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概念题(一)1、分东西时每一份都分得一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2、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3、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除法来表示。
4、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5、12÷4=3 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读作:12除以4等于3.6、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7、除法的计算方法,用乘法口决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来求商.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8、12÷4=( 3 ) ,想( 三)四十二,商是( 3 );9、角可以分为(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10、像滑滑梯、小火车的直行、缆车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平移。
11、像摩天轮、跷跷板、旋转椅、荡秋千这些物体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旋转。
12、平移或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13、一个长方形有(4)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
14、一个三角板中有(3)个角,最多有(1)个直角。
15、一个角有(1)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16、9时整,分针和时针成(直角)。
17、向前行驶的汽车轮子运动是(平移)现象。
推开教室的门是(旋转)现象。
风车转动是(旋转)现象。
汽车直线行驶是(平移)现象。
钟表上的三根指针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推拉窗户是(平移)现象。
18、红领巾里有(2)个锐角,(1)个钝角。
19、(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20、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第二位是(十)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第六位是(十万)位。
21、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它们相差(9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六位数是(100000),它们相差(1 )。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主要内容知识点
1. 数到一百
- 认识100以内的数字
- 数到100的顺序
- 数与数相邻的关系
2. 口算
- 加法口诀表
- 加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 减法的认识与计算方法
3. 量的认识
- 长度的认识:用米、分米、厘米测量
- 重量的认识:用千克、克测量
- 容量的认识:用升、毫升测量
4. 三角形与四边形
- 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形状及特征
- 角的认识:直角、钝角、锐角
- 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5. 时钟与日历
- 认识钟表的示意图及指示方式- 认识日历的示意图及日期概念
6. 运算符号
- 等号的认识与运用
- 大于与小于的认识与运用
- 加号与减号的认识与运用
7. 由一数到千
- 正整数的认识与读法
- 通过数位表达数字的大小
8. 位置关系
- 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前、后、近、远的位置关系- 地图与建筑中的位置关系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内容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提升计算能力,并扎实掌握数学概
念和技巧。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加法和减法的理解2.数的认知和计数方法3.整数的概念和大小比较4.负数的引入和运算5.时钟和日历的应用6.分数的引入和基本操作7.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单位换算8.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9.对称性和投影性质的探索10.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解决在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同学们学习了许多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这些知识点既相通又有不同。
本文将总结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以十个主题进行概述,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
1.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在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同学们学习了将数值相加或相减的基本技能。
并学会了运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购物费用和一周内读书的时间。
2.数的认知和计数方法在数的认知方面,同学们学习了100以内整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并学习了数字的分类和计数方法。
通过学习数表和数轴,同学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
3.整数的概念和大小比较在整数方面,同学们学习了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以及在不同整数值之间进行大小比较的技巧和方法。
同学们还学会了在数轴上进行整数的绝对值计算。
4.负数的引入和运算在负数方面,同学们学习了负数的概念和应用。
同学们能够轻松地对负数进行加、减、乘和除四则运算。
同学们还学会了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负数,并将其运用于温度计和海拔高度的测量等问题。
5.时钟和日历的应用在时钟和日历方面,同学们学习了如何读取和使用钟表和日历,并掌握了确定时间间隔和时差的方法。
同学们还学到了如何使用时钟和日历来解决各种时间问题,例如旅行时间、课程时间和工作时间等。
6.分数的引入和基本操作在分数方面,同学们学习了分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
同学们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和应用,以及掌握各种分数的运算和化简,例如分数的通分和约分。
7.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单位换算在长度、重量和容量方面,同学们学习了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和应用。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
以下是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内容的一些主要内容:
1. 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要求掌握三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2. 三位数的比较大小: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三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包括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3. 三位数的拆分与组合:要求能够将一个三位数按照十位、个位进行拆分,并能够根据拆分的数进行组合。
4. 两位数的整十整百加法和减法:要求能够进行整十整百的两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5. 百位数的理解:要求理解百位数的意义,即它在一个数中的位置具有的大小。
6. 两位数的比较大小: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两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包括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7. 足够多的加法与减法:要求通过足够多的练习,巩固和提升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操作熟练度。
8. 第一组数的加减法:要求能够通过第一组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观察出规律并推广到其他运算中。
9. 数量的对比: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数量进行大小的判断,并能够进行比较。
10.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要求学习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以上仅是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的教材内容和练习可以根据教材进行学习。
1、总数÷每份数=份数2、总数÷份数=每份数3、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4、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5、把一个数按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6、在一个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7、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看作是平移现象。
8、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作是旋转现象。
9、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数都得0。
10、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1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2、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3、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4、最小的除数:余数+115、最大的余数:除数-116、最小的余数一定是117、被除数=除数×商+余数18、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10000。
19、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0、一个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以上的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21、算盘上的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22、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60粒米大约重1克。
23、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
5个苹果约重1千克。
24、1000克=1千克。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概念知识点
一、数与数的关系
1. 数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2. 数的顺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排列数。
3. 数的进位与退位:理解和运用十位、百位进位和退位。
二、数的认识与运算
1. 整数的认识:正整数、零、负整数的概念与比较。
2. 加法运算:数的加法法则、加数、和的认识与运算。
3. 减法运算:数的减法法则、减数、被减数、差的认识与运算。
4. 乘法运算:数的乘法法则、因数、积的认识与运算。
5. 除法运算:数的除法法则、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认识
与运算。
三、长度、重量和时间
1. 长度的认识:厘米、米的换算与使用。
2. 重量的认识:克、千克的换算与使用。
3. 时间的认识:秒、分、时刻的概念与换算。
四、图形与空间
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的认识与绘制。
2. 立体图形: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的认识与绘制。
3. 方位与方向:前、后、左、右、上、下等的概念与运用。
五、数据的图表
1. 图表的认识:表格、柱状图、折线图的概念与使用。
2.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以上为二年级数学下册各概念知识点的简要概括,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一、整数和小数1. 整数的认识在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学生将开始认识整数。
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的数集,学生将学会使用正整数、负整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整数的概念。
2. 小数的认识除了整数,二年级的学生还将开始接触小数的知识。
通过认识十分位、百分位的概念,学生将学会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长度、质量、容积和时间1. 长度的认识学生将学会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学习如何进行长度的换算,以及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2. 质量的认识在质量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千克、克等质量单位,并学习如何进行质量的比较和换算,以及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
3. 容积的认识学生将学习认识升、毫升等容积单位,学会进行容积的换算,并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容积的概念。
4. 时间的认识在时间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学习如何进行时间的换算,以及如何使用钟表进行时间的读写。
三、图形和位置1. 图形的认识学生将学习认识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椭圆等基本图形,学会辨认各种图形,并进行图形的分拆、拼接等操作。
2. 位置的认识通过图形的位置变换,学生将学会认识左右、上下、里外、远近等基本的位置词语,以及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收集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调查、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培养学生对真实生活中数据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2. 数据的整理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直方图、饼图等手段直观地呈现数据。
五、加减法1. 个位数的加减法学生将学会进行个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进位、退位的规则,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运用。
2. 两位数的加减法在掌握了个位数的加减法后,学生将开始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学会进位、退位的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1.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2.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把它叫作轴对称图形。
3.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4.对折时,折痕所在的直直的线是它的对称轴。
5.平移——沿直线运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
6.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推拉抽屉、推拉窗户、直梯上下移动、传送带上物品的移动。
7.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轴作圆周运动,这样的现象叫作旋转。
旋转物体的位置、方向在变,形状、大小不变。
8.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钟表上指针的转动、电风扇扇叶的转动、司机开车时方向盘的转动。
9.距离中心越远,转出的圆越大;距离中心越近,转出的圆越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概念篇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概念、公式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分式概念1、乘法的两种意义:⑴、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⑵、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2、除法的三种含义: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平均除法的意义)⑵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包含除法的意义)⑶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倍数除法的意义)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
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
3 × 4=1212 ÷4 = 3乘数乘号乘数积被除数除号除数商读作:3乘4等于12。
读作:12除以4等于3。
10、在地图上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12、1时=60分、1分=60秒。
1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1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
1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18、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同级,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19、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作为学生的我们,数学是必学的科目之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技能,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所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在学习数学时有所帮助。
1. 两位数的认识和比较:表示两位数可以用“十位数+个位数”的方式,例如56=5×10+6。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需要先比较十位数的大小,再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2. 两位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和,如53+28=81;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63-32=31。
3. 三位数的认识和比较:表示三位数可以用“百位数+十位数+个位数”的方式,例如785=7×100+8×10+5。
比较三位数大小需要先比较百位数的大小,再比较十位数的大小,最后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4. 三位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三个数的数量之和,如365+187=552;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 452-316=136。
5. 整数的认识: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正整数可以用“+”表示,负整数可以用“-”表示。
6. 正整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和,如 37+65=102;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 98-65=33。
7. 初步认识同分母多分数:同分母多分数是指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几个分数,例如1/3、2/3、3/3。
8. 认识生活中的简单比例:比例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冒号(:)或比例符号表示,例如 1:3,1比3。
在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比例,例如男女比例为1:2。
9. 使用秤量尺进行长度度量:长度可以用米、分米、厘米等单位来度量,使用秤量尺可以测量长度。
需要注意保持尺的水平,避免测量误差。
10. 两个相同形状的图形之间的比较:两个相同形状的图形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可以是分割、将一部分放大或缩小等。
11.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几何图形有不同的形状,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每种图形都有自己的性质,例如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相等,长方形对角线相等。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重要概念和公式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重要概念和公式包括:
1. 长度单位:了解和比较物体的长度,使用合适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等)进行测量。
2. 10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包括进位加法和退位
减法。
3. 角的认识:了解角的概念,能够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常见的角(直角、锐角、钝角等)。
4. 乘法的初步认识: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5. 观察物体:通过观察不同角度的物体,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6. 认识时间:了解时间的概念,能够读、写钟表上的时间,计算简单的时间差。
7. 统计与概率:初步了解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
这些概念和公式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建议学生通过多做练习、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和探索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内容数学
2年级下学期的数学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数字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进位和退位、百位数、千位数等的概念。
2. 加法和减法: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进位和退位的原理、加法和减法的综合运算。
3. 乘法和除法:乘法的概念、乘法表、乘法的计算规则、两位数的乘法运算、乘法和
加法的关系;除法的概念、除法的计算规则、除法和减法的关系。
4. 分数:半分、四分之一、两分之一、全分、分数的读写和绘制、分数的比较和排序。
5. 时钟和日历:准确读取时钟、分析时钟的特征、时间的换算和计算、日历的使用。
6. 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不同类型的图形的辨认、命名和特征,如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形等。
7. 长度、重量和容量单位的换算:米、千米、克、千克、升、毫升等单位之间的换算。
8. 简单的图表和图形的分析:条形图、折线图和饼状图的绘制和解读。
9. 简单的代数问题:使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数学内容,不同学校或教材可能会有所差异。
具体的内容可以参
考教材和教师的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数学重点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
1. 除法的初步认识:包括平均分的概念,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使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万以内数的认识:学生需要掌握数数的方法,数的顺序,以及数的读写方法。
3. 长度单位: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常见的长度单位,如厘米和米,以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4. 图形与几何:学生需要了解基本图形的特征,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生需要了解如何使用表格来记录和整理数据,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6. 加与减:学生需要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解决与加法和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7. 乘法口诀: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乘法口诀,以便快速准确地计算乘法。
8. 认识时钟:学生需要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读时钟上的时间。
9. 生活中的数学:学生需要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时找零钱、计算日常生活中的开销等。
10. 数学思维:学生需要培养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归纳总结等能力。
这些内容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调整。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以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些知识点:
1. 加法和减法:继续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包括进位和退位。
2. 乘法:学习乘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练习乘法表。
3. 除法:初步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
4. 数字的认识:学习数字的读写、比较大小,认识整数的概念。
5. 小数和分数:学习小数和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初步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
6. 长度和面积:学习长度和面积的概念,测量简单图形的长度和面积。
7. 时钟和时间:学习读写时间,了解钟表的指针和刻度。
8. 金钱和找零:学习认识各种面额的纸币和硬币,练习用最少的钱币找零。
9. 数据和图表: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表示,学习读懂简单的图表。
10. 问题解决: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只是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具体教材内容还需要以教材为准,并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将继续探索数字、形状和模式的世界。
下面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汇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
学知识。
1. 加法和减法:
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将继续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他们将通过各
种教学活动和练习,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学会使用进位和借位的方
法进行计算。
2. 数量关系:
学生将学习更深入地理解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
他们将继续探讨奇
偶数、数的大小比较,以及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概念
进行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
3. 三角形和四边形:
在形状相关的知识点中,学生将学习识别和描述各种三角形和四边
形的性质。
他们将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点,学会用正确的术语来
描述这些形状。
4. 时间和日历:
学生将学习如何阅读时间和日历,并能够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时间。
他们将学会识别钟表的各个部分,理解小时、分钟和秒的概念,并能
够解决与时间和日历相关的问题。
5. 数据分析:
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他们将使用图表和图形来表示数据,理解常见的数据类型,并能够根据数据进行推断和预测。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练习,二年级的学生将建立起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勤于练习,提高数学能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下册
二年级下册数学下册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教材,主要涵盖了加减乘除、图形和空间、统计和概率等基础数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二年级下册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点:
1. 加减法: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包括进位和借位的计算方法。
2. 乘法口诀:要求学生熟记乘法口诀,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两位数的乘积。
3. 除法: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除法计算,了解除法的意义和应用。
4. 长度单位: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千米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计算。
5. 图形与几何: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解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等概念。
6. 统计与概率:要求学生了解简单的统计和概率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除了以上重点知识点外,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数学思维和方法,如分类、比较、推理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化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一、整数1.1 正整数和负整数- 认识正整数和负整数- 掌握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大小比较- 运用正整数和负整数解决实际问题1.2 加法与减法-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1.3 数轴与整数运算- 了解数轴的概念与作用- 运用数轴进行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 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二、分数2.1 分数的概念与表示- 理解分数的概念- 掌握分数的表示法和读法- 进行分数的化简和比较2.2 分数的加减法- 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2.3 分数与整数- 理解带分数的概念- 进行带分数和整数的运算- 运用带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三、几何图形3.1 点、线和面- 理解点、线和面的概念- 能够画出简单的点、线和面3.2 平行线与垂直线- 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 能够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或垂直3.3 三角形与四边形- 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概念- 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和四边形3.4 镜面对称与旋转对称- 理解镜面对称和旋转对称的概念- 能够找出镜面对称和旋转对称的图形四、时间和金钱4.1 时钟和时间- 能够读表并解释时间- 进行时钟的加减计算4.2 周期和日期- 了解星期、月份和季节的概念- 能够计算日期的差别4.3 金钱与货币- 认识各种货币的图案和面值- 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加减运算五、数据统计5.1 收集与整理数据- 学会收集数据- 能够用表格和图表整理数据5.2 图表的读取和分析- 能够读取和理解不同类型的图表- 进行简单的图表分析和推理5.3 概率与事件- 了解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进行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和判断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课程纲要,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系统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姓名班级座号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收集整理数据时用“正”字记录数据较方便,一个“正”字有5画,表示数
量5,两个“正”字有10画,表示数量10.
3. 8÷4=2(读作:8除以4等于2)
在算式里8是被除数,4是除数,2是商。
4.“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
数“都用除法计算”。
5.物体沿直线运动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6.物体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或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6.物体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现象就是轴对称。
7.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8、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9、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0、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洁。
4 ×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乘数×乘数=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
11、在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8÷4=9·····2中,38是被除数,4是除数,9是商,2是余数。
12、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13、读书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读数时,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
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14、写数时,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
写0.
15、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数位。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时,①、先要看位数是否相同,数位不同时,数位多的数大。
②、数位相同时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地比,直到比出
大小为止。
(2)近似数是接近准确数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如9985接近10000,9985是准确数,10000是近似数。
16、秤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天平)秤。
17、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18、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千克用kg表示。
19、 1000克=1千克,1千克=1000克
20
余数最大=除数-1
余数最小=1
除数最小=余数+1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