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术后护理查房
- 格式:pptx
- 大小:921.11 KB
- 文档页数:203
垂体瘤护理查房范文垂体瘤是一种生长在垂体腺中的肿瘤,垂体腺是位于脑部底部的一个小腺体,它负责分泌多种重要激素,调节体内的代谢、生长和性腺功能等。
垂体瘤护理查房是指对垂体瘤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对患者疾病进展、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等进行评估和干预。
一、生命体征监测1.测量体温:每4小时一次,观察有无发热情况。
2.监测脉搏和血压:每4小时一次,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如心率过快、血压升高等。
3.观察呼吸情况:每4小时观察一次,注意呼吸是否平稳,有无呼吸困难。
4.记录尿量:每4小时记录一次,观察有无尿量减少或增多的情况。
5.观察意识状态:每2小时观察一次,评估患者清醒度和意识水平。
二、体格检查1.头部检查:观察头部有无水肿、压疮、创口等。
2.脑神经及感觉检查:对面部表情、眼球运动、嗅觉、视力、听力等进行评估。
3.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反射活动等。
4.心肺听诊:检查心音、呼吸音是否正常,观察有无杂音或痰鸣音。
5.腹部触诊:观察腹部是否有肿块、压痛等情况。
6.皮肤观察:观察有无皮肤瘀斑、瘙痒、萎缩等情况。
三、疾病进展评估1.观察患者症状变化:询问患者是否有头痛、视力模糊、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2.观察患者体重变化:每日称重,观察患者体重是否增加或减少。
3.监测激素水平:根据医生的嘱咐,定期抽取血样,监测激素水平变化。
四、治疗效果评估1.观察激素替代治疗效果:根据医嘱,监测激素水平是否稳定。
2.观察肿瘤缩小情况:通过CT或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肿瘤是否缩小。
五、并发症评估和干预1.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颅内高压: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并帮助患者调整卧位、缓解头痛等。
2.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尿崩症:多饮、多尿等症状,引导患者多饮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预防深静脉血栓:帮助患者进行袜子穿戴、翻身等操作,及时嘱咐患者进行肢体活动,血栓形成风险较高时,可依医生嘱咐行抗凝治疗。
垂体腺瘤护理查房垂体腺瘤护理查房病例介绍 22 床,郑国光,患者男性,46 岁,因性功能障碍 1 年余,双眼视物成双并伴有视力下降 1 月余,于 2009 年 9 月 8 日以垂体瘤收入我科,经检查准备于 9 月10 日 8:00 在全麻导航下行右侧翼点入颅鞍区肿瘤切除术,术中顺利,术毕于 16:00 安全返回入监护室,全麻已醒,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约 0.25cm,对光反射迟钝,头部伤口包扎好,外观无渗出,硬膜外引流通畅,引流液呈血性,量约 20ml,持续氧气吸入,浓度为 38%SPO2 为 98%,全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律齐,术后血压为115/80mmHg,医嘱予补液、抗炎、脱水、营养神经等治疗。
9 月 13 日由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现患者病情平稳,神志清楚,言语清晰,四肢肌力正常,无癫痫发作,留置尿管通畅,尿量正常。
流行病学随着垂体瘤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垂体瘤的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目前中国缺乏垂体瘤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
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垂体腺瘤发病率是 7.5-15/10 万。
在正常死亡病人尸检过程当中,垂体腺瘤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从 9%到 65%不等。
国外有一组研究表明,随机抽样选择 100 个正常人做鞍区的核磁1/ 19共振检查,垂体瘤的检出率为16%,说明垂体瘤的检出率是非常高的,只是多数患者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而已。
垂体的系统解剖垂体呈椭圆形,约黄豆大,重约 0.5g,女性较男性稍重。
位于颅底蝶骨体的垂体窝内,借漏斗连于下丘脑。
垂体与颅腔之间隔一层由硬脑膜构成的鞍膈,中央有孔,垂体柄由此通过。
蝶鞍两旁为海绵窦,内含颈内动脉,第Ⅲ、Ⅳ、Ⅵ颅神经及三叉神经第一支,蝶鞍上前方为视交叉,它与鞍膈之间为视交叉池。
根据垂体发生和结构特点又分成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
①腺垂体:由远部、结节部(位于垂体窝前方,亦称垂体前叶)、中间部组成,组织学根据细胞染色计算约有40%细胞为嗜酸粒细胞,10%为嗜碱粒细胞,50%是无颗粒的嫌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