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爱心、讲奉献”主题班会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9
爱心无限,快乐奉献主题队会教案第一章:理解爱心与奉献1.1 引入话题:通过讲述一些关于爱心和奉献的真实故事,引导队员们理解爱心和奉献的意义。
1.2 讲解爱心与奉献的概念:解释爱心是无条件的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奉献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付出的行动。
1.3 讨论爱心与奉献的重要性:引导队员们思考爱心和奉献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1.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爱心奉献者的事例,让队员们从中学习和借鉴。
第二章:培养爱心与奉献的精神2.1 引入话题:通过讲述一些爱心奉献的典范人物,引导队员们认识到培养爱心与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2.2 讲解培养爱心与奉献的方法:教育队员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帮助同学、关心家人、参与志愿活动等。
2.3 分享爱心奉献的经验:鼓励队员们分享自己在培养爱心与奉献精神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鼓励。
2.4 设计爱心奉献计划:让队员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一个爱心奉献的计划,并鼓励他们付诸实践。
第三章:爱心奉献的实践与应用3.1 引入话题:通过讲述一些爱心奉献的实例,引导队员们了解爱心奉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2 讲解爱心奉献的实践方法:教育队员们如何在社区、学校等场合进行爱心奉献,如参与公益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等。
3.3 开展爱心奉献活动:组织一次队会活动,让队员们亲身体验爱心奉献的过程,如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衣物、为老年人送去关爱等。
第四章:爱心无限,快乐奉献的意义4.1 引入话题:通过讲述一些爱心奉献的感人故事,引导队员们理解爱心无限、快乐奉献的意义。
4.2 讲解爱心无限、快乐奉献的概念:解释爱心无限是指爱心不受限制,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快乐奉献是指在奉献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4.3 讨论爱心无限、快乐奉献的重要性:引导队员们思考爱心无限、快乐奉献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4.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爱心奉献者的事例,让队员们从中学习和借鉴。
第1篇时间:2021年10月15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参与人员:全体学生及部分家长一、班会背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校决定开展“献爱心”主题班会活动。
本次班会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二、班会流程1. 开场主持人: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举行的主题班会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本次班会的主题是“献爱心”,希望大家在活动中感受到关爱他人的快乐。
2. 主题演讲学生代表: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演讲者,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关爱他人,从我做起”。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的关爱。
比如孤儿、老人、残疾人等。
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关爱他们。
3. 视频观看播放一部关于关爱弱势群体的公益广告,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4. 小组讨论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我们能为弱势群体做些什么?(2)如何提高自己的关爱能力?(3)如何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5. 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聆听。
6. 爱心行动主持人: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开展一项爱心行动。
请同学们回家后,向父母询问家里的闲置物品,明天带到学校来,我们将把这些物品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
7. 结束语班主任:同学们,本次班会到此结束。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时刻关注弱势群体,用自己的爱心去关爱他人。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三、班会总结本次班会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积极参与,收获颇丰。
以下是本次班会的几点收获:1. 增强了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3. 激发了学生的奉献精神,让他们愿意为弱势群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1篇班会时间:2023年3月15日班会地点:班级会议室班会主题:献爱心共成长参与人员:全体班主任、辅导员及全体学生---一、班会开场(主持人:张华)张华:尊敬的班主任、辅导员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召开的主题班会是由我们班级共同策划的“献爱心共成长”。
希望通过这次班会,我们能够传递爱心,共同成长。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发言。
(掌声)李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在这个美好的下午,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如何献爱心,如何在这个大家庭中共同成长。
爱心是生活的阳光,是心灵的温暖。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用行动去传递这份温暖。
---二、爱心故事分享张华:接下来,我们首先进行爱心故事分享环节。
请大家踊跃发言,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爱心故事。
学生甲:我分享一个关于我妈妈的故事。
每天放学回家,妈妈都会做好饭菜等着我,虽然有时候我因为作业多而晚回家,但妈妈总是耐心地等着我。
这份无私的关爱,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学生乙: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因为家庭困难,生活比较艰苦。
我们班级的同学自发组织了一个捐款活动,大家纷纷献出自己的零花钱,帮助那位同学度过难关。
这份团结友爱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同学们纷纷发言,分享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爱心的故事)三、爱心倡议张华:听了大家的分享,我们都被这些充满爱心的故事所感动。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爱心倡议环节。
李老师:同学们,献爱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
我提出以下几点倡议:1. 关心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 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比如主动帮助同学、老师,尊重他人。
3. 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 将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温暖。
---四、爱心行动计划张华:接下来,我们制定一份爱心行动计划,让我们的爱心落到实处。
学生丙:我们可以成立一个班级爱心小组,定期组织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去养老院看望老人,或者去孤儿院陪伴孩子。
第1篇一、班会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下午14:00-16:00二、班会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参会人员1. 班主任:李老师2. 班级团支书:张华3. 班级全体同学四、班会主题“奉献爱心,温暖社会——献爱心团日”五、班会内容(一)班会开场1. 主持人开场白- 张华:尊敬的班主任李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以“奉献爱心,温暖社会”为主题的献爱心团日活动。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够传递爱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班主任致辞- 李老师:同学们,爱心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今天,我们举行献爱心团日活动,旨在培养大家的爱心,提高社会责任感。
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二)爱心知识讲座1. 主讲人: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王女士- 王女士:大家好,我是来自XX公益组织的志愿者。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爱心的知识。
爱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去关爱他们。
2. 互动环节- 同学们纷纷举手提问,王女士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三)爱心故事分享1. 主讲人:班级同学李明- 李明: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爱心的故事。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遇到一位来自农村的同学,他的家庭非常困难。
我得知情况后,便和他结成了帮扶对子,帮他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告诉大家,爱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去付出。
2. 同学讨论- 同学们就李明的分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纷纷表示要向李明学习,用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
(四)爱心活动策划1. 分组讨论- 班主任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策划一项爱心活动。
2. 活动策划汇报- 各小组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了他们的活动策划,包括活动主题、目标、实施方案等。
(五)爱心活动实施1. 分组行动- 根据活动策划,同学们分组行动,分别前往敬老院、孤儿院等地进行爱心活动。
爱心无限,快乐奉献主题队会教案第一章:主题导入1.1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心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1.2 活动内容:讲述爱心的重要性和力量,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爱心的力量。
1.3 活动步骤:1.3.1 开场:介绍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爱心的意义。
1.3.2 讲述爱心故事或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爱心的力量。
1.3.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心经历和感受。
第二章:爱心传递2.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传递爱心的意识和行动,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2.2 活动内容:讲解爱心传递的方式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2.3 活动步骤:2.3.1 开场: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入爱心传递的主题。
2.3.2 讲解爱心传递的方式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如何传递爱心。
2.3.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传递爱心的经验和计划。
第三章:爱心行动3.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付诸实践的意识和行动,让学生学会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
3.2 活动内容:讲解爱心行动的方式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会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
3.3 活动步骤:3.3.1 开场: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入爱心行动的主题。
3.3.2 讲解爱心行动的方式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如何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
3.3.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爱心行动的计划和目标。
第四章:爱心感悟4.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反思和感悟的意识和行动,让学生通过爱心行动获得成长和收获。
4.2 活动内容:讲解爱心感悟的方式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爱心行动获得成长和收获。
4.3 活动步骤:4.3.1 开场: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入爱心感悟的主题。
4.3.2 讲解爱心感悟的方式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爱心行动获得成长和收获。
4.3.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爱心行动的感悟和收获。
第五章:爱心分享5.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分享和合作的意识和行动,让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爱心经历和感悟。
5.2 活动内容:讲解爱心分享的方式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爱心经历和感悟。
2024年献爱心主题的班会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献爱心主题班会,依据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章“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相关内容,详细教学内容包括:第一节“关爱他人”,着重讨论关爱他人的意义、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2. 使学生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提高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将关爱他人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重点:关爱他人的方法、途径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关爱他人的公益广告,让学生感受关爱他人的温馨氛围,引发他们对主题的思考。
2. 理论讲解:讲解教材中关于关爱他人的内容,阐述关爱他人的意义、方法和途径。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受到关爱的经历,以及他们关爱他人的事例,讨论关爱他人的感受和心得。
4. 例题讲解:讲解关爱他人的具体方法,如倾听、关心、帮助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两两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关爱他人的情景,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关爱他人:爱心、责任感、团队合作2. 方法与途径:倾听、关心、帮助、尊重3. 实践与应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班会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心得体会(不少于600字)。
(1)关心身边的人,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关心和帮助。
(2)尊重他人,倾听他们的意见,不轻易发表评论。
(3)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拓展延伸:开展“献爱心”实践活动,如关爱留守儿童、帮助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关爱他人的理解和实践是否到位,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爱心教育主题班会五篇篇一:爱心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目的: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爱的博大与精深、主动关爱他人、明德修身,怀揣一颗感恩的心锻造自己、回报社会,我班积极组织开展以“送温暖、献爱心、做文明有礼平潭人”为主题的班团活动。
活动准备:1、制定活动计划;2、全体同学齐唱《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看献爱心纪录片;3、收集学生成长经历中的一些关于爱心故事。
时间:20xx年11月19日地点:三年2班教室活动过程:一、引入,主持人致辞.二、讲述爱心故事。
1、能给予就不贫穷了。
2、爱心烛火三、1、学生讲述爱心故事。
2,观看爱心纪录片,谈谈自身体会。
四、唱、颂感恩齐唱《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用心去感谢所有的一切。
五、班主任发言.六、结束.篇二:爱心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的:1、能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的现状2、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奉献之心,能用自己真实行动表露自己的那份爱心二、活动重点: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触发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行动。
三、活动形式:开放式的活动课,有小品表演、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组成四、活动前的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贫困失学儿童的图片资料签名所用的红色条幅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的文字资料写好有关的《献爱心》作文五、活动具体过程:主持1:在这个阳光灿烂,春意盎然的下午,让我们彼此敞开心扉,聆听彼此的心声。
主持2:五(2)班“心在动,情在动”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首先,让我们欢迎到场的各位老师。
(激动篇)用图片说话:出示贫困山区许多失学儿童和家庭贫困户的图片资料,图文结合,舒缓的钢琴曲缓缓响起,主持人轻轻诉说着:(1)“同学们,这就是他们的教室,没有象样的桌椅、书本,却有着一颗颗渴求知识的心灵??(2)“那天,我终于可以上学了,爷爷却哭了,老人的眼泪,你明白了吗?”(图片中那伤心抹泪的爷爷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主持1:这一张张真实图片的展示激动着我们,相信大家对以上的图片有很深的感触吧。
2024年献爱心主题的班会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献爱心”主题展开,结合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五章《我们的共同家园》第一节“关爱家人”,第二节“关爱他人”,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献爱心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献爱心的意义,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同学、老师及身边人的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关爱他人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同学、老师及身边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献爱心主题故事视频、献爱心活动图片。
2. 学具:学习笔记、道德与法治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献爱心主题故事视频,让学生感受关爱他人的温暖,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教材章节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关爱他人这一主题。
3. 知识讲解:a. 关爱家人: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关爱家人的重要性。
b. 关爱他人: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的意义。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关爱他人、献爱心的经历。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将关爱他人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身边需要关爱的人,讨论如何关爱他们。
六、板书设计1. 关爱家人a. 陪伴b. 关心c. 理解2. 关爱他人a. 倾听b. 帮助c. 慰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制定一个关爱身边人的行动计划。
2. 答案:a. 作文:围绕关爱家人主题,描述自己关爱家人的具体做法和感悟。
b. 行动计划:包括关爱对象、具体行动、预期效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献爱心主题的班会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献爱心”主题展开,选取教材中关于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关爱身边人的意义、如何表达关爱、献爱心的具体行动、献爱心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心。
2. 使学生掌握表达关爱的方式,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献爱心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关爱他人的机会,并付诸实践。
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献爱心活动道具(如贺卡、小礼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关爱他人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献爱心的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1)关爱身边人的意义:讲解教材相关章节,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如何表达关爱:分享表达关爱的方法,如倾听、关心、帮助等。
(3)献爱心的具体行动:介绍献爱心的形式,如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
(4)献爱心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分析献爱心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积极影响,以及个人成长的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关爱他人的经历,讨论如何将关爱付诸实践。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献爱心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关于献爱心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献爱心,助人为乐2. 板书内容:(1)关爱他人:意义、表达方式、具体行动(2)献爱心:形式、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关爱他人的理解。
(2)列举三个你曾参与过的献爱心活动,并分析其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2. 答案:(1)关爱他人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关心、帮助的表现。
关爱他人能增进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和谐度。
爱心无限快乐奉献主题队会教案一、活动主题:爱心无限快乐奉献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心和奉献的含义,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2.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奉献。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动时间:40分钟四、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五、活动过程:1. 爱心传递:通过一个趣味小游戏,让学生感受爱心传递的力量。
2.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爱心和奉献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爱心故事,交流如何关爱他人和奉献爱心的心得。
4. 爱心实践: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制定一个爱心行动计划,如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等。
5. 总结发言: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爱心和奉献的重要性,激励学生将爱心付诸实践。
6. 活动拓展:布置一个爱心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本次活动的心得,并共同制定一个家庭爱心行动计划。
六、活动准备:1. 准备一个爱心传递的游戏道具,如红色丝带。
2. 选择一个富有感染力的爱心故事。
3. 准备讨论交流的问题。
4. 制作爱心实践行动计划表。
七、活动步骤:1. 爱心传递游戏:让学生围成一个圈,将红色丝带系在一名学生的手腕上,通过传递的方式,让丝带绕圈一周。
游戏结束后,让学生感受爱心传递的力量。
2. 故事分享:讲述选定的爱心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3. 讨论交流:提出讨论问题,如“你认为什么是爱心?如何关爱他人?”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4. 爱心实践行动计划表:引导学生制定一个爱心实践行动计划,如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等,并鼓励他们付诸实践。
八、活动注意事项:1. 在爱心传递游戏中,确保学生安全,避免丝带缠绕在身上或设备上。
2. 在讨论交流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尊重他人的观点。
3. 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念。
九、活动评价:1. 观察学生在爱心传递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爱心传递意识。
献爱心主题的班会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献爱心”主题,结合教材《思想品德》第四单元“共筑美好明天”中的第11课“让世界充满爱”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了解献爱心的意义和价值;2. 学习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方法和途径;3. 分析生活中献爱心的实例,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4.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献爱心的意义,认识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组织、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献爱心的意义,将其内化为自身品质;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献爱心实例图片;2. 学具:教材、《献爱心活动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献爱心的实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2. 新课内容:(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献爱心的意义和价值;(2)教师讲解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方法和途径;(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献爱心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关爱他人的重要性;(4)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本班开展献爱心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2)记录活动过程和心得体会,填写《献爱心活动记录表》;(3)分享活动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献爱心,共筑美好明天;2. 主要内容:献爱心的意义和价值;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方法和途径;生活中的献爱心实例;献爱心活动记录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身边的献爱心活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奉献爱心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0篇)一、教案的内容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二、奉献爱心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奉献爱心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奉献爱心主题班会教案1一、活动目的目的:1、通过同学们的讨论、献爱心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地震灾情以及抗震救灾、赈灾捐赠的实情,激发他们自强不息、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民族情感。
2、充分认识地震造成的严重危害、深刻体会灾区小朋友上学读书的艰难,想灾区小朋友之所想,帮灾区小朋友之所需,与灾区小朋友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战胜地震带来的千难万险。
二、活动准备:1、师生共同搜集抗震救灾资料。
2、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录音。
3、爱心捐款箱。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活动:同学们,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降临到我国四川雅安地区,给当地的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多少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多少父母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多少人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面对灾难,面对受难的中国同胞,远在震区外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就是迅速而积极地联合起来,伸出援助之手,与灾区人民共同抗震救灾。
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灾区人民奉献自己的爱心。
(二)学生了解灾区受灾情况。
1、师生介绍自己知道的灾区受灾情况。
2、学生谈感想。
3、教师小结:从刚才大家的谈话中,老师了解到了同学们的心情,大家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小朋友,并从抗震抢险中吸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三)了解各界对灾区的捐赠情况。
1、师生介绍社会各界对灾区的捐赠情况。
2、学生谈自己的感想和打算。
关于献爱心的主题班会教案关于献爱心的主题班会教案篇一:助残献爱心主题班会班会目的:1、让学生给予残疾人更多的爱心2、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感受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主持人:裴鑫磊主要过程:带着缺失的遗憾你来到了这个世界也许你听不见小鸟的歌声看不见太阳的光芒;也许你不能在跑道上飞驰不能灵活地做手工艺但是春天的温暖并没有把你遗忘我们把特别的爱送给了特别的你1、关于残疾日资料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残疾人数量8300万多人比广东、湖南、福建等大多数省份户籍人口还多!为了更好地帮助残疾人我们国家从1991年开始将每年5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国助残日到今年为止已经是第xx个全国助残日了像我们的班会一样每年的全国助残日都会有一个主题大家知道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对!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关爱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因为相对城镇来说农村的生活条件要差一些居住在农村的残疾人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2、体验、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肢体健全的我们相比身体有残疾的人生活不方便就可想而知了!他们之中有的永远生活在黑暗之中无法看见七彩的世界;有的永远生活在寂静的世界里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有的永远要坐在轮椅上无法享爱攀登高山的乐趣!我们现在就来体验一下他们生活的艰辛(1)蒙着眼睛走路(2)一只脚系鞋带(3)单腿走路(4)谈感受帮助3、讲述残疾人的故事说起残疾人也许有些同学会想到那些什么事都要靠亲人照顾的人其实啊在我们的身边不少身体有残疾的人却凭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激昂的斗志克服重重困难走上了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爱的道路还有不少还是我们学习的模范呢(1)舟舟由一名弱智儿成长为指挥家的故事(2)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3)海伦凯勒的故事4、为残疾人募捐“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肢体有残疾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尚且能取得人生的一个个辉煌身体健康的我们怎能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就放弃理想放弃追求呢所以在全国助残日的日子里我们不但要关心和帮助身体有残疾的人更要学习他们不畏困难、自立自爱的精神!我们伸出自己的手奉献自己的一份爱篇二:献爱心主题班会主持人:班主任参加人数:55人地点:初20xx级7班教室时间:20xx年11月13日星期日班会目的:使大家帮助他人学会奉献爱心、关心真正的身边的人和事由于班上的***同学父亲去世母亲在服刑她从小就寄养在叔叔家生活条件不好***同学虽然身处这样的环境却对学习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情结合本班的情况决定为***同学献爱心班会过程:一:播放音乐《爱的奉献》同学们跟着音乐节拍情不自禁地开始唱起来同学们的思想也进入主题二:班主任寄语同学们,每个人来到世间你的家庭你的生活条件都是别无选择的至少家庭出身就是上帝赐予的不平等出身并不决定一切不等于说条件就是不能改变未来的路还得靠自己去走学校生活是美好的一段时光可是我们有的同学因为父母的遗憾让她不能感受到这种美好快乐命运的无情打破了他们美好的梦想此刻她们正需要我们物质上得支持和精神上得帮助她们应该在这阳光的时代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省下你一天的零用钱在能力范围内献出爱心也许你的点滴付出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他们暗淡的生活迸发初灿烂的光辉照亮他们的前程三、大家献爱心首先在同学们掌声中作为班主任的我给***同学送上一套我特地给她买的运动服接着同学们有地送上文具用品有地送鞋子还有同学把自己的新毛衣也送给了***同学更有甚者东西直接交给我让我转交给***还不准我留名不一会儿的功夫***同学的桌子上就堆满了衣物此时热心的同学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还准备了一个募捐箱拿到了讲台上同学们开始按顺序到讲台前捐款我也在人流中捐出了自己的一点心意最后班干部统计给***同学的捐款共计255.5元***和大家一致决定让班主任为她保管这些钱她需要用地时候到我这里来支取四、同学们寄语表爱心每个小组为代表上来发言第一小组说:“***同学希望你在学校把我们当成你的亲人不要悲观一定要天天向上”接着第二小组说:“***同学你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一定会帮助你支持你的”一个个小组上来的发言让大家都感动五、***致感谢词此时的***同学已经哽咽了上台久久说不出话她说她很感动非常感谢大家相信她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在《爱的奉献》中我们结束了此次班会活动篇三:“献爱心、讲奉献”主题班会班会目的:使大家认识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奉献爱心、真正的做到真心身边的人和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主题班会班里的班级干部以及班里的同学都积极的发表了自己心中的看法主持人:班主任陈刚参加人数:26人地点:教室四年级(二)班班会流程:1.主持人开场白:“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需要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够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相反的社会的秩序就会混乱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爱心本次的主题班会就是围绕爱心展开的”2.看一段关于人与环境的图片资料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3.看一段关于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故事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①人与人应当互相谦让互相尊重;②人与人也应当求同存异;③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给以援助之手;④在帮助他人时也要注意保护自我……4.六人小组对于爱心的理解及范围进行讨论5.六人小组派代表发言:①爱心不止是对于人而是对植物、动物、环境等等世界上所有生命、物质而言的;②爱心是人潜意识里的一种思想;③爱心表现在各个方面……6.对于如何献爱心同学发言:①组织大家一起进行公益劳动;②利用一些小时间朗读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文章;3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形成“一帮一”……7.将献爱心与“八荣八耻”相结合牢记在心8.朗读诗歌《奉献》9.主持人总结班主任总结:希望在以后的时间我们要多开展一些爱心活动大家也要学会奉献爱心做一个能够帮助他人的人班会效果:在班里的“一帮一”活动开展的越来越好献爱心的风气也愈来愈浓厚希望能将爱心进行到底!20xx年10月29日篇四:学雷锋献爱心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雷锋的生平简介及其实的故事使学生知道雷锋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地向雷锋叔叔学习2.利用介绍、采访、评议等形式使学生知道雷锋精神已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活动希望更多的“小雷锋”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活动准备1.收集一些雷锋生前的格言和先进事迹2.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活动过程一、班会开始三月阳光明媚三月万物复苏三月春风送暖三月大地换新颜三月日子呢全班答:学雷锋活动日“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手中的枪我们要做新时期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二、让学生了解雷锋是一个自强不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1.雷锋叔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7岁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平时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他多次立功雪锋叔叔因公牺牲时年仅22岁雷锋叔叔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2.请听:《雷锋故事联播》故事(一)人民的勤务员雷锋自己十分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还舍不得更换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津贴为全班战友们购买了学习书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带动战友们学习帮助战友们提高思想觉悟1960年辽宁遭受重大水灾雷锋悄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在出发去灾区救灾时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抗洪救灾第一线故事(二)助人为乐一天雷锋因公出差踏上了从抚顺开在沈阳的列车上了车他看到旅客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又动手帮着扫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雷锋叔叔是永远不知道累的3.请听《格言朗诵》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②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③一块好好的木板钉子为什么能打进去因为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
“献爱心、讲奉献”主题班会“献爱心、讲奉献”主题班会“献爱心、讲奉献”主题班会班会目的:使大家认识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奉献爱心、真正的做到真心身边的人和事。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主题班会,班里的班级干部以及班里的同学都积极的发表了自己心中的看法。
主持人:班主任陈刚参加人数:26人地点:教室四年级(二)班班会流程:1.主持人开场白:“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需要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帮助。
这样才能够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相反的,社会的秩序就会混乱。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爱心,本次的主题班会就是围绕爱心展开的。
”2.看一段关于人与环境的图片资料,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看一段关于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故事,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①人与人应当互相谦让,互相尊重;②人与人也应当求同存异;③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给以援助之手;④在帮助他人时也要注意保护自我……4.六人小组对于爱心的理解及范围进行讨论。
5.六人小组派代表发言:①爱心不止是对于人,而是对植物、动物、环境等等世界上所有生命、物质而言的;②爱心是人潜意识里的一种思想;③爱心表现在各个方面……6.对于如何献爱心同学发言:①组织大家一起进行公益劳动;②利用一些小时间朗读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文章;3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形成“一帮一”……7.将献爱心与“八荣八耻”相结合,牢记在心。
8.朗读诗歌《奉献》。
9.主持人总结。
班主任总结:希望在以后的时间,我们要多开展一些爱心活动,大家也要学会奉献爱心,做一个能够帮助他人的人。
班会效果:在班里的“一帮一”活动开展的越来越好,献爱心的风气也愈来愈浓厚。
希望能将爱心进行到底!20xx年10月29日扩展阅读:“责任奉献”主题班会教案“责任奉献”主题班会教案【班级】泰州中学高二(4)班【时间】20xx.12【班会目的】责任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之首。
对于责任教育,大多数初中生还是比较模糊的。
本主题班会通过一系列活动,力争实现三个转化,即把责任教育化遥远为亲近,化模糊为清晰,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了解责任是一种品质、一种操守、一种奉献。
责任要像山一样厚重,一样有份量;责任需要付出、需要奉献,责任奉献其实是对自己利益的最大保护;在校园里,我们可以也必须养成良好行为来责任我们的母校。
【活动形式】主持人说理、观看视频、小游戏和宣誓等。
【准备工作】歌曲和视频下载、收集照片、奖品准备、主持人熟悉班会课的各个活动环节。
【主持人】张蒋胜杰【活动过程】一、活动前奏(用PPT通过电脑把主题班会“责任奉献”在电子白板呈现出来,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绿叶对根的情意》)班主任:同学们,今天有很多领导和老师一起参与我班的主题班会,为了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意和欢迎现在全体同学起立,向后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全体学生:鼓掌班主任:好,大家请坐下。
有请张和蒋胜杰两位同学来主持我们的主题班会责任奉献。
张: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感谢大家给我们这么一个机会来主持这次的主题班会。
我叫张。
(鞠躬)蒋胜杰:我叫蒋胜杰。
(鞠躬)二、引入责任,领悟责任。
张:胜杰啊,刚才的背景音乐《绿叶对根的情意》你以前听过吗?大家听过吗?蒋胜杰:听过。
这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歌词也写的很好。
我很喜欢“绿叶对根的情意”这句歌词。
张:绿叶对根的情意,究其原因是根对绿叶的奉献。
(指着屏幕的植物背景)你看这株植物,长得这么好看,全得益于根的默默奉献。
蒋胜杰:是啊,没有了根,这株植物是长不好的。
对根,我不禁产生浓浓的敬意。
(指着植物图片)你看它,在枯燥、单调、孤独、寂寞的生活环境下,默默地、不停地吸收土壤的营养和水分,为的是让整个植物株更好更快地成长。
那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张:你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近期读过的一首诗歌,那是牛汉写的《根》。
请允许我介绍给大家欣赏。
(用PPT呈现牛汉的诗歌)根文/牛汉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长,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但是我坦然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我跟枝叶同样幸福沉甸甸的果实,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蒋胜杰:好文章百读不厌,我们再一起来朗诵这首诗歌好吗?好,一、二、三,预备开始全体师生:(齐读牛汉诗)张:这是诗人牛汉作于1973年的一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某些情感,可现在读来仍感觉耳目一新。
好作品能够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从任何角度读来,都有共鸣之感。
在这大举责任教育旗帜的社会,根的品质和精神是不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和学习?蒋胜杰:其实啊,我们每个人都是根。
对于国家,每个公民是一条根;对于一个公司企业,每一个员工是一条根;对于学校和班级,我们每位同学也是一条根。
因为有了根,有了我们的团结协作、努力奋斗和无私奉献,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才能干好。
张:说得太好了。
根的精神和品质让我们想到了责任。
现在请大家看一个小故事,说出自己的感悟。
你想到什么讲什么,不用拘泥紧张。
(留点时间给大家讨论思考)生甲:生乙:生丙:生丁:生戊:张:刚才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以自己独特理解谈谈什么是责任,都讲得很好,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责任是什么,归纳起来就是的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和对集体的感恩奉献。
蒋胜杰:对,责任就是的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和对集体的感恩奉献。
郑哲:请观看图片责任,也许你对责任会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全体师生:(观赏中……)三、责任需要奉献中体现张:看了刚才的图片,同学们定有所感悟。
好请同学再谈谈对责任的理解。
生甲:生乙:郑哲:刚才的同学说的太好了。
其实责任也需要奉献。
蒋胜杰:(操作多媒体,播放关于比尔盖茨材料)张:网络上关于责任、奉献的真实事例太多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比如曾经是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将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服务于全球人类的慈善基金会(Bill&MirandaGatesFoundation),一分一毫也不会留给自己子女。
(58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为3862亿,相当于一个人每天赚100万元,得赚1060年之久。
)比尔盖茨的正面回馈社会的行为的确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震惊和感动。
但这并不是等于要求我们每一人要像他那样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奉献。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所处的位置也不一样,我们只要像他心中有爱,尽心尽责做好自己工作就是了。
回归生活,在我们的学校里,如何做才能算是责任奉献我们的母校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多关注一些细节,多做一些实事,并持之以恒就行了。
蒋胜杰:对,多关注一些细节,多做一些实事,并持之以恒。
张:我开个头,比如不要随意吐痰、不偷抽烟等等。
好,现在请一些同学来列举在校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细节。
生甲:生乙:生丙:生丁:生戊:(举例参考:不打架斗殴;不带手机、MP3等;不要随意吐痰,要爱护公物、乐于捡垃圾;不吃零食,不抽烟,不喧哗,不染发,衣着要端正得体;待人有礼、团结友爱;课间操认真做、升旗礼要严肃、班级轮值工作不逃避;学习要认真刻苦、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等等)蒋胜杰:刚才大家所说这些事,说到底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责任于母校,奉献于母校。
现在请看一些格言。
四、抽奖小游戏(班会插曲)(设计目的:活跃气氛,并以这次活动为载体,检测大家的责任度,进一步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张:(播放背景音乐《奉献》)蒋胜杰:为了进一步活跃气氛,接下来我们有一个礼品丰厚的抽奖活动将要进行。
我先介绍活动规则:所有师生每人分发一个心形纸包,然后大家拆开来看,若里面写着这节课的主题“责任奉献”四个字,就能获得进一步参加游戏的资格(共6个名额)。
如果只是看到送给你的一句名言或格言(所有的名言或格言见附录),就表示你的游戏结束。
接着请再有进一步参加游戏资格的同学(有可能包括老师)上台分别刺破一个气球,看看预先装在气球中的纸条写什么礼品,你就可以得到该礼品哦。
张:(展示让人动心的小礼品)蒋胜杰:有请四位组长帮忙把心形纸包迅速分发给在座的每一个人。
(活动中,约8分钟)蒋胜杰:抽奖活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但它只是我们主题班会的一个插曲,大家可别忘了我们这节主题班会课的主题。
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声音高亮)?全体同学:责任奉献!(齐声高喊)张:对,我们要责任奉献,切切实实做好身边的事情,并让它成为一种习惯。
那么请大家看看自己的脚下,看到什么了?刚才我们在抽奖游戏中遗留下的纸片,你是不是就丢在地下了,还是暂时放在口袋了,等着扔在垃圾桶里?全体同学:(对照自己的行为中……)蒋胜杰:有的同学觉得不要意思了。
张:所以啊,人要责任奉献不是一句简单口号,要有付诸行动才行啊?但愿在以后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养成良好是好行为习惯,多关注一些细节,多做一些实事,并持之以恒。
蒋胜杰:我希望啊,班会课结束后,大家能自觉把自己的丢下的纸片捡起来丢到外面的垃圾桶中。
现在再做个责任心小调查。
五、责任是对自己利益的最大保护蒋胜杰:好,我们接下来,进入班会的另外一个环节责任是对自己利益的最大保护。
(声音响亮)张啊,自从我们的班主任告诉我们将要开展“责任奉献”这方面的主题班会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讨论一个问题。
有人说:“人要责任,往往要付出代价,这对别人有利,对自己可是一点好处的也没有。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张:我认为这是一个片面的认识,我们再来看大屏幕中的植物,虽然根忍受着枯燥、单调、孤独、寂寞,不停地工作,但由于它的无私奉献,叶子长得很旺盛,叶子旺盛了,反过来又促进的根的大量生长,这对根本身也有好处。
何况在牛汉的诗里写着:“开花的季节,我跟枝叶同样幸福,沉甸甸的果实,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所以啊,根是幸福的,乐于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责任奉献不能纯粹地理解为对自己利益的牺牲。
从某个角度看,责任奉献是一种新陈代谢,有了新陈代谢,我们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责任奉献其实是对自己利益的最大保护!蒋胜杰:哇,责任奉献其实是对自己利益的最大保护,这个观点讲得太好了(鼓掌)!经过张的分析论述,我真的受益匪浅啊。
相信这节主题班会课,同学们也应该有所收获吧,大家说是不是呢?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主持到这里了。
张和蒋胜杰:谢谢大家!(鞠躬)六、结束主题班会班主任:感谢两位主持人的主持。
现在我们来小结这节主题班会课。
(点击课件中的背景音乐《感恩的心》,并通过PPT展示下面的小结内容)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责任是一种品质、一种习惯、一种奉献。
责任需要付出,但这种付出其实是对自己利益的最大保护。
我们必须也可以养成良好行为来责任于我们的母校。
在班会结束之际,我有一个提议和一个要求。
提议大家有时间去看一部电影叫《藏獒情末了》。
至于要求嘛,就是要全体同学将责任奉献时刻放在心中。
班主任:高二(4)班的主题班会“责任奉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