元、C.以严格自律为基础,公务员行为规范化)D当前国际反腐败运动的特点是A反腐败国际化范围的扩、B反腐败国际化的组织由民间逐渐发展为官方、C反对腐败的国际合作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D关于反腐败国际合作方面文件的法律层次越来越高D当前影响行政监察职能发挥的问题主要是A.行政监察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不健全B.行政监察立法难以适应行政监察工作的现实需要D.着力事后监督较多,着力事前与事中监督不够E二审法院审理后,对上诉、抗诉案件,可以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A裁定驳回上诉、抗诉,维持原判、C依法直接改判、D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F法律规定不予受理的行政行为包括(A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B抽象政治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D终局行政行为)G根据法律规定,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机关和人员是(A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及审判委员会、C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D符合条件的当事人)G公民监督的特征包括(A广泛性、B基础性、C直接性、D多样性)公民监督有利于(B促进社会主义民主、C全面构建反腐败体系,有效防止权力腐败、D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电大专科《监督学》期末总复习(多项选择题)(按字母排序便查)A:1、按监督的演化过程,监督模式可分为(现行模式/目标模式/过渡模式)2、按监督关联结构划分,监督模式可以分为(集中监督模式/分散监督模式/分层多极监督模式)3、按监督行为的实施与监督客体的行为发生的时序关系,监督模式可划分(预警监督模式/过程监督模式/反馈监督模式)。
D:1、党代表大会监督的基本方式包括以下内容(听取和审议报告/提出批评`询问和质询/选举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提出和审理罢免案)2、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方面的权力,包括对(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一般党员)的监督权,其监督属于组织监督的一种。
3、当前影响行政检察职能发挥的问题主要是(行政检察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不健全/行政检察立法难以适应行政检察工作的现实需要/着力事后监督较多,着力事前与事中监督不够)4、对于腐败根源的探寻,目前比较流行的理论包括【寻租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委托—代理理论】5、邓小平关于权力监督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党的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6、对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执法监督包括以下方面【对审判机关行使职权情况进行监督/对检察机关行使职权情况进行监督/对司法程序进行监督/对具体案件进行监督】7、党组织监督的特征是【层级性与系统性/单向性与相互性/强制性与有效性/全面性与广泛性】8、党内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党的各级委员会及其委员/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委员/党员/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9、党内监督的对象包括【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党的领导干部/党员/党的领导机关之外的其他组织】10、当前国际反腐败运动的特点是当前国际反腐败运动的特点是(反腐败国际化范围的扩大/反腐败国际化的组织由民间逐渐发展为官方/反对腐败的国际合作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关于反腐败国际合作方面文件的法律层次越来越高)11、德国监督制度的特点是【以健全的法制为保障,行政权力法定化/以公众全面参与为基础,行政权力监督多元化/以严格自律为基础,公务员行为规范化】。
监督学《经合组织反对国际商务交易中贿赂外国公共官员公约》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签署的第一个全球性关于反腐败的公约,被认为是消除国际行贿的一个重大举措BABCD和人民检察院的侦查部门均依法享有侦查权。
ABC不是行政诉讼特有的司法原则。
ABD不是中国大陆的民主党派。
AC是行政诉讼特有的司法原则。
A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立案主体的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法律监督。
A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专以反腐败为目的非盈利性民间组织。
B程序是指对已经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进行审查核准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B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
B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向有关国家机关陈述、申辩理由,并提出改正、撤销该行为或者赔偿损害的请求。
B制度是监督君主决策缺失的重要机制,是中国古代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B作为第一部世界性反腐败公约,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准绳。
C是世界上第一部多边反腐败条约,对预防贪污腐败行为规定得十分详细。
C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作出提起公诉或不起诉的审查决定的诉讼活动。
C属于渎职罪。
D朝代开创监察机关独立与自成系统的监察体制。
按监督的演化过程,监督模式可以分为ACD按监督关联结构划分,监督模式可以分为ABC按监督行为的实施与监督客体的行为发生的时序关系,监督模式可划分为ABD按照审计对象的不同,政府财务审计可以分为ABC澳门廉政公署是专门负责反贪和A申诉的部门其最高长官为廉政专员由特区行政长官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罢免是人民代表大会实施的一种严厉的监督方式也是保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忠于职守防止D和滋生官僚主义的一种有效方式。
保障党员权利的情况是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之一A报复陷害罪不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B 被确认为无效的行政行为有时效的限制有相关权力的国家机关可在规定时候宣布其无效B层级监督是基于行政系统上下级隶属关系而实行的B监督. 层级监督是行政监督中ABC的监督形式。
法律中的法律监督在法律体系中,法律监督是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和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
法律监督旨在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本文将从法律监督的概念、内容和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法律监督是指对法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全面监督的行为,包括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法律人员等执行法律的行为进行监督,以保障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它是法律规范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
二、法律监督的内容1. 监督法律实施过程:法律监督应对执行法律的行为进行全程监督,包括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实施过程、法律责任的追究等方面。
监督的内容包括查阅相关案卷、调取相关证据等手段,以确保依法行事。
2. 追究法律责任:当法律监督发现法律执行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应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确保法律权威的维护和司法公正的实现。
3. 保障司法公正:法律监督要确保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防止权力滥用和不当干预,维护司法公正的实现。
三、法律监督的机制1. 内部监督机制:各级法院建立了内部监督机构,对法官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同时,内部监督机制还可以通过评议、考核等形式促进法官的规范行为。
2. 外部监督机制:外部监督机制主要由人大、检察院、法律协会等组织构成。
人大代表可以参与监督法律实施过程,检察院可以对司法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法律协会可以对律师的执业行为进行督促。
3. 司法公众参与机制:为了增加公众的监督力量,一些国家设立了陪审团制度,使普通公民参与司法程序,并发表意见。
此外,通过法庭公开审判、互联网平台等方式,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总结起来,法律监督是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和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
在法律监督中,除了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外,司法公众参与机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监督手段,才能够保障法律的真正实施,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
法律监督的完善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多选题 11、监督的主要功能是(A、预防功能B、校正功能C、制约功能D、救济功能)2、以监督过程为标准,可将监督划分为(A、事前监督B、事中监督D、事后监督)3、监督的主要特征是(A.监督主体的多样性B.监督对象的特定性C.监督内容的广泛性D.监督依据的法定性)4、对于腐败根源的探寻,目前比较流行的理论包括(A.寻租理论C.成本—收益理论D.委托—代理理论)5.邓小平关于权力监督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党的监督C.群众监督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6、江泽民(A.以德制权B.以法制权D.以制度制权)的监督思想是有机的统一体。
对权力的制约)7、胡锦涛的权力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A.注重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B.注重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D.注重发展民主,加强8.汉代继承秦的御史制,进一步发展了监察法规。
其中包括(A监御史九条B刺史六条)等。
9.元代的监察法规包括(A. 《宪台格例C. 《察司合察事理》D. 《行台体察等例》)等。
10.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包括(A.对行政机关进行的监督B.对司法机关的监督C.对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11.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选择专门事项听取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报告。
这一监督方式的主要特点是(A.经常性 B.广泛性 C.针对性D.及时性)12.对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执法监督包括以下方面(A.对审判机关行使职权情况进行监督B.对检察机关行使职权情况进行监督C.对司法程序进行监督D.对具体案件进行监督)13.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受理公民和组织的(B.申诉C.控告D.检举)是国家权力机关进行监督的重要方式之一。
14.党组织监督的特征是( A.层级性与系统性B.单向性与相互性C.强制性与有效性D.全面性与广泛性)15.党内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A.党的各级委员会及其委员B.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委员C.党员D.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
运用监督学的相关知识,任选教材第四,五,六章末尾的其中一个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可结合案例后面的思考题)自侦案件、批逮的监督问题。
人民检察院除监督公安机关、机关侦查外,还负责刑讯逼供、徇私舞弊、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等案件的自行侦查工作。
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缺乏监督,几乎不受外部力量的制约。
虽然,审查逮捕部门和审查起诉部门间有一定的制约关系,但内部的制约监督流于形式,难于发挥实际效果,产生了检察机关监督公安机关、机关的侦查活动,但自己的侦查活动不受监督的怪现象⑤。
另外,批捕行为由自己实施监督,自己监督自己,出现了监督的双向性。
庭审过程中的监督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16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开庭审理活动检察机关既是诉讼活动的参加者又是监督者。
监督行为与出庭公诉行为合为一体,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都是不应允许的。
审查起诉、抗诉的监督问题。
检察机关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主体,又同样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主体,处于一个系统之中,同一身份履行监督和起诉、抗诉职能,容易出现监督的双向性。
减刑、假释等执行中监督的问题。
执行行为也是法律监督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司法实践中,有违法减刑、假释的现象,不断的减刑、假释实际上是将裁判权逐步的分化,现在的监督机制当中检察机关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缺乏监督力度,笔者认为,减刑和假释等执行行为应改由法律监督委员会实施专项监督。
现行职能配制的弊端在于检察机关权力种类多,职权分散,权力重点不明确,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
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意味着,检察机关应全面监督国家法律的实施,而实际上检察机关没有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检察机关拥有的监督权异常重要,责任重大。
但现在检察机关权力运用不够,造成监督权行使无力,监督效果不佳的状况。
笔者认为,在宪法规定的框架下,可以对检察机关的职能进行适当的调整改造。
为改变现阶段检察机关监督权力行使无力的局面,防止监督的双向性,避免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系统中自己监督自己,我们将检察机关的职权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追诉权(侦查权,公诉、抗诉权),另一部分是法律监督权。
精品文档多选题:D1.对于腐败根源的探寻,目前比较流行的理论包括(ACD) A.寻租理论 B竞争理论 C.成本—收益理论D.委托—代理理论2.邓小平关于权力监督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CD)A.党的监督 B. 人大监督 C.群众监督 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3.对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执法监督包括以下方面(ABCD) A.对审判机关行使职权情况进行监督B.对检察机关行使职权情况进行监督 C.对司法程序进行监督 D.对具体案件进行监督4.党组织监督的特征是(ABCD )。
A.层级性与系统性.B.单向性与相互性C.强制性与有效性 D.全面性与广泛性5.党内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ABCD)。
A.党的各级委员会及其委员 B.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委员 C.党员 D.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
6.党内监督的对象包括(ABCD)A.党的各级领导机关 B.党的领导干部 C.党员 D.党的领导机关之外的其他组织7.当前国际反腐败运动的特点是(ABCD) A反腐败国际化范围的扩大 B反腐败国际化的组织由民间逐渐发展为官方 C反对腐败的国际合作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 D关于反腐败国际合作方面文件的法律层次越来越高8.德国监督制度的特点是(ABC)。
A.以健全的法制为保障,行政权力法定化 B.以公众全面参与为基础,行政权力监督多元化 C.以严格自律为基础,公务员行为规范化 D.以刑法为依据,对违法者的处罚极为严厉F1.法律规定不予受理的行政行为包括(ABCD)A、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B、抽象政治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 D、终局行政行为G1.根据法律规定,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机关和人员是(ABCD) A、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及审判委员会C、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 D、符合条件的当事人。
2.公民监督的特征包括(ABCD)。
A.广泛性B.基础性C.直接性 D.多样性3.公民监督有利于(BCD)。
监督学多选多选题:D1.对于腐败根源的探寻,目前比较流行的理论包括(ACD) A.寻租理论 B竞争理论 C.成本—收益理论D.委托—代理理论2.邓小平关于权力监督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CD)A.党的监督 B. 人大监督 C.群众监督 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3.对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执法监督包括以下方面(ABCD) A.对审判机关行使职权情况进行监督B.对检察机关行使职权情况进行监督 C.对司法程序进行监督 D.对具体案件进行监督4.党组织监督的特征是(ABCD )。
A.层级性与系统性.B.单向性与相互性C.强制性与有效性D.全面性与广泛性5.党内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ABCD)。
A.党的各级委员会及其委员 B.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委员 C.党员 D.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
6.党内监督的对象包括(ABCD)A.党的各级领导机关 B.党的领导干部C.党员D.党的领导机关之外的其他组织7.当前国际反腐败运动的特点是(ABCD) A反腐败国际化范围的扩大 B反腐败国际化的组织由民间逐渐发展为官方 C反对腐败的国际合作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 D关于反腐败国际合作方面文件的法律层次越来越高8.德国监督制度的特点是(ABC)。
A.以健全的法制为保障,行政权力法定化B.以公众全面参与为基础,行政权力监督多元化C.以严格自律为基础,公务员行为规范化D.以刑法为依据,对违法者的处罚极为严厉F1.法律规定不予受理的行政行为包括(ABCD)A、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B、抽象政治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 D、终局行政行为G1.根据法律规定,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机关和人员是(ABCD) A、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及审判委员会C、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 D、符合条件的当事人。
2.公民监督的特征包括(ABCD)。
A.广泛性B.基础性C.直接性 D.多样性3.公民监督有利于(BCD)。
浅谈检察机关如何加强法律监督职能内容摘要: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特殊的职责,即履行宪法、法律赋予法律监督的职责,为保障宪法、法律正确统一实施,必须加强法律监督。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这无疑对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司法机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承载着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的历史使命,是保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法律屏障。
关键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公平、正义一、法律监督的意义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国家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作出这一规定,一方面阐明了法律监督制度是国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确定了人民检察院在法律监督中的特殊地位,即检察机关是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
从现行宪法和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看,我国的法律监督特指检察机关行使的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职权。
法律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法律监督专指国家检察机关依法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广义的法律监督则包括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依法所进行的监督和督促。
法律监督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手段,对健全国家法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法律监督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需要。
(二)法律监督是制约权力滥用的基本手段。
(三)法律监督是完善国家法制的内在要求。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审判机关的司法职能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都是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国家职能。
立法职能主要通过权利义务的分配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规范、程序和制度;行政管理职能主要通过严格执行法律、公平地处理行政事务来促进和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审判职能主要通过公正司法来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法律监督职能则主要通过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和对权利的司法救济,通过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来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