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 光合作用1
- 格式:ppt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17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1) 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性质,可以用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 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的原理可以使各种色素在滤纸上相互分离,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实验流程:(1) 提取色素:称重:称取5g新鲜绿叶剪碎:去掉叶柄和粗的叶脉研磨:加入少许SiO2、CaCO和10mL无水乙醇过滤:漏斗基部放单层尼龙布收集滤液: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2) 制备滤纸条:①将干燥的滤纸剪成略大于试管长度,略小于试管宽度的滤纸条,并在一端剪去两角②在距剪去两角的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直线(3) 画滤液细线:①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画线处均匀地画一条直的滤液细线②干燥后,重复画2-3次(4) 色素分离:①烧杯中倒入3 mL层析液② 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插入层析液中 ③ 用棉塞塞紧试管口(5)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分别是 素b 。
二、光合作用的发现:1.1771年普利斯特利实验 本实验缺点:缺乏空白对照,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不强。
2.1864年萨克斯实验(1) 本实验中黑暗处理的目的: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避免干扰。
(2) 本实验为自身对照,自变量为是否照光(一半曝光与另一半遮光),因变量为叶片是否制造出淀粉,是否出现颜色变化(出现深蓝色)。
(由上到下)橙a ,黄绿色的叶绿3.1880年恩格尔曼实验⑴本实验的实验组为极细光束照射处的叶绿体,对照组为黑暗处的叶绿体和完全曝光的叶绿体。
(2)本实验中为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照(照光处与不照光处;黑暗与完全曝光),因变量为好氧细菌分布。
4.1941年鲁宾、卡门实验(1)本实验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
⑵本实验为相互对照,自变量为标记物质(H218O与C18C2),因变量为Q的放射性。
第3课时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学习目标] 1.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关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光合作用的强度(1)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
(2)意义:直接关系农作物的产量,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很有现实意义。
2.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3.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1)确定依据: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以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水、CO2,动力——光能,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因此,只要影响到原料、能量的供应,都可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2)举例分析:环境中CO2浓度,叶片气孔开闭情况,都会因影响CO2的供应量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影响叶绿体的形成和结构的因素,如无机营养、病虫害,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此外,光合作用需要众多的酶参与,因此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如温度),也是影响因子。
4.化能合成作用(1)概念: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2)实例 硝化细菌⎩⎪⎨⎪⎧ 能量来源:将氨氧化成硝酸释放的能量反应物:水和二氧化碳产物:糖类判断正误(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总是同时进行( )(2)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自养生物( )(3)自养生物都是利用光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答案 (1)× (2)√ (3)×解析 (1)植物细胞在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细胞呼吸,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自养生物可以是光能自养,也可能是化能自养,都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任务: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提示 自变量是光照强弱。
通过调节光源与实验装置的距离来控制。
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检测指标是什么?提示 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
检测指标是相同时间内圆形小叶片浮起的数量。
3.水中圆形小叶片在强、中、弱不同光照条件下,分别呈现上浮、沉到水底的状况,原因及叶肉细胞的气体交换图分析如下:(1)在黑暗情况下,植物叶片只进行细胞呼吸,吸收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较易溶于水,所以叶片沉到水底。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学习目标] 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2.掌握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1.光合作用的概念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化学反应式:CO 2+H 2O ――→光能叶绿体(CH 2O)+O 2。
3.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时间/发现者 内容19世纪末科学界普遍认为,在光合作用中,CO 2分子的C 和O 被分开,O 2被释放,C 与H 2O 结合成甲醛,然后甲醛分子缩合成糖 1928年科学家发现甲醛对植物有毒害作用,而且甲醛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糖1937年希尔(英国)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悬浮液中有H 2O ,没有CO 2),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1941年鲁宾、卡门(美国)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了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H 218O +CO 2→植物→18O 2,H 2O +C 18O 2→植物→O 2,得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1954、1957年 阿尔农(美国) 在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ATP ,这一过程总是与水的光解相伴随4.光合作用过程(1)光反应阶段 ①条件:有光。
②场所:类囊体薄膜。
③物质变化a .将H 2O 分解为氧和H +,其中H +与NADP +结合形成NADPH 。
b .使ADP 和Pi 反应形成ATP 。
④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ATP 和NADPH 中的化学能。
(2)暗反应阶段①条件:有没有光都能进行。
②场所:叶绿体基质。
③过程(卡尔文循环)a .CO 2的固定:C 5+CO 2――→酶2C 3。
b .C 3的还原:2C 3―――――→酶ATP 、NADPH(CH 2O)+C 5。
④能量变化:NADPH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 和A TP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 和Pi 、NADP +。
判断正误(1)植物在夜晚不能进行光反应,只能进行暗反应( )(2)光合作用中ATP 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 (3)光合作用中ADP 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 (4)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ATP 可以为细胞内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5)14CO 2中14C 的转移途径是14CO 2→14C 3→14C 5→(14CH 2O)( ) 答案 (1)× (2)× (3)√ (4)× (5)×解析 (1)光反应阶段必须是在有光条件下进行,而暗反应阶段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但需光反应提供NADPH 和A TP ,故暗反应不能长期在无光环境中进行。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的内容。
在此前章节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中的有机物、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器等知识。
这为本节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命提供了氧气和养料。
因此,光合作用是细胞能量代谢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在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阐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不断提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分析、推理、评价及实验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形成把理论付诸实践,用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三、重难点1、重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难点对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分析四、教法学法教师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成员讨论完善。
小组代表展学,其他成员补充完善。
注意利用典型例题即时强化巩固。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据估计,地球上的自养植物一年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约4--5千亿吨有机物。
2、这些有机物中所含能量相当于10,000,000亿千瓦时的电能。
3、三峡电站2012年的发电量为1000亿千瓦时。
(通过数据,吸引学生兴趣,突出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重视)(二)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通过_____,利用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的过程。
播放flash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通过动画在头脑中形成整体印象,为分析过程打下基础)(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完成导学案“探究一光合作用的过程”相应内容1.完善光合作用的图解2.辨析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光反应暗反应图解条件场所物质转化能量转化联系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完善课后作业:结合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分析C3、C5、ATP、[H]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变化。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1.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①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②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③实验过程中加入少许的二氧化硅和碳酸钙,二氧化硅有助于充分研磨,碳酸钙可以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2.分类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含量约占3/4)绿叶中的色素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叶黄素(黄色)①最上层的是:胡萝卜素;②最下层是:叶绿素b;③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3.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中。
【习题一】下列关于光合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镁元素B.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C.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分析】1、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由叶绿体外被、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其中类囊体包括基粒类囊体和基质类囊体.光合色素都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2、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为C、H、O、N、Mg.类胡萝卜素不含Mg.3、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解答】解: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镁元素,类胡萝卜素不含Mg.A正确;B、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在滤纸条上扩散的最快,B正确;C、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C正确;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几乎不吸收绿光,绿光被反射回来的缘故,D 错误。
故选:D。
【习题二】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B.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Ⅲ<ⅣD.色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分析】析题图: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Ⅰ胡萝卜素、Ⅱ叶黄素、Ⅲ叶绿素a(最宽)、Ⅳ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解答】解:A、根据题图来看: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绿色变浅,A错误;B、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强光照可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B正确;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Ⅲ>Ⅳ,C错误;D、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