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品评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7
白酒品评人员考评标准
1、检出力
品评员应具有灵敏的视觉、嗅觉和味觉,对色泽、香气、口味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即检出力。
这就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对酒体的香、味、风格具有很强的分辨能力,能灵敏地分辨出不同细微的香、味差异,这是品评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2、识别力
在提高检出力的基础上,品评员应能识别各种香型和类型的白酒及其优缺点。
3、记忆力
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实践,广泛接触各种香型和类型的白酒,在品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如重现性和再现性等,能准确分辨出各种类型、风格白酒的典型和共同点。
4、表现力
品评员不仅应对品评样以合理打分来表现色泽、香气、口味和风格的正确性,而且对不同酒体的风味、风格能准确用语言文字表述的这种能力称为表现力。
浓香型白酒标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的《酒类产品标准》,规定了国家有关质量标准,其中包括浓香型白酒的标准。
一、性状:浓香型白酒应具有酒体清澈、透明、无杂质,有浓香味。
二、酒精度:浓香型白酒的酒精度在40%-48%之间,其中酒精度高于45%的称为高度浓香型白酒,酒精度低于45%的称为低度浓香型白酒。
三、酸度:浓香型白酒的总酸宜在5.0-7.5g/L之间。
四、糖度:浓香型白酒的总糖度宜在4.0-6.0g/L之间。
五、干性:浓香型白酒的干性率应不低于0.850。
六、冻结酸:冻结酸应不低于0.2g/L。
七、沉淀物:浓香型白酒的沉淀物应不高于0.50g/L。
八、氨基酸:浓香型白酒的氨基酸应不高于0.80g/L。
九、亚硝酸盐:浓香型白酒的亚硝酸盐应不高于0.08g/L。
十、直接用酒精测定:浓香型白酒的直接用酒精测定应不高于
2.5ml/100ml。
十一、色度:浓香型白酒的色度应不超过20度。
十二、甜度:浓香型白酒的甜度应不超过1.9g/L。
白酒都有哪些执行标准.doc
今日,白酒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家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其国家实施的执行标准也因此出现并不断完善。
一、国家《白酒》产品标准
《白酒》是指由大豆、小麦等等原料制成,含酒精量达到20%以上,酒精度不低于36度的酒。
国家关于《白酒》的标准要求如下:
1、产品性能要求
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白酒中酒精度不皆低于36度,若不满足要求,产品便不能出厂。
2、酿造要求
按照《酒的包装、标识》的规定,白酒的生产和酿造需按照有关的国家规定,关于原料,用量,酿制工艺等都要求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以确保生产安全。
3、包装和标识
按照《酒的包装、标识》的规定,白酒的深度应为不小于20毫升,宽度应为不小于40毫升,容量不能低于1升。
包装中的标识包括质量标准及主要原料标识,生产日期,使用期限及酒精度等。
地方对《白酒》的标准要求也会遵守国家的产品标准,但会有一定的变动,比如上述的原料、包装、标识等等,因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
三、抽样检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抽查随机样品,检验白酒产品质量,确保白酒物质组成及成分符合国家标准,否则对产品处以处罚。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家关于《白酒》执行标准的要求,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白酒行业的知识,可以多多关注我们。
白酒品评标准白酒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历史可上溯至数千年之前。
白酒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宴席和正式场合的必备饮品。
然而,在如今白酒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品尝怎样的好白酒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而评价白酒的好坏以及实现白酒品质的提升,则归功于白酒品评标准。
本文将会对白酒品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解释。
一、酒精度数酒精度数是白酒的首要指标。
酒精度数指的是白酒中酒精含量的占比,单位为度。
通俗地说,度数越高白酒感觉越烈。
而度数也是决定白酒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白酒的度数越高,成本越低,因而价格相对较便宜。
以贵州茅台为例,度数高且口感柔和的老酒,其价格可远远超过新酒。
二、香气和口感口感是判断白酒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香气也是影响口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白酒香气和口感与酒精度数、水质、发酵技术等因素紧密相关。
具体而言,如果白酒的香气浓郁并且香味切合酒类品评标准,则说明白酒品质过关。
而口感则需要综合考虑包括酒体、口感、余味、收尾等指标的个人感受。
三、色泽和透明度色泽和透明度是另一个重要的白酒品评标准。
一般来说,白酒的颜色是透明、无色或者微黄色的。
如果白酒颜色不正常,或者产生浑浊,则说明这种白酒的品质存在着问题。
色泽和透明度还需要考虑其瓶盖、标签、瓶身标示文字信息的情况以及对环境的适配能力等。
四、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白酒品评标准的最后重要环节,它可以在评价标准的总体基础上,对白酒的整体表现和风格进行评价。
具体来说,要从品牌、市场反馈、口感、外观等方面综合考虑白酒的品质。
这种评价可以通过白酒行业中专业评酒大赛的表现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与分析。
总之,白酒品评标准是评价白酒品质的关键要素,其素质高低和科学性对于拓展白酒市场和提升白酒品质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加强,我们相信白酒品评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白酒的品评
(1)一杯品酒法:也称直接品评法。
评酒时采用暗评(不公开品名等情况)的方法,评酒人先品尝酒品,然后评述,可以一种酒样品尝后即进行评价,也可重复品尝几种酒样后,再逐一进行评述。
(2)两杯品评法:也称对比品评法。
评酒时采用暗评方法,评酒人一次品尝两种酒样,然后对两种洒的风格和风味等差异,以及各自的风格特点进行对比品评。
(3)三杯品评法:也称三角品评法。
评酒时采用暗评的方法,评酒人员一次品尝三杯酒样,其中两杯是同样酒,品评人应品出哪两杯是一样的酒,两种酒之间在风味、风格上存在哪些差异,并对各自的风昧、风格进行评述。
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嗅香品评法,是以嗅感酒香为主的评酒方法;掺释品酒法,是对风格、风味不易分辨的酒品中掺入水和饮料进行稀释后,再进行品评的方法。
评酒的方法很多,不同的酒品采取不同的品评方法,目的在于更好地品评描述酒品的风味风格。
另外,评酒时对评酒室的温度、湿度、噪音、照度、反射率等均有指数要求;各种酒品还有最佳的品评温度;同一类酒的酒样品评还有酒度上先低后高,香气上先淡后浓,滋味上先干后甜,酒色上先浅后深的顺序讲究。
白酒检测标准
白酒是中国传统的酒类产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
为了保障
白酒产品的质量,我国对白酒的质量安全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和检测。
白酒检测标准是对白酒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的依据,下面将介绍白酒检测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白酒的外观检测是白酒检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外观检测包括白酒的
色泽、透明度、清澈度等指标。
合格的白酒应该色泽清澈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
色泽应该符合白酒的品种特征,透明度和清澈度应该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
其次,白酒的香气检测也是白酒检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香气是白酒的重要
品质之一,也是消费者选择白酒的重要因素。
合格的白酒应该具有清香、纯正、持久的香气,不应该有任何异味或杂味。
同时,香气的浓淡和层次应该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此外,白酒的口感检测也是白酒检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口感是白酒的重要
品质之一,也是消费者选择白酒的重要因素。
合格的白酒应该口感醇厚、柔和、清爽,不应该有任何刺激性或异味。
同时,口感的醇厚度、柔和度和清爽度应该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最后,白酒的理化指标检测也是白酒检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理化指标包括
酒精度、挥发性酸度、总酸度、甲醛含量、氰化物含量等指标。
合格的白酒应该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要求,不应该超出规定的限量标准。
综上所述,白酒检测标准是对白酒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的重要依据,其内容涵盖
了外观、香气、口感和理化指标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白酒检测标准进行检测,才能保障白酒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白酒产品。
白酒检验标准及方法
一、外观检验
色泽:优质白酒应无色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
允许有微黄色,但不得有失光现象。
清澈度:酒液应清澈透亮,无浑浊现象。
二、香气检验
主体香:白酒应具有明显的主体香,香气应协调、柔和、舒适,不应有杂味。
持久性:香气应持久,酒香持续时间越长,品质越好。
三、口感检验
绵甜度:白酒口感应绵甜醇厚,不应有刺激感。
余味:酒液在口中留下的余味应悠长,余香明显。
四、酒精度检验
酒精度:应符合产品标注的酒精度,允许误差在±1.0%vol以内。
测定方法:采用酒精计法或气相色谱法。
五、总酯检验
总酯含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
测定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
六、己酸乙酯检验
己酸乙酯含量:应符合产品或行业标准规定。
测定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
七、固形物检验
固形物含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
测定方法:采用重量法。
八、铅含量检验
铅含量: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测定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注意事项
检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操作规范。
检验结果应准确可靠,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通过严格的检验,可以确保白酒的品质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饮酒体验。
白酒质量等级标准在我国,白酒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饮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为了确保白酒的品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白酒质量等级标准。
以下是对这些标准的详细介绍,以便让大家对白酒质量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白酒质量等级划分白酒质量等级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优级:质量最高,生产工艺严格,口感、香气、色泽等各方面表现优秀。
2. 一级:质量较高,生产工艺较为严格,口感、香气、色泽等各方面表现较好。
3.二级:质量一般,生产工艺较为简单,口感、香气、色泽等各方面表现一般。
4. 三级:质量较低,生产工艺简单,口感、香气、色泽等各方面表现较差。
二、白酒质量评价指标白酒质量评价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感官指标:包括色泽、香气、口感、回味等。
优质白酒应具有清澈的色泽、浓郁的香气、醇厚的口感和悠长的回味。
2.理化指标:包括酒精度、总酸、总酯、固形物等。
各项理化指标应在规定范围内,以保证白酒的品质。
3.卫生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
优质白酒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卫生指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三、白酒质量等级评定方法白酒质量等级的评定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感官评定:由专业评审人员对白酒的色泽、香气、口感等进行评定。
2.理化分析:对白酒进行理化指标分析,如酒精度、总酸、总酯等。
3.卫生检测:对白酒进行卫生指标检测,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
4.综合评价:将感官评定、理化分析、卫生检测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白酒的质量等级。
四、提高白酒质量等级的途径要提高白酒质量等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严格原料筛选:选用优质原料,保证白酒的口感和品质。
2.精细酿造工艺:采用传统酿造工艺,结合现代技术,提高白酒的酿造水平。
3.严格生产管理: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白酒的品质稳定。
4.注重陈酿过程:延长陈酿时间,使白酒的口感、香气更加丰富。
5.严格检测标准:加强白酒出厂前的检测,确保产品质量达到等级标准。
白酒品评打分制度
白酒品评打分实行的是百分制,即色10分,香25分,味50分,格15分。
打分和评语要一致,综合评语高的打高分,评语差的打低分。
1.白酒品评的打分范围
低档酒的优质品:80分—84分;
中档酒的优质品:85分—89分;
省优:90分—92分;
国优:91分—93分;
国名:93分—96分。
2.白酒品评扣分标准
(1)色泽
无色透明:+10分;
浑浊:-4分;
沉淀:-2分;
有悬浮物:-2分;
带色(允许微黄者除外):-2分。
(2)香气
具有本香型完美香气:+25分;
放香不足:-2分;
香气不正:-2分;
带有异香:-3分;
有不愉快气味:-5分;
有杂醇油气味:-5分;
(3)口味
具有本香型完美口味:+50分;
欠绵软:-2分;
欠回甜:-2分;
口味淡薄:-2分;
口味冲辣:-3分;
后味短:-2分;
后味淡:-2分;
后味苦:-3分;
后味有涩味:-5分;
有焦糊味:-3分;
有辅料味:-5分;
有梢子味:-5分;
有杂醇油味:-5分;
有糠味:-5分;
有其他异杂味:-6分。
(4)风格
具有本品固有风格:+15分;
风格不突出:-5分;
偏格:-5分;错格:-5分。
前言白酒品评是检验白酒质量的非常重要的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方法,它快速而准确,在生产、验收和市场营销过程中起着决定产品优劣、把好产品质量关等重要作用。
通过品酒发现生产中的问题,从而指导生产和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所以说品酒是指导生产、新产品开发和质量把关的重要手段,是确认名牌产品(名优酒)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品酒验收,可以及时地确定产品等级,便于分级贮存,同时还可以掌握酒在贮存过程中的演变情况和老熟规律,了解不同酒质在贮存中变化情况。
品酒是检验勾兑和调味效果快速而灵敏的唯一方法,是实现勾兑技术和调味技术的重要基础条件。
品酒可以辨别市场上假冒伪劣等白酒商品,是打假防伪的手段。
为了提高我公司品酒人员的技术水平,规范品酒方法,把好产品质量关,特制定本标准。
⑴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白酒品评的环境、条件、方法、步骤、标准、规则和品评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清香型白酒的品评。
⑵引用文件GB/T 10345—2007 白酒分析方法《白酒生产技术全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沈怡方著《白酒品酒师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赖高淮著1.品酒的环境与条件1.1品酒的环境品酒室要求光线充足、柔和、适宜,温度为20—25℃,湿度为60%左右。
恒温恒湿,空气新鲜,无香气及邪杂气味,无震动和噪音。
品酒室内应有专用的品酒桌,在桌上铺有白色台布,还应有品酒杯、水杯、痰盂等。
1.2品酒条件⑴品酒员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品酒员的品评能力、思想觉悟和业务知识水平决定了品酒的结果。
品酒员要求感觉器官灵敏,经过专门训练与考核,符合感官分析要求,熟悉白酒的感官品评用语,掌握相关香型白酒的特征。
⑵品酒员要严格遵守品酒规则(见4)。
⑶要有良好的品酒环境(见1.1)。
⑷对品酒容器的要求品酒杯的大小、色泽、形状、质量和容量的大小等会对品评结果产生影响。
品酒杯应为无色透明、无花纹、杯体光洁、厚薄均匀的郁金香花形的高脚杯,容量为60ml左右,盛酒量为1/2—2/3,外形和尺寸应符合GB/T 10345—2007中品酒杯的要求。
⑸品酒时间我国的品酒时间,在实践中一般认为在上午9—11时,下午3—5时较适宜。
在饭前挤时间,饭后立即品酒或周末品酒都会影响品评结果。
⑹酒样温度酒样的温度对香味的感觉差异较大。
一般人的味觉最灵敏温度为21—30℃.为了保证品评结果的准确,要求各轮次的酒样温度应保持一致。
一般在品酒前24h就必须把品酒样品放在同一室内,使之同一温度,以免温度的差异而影响品酒的结果。
⑺酒样的编组酒样编组一般从无色到有色;酒度由低到高;香型由清香、米香、其他香型、酱香、浓香型的顺序;质量由低到中高档。
对于在实践生产中,分级贮存时品评的原酒酒样和小样勾调的酒样编组可以适当的放宽,以方便生产为主。
2.品酒的方法与步骤2.1品酒的方法2.1.1明评与暗评明评又分为明酒明评和暗酒明评。
明酒明评是公开酒名,评酒员之间明评明议,最后统一意见,打分并写出评语。
暗酒明评是不公开酒名,酒样由专人到入编号的酒杯中,由评酒员集体评议,最后统一打分,写出评语,并排出名次顺位。
暗评是酒样密码编号,从倒酒、送酒、评酒一直到统计分数、写综合评语、排出顺位的全过程,分段保密,最后揭晓公布评酒结果。
2.1.2根据国内外评酒的实践,还可以分为:⑴一杯品评法:先拿一杯酒样1,品后取走,再拿一杯酒样2,续评,要求1、2两酒样是否相同,主要训练和考核评酒员的记忆力(再现性)的灵敏度。
⑵二杯品评法:一次两杯酒样,一杯是标准酒,另一杯是酒样,评出两者是否有差异(如无差异、有差异、差异小、差异大等)及各自的优缺点,也可能两者为同一酒样。
⑶三杯品评法:一次三杯酒样,其中两杯是相同的,要求品出哪两杯相同,不同的有何差异,以及差异程度的大小如何。
可提高评酒人员的重现性和辨别能力。
⑷顺位品评法:将几种酒样(一般为五杯左右)分别编号,然后要求评酒员按酒度的高低或酒质的优劣,顺序排位,分出名次。
⑸记分品评法:按酒样的色、香、味、格的差异打分,写出评语。
目前多采用100分为满分,其中色10分,香25分,味50分,格15分。
2.2品酒的步骤白酒的品评主要包括:色泽、香气、口味和风格4个方面。
具体品酒的步骤如下:2.2.1眼观色白酒色泽的评定是通过人的眼睛来确定的。
先把酒样放在评酒桌的白纸上,用眼睛正视和俯视,观察酒样有无色泽和色泽深浅,同时做好记录。
在观察透明度、有无悬浮物和沉淀物时,要把酒杯拿起来,然后轻轻摇动,使酒液游动后进行观察。
根据观察,打分并作出色泽的品评结论。
2.2.2鼻闻香白酒的香气是通过鼻子判断的。
当酒样上齐后,首先注意酒杯中酒量的多少,把酒杯中多余的酒样倒掉,使同一轮酒样中酒量基本相同之后才嗅闻其香气。
在嗅闻时要注意:⑴鼻子和酒杯的距离要一致,一般在1—3cm。
⑵吸气量不要忽大忽小,吸气不要过猛。
⑶嗅闻时,只能对酒吸气,不能呼气。
在嗅闻时按1、2、3、4、5顺次进行,辨别酒的香气和异香,再按反顺序进行嗅闻。
经反复几次嗅闻的情况,香气突出的和气味不正的首先确定下来,之后再对香气相近的进行对比嗅闻,最后确定闻香结果,写出评语。
2.2.3口尝味白酒的口味是通过味觉确定的。
先将盛酒样的酒杯端起,吸取少量酒样于口腔中,品尝其味,并反复品尝辨别,最后打分并写出品尝结果。
在品尝时注意:⑴每次入口量要保持一致,以0.5—2ml为宜。
⑵酒在口腔中停留时间应保持一致,一般停留10s左右,仔细辨别其味道,然后咽下或吐出。
⑶酒样进口后,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来体验酒的香味:一是蠕动法或振动法,利用上、下嘴唇的来回张闭,使酒液在口腔中运动;二是平铺法,酒进口后,立即将酒液平铺于舌面,把嘴闭严,让酒气充满口腔。
⑷酒样下咽后,立即张口吸气,闭口呼气,辨别酒的后味。
⑸品尝时,先按闻香的好坏排队,先从香淡的开始品尝,由淡而浓,再由浓而淡反复几次,注意把爆香和异香的酒放到最后品尝。
⑹品尝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3次。
每次品尝后用水漱口,防止味觉疲劳。
2.2.4综合起来看风格根据色、香、味的品评情况,综合判定白酒的典型风格。
3.品酒标准3.1品酒标准的主要依据品酒标准的主要依据是产品质量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0345—2007中感官评定的要求,并以我公司产品质量标准为依据而制定。
3.2品酒标准根据GB/T 10345—2007中感官评定的要求,将白酒的品酒标准分述如下:1.色泽:将样品注入洁净、干燥的品酒杯中(注入量为品酒杯的1/2—2/3),在明亮处观察,记录其色泽、清亮程度、沉淀及悬浮物情况。
2.香气:将样品注入洁净、干燥的品酒杯中(注入量为品酒杯的1/2—2/3),先轻轻摇动酒杯,然后用鼻嗅闻,记录其香气特征。
3.口味:将样品注入洁净、干燥的品酒杯中(注入量为品酒杯的1/2—2/3),喝入少量样品于口中,以味觉器官仔细品尝,记下口味特征。
4.风格:通过香和味的品评,综合判断是否具有该产品的风格特征,并记录其典型性程度。
3.3记分标准记分标准采用100分为满分,其中色10分,香25分,味50分,格15分。
1.色泽(10分)无色透明+10分混浊-4分沉淀-2分悬浮物-2分带色(除微黄色外)-2分2.香气(25分)具备本香型特征+25分清香较纯正-1分清香正-2分清香较正-3分清香尚正-4分清香欠正-5分清香带异香-4分清香较弱、放香不足-3分有不愉快的气味-3分3.口味(50分)具有本香型口味特点+50分欠绵软-2分欠回甜-2分淡薄-2分冲辣-3分后味短-2分后味淡-2分后味苦-3分涩味-5分焦糊味-3分辅料味-5分稍子味-5分杂醇油味-5分糠腥味-5分其他邪杂味-6分4.风格(15分)具有本香型的特有风格+15分风格较明显-2分风格尚好、一般-3分错格-5分偏格-5分4.品酒规则⑴品酒员一定要休息好,充分保证睡眠时间。
要做到精力充沛,感觉器官灵敏,有效地参加品酒活动。
⑵品酒期间,品酒人员不得擦香水、香粉和使用香味浓的香皂。
在品酒室内不得带进有芳香性的食物、化妆品和用具。
⑶品酒前半小时不准吸烟。
⑷品酒期间不能饮食过饱,不能吃刺激性强的影响品酒效果的食物,如辣椒、生葱、大蒜以及过甜、过咸、油腻大的食品。
⑸品酒时要注意安静。
要独立思考,暗评时不许相互交谈和互看品评结果。
⑹品酒期间和休息时不准饮酒。
⑺品酒员要注意防止品评效应的影响。
⑻品完一轮后要休息半小时,以恢复味觉。
5.品酒术语我公司生产白酒为清香型白酒,所以本标准所指品酒术语只是针对清香型白酒而言。
5.1色泽无色,晶亮透明,清亮透明,清澈透明,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灰白色,乳白色,微混,稍混,混浊,有悬浮物,有沉淀,有明显悬浮物。
5.2香气清香纯正,清香雅郁,具有乙酸乙酯为主体的清雅、谐调的复合香气,清香较纯正,清香较正,清香尚正,清香欠正,有清香,清香较小,清香不明显,清香带浓香,清香带酱香,清香带焦糊气味,清香带异香,不具清香,其他香气,糟香等。
5.3口味绵甜爽净,绵甜醇和,香味谐调,自然谐调,酒体醇厚,醇甜柔和,口感柔和,酒体柔和,香醇甜净,清爽甘冽,清香绵软,爽冽,甘爽,爽净,入口绵,入口柔,入口平顺,入口冲、冲辣、粗糙、糙辣、暴辣,落口爽净、较净、尚净、欠净,尾净,落口杂,落口杂味较重、重,后味短,后味淡、寡淡,后味杂、稍杂,有杂味,邪杂味,杂味较大,有杂醇油味、酒稍子味、焦糊味、乙醛味,涩、稍涩、微涩、微苦涩、苦涩、苦、后苦,稍酸,较酸,过甜,生料味,辅料味,霉味,异味,刺喉,刺舌等。
5.4风格风格突出、典型,风格明显,风格尚好,风格一般,典型性差,偏格,错格,具清、爽、绵、甜、净的典型风格等。
附录:附录1:各类香型白酒风格描述1.浓香型白酒窖香浓郁,绵甜爽洌,香味谐调,尾净味长。
2.清香型白酒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
3.酱香型白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
4.米香型白酒米香清雅,入口绵柔,落口爽净,回味怡畅。
5.凤香型白酒醇香秀雅,干润挺爽,诸味谐调,尾净悠长。
6.其他香型白酒香气舒适独特,香味谐调,醇和悠长。
附录2:GB/T 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 5 感官评定(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