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7.38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导入的方法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情境导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文将从情境导入的定义、意义以及具体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情境导入的定义情境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语境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情境导入是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境导入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2.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情境导入可以让学生深入实际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情境导入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体验和理解语言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情境导入的具体方法1.运用故事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有趣的、感人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共鸣,引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狐狸机智、乌鸦贪婪的性格特点,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和讨论。
2.利用实物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实物,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体验和理解语言知识。
在教学《蝴蝶》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真实的蝴蝶标本或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感知蝴蝶的外形、颜色、飞行姿势等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关于蝴蝶的描写。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导入方法导入是语文课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环。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在导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针对性强、趣味性高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故事导入法故事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入新课。
故事情节要与新课内容相关联,可以用一些生动有趣、富有情节和想象力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故事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情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渴望。
二、图片导入法图片是直观表达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图片,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方式。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问题可以是一个简单的为什么、怎么样等,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游戏导入法游戏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之一,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来引入新课。
游戏可以是听力游戏、竞赛游戏等,通过游戏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课堂的活跃度。
五、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是一种直观的方式,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实物来引入新课。
实物可以是一把扇子、一双筷子、一本书等等,通过触摸、观察、感受实物,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六、诗歌导入法诗歌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可以通过念诗的方式来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诗歌,通过朗诵诗歌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七、音乐导入法音乐是一种情感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音乐来引入新课。
音乐可以带给学生愉悦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学语⽂课堂导⼊的⽅法⼩学语⽂课堂导⼊的⽅法对于语⽂课堂⽽⾔,课堂导⼊是必不可少的⼀个环节。
学⽣对于课⽂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这是构建⾼效课堂的关键,教师使⽤⼀些饱含启发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从⽽跟随教师的脚步,深⼊到课⽂的学习中去。
⼩学语⽂课堂导⼊的⽅法⼀、设疑导⼊设疑式导⼊法是根据学⽣追根求源的⼼理特点,⼀上课就给学⽣创设⼀些疑问,创设⽭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产⽣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种⽅法。
1、审题导⼊法题⽬是⽂章的"眼睛",有的概括⽂章的内容,有的揭⽰⽂章的主旨,有的能引起联想,内涵极为丰富,统摄全篇的作⽤。
审题,就是从引导学⽣分析理解⽂题⼊⼿,由题⽬⽣发开去,激发阅读兴趣。
例如,⼀位教师在上《狼⽛⼭五壮⼠》时,就紧扣"题眼",巧妙导⼊。
上课开始,这位⽼师佯装郑重地板书课题:"狼⽛⼭五战⼠"。
刚刚写完,全班学⽣⼀下⼦都嚷了起来,"⽼师,你写错了!""⽼师,不是战⼠,是壮⼠。
"这时⽼师故作吃惊的样⼦说:"我写错了吗?""壮⼠和战⼠不都是当兵打仗的?⼀个样嘛。
"他话⾳刚落,教室⾥⼜炸开了锅,"不⼀样,虽然壮⼠也是战⼠,但他们不是⼀般的战⼠,他们是勇敢顽强的,不怕牺牲的战⼠。
"教师欣喜地说:"这位同学回答的真好!那么,就让我们⼀起来看看他们''壮''在哪⾥?"这样破题⼊⼿,不但使学⽣了解这个题⽬,点明了⽂章的中⼼,⽽且激发了阅读欲望,使学⽣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课⽂的内容。
2、设疑导⼊法疑是提出问题,使学⽣集中注意⼒听课,激发学⽣的好奇⼼与求知欲,引发学⽣的兴趣。
例如,《只有⼀个地球》可这样导⼊: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句话:"我觉得⼤家应该同⼼协⼒维护这个微⼩、美丽⽽脆弱的星球。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研究报告[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研究报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实践与探究》课题研究报告2015年秦皇岛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qhd125kt2015296 课题负责人:董来一、课题的提出1、选题的背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
开始时的“几分钟”导入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
因此,学生需要活泼生动的课堂;需要教师用导入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导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准备状态。
只有这样,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引发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1.2课题的实践意义第一、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
这是众多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总结长期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总结等是密不可分的,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
导入得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案例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成功的基石”,就是这个道理。
确实,教师如果能在上课伊始,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就能使他们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时采用的自己认为比较精彩的导入方法:一、诗歌怡情我国是诗的国度。
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
用诗歌来开头,可以增强讲课的韵味和吸引力。
用诗词导入,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现成的名诗、名句,也可以自己编写。
比如上《西湖的绿》一文,由于西湖风光让历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不少惟妙惟肖的诗篇。
所以从诗歌入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于是在开场就以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淋漓尽致地赞美了西湖之韵的诗歌为引子。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西湖的风光有了大致的了解还学会了两首古诗,而且在学完了课文后,学生们也会自然地仿诗赞美西湖。
真是一举三得。
二、审题设疑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
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
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就直切正题这是一种直接导趣,诱发学生好学的方法。
教师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
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教师板书课题后,可提问:题中的“亲人”指什么人,哪些人是你的亲人,从血缘关系看,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是不是“亲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拎出理解全文的“纲”。
这种导入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导入方法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导入方法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导入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
导入能够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本文将就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导入方法进行浅谈。
初入学堂的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基础薄弱,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性存在局限。
因此,在导入环节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从生活中出发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直接而深刻的体验,教师可以从生活的小事情入手,引入学习内容。
例如,针对要学习的字词、课文内容,可以设计一些和生活相关的情感和经历,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学习。
二、利用故事情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中的情节可以引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可以选择和教材有关的故事,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复述,并适当加入一些活泼有趣的元素,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三、通过记忆游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力较弱,通过记忆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并激发他们参与到学习中的热情。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游戏,如拼图、猜词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
四、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一种将学生置身于实际情境中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例如,在学习写作时可以设计一个情景:假设你是一个小记者,现在需要写一篇采访报道,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并写出自己的想法和叙述。
五、利用多媒体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例如,在学习诗歌时,可以播放一些与诗歌内容相符的图片和音乐,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提高学习的效果。
六、采用互动问答互动问答是一种直接引发学生思考和参与的导入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与技巧。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然后请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
幅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成语或者歇后语等形式进行导入。
比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给学生讲解一个有趣的成语的来历,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的导入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来进行导入。
比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古诗词的朗诵音频或者展示一段古诗的MV视频,让学生在欣赏和聆听中感受语文之美,激发学
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展开小组活动来进行导入。
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讨论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导入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与技巧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重点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及效果奶子山街中心校曾淑兰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爱上课堂,那么导入便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就好比一台戏的序幕,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就能使导入环节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助其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
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导入方法的选择进行慎重的筛选,努力使学生进行愉快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怎样选择好导入的方法呢?就此本人结合自己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对不同种课型导入方法的运用及效果。
〔一〕背景介绍导入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
对于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
如?月光曲?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一百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
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
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情景导入所谓创设情景导入是指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文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
它又包括以下三种方法:1.激情渲染导入“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俗话说:假设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
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
例如:教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文,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生在东北的我们,对美丽的草原无比向往,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由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现在,让我们来聆听这优美的旋律,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边听边看边想,这首歌能使你想到什么?〔预设: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草原的美,到处是绿草鲜花;天空也是那么蓝;牛羊遍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前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知道在整堂课中,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导入不仅能够唤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引导学生思索,形成思维规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简单介绍几种有效的导入方法,希望能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启示。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以情境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观察、听取或感受情境,产生联想,引起好奇心,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目的的效果。
情境导入法可以说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具体实现过程中,常采用结合教材内容或生活实际进行导入。
例如,在讲述《荷叶的秘密》时,可以先分发图画,或让学生看一看老师带来的荷叶,增强学生对荷叶的认识和理解;在讲述《你真好》时,可以让学生上台互相夸奖,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欲望。
情境导入法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和生活的情趣,让学生更加融入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主要是通过引出一个问题或让学生猜测问题的答案,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思考欲望,从而与学生达到语言交流、思考分析的目的。
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采用“有一天……”或“你知道么……”的方式引出问题,如在讲述《小鬼当家》时,可以先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独立么?” 在讲述《小蝴蝶》时,可以先向学生出“小蝴蝶的一天”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联想和猜测,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问题导入法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体验导入法体验导入法是通过身体、感官、情感等方式来导入,让学生通过主观体验达到进入课堂的效果。
比如,讲述《千里送毛泽东》时,可以先请学生看一幅毛泽东像,感悟毛泽东精神;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节奏、押韵、韵律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记忆和接受效果。
体验导入法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感知知识,增强体验效果,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成教育的对象,压
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很好的提示我们,课堂导入
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
开始的几分钟导入设计的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的几分钟如果抓不好,就会影响整个教学内容的完成。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关键环节。
课堂开始时的几分钟导人设计得好,会给一堂
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
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
因此,只有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
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小学语文教育方面谈谈几种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法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与课文有关的富有激情的语言、精美的图画、录像、多媒体课件来导入,
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气氛感染,把学生带到形象生动的情景中。
小学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比如我在
教学《黄山奇松》这篇文章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我们登上了去黄
山的飞机,经过不到一小时的飞行,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我们爬啊爬,终于来
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第二自
然段,你看到了哪些松树,它们又奇在哪里呢?同学们会说,看到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大家说的很好,这三种松的确都非常奇特。
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
形态各异。
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会不由得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既然它有这么大的魅力,那我们就去领略迎客松的风采,并从语
言文字中来感受它的奇吧。
二、音乐导入法
当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能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我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第一段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接着用抒发感情的格调描述了内蒙古辽阔大草原的美好景象,那里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
现在就让我们一
起去风景如画的内蒙古大草原去,这样的导入使得学生向往于内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唤起他
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要学的教材的兴趣。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
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
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
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
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
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四、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运用于新课的导入,就是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使学生产生一种强
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追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
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要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
因此在课堂教学
导入时,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
识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石头书》这篇课文时,当同学们看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会想
到什么?应该会引出好多问题,什么是石头书,石头怎么能叫书,石头书上有什么,石头书在哪里?同学们会根据课题,脑海中一下子闪现了这么多问题,真好,那就让我们轻轻的打开书,到课文中去问个明白,探个究竟吧。
总而言之,创设情景、故事导入、音乐导入、设置悬念都是经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
当然,课堂导入方法绝不仅仅限于以上我提到的这四种,希望诸位教师能够勇于不断探索、敢于不断尝试,发现更多更好的课堂导入方法,使小学语文课堂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钟礼平.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