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主持人的“守正”与“创新”
- 格式:docx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6
播音员主持人的“守正”与“创新”
作者:孙炜航
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4年第02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指示,这也对在当今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的播音主持创作做出了要求。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媒体的形象代表,更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过硬的专业素养,良好的个人修养,同时,具备融媒思维和互联网思维,不断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兼具形式上的创新,方能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迎来更大发展。
“守正创新”一词,源自《汉书·刑法志》,其意为“恪守正道,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六个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当今,各种媒体平台深度融合,各个媒介的边缘逐渐消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我们看到,在自媒体领域,分工明确的专业播音员主持人的作用和地位被淡化、弱化,呈现出入人皆可为“主播”的样态;而“AI主播”“自动字幕配声”等各种新技术也替代了播音员主持人的部分工作。比如央视曾在2022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使用虚拟主播“AI王冠”替代主持人出镜,得到了受众认可。2020年,在纪录片《创新中国》中,人工智能用音源采样等技术成功模拟出著名配音大师李易的旁白,惟妙惟肖,令人真假难辨。
在当今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须时刻铭记岗位赋予的神圣职责,固本清源,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使自己各方面能力符合融媒体时代需要,创作出更多精品佳作。若没有守正,则创新无从谈起。守正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必要条件。 守正,不忘初心,秉持行业之“正”
坚定的政治立场
媒体是受众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渠道,是党的重要舆论阵地。广大播音员主持人应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和岗位的重要性、特殊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现如今,网上的消息往往鱼龙混杂,在一些重大新闻发生时以及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上,“以权威发布为准”“以官方数据为准”能为受众提供专业、权威、高效的信息。播音员主持人要认真学习领悟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
过硬的专业素养
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对播音主持工作和岗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是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如:吐字发音的标准、规范,时刻做普通话的有力推動者、传播者;二是丰富的语言表现力,充分展现中华文字语言艺术的美感,做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者、发扬者;三是出色的应变能力,彰显优异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现场引导、控场能力,做大众传播的串联者、组织者。
良好的个人修养
在人们一般的印象中,提及播音员主持人,往往觉得其具备一定的名人效应和精英气质。播音员主持人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受众产生着相当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的行为举止更加透明,由此相应的传播风险也被放大。近年来,有许多电视节目主持人因在自媒体平台上发表不当言论被停职。比如2022年3月,某省台主持人用私人账号开直播,说当地某区的疫情形势“情况不容乐观”并“不能够说这里面的原因”,引发了当地居民的恐慌,没过多久该主持人被所在单位解除职务。再比如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发生7.6级地震,国内某省台主持人在自己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小视频,称其“报应来了”,如此不得当、过激的言论令人咋舌。可见,无论是在镜头前还是在生活中,播音员主持人都必须时刻铭记自己的职业属性,发表言论一定要慎之又慎,既要知晓自己应该倡导的价值观是什么,也要估算得出自己的行为和言论将产生的后果是什么。此外,造型、举止方面也要文明端庄,大方得体;志趣高雅,审美健康;陶冶高尚情操,厚植职业情怀,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职业形象。
高尚的价值追求
播音主持作品的选题和策划要始终秉持“内容为王”,多挖掘和提炼创作题材背后蕴含的人文价值,为作品赋予更多深厚内涵。要深刻领悟到,讲好一个好故事,胜过讲许多大道理。一要契合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精神,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二要反映社情民意,多倾听民声,彰显媒体职能。三要凸显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好当地独有的资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融媒体时代的播音主持创作,要具有高尚的价值追求,坚持正确导向、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
创新,开拓进取,闯出发展之路
守正创新,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继续弘扬。要具备创新思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思想上、形式上、内容上等诸多方面大力创新,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使自身各方面能力素质符合媒体融合的需要。
思想上,要转变观念
新媒体作品的创作要确立融媒思维。现如今,媒体融合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从以大屏为主,逐渐变成以小屏、多屏为主,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信息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方式更加新颖,对受众的吸引力更强,覆盖范围也更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手机客户端绝不只是报纸文章、广播电视节目的转发平台,更是首发的主创平台。各地大力开展“台网一体化”建设,将新媒体平台作为主平台,将新闻客户端作为主战场。和过去相比,播音主持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播音员主持人的新任务不断增多,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播音员主持人要认清形势,顺应潮流,不能死守自己原有的传统观念,固步自封,要在自己思想认识层面变“被动融合”为“主动融合”。平时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争取机会,多去拍摄,制作小视频等融媒体作品,紧跟时代步伐,追踪社会热点。只有具备融媒体思维,才能迎接新挑战,迎来新机遇;只有具备融媒体思维,才能正视危机,战胜危机,化危为机。
融媒体产品的发布要讲求互联网思维。融媒体是建立在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了众多媒体形态的新型媒体的总称。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都更加高效,也使人们的生活工作、思维方式发生极大转变。显而易见,互动性强、内容丰富、个性鲜明的内容和平台往往更受欢迎,能吸引更高的流量和人气。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其中,20至49岁年龄人群占比68.3%。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消息发布不能只是对传统媒体上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同样,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创作也要结合互联网发展的特点。播音员主持人应建立互联网思维,更加贴近受众、扎根受众,充分考虑到受众群体的特点及需求,比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充分地掌握主动权。只有具备互联网思维,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断创作出更加年轻化、节奏清新明快、风格生动幽默的融媒体作品,推出“网感十足”的作品。
形式上,要大胆创新
技术上创新 360全景相机、GoPro、稳定器、VR、AR、AI……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量的新器材、新技术、“黑科技”应用到媒体作品的生产和传播中,使媒体作品的生产增加了很多手段,也为最终效果的呈现增加了很多科技感与时尚感,让受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有着更加丰富的体验,大大提高了传播效果和效率。比如一段新闻中的数据罗列,如果新闻中能运用表格、动画等方式来呈现,最终效果要优于单纯配音加画面。再比如数字虚拟技术的应用日益普遍,主持人可以置身在模拟的现场之中,增加画面的代入感,让受众对时间、空间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在进一步促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同时,也为播音主持创作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播音员主持人应不断学习,大胆借助新技术来开阔创作思路,提升站位视角,让新技术为播音主持作品的最终呈现增光添彩。在了解并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前提下,不断促进播音主持工作和新媒体资源的高度共享和融合,才有机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打开一片新天地。
风格,上创新
融媒体背景下,受众的信息选择权大大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播音主持工作更要重视在风格上不断创新。
一是丰富表现力。同样的题材,运用多种手段,增加人文情怀、流行元素、文化元素等,会增色许多。在日常实践中,笔者亲身感受到了融媒体时代的优势,新媒体、短视频的拍摄为播音员主持人彰显创意提供了舞台,可以“十八般武艺齐上阵”。笔者曾和其他同事一道,穿古装出镜,介绍景点:女主持人纷纷化身清丽脱俗的大家闺秀;男主持人或在汹涌的江边扮威武将,或扮作优美民宿里的儒雅书生……全新造型让人眼前一亮。相比较常规化的旅游景点报道,新媒体的创作形式上不仅要更加新颖,风格上也更加多变。同样的一件事,转变了叙事、参与、体验的方式,表现力被大大增强了。
二是提高亲和力。播音主持工作是建立在广播、电视、媒体等平台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充足的亲和力使人感到放松、亲切。这是播音员主持人专业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亲和力的播音员主持人无疑能使节目增色许多,吸引到更多受众。亲和,意味着播音员主持人将自己的姿态放低,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样可以更接地气,更容易让受众接受、接纳。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受众的个性更加受到尊重,受众和媒体间的关系和地位也变得日渐微妙。媒体、播音员主持人早已不再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而与此相反,媒体、播音员主持人与受众间的距离在不断拉近。播音员主持人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我说你听”,相反,需不断提升自己的亲和力,拉近与受众间的距离,提升交流的品质。曾有某位著名节目主持人在某档求职类节目中,延续着此前做法律节目主持人时犀利的语言风格,在节目中出现了用语言攻击嘉宾的现象,受到大众强烈批评后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里。其多年以来一直不开通个人媒体账号,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他在大众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并不完全如此前做法律节目时那般美好。
三是提高互动性。良性的互动是增加受众参与感、认同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方面,传统媒体有着互动性不足的短板。在当今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需要向新媒体学习、借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受众提供了更加多元的信息服务,传统媒体需要及时跟进,尽早掌握受众反馈,吸纳受众意见建议,增加和受众间的良性互动,以便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良好的沟通互动平台.为受众能顺畅、合理地表达对播音员主持人或是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提供机会和平台。
四是适度个性化。个性魅力是节目主持人的闪光点所在。作为媒体形象的代言人,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特质、观点看法、服装造型等元素都彰显着其个性魅力,成为节目的吸引力之一。很多著名播音员主持人的个性,或活泼或内敛,或风趣或幽默,或俏皮或浮夸,或余音绕梁或掷地有声,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形成播音员主持人个性的,包括其从业经历、人生态度、价值体系、性格特点等。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不同喜好的受众拥有着各自更加巨大的选择空间,满足自己个性化的收听收看的需要,平台也会根据用户的不同偏好进行精准推送。播音员主持人个性化的表达、独特的视角,对于促进自身及节目发展来说均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节目中的个性化并不完全等同于播音员主持人个人本身全部的思想和行为,播音员主持人的个性要与所在节目、场合、环境相匹配,不能冲突。播音员主持人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意识到自己在镜头前和公众面前,代表的绝不仅仅是自己。也就是说,张扬个性可以,但一定注意尺度,不可过当。与此同时,格调要高,切不可为了刻意迎合某些受众而降低对自身高格调的要求,以致带有低俗、庸俗、媚俗的倾向。
定位上,要积极转型
深度参与
一直以来,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就有着诸如“一专多能”“采编播一体”等表述。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播音主持工作不仅需要和其他工种深入对接、交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影响力、推动力。既要做好“跑最后一棒的人”,又要积极参与到选题、策划、采访、编辑中,提升自身新闻素养、编导思维,成为适应媒体融合时代背景的综合型人才。
打造IP
围绕节目定位,根据具体节目需要,打造主持人IP,这在传统媒体领域盛行已久,也是很多新媒体领域主持人的常见做法。独特的IP是节目的招牌,是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是节目的代表性标签。比如,从节目形式来看,固定的节目用语,主持人特定的着装或配饰甚至发型,都将随着每一期节目的反复出现而成为标志性的IP;按节目类型来看,同样做美食分享,是側重于厨艺教学还是搞笑段子,不同的情况,主持人应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使之与节目样态与需求相得益彰。此外,“腹有诗书气自华”,主持人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节目中侃侃而谈、旁征博引。播音员主持人在打造个人或节目IP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这将贯穿播音员主持人整个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