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防护ppt课件
- 格式:docx
- 大小:14.88 KB
- 文档页数:3
职业伤害与防护职业危害•职业危害(Occupational Hazard)指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职业活动中可能在作业场所接触到的粉尘、化学性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有害因素。
分类•职业危害因素是造成职业病的原因。
卫生部发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分为10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我们受到的伤害•很受伤•最受伤•C臂辐射•木桶原理和水桶理论对许多人而言,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
长此以往会导致人体生物钟被干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紊乱,继而出现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易诱发神经衰弱、高血压、溃疡病等。
夜晚支配胃肠道功能的副交感神经活动较白天强,胃肠对食物消化吸收能力也强,因而在夜晚经常进食过多的高热量食品,易引起肥胖、失眠、记忆力衰退、晨起不思饮食等症状。
电离辐射•不仅能引起全身性急慢性放射损伤,而且也能引起局部的皮肤损害。
主要由于X线职业人员平日不注意防护,较长时间接受超允许的射线剂量所引起的。
在发现X线后第二年,X线管的制造者格鲁贝的手就发生了特异性皮炎。
人类的经验证明,X线的应用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如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等),但是在应用中如果不注意防护或使用不当。
也可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从辐射防护的需要出发,介绍辐射损伤的有关基本知识,可以深入理解辐射防护标准的制定依据和搞好防护的必要性。
防护意义•一定剂量的X线照射人体后,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近代X线机及机房的设计已考虑到防护措施,能保证安全使用,使接受放射量在允许范围内,不会造成身体损害。
职业防护ppt课件
职业安全,又名工业安全,是一种跨领域学科,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包括工业卫生、环境职业医学、公共卫生、安全工程学、人因工程学、毒理学、流行病学、工业关系(劳动研究)、公共政策、劳动社会学、疾病与健康社会学、组织心理学、工商心理学、科学、科技与社会、社会法及劳动法等领域的关注。
1基本内容编辑职业安全以防止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各种伤亡事故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同义词:劳动安全2建议编辑一、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基层基础十分薄弱。
一是企业主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漠不关心。
多数企业主只顾追求经济效益,不能做到守法经营,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基本不投入。
多数企业没有职业健康安全设施,劳动环境不达标,根本不给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少数从业人员自备的简易劳动防护用品不能有效防范职业危害。
在接受检查时,企业主或说不懂得相关法律法规,或说本行业都这样;二是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漠,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匮乏,不珍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相当多的从业人员没有自我防护意识,有的从业人员认为自己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行为是一种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敬业精神之体现,是能够谋求就业岗位的一项资本,这种认识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被认同。
有的从业人员认为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会给工作带来不便,影响呼吸,易产生其他负
面影响等等;三是从业人员的维权意识差。
极少数有防范意识的从业人员不敢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是自备简易劳动防护用品保护自身健康,有的为了保全工作和谋求生存之道,在接受检查时还为企业主不改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的丑相遮遮掩掩。
(二)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缺失。
一是多数企业没有设置或指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也没有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
有的企业内部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执行起来不奏效;二是多数企业没有建设职业健康安全防护设施,少数现存的设施也因维护不到位或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不能正常运行。
一些防护设施与作业环境不匹配,形同虚设,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在没有任何劳动防护的环境下工作。
多数企业没有为从业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少数配备的企业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也不到位,一些从业人员作业时不能做到正确佩戴和使用,除了应付内外检查之外,基本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管理人员检查劳动防护用品佩戴使用的过程类似于“捉迷藏”;三是多数企业对职业危害因素申报备案工作不重视,迟迟不进行申报备案;四是多数企业没有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育,签订劳动合同时未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危害真实情况,没有进行上岗前、工作中、离岗后的健康体检,没有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极少数企业能出资为从业人员进行在岗期间体检,但有的不是在有资质医院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体检,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不规范;五是多数职业危害作业场所没有公布有关操作规程,没有设立符合规定的警示标识、标牌,没有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
检测、评价,没有进行日常监测,也没有制定应急预案。
这样的现象在中小企业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