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 专题十一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160.50 KB
- 文档页数:8
专题十一20世纪的战争与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一.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知识拓展】★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相同点:第一,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
第二,战争的结果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三,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国联和联合国)。
不同点:第一,大战爆发的目的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双方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与之相反,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进行的是以打败法西斯,争取人类安全、社会进步为目的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第二,大战爆发的形式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很快进入全面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了一系列局部战争后才爆发全面战争。
第三,大战的责任和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战争双方共同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二.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格局(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1.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
1919—1920年,协约国又分别同“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的形成(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美日等国签订了《九国公约》等,华盛顿会议及其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战胜国建立新的国际关系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及其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该体系。
专题十一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热点新闻】
热点一2017年6月10日上午,“xx年首届华语智库论坛暨华语经
纬(北京)国际文化发展中心成立大会”在首都经贸大学会展中心隆
重举行。
本届论坛以“世界格局之变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为主题,邀请了欧盟
大使丁原洪发表主旨演讲。
丁原洪指出,在世界形势越来越明显地走
向多极化的大背景下,美国多年来试图建立的单极世界秩序已越来越
难以维系。
英国脱欧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标志着西方集团之间发
生了巨大变化,美英等国开始把本国利益放置在同盟利益之上,其直
接表现就是特朗普所宣称的“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
而随着新兴经
济体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
热点二2017年5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华
美国学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美国蓝皮书:美国
研究报告(xx)》,围绕美国重大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社会
问题,集中展示了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
报告称,“萨德”入韩是美
国强化其全球战略优势的重要一环,目的在于以朝鲜威胁为借口,打
造全球反导体系,构筑对华和对俄的反导隔离墙,遏制中国崛起。
它
鲜明地反映出美国的冷战思维,必将深刻影响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架
构。
线索一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根本
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
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
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
分割世界。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重要
原因
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
集团扩军备战,导致国
际关系紧张。
法西斯势力的不断扩张,而英法推行绥靖政
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什么不能持久存在?
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列强间的利益冲突以及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尖锐矛盾最终必将打破暂时的均势,破坏世界和平。
(1)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然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
的矛盾加剧。
(2)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的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列强之间矛盾重重。
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的矛盾,必然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
(3)由于凡尔赛体系的帝国主义性质,它遭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对。
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等有力地冲击了凡尔赛体系的基础。
这些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和新的战争。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这引发了中国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尊重,这说明了弱国无外交。
(2)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共同支配下。
3.冷战时期为什么没有发生世界性战争?
(1)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抑制美、苏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伴随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空前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和变化是影响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因素。
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总的来说是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3)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与联合国作用的日渐发挥,都成为抑制美、苏爆发世界大战的因素。
(4)战后军事格局、核武器及其他军事技术的发展也是抑制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4.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请举一例说明。
科索沃战争。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5.多极化的启示。
(1)世界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了联合国的基本准则,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这对世界的和平进程是极其不利的。
(2)社会制度的不同并不意味着敌视和隔阂,我们应解放思想,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同时要注意保持本国的独立性和尊严。
(3)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4)应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这样才能在世界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