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及题型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9
河南历届高考理综化学题型分布及分数线一、概述在高考中,理综化学作为考试科目之一,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了解历届高考理综化学题型的分布以及分数线,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提高应试能力。
本文将就河南历届高考理综化学题型的分布及分数线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高考。
二、历届高考理综化学题型分布1. 选择题选择题一直是高考化学试卷中的重要部分。
在河南历届高考中,选择题一般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种形式。
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多项选择题则更注重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分析历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选择题在试卷中占据了较大比重,并且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2. 填空题填空题在高考理综化学试卷中也是常见的题型之一。
填空题一般考查对知识点的准确理解和记忆情况,有时还需要考生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历届高考中,填空题通常分布在试卷的不同部分,覆盖了各个章节的内容。
3. 解答题解答题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题型。
历届高考中,解答题一般包括结构式的填空、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形式。
这些题目要求考生不仅熟练掌握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
三、历届高考理综化学题型分数线了解历届高考理综化学题型分数线,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考试重点,制定合理的备考策略。
在河南地区,历年高考理综化学的分数线一般都较为稳定,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波动。
1. 选择题分数线选择题在高考中往往是考试的起点,也是考生获取分数的基础。
历年高考中,选择题的分数线一般在60分以上,属于较高的分数线。
这也表明了选择题在考试中的重要性。
2. 填空题分数线填空题的分数线通常在30分以上,考生通过熟练掌握知识点和进行简单计算可以轻松获取分数。
3. 解答题分数线解答题是理综化学试卷中的重头戏,分数线一般在50分以上。
解答题的分数线较高,说明考生需要在这部分题型上下功夫,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对河南历届高考理综化学题型的分布及分数线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选择题在高考中占据较大比重,考生应该重视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和备考。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高中化学各类型答题模板一、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1)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检验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__,若不再产生沉淀,则__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__离子未完全沉淀。
(3)洗涤沉淀操作:将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自然流下后,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注意:要选择一种溶液中浓度较大的比较容易检验的离子检验,不能检验沉淀本身具有的离子。
二、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1.答题策略:一般从实验原理出发(包括物质的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顺序来表述答案。
2.答题模板:操作现象结论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例: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气体分别是SO2和CO2。
答案一:取适量品红溶液分别于两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两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气体,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O2。
答案二:取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于两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两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的是SO2气体,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CO2。
三、实验现象描述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1.答题策略: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完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先后发生了什么现象。
其答题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式再结合特殊要求进行分析处理:(1)“海”(溶液):①颜色由……变成……;②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③溶液产生倒吸;④生成(产生)……色沉淀;⑤溶液变浑浊;⑥产生大量气泡(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⑦有液体溢出。
第3讲 硫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 1.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
2.了解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与防治。
考点一 硫单质的主要性质及应用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形态—⎪⎪⎪⎪—游离态—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俗称 颜色状态溶解性 水 酒精 CS 2 硫黄黄色晶体不溶微溶易溶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S ⎩⎪⎨⎪⎧与金属反应⎩⎪⎨⎪⎧⎭⎪⎬⎪⎫Cu :2Cu +S=====△Cu 2S Fe :Fe +S=====△FeS 表现氧化性与非金属反应⎩⎪⎨⎪⎧O 2:S +O 2=====点燃SO 2,表现还原性H 2:S +H 2=====△H 2S ,表现氧化性深度思考1.如何洗涤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硫?答案 硫单质易溶于CS 2且可以与热的强碱液反应:3S +6NaOH=====△2Na 2S + Na 2SO 3+3H 2O 。
所以当试管壁上沾有单质硫时,可用CS 2或热强碱液洗涤。
2.哪些事实能说明硫的氧化性比Cl 2的氧化性弱?答案 ①与Fe 反应,产物中Fe 的价态不同:Fe +S=====△FeS(Fe 为+2价),2Fe +3Cl 2=====点燃2FeCl 3(Fe 为+3价)。
②利用置换反应:H 2S +Cl 2===S↓+2HCl 。
考点二 硫的氧化物——SO 2和SO 31.二氧化硫(SO 2) (1)物理性质颜色 气味 毒性 密度 溶解性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比空气大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特别提醒 中学常见的四大还原性离子 还原性:S 2->SO 2-3>I ->Fe 2+(1)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而变质。
(2)易被KMnO 4(H +)、HNO 3、溴水、氯水、Fe 3+(不氧化Fe 2+)、漂白粉溶液等氧化。
(3)SO 2、H 2SO 3、Na 2SO 3均有强还原性,且还原性:SO 2-3>H 2SO 3>SO 2。
2020届高三理综化学高考12题题型——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辨析题型集训题型特训(一)1.有机物烃A、B和C的结构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的二氯代物结构有两种B.B的分子式为C6H12C.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有机物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A、B、C中只有C的最简式为CH解析A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其二氯代物只有一种,故A错误;B为正三棱柱结构,其分子式为C6H6,则B错误;C为正方体结构,其分子式为C8H8,其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为C6H5—CH===CH2,因含有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A、B、C三种物质的最简式都是CH,所以D错误。
答案C2.有机物W在工业上常用作溶剂和香料,其合成方法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W互为同系物B.M、N、W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C.W能发生皂化反应D.M的二氯代物有8种解析N、W分别为羧酸和酯类物质,二者不互为同系物,A项错误;三种物质均含有苯环,故均能发生加成反应,M的苯环和侧链上均能发生取代反应,N 中羧基和W中酯基均能发生取代反应,B项正确;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W不是油脂,其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不能称为皂化反应,C项错误;M的二氯代物有10种,分别为、、,D项错误。
答案B3.乙酸苯甲酯R是茉莉花香气的成分之一,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的分子式为C9H12O2B.R分子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C.R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反应D.R和乙酸乙酯互为同系物解析R的分子式为C9H10O2,A项错误;R分子中存在甲基和亚甲基,不可能所有原子都共面,B项错误;C项正确;同系物需满足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故R与乙酸乙酯不互为同系物,D项错误。
答案C4.化合物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均属于芳香烃B.a、b、c 均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C.a、b、c苯环上的二氯代物均有6种D.a、b、c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存在于同一平面中解析a、b都有氧元素,所以不属于烃,选项A错误。
冠夺市安全阳光实验学校专题2.3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高频考点解读】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2. 能正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概念间的相互关系;【热点题型】题型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辨析例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2)金属阳离子一定只具有氧化性。
( )(3)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 )(4)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 )(5)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 )(6)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 )(7)CaO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O2只作氧化剂。
( )(8)NaHCO3+H2===HCOONa+H2O,该储氢过程中,NaHCO3被氧化。
( )【答案】(1)×(2)×(3)×(4)×(5)√(6)√(7)×(8)×【提分秘籍】破解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题的“两个关键”(1)理清知识线索:(2)明确方法思路: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
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不同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举一反三】某种飞船以N2H4和N2O4为动力源,发生反应:2N2H4+N2O4===3N2+4H2O,反应温度可高达2 700 ℃,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N2H4是氧化剂C.N2O4是还原剂D.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答案】 D【解析】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实际上是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发生的归中反应,N2H4是还原剂,N2O4是氧化剂,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题型二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分析方法例2. 下列对反应3NO2+H2O===2HNO3+N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N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D.若有6 mol NO2参与反应时,有3 mol电子发生转移【提分秘籍】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关键——标出元素化合价(1)基本方法:先标出熟悉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求解其他元素的化合价。
理综高考化学知识清单(看看你会做哪些题)一.选择题:1.化学常识(环境保护,仪器使用,试剂保存)2.阿伏加德罗常数3.概念性组合(胶体,晶体)4.概念性组合(金属性、非金属性,微粒半径,8电子稳定结构)5.溶液中离子的反应(离子鉴别,离子推断,溶解性)6.化学实验的操作正误判断,误差分析7.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剂判断,氧化性强弱,配平)8.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9.元素推断(周期表中)10.离子浓度大小比较11.水的电离,溶液PH值计算12.化学平衡建立的判断13.化学平衡图像14.化学平衡计算,等效平衡1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6.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17.气体检验,鉴别18.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得失电子数相等)19.元素守恒的计算(技巧计算常见于金属计算)20.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涉及字母的计算)21.同分异构体的判断22.官能团的性质23.化学工业常识(工业合成氨,硫酸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硅酸盐工业) 二.实验题1.氯气的制备性质实验2.二氧化硫的制备性质实验3.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4.碳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5.氨气喷泉实验原理,操作6.铜(或碳)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浓硝酸分解7.酸碱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三.离子推断1.已知阴、阳离子组合成化合物2.已知化合物推断可能组成主要涉及知识3.常见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4.常见的双水解微粒5.生成特殊颜色的沉淀6.生成特殊的气体(CO2等)四.气体推断(不常考)1.通过Na2O2可以反应的气体CO2、H2O蒸汽2.通过灼热的铜可以反应的气体CO、H23.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uO)可以反应的气体O24.通过浓硫酸减少的气体: H2O蒸汽、NH3、还原性气体5.通过碱石灰减少的气体: H2O蒸汽、酸性气体五.元素推断1.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2.极性键、非极性键的判断;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的判断3.晶体类型的判断,空间结构推断4.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六.框图推断1.电解饱和食盐水、CuSO4溶液、水(H2SO4、NaOH、Na2SO4)等2.能与碱反应放出氢气的硅、铝3.镁在空气中燃烧(O2,CO2,N2)4.铝及其化合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A l、Al2O3、Al(OH)3) 5.铝热反应6.铁的变价7.硅及其化合物推断8.多步氧化七.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电化学,热化学综合注意:元素守恒的计算八.化学平衡综合(移动,计算,等效平衡)九.水的电离,溶液pH计算综合(注意温度升高Kw的变化)十.有机框图推断(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方程式、信息反应处理)。
高考理综知识点总结一、物理部分1. 力学-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 力的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万有引力)- 动量与能量(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和功率)-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 刚体的平衡与转动(力矩、转动惯量、角动量守恒)2. 热学- 温度与热量(热平衡、比热容、热传递方式)- 理想气体定律(压强、体积、温度的关系)-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做功、热量交换)3. 电磁学- 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能)- 直流电路(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功和电功率) - 磁场(安培力、洛伦兹力、磁通量)-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交流电)4. 波动与光学- 机械波(波的传播、波速、波长、频率)- 光的反射和折射(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双缝干涉、单缝衍射)二、化学部分1. 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平衡方程式)2. 无机化学- 元素周期表(周期性、族序性)-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卤素、氧族元素等)3. 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烃、醇、酮、酸、酯等)-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4. 化学实验- 实验基本操作(溶解、加热、蒸馏、萃取)- 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三、生物部分1. 细胞生物学-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器、核酸)-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有丝分裂、减数分裂)2. 遗传与进化-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DNA、RNA、蛋白质合成)- 生物进化的原理(自然选择、遗传多样性)3. 生态与环境-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人口与环境(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生态平衡)4. 人体健康与疾病- 人体生理系统(循环、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传染病)附录:- 重要公式汇总- 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历年高考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请注意,这份总结只是一个框架性的概要,具体的知识点需要根据最新的教学大纲和考试指南进行详细扩展和深入学习。
高考化学学科常考复习考点资料整理高中化学知识点一、物质结构理论1.用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周期性变化比较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2.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判断具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或对应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3.运用周期表中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推导元素。
4.应用元素周期律、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进行相关计算或综合运用,对元素推断的框图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5.晶体结构理论⑴晶体的空间结构:对代表物质的晶体结构要仔细分析、理解。
在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晶体结构就源于课本的就几种,高考在出题时,以此为蓝本,考查与这些晶体结构相似的没有学过的其它晶体的结构。
⑴晶体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物质的熔、沸点高低规律比较。
⑴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胞计算。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也是化工生产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
考查主要集中在: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考点主要集中在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关系,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
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建立途径,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及各物质的物理量的变化与物态的关系,等效平衡等。
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化学平衡的移动主要包括: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特征,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知识以及移动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三、电解质理论电解质理论重点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酸碱中和反应中有关弱电解质参与的计算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原理,水的离子积常数及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的有关计算和pH的计算,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不同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的比较,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应用,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解质理论与生物学科之间的渗透等。
2020届高三理综化学高考12题题型——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判断与应用【智能归纳】1.几种典型的结构正四面体结构,5个原子最多有3个原子共平面;中的原子不可能共平面2.结构不同的基团连接后原子共面分析(1)直线与平面连接,则直线在这个平面上。
如苯乙炔:,所有原子共平面。
(2)平面与平面连接:如果两个平面结构通过单键相连,由于单键的旋转性,两个平面可以重合,但不一定重合。
(3)平面与立体连接:如果甲基与平面结构通过单键相连,则由于单键的旋转性,甲基的一个氢原子可能暂时处于这个平面上。
示例:,分子中共平面原子至少12个,最多13个。
或)、醛基(—CHO)等均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1.常见有机代表物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CH2===CH2官能团2.有机物与日常生活【题型模板】某烃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这种烃可能是()①分子中含7个碳原子的芳香烃②分子中含4个碳原子的烷烃③分子中含6个碳原子的单烯烃④分子中含8个碳原子的烷烃A.③④ B.②③C.①② D.②④[分析建模]书写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时要按一定的顺序,避免遗漏和重复,一般的思路为类别异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
(1)判类别:根据有机物的分子组成判定其可能的类别异构。
(2)写碳链:根据有机物的类别异构写出各类别异构的可能的碳链结构(先写最长的碳链,依次写出少一个碳原子的碳链,把余下的碳原子连到相应的碳链上去)。
(3)移官位:一般是先写出不带官能团的烃的同分异构体,然后在各条碳链上依次移动官能团的位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官能团时,先连一个官能团,再连第二个官能团,依此类推。
(4)氢饱和:按“碳四键”的原理,碳原子剩余的价键用氢原子去填充饱和,就可得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解题演示]此题有两个限制条件,第一个条件:含4个碳原子及以上的烃;第二个条件: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说明该烃中只有一种等效氢原子。
专题1.1 物质量气体摩尔体积1.了解定量研究方法是化学开展为一门科学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mol)是物质量根本单位,可用于进展简单化学计算。
2.了解物质量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含义。
3.能根据物质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相互关系进展有关计算。
热点题型一物质量摩尔质量例1、以下说法中,正确是( )A.KOH摩尔质量是56 gB.一个碳原子质量就是其相对原子质量C.硫原子质量就是硫相对原子质量D.22 g CO2中含有氧原子物质量为1 mol【答案】D【提分秘籍】1.理解物质量相关概念要注意以下四点:(1) 物质量不能错误地认为是物质质量或者物质数量,其描述对象是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等,不能用于描述宏观物体。
(2)使用摩尔做单位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种类,如1 mol H不能描述为1 mol氢。
(3)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原子)质量是两个不同概念,当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二者在数值上相等,但前者有单位,后者是相对值,无单位。
(4)对具体物质,其摩尔质量是确定。
“五〞方法(1)根据物质质量(m)与物质量(n):M=m/n;(2)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ρ):M=ρ22.4 L/mol;(3)根据气体相对密度(D=ρ1/ρ2):M1/M2=D;(4)根据一定质量(m)物质中微粒数目(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M=N A·m/N;(5)对于混合气体,求其平均摩尔质量,上述算式仍然成立;还可以用下式计算:M=M1a%+M2b%+M3c%+…,a%、b%、c%指混合物中各成分物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举一反三】12.4 g Na2R含Na+0.4 mol,那么Na2R摩尔质量为________,R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含R质量为1.6 gNa2R,含Na+个数为________。
全国高考理综乙卷化学题型分布
加强逻辑推理能力考查,坚持全面科学评价选拔。
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倡导教学回归基础。
创新试题呈现方式鼓励学生理性学习。
加强逻辑推理能力考查。
乙卷第7题以碳中和为情境,考查如何利用化学技木诚少一氧化碳,并向学生昔及了多种实现碳中和的手段和技术。
乙卷第13题提供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阳离子液度随氢离子的变化关系恩,要求学生获取图中数据信息推导酸的电离带数、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关系,并对不同物理量的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推导,得到金属高子的浓度平方与氫离子浓度定量关系之后再解決问题乙卷第26题呈现从炼铁高钛炉渣回收钛、铝.镁的工艺流程.提供有关金属离子沅淀的数据等信息.要求学生綜合分析整个工艺流程,并根据物质性质推理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天系及工艺具体参数理解双基,筆握化学用语所谓双基即指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已们一般都是用简明精炼的词句表达出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
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宇、词,准确无误地去理解。
二.立足结构,了解物质性质
化学研究的对家是物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決定了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又制约了物质的存在方式,制法和用途。
因此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时,应抓住其结构来了解物质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考点剖析及复习建议■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林增辉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是高考的基本题型,分值占15%左右,主要考查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速率、限度和方向的问题,是化学核心概念和核心理论考查的重要载体。
从近几年的高考得分率来看,该题的得分率是比较低的,这应引我们的重视,应多思考复习备考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笔者对比分析了近年来全国卷的高考真题,探求其考查方式,统计和剖析高频考点,力图能帮助同学们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一、2019~2020年全国卷真题考点统计2019~2020年全国卷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核心考点统计如下: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焓变计算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分析化学计算文字分析电化学与其他考点2019新课标I 根据能量变化图计算焓变(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分析不同温度下分压变化图像,确定曲线含义分析并计算产物比例范围,根据分压变化图像计算速率——————2019新课标域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计算焓变(盖斯定律)提高转化率的方法,分析含两条等温线的图像计算转化率、书写平衡常数(分压式)根据文字和图像,叙述在无水环境下电解的原因结合文字和电解图,书写阳极和总反应方程式2019新课标芋利用盖斯定律计算焓变根据含三条进料浓度比曲线的图像,比较平衡常数的大小,提高转化率的方法计算并书写平衡常数,计算电解过程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分析进料浓度比的影响根据文字和电解图,书写阴极反应式2020新课标I 根据图像数据写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三条等压线分析计算压强,书写化学平衡常数(分压式)文字分析速率方程和速率图像———2020新课标域计算焓变(盖斯定律)提高转化率的方法,速率影响因素计算并书写化学平衡常数(分压式),计算速率(代数式)———根据电解图像,书写电极反应式,计算两极反应物的比例2020新课标芋根据图像判断焓变正负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图计算产物比例,根据图像计算平衡常数(分压式)文字说明提高产物速率和选择性的措施催化剂的选择性统计显示,2019~2020年的全国卷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的考点是比较集中的,也比较相似,基本上都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焓变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和化学计算,有部分试题还考查了文字分析和电解的内容。
广东省高考化学学科分析注: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合卷,全卷共36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300分,各科100分。
化学试题分布为单选7-12,共6题;双选22-23,共2题;解答题30-33,共4题。
选择题:7-12题单选,6×4分=24分;22-23题双选,2×6分=12分;共8题,共36分。
1.物质的质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双选备选)3.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4.离子的浓度关系(双选备选)5.常见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6.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用途7.无机化合物的实验基本操作8.常见的无机化学实验(双选备选)注:单选,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要求;双选,每小题四个选项,有两个选项符合要求,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不选得0分。
解答题:30-33,共4题,共64分。
1.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常见有机物反应、卤化物的水解、有机高分子的合成)2.化学反应原理(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热化学、电化学)3.化工生产和工艺流程(常见元素化学反应和物质分离提纯)4.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经典无机实验和有机实验的改进,如原电池与电解池、酯类的合成与分解)模块知识点基本概念与理论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质电离、盐类水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元素化合物典型金属及其化合物(钠、铁、铝、铜、银、镁等)的性质及其应用;典型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氮、氧、硅、氯、硫、溴、碘等)的性质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常见有机物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高分子材料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同分异构书写;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常见、常考的的有机反应实验与探究实验操作(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离子鉴别,如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实验仪器洗涤、实验装置组装、药品的存放等)原理;探究方法(假设,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实验现象预测,实验问题原因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信息获取与处理图形信息包括生产流程图、溶解度曲线图、反应体系组成成分变化图、反应速率变化图、反应能量变化曲线图、有机物分子结构图等)等等;数据信息除了在一些曲线图中出现外,还可能以表格数据的形式出现化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阿伏加德罗常数以及物质的量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实验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计算等等;盖斯定律计算;根据变化曲线、表格中数据进行计算CH 3CH 3高考化学信息汇总:1.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常见有机物反应、卤化物的水解、有机高分子的合成) 【2013/T30】脱水偶联反应是一种新型的直接烷基化反应,例如: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反应①的反应机理是化合物Ⅱ中的羟基,被化合物Ⅰ中所取代,依照机理可知相当于化合物Ⅱ,相当于化合物Ⅰ,两者反应应该得到【2012/T30】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碳—碳偶联反应是近年来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如: 反应①Br CHO + CH 3C —OCHCH=CH 2一定条件下Br Br CHCHCH=CH 2Ⅰ ⅡⅣ的一种同分异构体Ⅴ能发生银镜反应,Ⅴ与Ⅱ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生成化合物Ⅵ,Ⅵ的结构简式为 (写出其中一种)。
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及题型在理科综合里面,化学是考试比较容易掌握的科目,但是想在高考的时候取得好成绩,就要加强知识的记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对不同溶质而言)(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4) 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
2、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
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3、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4、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5、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
如NH4NO3 (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6、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7、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
如H+ 、NH4+ 。
8、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 、NH3 、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 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9、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如Na2CO3 溶液显碱性。
高考化学知识总结铁及其化合物性质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高考化学高频考点解析+题型梳理+答题技巧高考化学高频考点&解题思路✍类型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步骤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步骤2分析化学反应的遵循的原理和本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判断。
★步骤3通过举反例,验证各选项是否正确。
✍类型二: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对有多种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要注意反应的顺序问题,按“强先弱后”的原则来书写或判断,即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氧化性(或还原性)弱的后发生反应。
一般说,氧化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认真审题,首先看离子反应哪些离子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给参与反应的离子按氧化性或还原性排队。
(1)常见物质氧化性顺序: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H2SO4>Br2>Fe3+>Cu2+>I2>H+>Fe2+。
(2)常见物质还原性顺序:Mn2+<Cl-<NO2<NO<SO2<Br-<Fe2+<Cu<I-<H2<Fe。
★步骤2离子按照“先强后弱”的原则依次反应。
(1)常见离子氧化性:Fe3+>Cu2+>H+>Fe2+(2)常见离子还原性:I->Fe2+>Br-★步骤3根据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以及电子转移守恒定律配平离子方程式。
✍类型三: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于复分解反应,按“以少定多”的原则来书写,即以量少的反应物(离子)确定量多离子前面的系数。
关键是要判断不足的物质是什么,以不足的物质完全反应为根据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防止出差错。
一般书写量不足的物质发生的离子反应,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而足量的物质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
第1讲 钠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 1.知道Na 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2.能利用Na 及其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3.能规范解答以Na 及其氧化物为载体的实验探究、框图推断题。
4.了解Na 2CO 3和NaHCO 3的性质。
5.能正确鉴别Na 2CO 3和NaHCO 3,并能用实验的方法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6.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 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7.了解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8.了解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计算。
9.记住Na 、K 等重要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考点一 钠的性质及应用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密度:ρ(H 2O)>ρ(Na)>ρ(煤油); 熔点:低于100 ℃;硬度:质地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2.从钠原子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Na ――――――――→O 2、Cl 2、H 2O 、H +等Na +1(1)与非金属单质(如O 2、Cl 2)的反应O 2⎩⎨⎧常温:4Na +O 2===2Na 2O点燃:2Na +O 2=====△Na 2O 2Cl 2:2Na +Cl 2=====点燃2NaCl (2)与水反应①离子方程式:2Na +2H 2O===2Na ++2OH -+H 2↑。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3)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2Na +2H +===2Na ++H 2↑。
3.钠的制取及保存(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4.钠的用途(1)制取Na 2O 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4Na +TiCl 4=====熔融4NaCl +Ti 。
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及题型
在理科综合里面,化学是考试比较容易掌握的科目,但是想在高考的时候取得好成绩,就要加强知识的记忆。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对不同溶质而言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4 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 S一定大于C 。
2、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
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3、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4、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5、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
如NH4NO3 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6、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7、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
如H+ 、NH4+ 。
8、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 、NH3 、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 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9、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如Na2CO3 溶液显碱性。
高考化学知识总结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
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
4FeOH2+O2+2H2O=4FeOH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
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高考化学知识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
高考化学试题类型
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
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
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
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
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
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
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
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
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很基础,陌生度也不大,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
事项;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平时复习时应特别注意的重点。
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与技巧。
总结思维的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
再者是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放弃。
3.实验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
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
【答题策略】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
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即可。
4.有机推断类试题
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
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答题策略】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往往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
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
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
至于出现情境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
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