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材料
- 格式:docx
- 大小:18.48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九年级上第一至六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案(附答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备课资料)--------------------------------------------------------------------------------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九年级上第一至六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案(附答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备课资料)xx-09-05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1、完成“雨的诉说”这次综合性学习,你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这次综合性学习所开展的活动,完成下列各题。
(1)活动一:猜一猜猜下列谜语。
①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皆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②久雨不晴。
(打一省会城市名)③杜甫《白帝》中有诗云“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打一成语)(2)活动二:赏一赏“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所以我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
请你展示两句写雨景、抒雨情的古诗名句(要注明作者和题目),并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名句:赏析:-(3)活动三:听一听你听到的雨声其实就是我用生命敲击世界的声音,我滴落在屋檐瓦椤之间,花草树木之中,江河湖海之上。
不同的敲击声混合在一起,便组成了一首最有情味的诗。
请你静下心来,闭上眼睛,在夏日的午后,在凉凉的秋夜,在茂密幽静的竹林,在悠长寂寥的小巷,听我纤细的足音,听我深深地呼吸……然后,把你听到的获记忆中的最动人的雨声描绘给别人听,告诉他们你是在怎样的一种环境和心境下听到的我。
(100字以上)我的描述:2、亲爱的同学们,在“雨的诉说”的综合性学习中,你们一定熟悉了那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那么,请完成下列题目,让大家都能读懂雨的心曲。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综合实践作业——传统习俗一、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事件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事件:节日习俗:(3)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及韩日食品已逐步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圣诞节、母亲节这一类外来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简要论述。
二、班级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走近民间吆喝”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明确主题、烘托气氛,请你在黑板上写一组对偶句做标语。
(2)语文老师让你去邀请教历史的王老师来参加明天的班会活动,你打算怎样向王老师说?(3)老师给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分配的任务是搜索家乡的“吆喝”文化,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把你们的思路按顺序写出来。
(4)假如由你来向教历史的王老师提两个关于“吆喝”的问题,你打算提什么问题?三、综合性学习。
(1)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由于春节历史悠久,加上中国幅员辽阔,故在各地产生了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请简要介绍一个你家乡的春节习俗。
(2)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过年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小德一家就选择了去旅游。
在某个以“三国演义”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小德看到了景点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刘为兄,张为弟,兄弟间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吴是仇,魏是恨,仇恨中有仁有义,单刀独辅汉江山。
请说出该对联重点写的人物是谁,并概括对联中一个与这个人物相关的故事。
人物:故事:(3)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话描写中秋节或春节的情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划时代崭新时期。
《课标》较之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其显著特点表现为:更加强调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在原先四大版块的基础上,并列新增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且要求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学过程的实施,到教学评价,都要将综合性学习作为重要的内容来予以落实。
这无疑是对教材编写人员,也是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同时更是一种考验与挑战。
虽然,过去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或多或少地关注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也会或多或少地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是,与现在《课标》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视程度是无法比拟的。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义众多的实践证明:凡事行前必先明其要义,方可得其要领,行其规范,终其目标。
什么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
它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
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
就其特点而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体现“超越课堂,超越学校”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置身于活生生的现实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是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学习。
也就是综合地求得现实社会及未来世界所需要的种种知识、能力、态度,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它最能体现学生智慧和精神,是全体学生智慧的结晶;它突出的表现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是具有时代气息的学习方式。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脚踏一方土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艺术形式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这个主题,因此,土地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
古希腊神话中土地被称为大地母亲,她是力量的源泉;在统治者眼中,土地是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越多,意味着权力也越大;而对于人民,土地就意味着自由和幸福,因此,面对外来的侵略,他们寸土必争……我们家乡的泥土,我们祖国的土地,永远同我们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
1.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上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和人的文化心理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2.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状况,增强忧患意识。
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4.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并对“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1.根据学生兴趣,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2.搜集一份有关土地的参考资料书目。
3.整理以前学过的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文章。
了解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等关于土地的介绍,比如历史课关于土地改革、地理课对于土地使用状况、各地不同土质的讲解等,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
4.阅读一些有关土地的文化分析方面的著作,了解中国人“安土重迁”“依恋故土”的文化传统。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
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谁都离不开脚下的土地,因为她是我们至高无上的母亲。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脚踏一方土》,去感受土地的馨香。
二、课堂展示(一)浏览土地的历史▲商周井田制井田的划分,大约一块为100亩(约合今31亩多),是奴隶耕种的一个土地单位,由于生产技术水平很低,也为了便于监督奴隶劳动,井田上实行奴隶集体耕耘。
进入信息社会,新闻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新闻的海洋中,新闻不仅是我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享受社会主义民主权利、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我们日常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不仅要读新闻,而且还要认识新闻,培养新闻意识,学会新闻写作,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目标牌】[活动目标]1.学习采访新闻的方法技巧,列采访提纲,为新闻写作做好准备。
2.运用新闻写作技巧,学写多种形式的新闻。
3.关注社会生活,以负责任的态度在种类媒体上发布信息,分享资讯。
[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学径】自读教材P-P思考:[解析]一、新闻采访整体概览。
(一)采访前的准备:(二)现场访谈:(三)后期整理:二、采访技巧——现场访谈如何提问?三、采访注意事项:[活动]一、采访活动方案(一)以小组为单位召开新闻采访选题会。
(二)草拟新闻采访提纲。
(三)设计小组采访方案(四)模拟采访。
二、方案示例三、采访提纲示例展开活动亮风采(知识性)【活动园】[解析]一、新闻采访整体概览。
(一)采访前的准备:1.确定采访主题;2.联系采访对象;3.搜集相关资料,拟出采访提纲。
(二)现场访谈:1.准时赴约,注意仪表;2.彬彬有礼,机智倾听;3.有效提问,讲究技巧;4.过程流畅,轻松自由;5.做好记录,重视笔录。
(三)后期整理:1.整理材料,去粗存精;2.成果确认,保持联系。
二、采访技巧——现场访谈如何提问?1.正面问:提问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绕圈子,这就是正面问。
2.侧面问:换一个角度问问题,帮助采访对象回忆、联想,从而挖掘出真实、具体的新闻材料。
3.反面问:有时候,采访对象会不太情愿接受记者采访,有的因为谦虚不愿谈,有的因为有想法不敢谈等等。
对于这些情况,记者可以采取一种反面提问的方法,有意刺激一下采访对象,引发其表达意愿,让其从“要我谈”变为“我要谈”。
4.追问法:就是根据采访对象回答的一个情节、一件事情或其他材料,紧追不舍地问下去,一层层地挖掘出最真实的新闻材料。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作文和综合性学习材料范文: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仿写:流年匆匆,母爱相随天空依旧蔚蓝,远山依旧爽朗。
踏着羊肠小道,按捺不住满溢的思念之情,加快了脚步……哦,我日夜思念的慈母,一定在焦急地倚门而望……母爱,又何只会在短暂的分别后凸显,当记忆的涓涓细流静静淌过,我发现,原来它一直与我相随。
小时候,母亲是那温馨的小屋——我静静地坐在小屋内,小脑袋不时向窗外探望着。
每天的此时,妈妈总会那么神奇地出现。
脚步声!我惊喜地跑到门前。
“吱——”门被轻轻推开,门外是那熟悉的身影。
虽然夜色已深,我却感觉到那身影带着光亮,带着温暖。
“我回来喽——”妈妈快步向我走来,微笑着,轻轻蹲下,紧紧搂住我。
“肚子饿了没?”“冷不冷?”“一个人在家想妈妈吗?”妈妈的双眸中充满无尽的担忧与心疼。
温馨的小屋内,无尽的母爱在荡漾。
后来啊,母爱是那双拭泪的手——我拒绝一切光亮,关掉所有的灯,独自忍受着考试失利的心痛……“啪”,灯照亮了眼前的试卷,我又一次看到了那刺目的分数。
于是,我再也无法忍耐,放声大哭。
泪眼朦胧中,妈妈的身影悄然走近,伴我而坐。
抬头,妈妈的眼眸中分明满含着疼惜……“妈妈——”我更加心痛。
突然,一双印记着劳累的手慢慢伸向我,瞬间,我的脸好温暖。
妈妈的手指轻轻在我的眼角滑过,带走那已变凉的泪水,带来了那满是鼓励的话语:“从头再来,哭泣不属于你,要赢得微笑,妈妈相信你!”那双手,总在黯淡的日子里为我擦亮心情。
而现在,母爱是那幸福的叮咛——吃完早餐,妈妈早已为我拿好了书包,在清晨的阳光中,笑着送我。
她阳光下的笑容闪耀着金色的光辉,我被幸福地触动着。
“到转弯处要小心啊”“中午早点儿回来吃饭啊”……于是,我带着清晨阳光般的幸福,奔向学校……时光点滴逝去,母爱如泉涌来!思绪从记忆中回到现实,猛然发现,我离家更近了!离母亲更近了!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想一下子飞到家中,依偎着母亲,继续让那爱包围着我,永随着我……点评:巧化名诗领片段,镜头分呈著华章。
第一单元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高荣伟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
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
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
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
”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20世纪50年代了。
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研制核潜艇,很快获批。
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
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
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
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
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
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 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湖滨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综合性学习班级姓名座号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一:请结合“雨的诉说”这次综合性学习所开展的活动,完成下列各题。
【活动一:猜一猜】猜下列谜语。
①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皆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②久雨不晴。
(打一省会城市名)③杜甫《白帝》中有诗云“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打一成语)【活动二:赏一赏】“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所以我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
请你展示两句写雨景、抒雨情的古诗名句,并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名句:①②赏析:【活动三:听一听】你听到的雨声其实就是我用生命敲击世界的声音,我滴落在屋檐瓦椤之间,花草树木之中,江河湖海之上。
不同的敲击声混合在一起,便组成了一首最有情味的诗。
请你静下心来,闭上眼睛,在夏日的午后,在凉凉的秋夜,在茂密幽静的竹林,在悠长寂寥的小巷,听我纤细的足音,听我深深地呼吸……然后,把你听到的获记忆中的最动人的雨声描绘给别人听,告诉他们你是在怎样的一种环境和心境下听到的我。
(100字以上)我的描述:二:“雨的诉说”的综合性学习中,你们熟悉了那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那么,请完成下列题目,让大家都能读懂雨的心曲。
【活动一:导入雨的诉说】假如你是“雨的诉说”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生动的话语,用拟人的手法,以“雨”的身份,导入“雨的诉说”这一话题。
【活动二:说说雨的功过】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利与弊总是密切关联。
自然界的雨也是如此,它有时温柔多情,有时狂暴肆虐;有时文静如女孩,有时剽悍如野马。
有了雨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瑰丽多彩,有了雨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滋润甘甜。
某班同学针对雨的利与弊展开辩论,你赞成哪一方观点?请写出理由。
正方观点:雨的利大于弊。
理由:反方观点:雨的害大于利。
【活动三:解读雨的精神】平凡的雨却蕴含着一种伟大,无生命的雨却蕴含着深邃的内质与精神,请你谈谈你从雨的身上读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一:“微笑着面对生活”的综合性学习,请完成下列题目。
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络等不同媒介,提高搜集素材的能力;2.通过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拓展自己视野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体验学习】一、直言塑像寓意联合国花园内有一些各国赠送的雕塑和雕像。
其中有两座雕像最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以表示“非暴力”的雕塑——“打结的枪”和1959年由当时的苏联赠送的称为“铸剑为犁”的雕塑。
根据上面两座雕塑的图片,和伙伴们分享一下你从雕塑中看出了对人类的哪些寓意?二、漫步历史长廊(此专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其一完成)1.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
摘录一些战争中的小故事,整理成为流畅的语言与伙伴们分享。
2.在你的学校或是你家乡附近,也许还存留了一些战争的遗址或纪念馆,邀上三两伙伴实地看看,寻访战争遗址。
可以带上相机,留下触动你的影像,也不要忘记带上笔,记下自己的见闻与感受;三、畅言心灵呐喊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以此为题大家来一场酣畅的辩论吧。
【学习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之处:【知识链接】材料一.与战争相关的诗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2.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节选)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
(海塞)6.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
(富兰克林)7. 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补充材料
日积月累
1.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译文:不知不觉池塘已经长满了春草,园中柳条上的鸣禽也变了种类、换了声音。
2. 余霞散成绮⑹,澄江静如练。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
澄江:清澈的江水。
练:洁白的绸子。
译文: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噪:许多鸟或虫子乱叫。
逾:同“愈”,更加。
幽:宁静、幽静
译文: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衬托:写山林的幽静,不是以静写静,而是以动写静。
有了知了的鸣叫,山鸟的啼鸣,诗人才感到更加幽静,诚如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的“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
4. 曲池荷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⑴浮香:荷花的香气。
曲岸:曲折的堤岸。
⑵圆影:指圆圆的荷叶。
华池:美丽的池子。
⑶飘零:坠落,飘落。
译文: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
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
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
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凋落了。
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译文:江水滚滚似奔流天地之外,青山延绵水雾中时时隐现。
分析:“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
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6.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花欲燃:花红似火。
译文: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
要燃烧。
7.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渭水:渭河,发源甘肃渭耗县,横贯陕西,东至潼关入黄河。
分别时秋风吹拂着渭水,落叶飘飞洒满都城长安。
8.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
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
译文: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赏析: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
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胭脂”与“白雪”对举,令红的更艳,白的更纯,给读者带来极唯美的视觉感受。
9.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
春泪,雨点。
译文:多情的芍药上雨珠点点似春天在含泪欲滴,经历了雨的蔷薇花在朝
阳中躺在嫩枝上。
赏析: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排比
概念: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作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句话也是排比句)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管鲍之交指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管仲,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
管
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
么怨言。
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
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割席断交,比喻朋友之间因志不同道不合而绝交。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
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
交友称谓。
(根据提示填空)
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竹马之交,割脖子的交情——刎颈之交,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金兰之交,
没有抵触、感情融洽的交情——__莫逆__之交,
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患难之交
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忘年之交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贫贱之交
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道义之交
贤者之间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的交情——君子之交,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一面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