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统一设计要求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289.75 KB
- 文档页数:31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最新解读01、建筑高度问题新规范:4.5.2 -2 非本标准第4.5.1 条第3款、第4款控制区内建筑,平屋顶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主入口场地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无女儿墙的建筑物应计算至其屋面檐口;坡屋顶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附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附录A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A.0.1 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层的高度;解读:非常令人失望的一条!!!原本希望此次消防与规划关于建筑高度的说法能够统一。
但是很遗憾,建筑师仍然要在24m高度上被规划和消防部门反复蹂躏!02、转弯半径问题新规范:5.2.2 -4 道路转弯半径不应小于3.0m,消防车道应满足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解读:一个转弯半径15年都没有搞定? 2005年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就极笼统,新标准仍然是这么不负责任的一句话!能不能明确地告诉大家:普通消防车道最小转弯半径为6.0m重型消防车道最小转弯半径为9.0m特种消防车道最小转弯半径为18.0m03、楼梯平台宽度问题6.8.4 当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 1.2m。
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宽度不应小于0.9m。
解读:条文说明中这张配图非常令人失望,净宽度需考虑墙体面层的厚度是很好的进步。
但实际生活中平台处的扶手对搬运大件物品的干扰是很微小的,把净宽度控制到仅有20cm左右的小扶手处真是匪夷所思!难道真的有人会把扶手大大地深入平台?总之,设计师应该注意:平台处的扶手尽量做小!!04、所谓的“协调”可能是个大杀器新增部分:4.1.3 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群体空间与自然山水环境的融合与协调、历史文化与传统风貌特色的保护与发展、公共活动与公共空间的组织与塑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物的形态、体量、尺度、色彩以及空间组合关系应与周围的空间环境相协调;-2 重要城市界面控制地段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建筑高度、建筑界面等应与相邻建筑基地建筑物相协调;-3 建筑基地内的场地、绿化种植、景观构筑物与环境小品、市政工程设施、景观照明、标识系统和公共艺术等应与建筑物及其环境统筹设计、相互协调;-4 建筑基地内的道路、停车场、硬质地面宜采用透水铺装;-5 建筑基地与相邻建筑基地建筑物的室外开放空间、步行系统等宜相互连通。
《民⽤建筑设计统⼀标准》GB50352民⽤建筑设计统⼀标准》GB50352-2019的⼗⼆个重⼤变化 (2019-06-24 15:20:00)转载▼标签:最新《民⽤建筑设计标分类:建筑规范学习⼗⼆个重⼤变化新标准的⼗⼆个重⼤变化1 简化了啰嗦的住宅分类原规范:3.1.2 民⽤建筑按地上层数或⾼度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层⾄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九层为中⾼层住宅,⼗层及⼗层以上为⾼层住宅;新规范:3.1.1 民⽤建筑按使⽤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类。
其中,居住建筑可分为住宅建筑和宿舍建筑。
3.1.2 民⽤建筑按地上建筑⾼度或层数进⾏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度不⼤于27.0m的住宅建筑、建筑⾼度不⼤于24.0m的公共建筑及建筑⾼度⼤于24.0m的单层公共建筑为低层或多层民⽤建筑;【解读】:注意建筑⾼度是按《建筑设计防⽕规范》A.0.1的⾼度执⾏!2 建筑模数新增部分:3.5.1 建筑设计应符合现⾏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的规定。
3.5.2 建筑平⾯的柱⽹、开间、进深、层⾼、门窗洞⼝等主要定位线尺⼨,应为基本模数的倍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平⾯的开间进深、柱⽹或跨度、门窗洞⼝宽度等主要定位尺⼨,宜采⽤⽔平扩⼤模数数列2nM、3nM(n为⾃然数);-2 层⾼和门窗洞⼝⾼度等主要标注尺⼨,宜采⽤竖向扩⼤模数数列nM(n为⾃然数)。
【解读】:《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说明:1M指100mm(10cm)。
门窗洞⼝的宽度有时会不满⾜2nM、3nM(如1.1m或1.3m门洞⼝)。
⽽随着砌体建筑的减少,原来⽐较强化的3nM的开间进深模数放宽到2nM和3nM。
3 机动车出⼊⼝距街⼝距离新规范:4.2.4 建筑基地机动车出⼊⼝位置,应符合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中等城市、⼤城市的主⼲路交叉⼝,⾃道路红线交叉点起沿线70.0m范围内不应设置机动车出⼊⼝;【解读】:新规中将此条以图⽰明确,省却了⼀些规划管理⼈员对此条的胡乱理解!4 不允许突出红线和地界的设施新规范: 4.3.1 除骑楼、建筑连接体、地铁相关设施及连接城市的管线、管沟、管廊等市政公共设施以外,建筑物及其附属的下列设施不应突出道路红线或⽤地红线建造:-1 地下设施,应包括⽀护桩、地下连续墙、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各类⽔池、处理池、沉淀池等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等;【解读】:地下车库出⼊⼝贴红线或地界设置时应考虑此条要求,否则底板或⽀护桩将⽆法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住宅设计规范》一、通用规定1、为保证住宅群落的安全、功能高效、节约能源,提高居住人居环境品质,依据《住宅建筑规范》,制定住宅设计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各种住宅建筑设计。
3、设计单位(个体)必须遵守本规范,依据本规范,根据本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优化建筑设计方案,维护居住人的安全和群落和谐发展。
二、建筑外观要求1、建筑外观要寓意和谐、舒适、安逸的美感,形制按照当地传统建筑风格设计,其中有特色、有秩序、有节制。
2、建筑及其围护结构的形体设计应尽量减少山体的开挖,不增加山体形体的改变。
3、建筑外墙应采用抗震设计,并选用耐候、耐腐蚀高端新材料,外墙要受排水性能良好,保护墙面。
三、建筑布局要求1、住宅建筑布局要紧凑,交通布置合理,群落几何形式应协调统一,融合自然环境。
2、室外布置要有通风光照的畅通,有充足的景观及娱乐设施,道路等要设置标识灯,方便居民活动。
3、住宅建筑周围应设置绿化带或公共空间,实现群落的有机结构,提升住户的居住质量。
四、室内设计要求1、设计要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合理布置室内空间结构,保证室内空间通风采光足够。
2、住宅室内装修要注意节约能源,选用节能环保材料,保障室内空气洁净,避免污染,执行各项安全技术规范,确保人的安全。
3、住宅室内噪音控制要有效,如室内应当采用厚实的吸音隔墙,减少外界噪音的侵入,保护住户的健康。
五、配套设施要求1、社区绿地设施应完善,设有儿童游乐场、水景公园、植物景观等设施,丰富居民活动。
2、社区停车场应设计合理,车辆交通顺畅,停车设施要完善,配有停车灯、活动台、锚索等设备,保证社区安全。
3、住宅配套设施应包括物业管理服务、健身设备、生活服务等,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供必要的服务。
六、安全设计要求1、建筑应按有关国家建设标准的设计和施工要求,采取合理的抗震技术,确保建筑的安全可靠。
2、群落内部和外部要设有合理的防盗、消防和紧急救护等设施,保证住户及其财物的安全。
民用设计建筑统一标准
首先,民用设计建筑统一标准需要从建筑的安全性出发进行制定。
建筑是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场所,其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统一标准需要明确建筑结构、材料、消防设施等方面的要求,确保
建筑在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中能够提供有效的保护和逃生通道,
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其次,民用设计建筑统一标准还需要考虑建筑的实用性。
建筑
的布局、空间设计、设施设置等都需要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提供
舒适便利的使用体验。
统一标准可以规定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要求,如采光、通风、采暖等方面的标准,以及公共设施的设置和使用规范,确保建筑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
此外,美观性也是民用设计建筑统一标准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建筑作为城市的景观,其外观设计和风格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以保持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
统一标准可以规定建筑外立面的设
计要求、色彩搭配、绿化景观等方面的标准,促进建筑的美化和城
市的宜居性。
最后,民用设计建筑统一标准还需要考虑建筑的环保性。
随着
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建筑的环保性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统一标准可以规定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利用效率、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要求,推动建筑行业向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民用设计建筑统一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通过统一标准的制定,可以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有序发展,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于民用设计建筑统一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13]169号文的要求,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修编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规划控制;5.场地设计;6.建筑物设计;7.室内环境;8.建筑设备。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为:设计原则、建筑与环境、建筑连接体、厕所和卫生间、楼梯、电梯、自动扶梯、楼地面;增加了术语、建筑模数、防灾避难、热湿环境、燃气等内容。
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庐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设反馈给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邮政编码10004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11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云南省设计院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现代都市建筑设计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22目次1 总则 (5)2 术语 (6)3 基本规定 (10)民用建筑分类 (10)设计使用年限 (10)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 (10)建筑与环境 (12)建筑模数 (13)防灾避难 (13)4 规划控制 (14)建筑基地 (14)建筑突出物 (15)建筑连接体 (16)建筑高度 (16)5 场地设计 (18)建筑布局 (18)道路与停车场 (18)竖向20绿化22工程管线布置 (22)6 建筑物设计 (24)无标定人数的建筑 (24)平面布置 (24)层高和室内净高 (24)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25)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 (25)厕所、卫生间、盥洗室和浴室 (26)台阶、坡道和栏杆 (28)楼梯29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31)墙身和变形缝 (33)门窗33建筑幕墙 (35)楼地面 (35)屋面37吊顶3933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 (39)室内外装修 (40)7 室内环境 (42)光环境 (42)通风43热湿环境 (43)声环境 (44)8 建筑设备 (47)给水排水 (47)暖通空调﹙燃气﹚ (50)建筑电气 (52)本规范用词说明 (56)44为使民用建筑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和环保等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作为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必须共同遵守的通用规则。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3.1 民用建筑分类3.2 设计使用年限3.3 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3.4 建筑与环境3.5 建筑模数3.6 防灾避难4规划控制3.6 防灾避难4.1 城乡规划及城市设计4.2 建筑基地4.3 建筑突出物4.4 建筑连接体4.5 建筑高度5场地设计5.2 道路与停车场5.3 竖向5.4 绿化5.5 工程管线布置6建筑物设计6.1 建筑标定人数的确定6.2 平面布置6.3 层高和室内净高6.4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6.5 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6.6 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6.7 台阶、坡道和栏杆6.8 楼梯6.8 楼梯6.9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6.10 墙身和变形缝6.11 门窗6.13 楼地面6.14 屋面6.15 吊顶6.16 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6.17 室内外装修7.4 声环境7室内环境7.1 光环境7.2 通风7.3 热湿环境7.4 声环境8建筑设备8.1 给水排水8.2 暖通空调8.3 建筑电气8.4 燃气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1总则1 总则1.0.1 为使民用建筑符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满足安全、卫生、环保等基本要求,统一各类民用建筑的通用设计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设计。
1.0.3 民用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2 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
3 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4 应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原材料的基本国策。
5 应满足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宜体现地域文化、时代特色。
6 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
7 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有障碍的人士使用。
住宅设计规范
住宅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住宅建筑的安全、舒适和适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以下是关于住宅设计规范的一些内容。
一、住宅设计规范要求住宅建筑必须符合相关的建筑法规和标准,包括建筑设计规范、防火阻燃规范、抗震规范等。
住宅建筑的结构、电气、给排水、通风、采光等系统必须按照规范进行设计,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住宅设计规范要求住宅建筑必须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和生活习惯,例如在空间布局上要合理安排各个功能区域,确保每个房间的采光和通风条件良好;在室内装饰方面要注意使用环保材料,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住宅设计规范要求住宅建筑必须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节能、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
建筑的隔热、保温、通风等方面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住宅建筑的水、电、气等资源的使用也要节约合理。
四、住宅设计规范要求住宅建筑的外立面设计要统一美观,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建筑的造型、材料和颜色等方面要与周围的建筑风格相契合,以增加城市的整体美感。
五、住宅设计规范要求住宅建筑必须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例如老年人、残疾人等。
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他们的行动不便和生活需求,给予相应的便利和支持。
六、住宅设计规范要求住宅建筑必须考虑到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和安全问题。
建筑的通道、楼梯、消防设施等方面要满足相应的要求,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顺利疏散和安全。
总之,住宅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住宅建筑的安全、舒适和适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遵循住宅设计规范可以确保住宅建筑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并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和生活习惯。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规范20231. 引言本文档旨在确立民用建筑设计的统一规范,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实用性和美观性。
该规范适用于所有民用建筑的设计阶段,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商业、办公和公共建筑。
2. 设计原则2.1 安全性设计师应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抗震能力,符合相关的建筑安全标准。
同时,应提供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撤离。
2.2 实用性设计师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合理布局空间。
建筑内的功能区域应具备合适的面积和设施,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2.3 美观性设计师应注重建筑的外观设计,追求美学的完美。
建筑外观的风格、色彩和比例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3. 设计要求3.1 结构设计建筑的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正常使用和自然环境的荷载。
设计师应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和材料,确保建筑的结构安全。
3.2 空间布局建筑内的各功能区域应合理布局,并考虑到使用者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设计师应灵活运用空间,提供足够的通道和出入口,以方便人员的移动。
3.3 设备设施建筑内的设备设施应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
设计师应考虑到建筑的功能需要,合理配置电力、给排水、通风和空调等设备,以保证正常运行和使用。
3.4 环境保护设计师应关注建筑的环境影响,尽量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选择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4. 设计管理4.1 文件和图纸设计师应按照规范要求,编制完整的设计文件和图纸。
文件和图纸应清晰、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并包含必要的施工细节和技术规范。
4.2 监管和验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建筑设计的监管和验收工作,确保设计符合规范要求。
设计师应积极配合监管和验收工作,并及时作出必要调整和改进。
5. 结论民用建筑设计统一规范2023旨在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效果,确保建筑的安全、实用和美观。
设计师应遵守该规范,并不断创新和提升设计水平,为社会创造更加优质的建筑环境。
住宅小区设计规范住宅小区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小区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等一系列方面满足人们对住宅环境的需求和美感。
具体的住宅小区设计规范如下:一、小区规划设计规范1. 小区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系、交通网络、自然环境等因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 小区布局应科学合理,注重通风采光,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公园绿地等。
3. 小区内道路宜宽阔平坦,方便行人和车辆通行,避免交通拥堵。
4. 小区内应设置足够数量和规模的公共停车场,确保居民停车需求。
二、建筑设计规范1. 建筑设计应注重生态环保,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材料。
2. 建筑外观应符合当地的建筑风格和规范,保持小区整体形象的统一性。
3. 建筑物高度宜适中,不宜过高,以避免遮挡阳光和对周边住房的影响。
4. 建筑物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保护居民的隐私。
三、绿化环境设计规范1. 小区应建设符合居民需求的公园绿地和休闲设施,提供场所供居民休息、锻炼和娱乐。
2. 小区内的绿化植被应选择适宜的品种,宜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3. 绿化带宜宽阔,树木宜高大茂盛,应保护和发扬乔木的自然林分趋势。
4. 小区内的绿地和植被应注重保养和管理,定期修剪、浇水、施肥等,保持良好的环境质量。
四、配套设施设计规范1. 小区内应设置适量的商业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购物和服务需求。
2. 小区内应设置儿童游乐设施,满足孩子们的娱乐和锻炼需求。
3. 小区内应设置足够数量和规模的社区设施,如幼儿园、学校、医院等,方便居民生活。
4. 小区内应设置垃圾处理设施,合理分类和处理垃圾,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
五、安全管理规范1. 小区应设置完善的消防设施,确保火灾发生时及时报警和扑灭。
2. 小区内应设置安全监控系统,确保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 小区的出入口应设置合理,保证通行便捷,同时加强安全管理。
4. 小区内应设立警务室,加强社区管理和维护治安秩序。
综上所述,住宅小区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美观,是一个综合性的指导方案。
住宅设计要求及标准(2017年版)恒大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二零一七年五月编写说明【编制目的】统一集团住宅项目的设计要求。
【实施原则】1、《住宅设计要求及标准》(2017年版)自2017年5月10日起实施。
2、2017年5月10日后下发的单项工程《住宅扩初设计条件》必须按本要求实施;2017年5月10日前下发的单项工程《住宅扩初设计条件》按原要求实施。
【使用说明】1、必须在满足国家、地方规范的前提下使用本要求。
2、文中粗黑体部分为强制性要求,必须严格执行。
3、文中下划线部分为2017年版修订或增加部分。
带“*”为人性化要求条文。
4、为便于在执行本要求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原则上”,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2)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优先”,反面词采用“不宜”;3)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5、绿建设计标准适用于洋房项目(不含别墅)。
6、若当地有特殊要求或习惯性做法,需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具体要求单项报批。
其中涉及绿建方面的政策强制要求,需报地产集团设计成本质量控制中心审批。
7、《住宅设计要求及标准》原则上每年修订一次。
8、海边项目住宅参照《海边项目住宅设计要求及标准(试行稿)》执行。
【编制部门】地产集团建筑设计院标准化设计管理部。
目录【第一部分住宅设计】 (1)楼盘分类 (1)一洋房建筑设计要求 (2)(一) 说明 (2)(二) 洋房系列户型分类表 (2)(三) 首层室外花园 (2)(四) 标高与层高 (8)(五) 公共空间 (15)(六) 户内单元 (38)(七) 建筑专业绿建设计要求 (72)二别墅建筑设计要求 (78)(一) 说明 (78)(二) 别墅系列户型分类表 (78)(三) 首层私家花园 (78)(四) 标高 (85)(五) 户内空间 (86)三结构 (90)(一) 说明 (90)(二) 地上主体部分 (90)(三) 结构专业绿建设计要求 (95)四给排水 (96)(一) 说明 (96)(二) 给水系统 (96)(三) 排水系统 (99)(四) 消防系统 (106)(五) 设备技术要求 (107)(六) 给排水专业绿建设计要求 (109)五电气 (127)(一) 说明 (127)(二) 设备配置及布置要求 (127)(三) 照明系统 (150)(四) 管井及设备用房 (156)(五) 设备安装及线路敷设 (156)(六) 防雷与接地 (157)(七) 消防设施配置 (157)(八) 电气专业绿建设计要求 (157)六暖通空调 (172)(一) 说明 (172)(二) 系统分类及设备材料选型 (172)(三) 设计要求 (172)(四) 暖通专业绿建设计要求 (191)【第二部分土建及装修做法】 (194)洋房公共空间建筑装修做法 (194)附录A:园林专业绿建设计要求 (198)附录B:达标原则 (200)表一设计要求得分表 (201)表二材料申报类得分表 (204)【第一部分住宅设计】楼盘分类根据楼盘所在区域、规模及档次,公司楼盘分为:说明:所有楼盘的装修及园林设计标准必须按楼盘具体的定位来进行划分,不能以楼盘名称简单定位划分。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是指在规划、设计和建造住宅建筑时需要遵守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确保住宅建筑在结构、功能、安全性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要求。
1. 地基与基础•住宅建筑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应满足承载和稳定要求,避免因地基沉降引起建筑结构损坏。
•建筑基础应符合当地土壤工程特性,采取合理的基础形式和尺寸。
•要注意地基处理和基础防水措施,降低地基承载力和基础沉降的风险。
2. 结构设计•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应满足规定的荷载要求,确保建筑结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结构形式和构件选择应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风险等级和地震烈度等因素。
•结构设计应遵循相关建筑结构规范,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3. 建筑功能布局•住宅建筑功能布局应合理,满足家庭生活和工作需求,确保各功能区域的独立性和通畅性。
•合理设计室内外空间的连接和过渡,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考虑住宅建筑的通风、采光等自然环境因素,提升居住舒适度。
4. 设备设施配置•住宅建筑的设备设施配置应满足家庭日常生活需求,包括供水、供气、电力等基础设施。
•设备设施应符合安全、节能、环保的要求,提高住宅建筑的可持续性。
•合理设置消防设备和应急疏散通道,确保住宅建筑的安全性。
5. 装修装饰设计•住宅建筑的装修装饰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避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材料。
•装修装饰设计应考虑室内环境的吸声、隔热等功能,提高住宅舒适度。
•保证装修装饰与结构之间的协调和统一,形成良好的空间氛围。
结语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对于保障建筑质量、提升居住品质至关重要。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要求,确保建筑的安全、舒适和实用性。
只有在规范的指导下,住宅建筑才能成为人们生活的温馨之所。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强制性条文2019年版(GB 50352-2019)目录4 规划控制 (2)4.3 建筑突出物 (2)6 建筑物设计 (3)6.7 台阶、坡道和栏杆 (3)6.8 楼梯 (3)4 规划控制4.3 建筑突出物4.3.1除骑楼、建筑连接体、地铁相关设施及连接城市的管线、管沟、管廊等市政公共设施以外,建筑物及其附属的下列设施不应突出道路红线或用地红线建造:1 地下设施,应包括支护桩、地下连续墙、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各类水池、处理池、沉淀池等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等;2 地上设施,应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凸窗、空调机位、雨篷、挑檐、装饰构架、固定遮阳板、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风及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烟囱等。
【条文说明】规定建筑的任何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均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及建设用地边界建造,一是建设用地边界是各建(构)筑物用地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规定不得突出,是防止侵害相临地块的权益;二是因为道路红线以内的地下、地面及其上空均为城市公共空间,一旦允许突出,一方面侵权,另一方面影响城市景观、人流、车流交通安全、城市地下管线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等。
但经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沿街骑楼、地下地上建筑连接体,与地铁相关的设施,沿道路红线建设的既有建筑改造,城市公共设施,以及连接城市市政公共设施的管线、管沟、管廊等,可突出道路红线或建设用地边界建设,其他的均不可突出。
6 建筑物设计6.7 台阶、坡道和栏杆6.7.4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其他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取防止攀爬的构造。
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间距不应大于0.11m。
【条文说明】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其他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为防止坠落和攀爬,对防护栏杆设计做了专门要求。
其他公共建筑,一般情况下儿童应在监护人陪同下使用,防护栏杆可参照此要求设计。
GB50096-2023住宅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原规范一类套型最小使用面积本规范规定的双人卧室最小使用面积与原规范规定的差值本规范规定的起居厅最小使用面积与原规范规定的差值本规范规定的卫生间最小使用面积与原规范规定的差值适当调节的使用面积4明确了基本功能空间不等于房间,没有要求独立封闭,有时不同的功能空间会部分地重合或相互“借用”。
当起居功能空间和卧室功能空间合用时,称为兼起居的卧室等概念以后,提出了采用兼起居的卧室的最小套型,不应小于22m2、其具体测算方法是:30m—19m+12m—0.5m—0.5m=22m本规范规定的起居室最本规范5.1.2小使用面积2第1款规定的10m+双人最小使用面卧室最小使积用2面积9m本规范5.3.1本规范规定第1款和第2的兼起居的适当调节的款规定的厨卧室最小使使用面积房最小使用用面积面积之差5.2卧室、起居室(厅)5.2.1卧室的最小面积是根据居住人口、家具尺寸及必要的活动空间确定的。
原规范规定双人卧室不小于10m2、单人卧室不小于6m2,本次修编分别减小为9m2和5m2、其依据为:1本规范综合考虑我国中小套型住房建设的国策,以及住宅部品技术产业化、集成化和家电设备技术更新等因素,各种住宅部品及家电尺寸有所减小,对各功能空间尺度的要求也相应减小。
所以将原规范规定的双人及单人卧室的使用面积分别减小1m22在小套型住宅设计中,允许采用一种兼有起居活动功能空间和睡眠功能空间为一室的“卧室”,这种兼起居的卧室需要在双人卧室的面积基础上至少增加一组沙发和摆设一个小餐桌的面积(3m)才能保证家具的布置,所以规定兼起居的卧室为12m25.2.2起居室(厅)是住宅套型中的基本功能空间,由于本规范5.2.1第一款说明所列的原因,将起居室(厅)的使用面积最小值由原规范的12m减小为10m。
5.2.3起居室(厅)的主要功能是供家庭团聚、接待客人、看电视之用,常兼有进餐杂物、交通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