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标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184.71 KB
- 文档页数:13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加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的宏观调控,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达到治理水体污染,降低能耗,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的发展,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新建工程;改建、扩建工程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节约用地等有关政策和排水行业的发展政策。
第五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统一规划,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按系统分期配套建设,并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城市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污水厂)建设前应根据城市排水规划先建配套的管渠和泵站或同步建设。
二级污水厂宜根据当地环境、技术、经济条件一次建成,当条件不具备时,一、二级处理工程设施可分期建设,分期投产。
第六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或城市排水规划、城市性质、环境质量评价或环境影响报告以及水域功能区的要求进行可行性研究。
第七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积极采用经过鉴定并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对于需要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应以提高项目综合效益,推进技术进步为原则,在符合国情和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确定。
第八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必须加强和重视净化污水、污泥的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
第九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管渠建设,在城市新区应采用雨污分流,旧城区改造应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
工业废水的水质在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时,应优先采用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方案。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首先,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的法律法规,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需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
不同地区的污水排放量和水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建设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特点,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另外,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我们需要关注最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确保项目建设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净化效果。
此外,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需要重视运营管理和维护保养。
项目建成后,需要有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最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需要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除了满足污水处理的基本要求外,我们还需要考虑项目建设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地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是保障城市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注重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重视运营管理和维护保养,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项目建设达到最佳效果,为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7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设备产业化进程,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达到治理水体污染,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新建工程;改建、扩建工程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上地、劳动安全、消防等有关政策和排水行业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统筹规划,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按系统分期配套建设,并与城市发展需要相协调。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由污水管渠系统、泵站、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污水厂)、出水排放系统等构成。
工程项目的系统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受纳水体的条件以及环境要求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
城市污水厂采用集中或分散建设应在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一般宜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水厂。
根据城市排水规划的要求,城市排水管渠、泵站应与污水厂同步建设。
城市污水厂应选择经济技术可行的处理工艺,并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一次建成,当条件不具备时,可分期建设,分期投产。
第六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排水规划、城市性质、流域环境规划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标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报告以及水域功能区的要求进行综合论证。
第七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并积极稳妥地选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对于需要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应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综合效益,推进技术进步为原则,在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基础上确定。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第一篇: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上)一、前言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是保障城市环境卫生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设施之一。
为了保证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安全生产,本标准制定了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和规范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建设、监理、验收和运营管理等全过程。
具体包括污水收集、运输、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消毒等环节以及污泥处理、储存、运输等配套工程。
三、基本要求1. 设计要求:根据城市规划和污水产生情况,合理确定设计方案,保证工程的技术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设计方案应经过层层审批,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2. 施工要求: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培训。
3. 监理要求:监理应贯穿于工程全过程中,对施工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督和检查,可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证工程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4. 验收要求:验收应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 运营管理要求:投入使用后,应进行规范的运营管理。
必须设立专门的运营管理机构,对处理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同时对污水排放进行监测和治理,保障城市环境和公众健康。
四、技术要求1. 污水收集:收集系统应建立在城市排水体系的基础上,统一管理和调度各种污水源,污水管网应设置阀门、排污口等,以便于运行控制和管理。
2. 污水预处理:流量均衡后,进行初步的化学物质去除和格栅过滤,以便于提高处理效率和设备使用寿命。
建议设立渔获池,获得固体有机物等资源。
3. 一级处理:采用沉淀池、气浮池等传统处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浮油、沉淀物等,使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4. 二级处理:采用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处理,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进一步提高水质。
5. 三级处理: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如超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和紫外线消毒技术等,使水质达到国家重用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7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设备产业化进程,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达到治理水体污染,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新建工程;改建、扩建工程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上地、劳动安全、消防等有关政策和排水行业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统筹规划,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按系统分期配套建设,并与城市发展需要相协调。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由污水管渠系统、泵站、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污水厂)、出水排放系统等构成。
工程项目的系统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受纳水体的条件以及环境要求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
城市污水厂采用集中或分散建设应在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一般宜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水厂。
根据城市排水规划的要求,城市排水管渠、泵站应与污水厂同步建设。
城市污水厂应选择经济技术可行的处理工艺,并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一次建成,当条件不具备时,可分期建设,分期投产。
第六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排水规划、城市性质、流域环境规划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标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报告以及水域功能区的要求进行综合论证。
第七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并积极稳妥地选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对于需要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应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综合效益,推进技术进步为原则,在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基础上确定。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7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设备产业化进程,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达到治理水体污染,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新建工程;改建、扩建工程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上地、劳动安全、消防等有关政策和排水行业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统筹规划,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按系统分期配套建设,并与城市发展需要相协调。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由污水管渠系统、泵站、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污水厂)、出水排放系统等构成。
工程项目的系统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受纳水体的条件以及环境要求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
城市污水厂采用集中或分散建设应在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一般宜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水厂。
根据城市排水规划的要求,城市排水管渠、泵站应与污水厂同步建设。
城市污水厂应选择经济技术可行的处理工艺,并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一次建成,当条件不具备时,可分期建设,分期投产。
第六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排水规划、城市性质、流域环境规划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标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报告以及水域功能区的要求进行综合论证。
第七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并积极稳妥地选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对于需要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应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综合效益,推进技术进步为原则,在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基础上确定。
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是指在城市和城镇范围内,对污水进行收集、输送和处理的工程建设所需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标准对于保护环境、改善生活水质、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展开讨论。
首先,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政策要求。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标准,确保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还应当考虑未来城镇发展的需求,保留一定的扩展空间,以应对城镇规模扩大带来的污水处理压力增加。
其次,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应当注重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升,污水处理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新型污水处理设备也不断涌现。
因此,在制定建设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最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确保工程建设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环保性能。
另外,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还应当注重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
工程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保养,以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建设标准中应当包括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的相关要求,确保污水处理设施长期有效运行。
最后,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还应当注重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
在制定建设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的成本,确保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污水处理工程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是保障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和运行的重要依据,应当充分考虑环保要求、技术创新、运行管理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达到高效、环保、经济的目标。
希望相关部门和工程建设单位能够严格遵守建设标准,共同致力于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7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设备产业化进程,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达到治理水体污染,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新建工程;改建、扩建工程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上地、劳动安全、消防等有关政策和排水行业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统筹规划,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按系统分期配套建设,并与城市发展需要相协调。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由污水管渠系统、泵站、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污水厂)、出水排放系统等构成。
工程项目的系统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受纳水体的条件以及环境要求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
城市污水厂采用集中或分散建设应在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一般宜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水厂。
根据城市排水规划的要求,城市排水管渠、泵站应与污水厂同步建设。
城市污水厂应选择经济技术可行的处理工艺,并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一次建成,当条件不具备时,可分期建设,分期投产。
第六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排水规划、城市性质、流域环境规划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标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报告以及水域功能区的要求进行综合论证。
第七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并积极稳妥地选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对于需要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应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综合效益,推进技术进步为原则,在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基础上确定。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7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设备产业化进程,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达到治理水体污染,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新建工程;改建、扩建工程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上地、劳动安全、消防等有关政策和排水行业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统筹规划,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按系统分期配套建设,并与城市发展需要相协调。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由污水管渠系统、泵站、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污水厂)、出水排放系统等构成。
工程项目的系统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受纳水体的条件以及环境要求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
城市污水厂采用集中或分散建设应在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一般宜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水厂。
根据城市排水规划的要求,城市排水管渠、泵站应与污水厂同步建设。
城市污水厂应选择经济技术可行的处理工艺,并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一次建成,当条件不具备时,可分期建设,分期投产。
第六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排水规划、城市性质、流域环境规划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标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报告以及水域功能区的要求进行综合论证。
第七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并积极稳妥地选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对于需要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应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综合效益,推进技术进步为原则,在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基础上确定。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加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的宏观调控,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达到治理水体污染,降低能耗,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的发展,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新建工程;改建、扩建工程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节约用地等有关政策和排水行业的发展政策。
第五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统一规划,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按系统分期配套建设,并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城市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污水厂)建设前应根据城市排水规划先建配套的管渠和泵站或同步建设。
二级污水厂宜根据当地环境、技术、经济条件一次建成,当条件不具备时,一、二级处理工程设施可分期建设,分期投产。
第六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或城市排水规划、城市性质、环境质量评价或环境影响报告以及水域功能区的要求进行可行性研究。
第七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应积极采用经过鉴定并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对于需要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应以提高项目综合效益,推进技术进步为原则,在符合国情和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确定。
第八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必须加强和重视净化污水、污泥的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
第九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管渠建设,在城市新区应采用雨污分流,旧城区改造应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
工业废水的水质在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时,应优先采用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